?

中國書法與傳統文化關系略論

2008-03-30 06:51楊開飛
大舞臺 2008年6期
關鍵詞:書法傳統文化

楊開飛

【摘要】中國書法與傳統文化,書法的時代風格與特定社會文化思潮之間關系甚為密切。就儒、釋、道三家對中國書法的影響程度來看,儒家是最大的。受儒家思想影響,人們將書法藝術活動,統統納入自我身心修養的軌道。本文還進一步確證了晉代的玄學、宋代的朱程理學、明代的王陽明心學分別對當時的書法風格所起的作用。

【關鍵詞】書法傳統文化風格思潮

中國書法與傳統文化之關系是近年書法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深入這一廣袤的領域對于書法理論工作者是十分艱難的歷程,也是書法理論研究逐漸走向成熟的顯著標志。本文不揣淺陋,就這一問題作簡要闡述,以就教方家。

中國書法因何而生?為什么書法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藝術樣式?這是幾千年困擾著人們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面對這種千古難題,當代的書學理論工作者不遺余力把思維觸角伸向中國書法得以形成的民族文化中去尋根問祖,窮微測奧??梢钥隙ǖ卣f,這種研究的深度是盛況空前的。要想跨入傳統文化的疆域尋找對中國書法產生作用的那些文化因子,就必須熟練地駕馭傳統文化,才能恰當準確地對中國書法的文化背景作出令人心悅誠服的解釋。對于書法美學研究者來說,深入傳統文化是困難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當我們站在傳統文化的頂峰,才能把各種各樣的書法問題,弄得水落石出。書法研究的深化與拓展,必將導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探討。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書法的制約是決定性的,所以我們應該把中國書法與傳統文化之關系看作當今書學研究的崇高目標之一。

其實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不少學者已經開始關注中國書法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并發表了一系列文章。近些年,隨著本土文化的升溫,許多學術界的有識之士積極呼吁并投身于傳統文化的研究之中。完全可以這么說,只要是研究書法稍微深入一點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觸摸到傳統文化,都不由自主地熱愛傳統文化;一個對于傳統文化只是道聽途說、淺嘗輒止的人,他對書法的認識和研究遲早是要擱淺的。

首先以中國書法作為立足點,尋繹并考察了中國書法與傳統文化的血肉關系。中國書法置身于傳統文化這一宏大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中,它理應是傳統文化這一整體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書法美的形態構成中,文化因素所占的比重恐怕是舉足輕重的,甚至可能是首屈一指的。審視書法美的不同特征,就是要力求找到傳統文化與中國書法生動圖式相互照應的每一張“底片”。因為任何一種藝術門類的本質特征都不是偶然就如此這般的,而是這種藝術門類所賴以生存的整個文化機制,將其定向化和規范化的結果。傳統文化賦予了中國書法必須以“心畫”作為自己的本質屬性。中國書法以“神采”為上也是受傳統文化重道輕器,重神輕形思想的影響??傊?,中國書法的學習、創作、欣賞以及書家風格、法度等諸多問題都要無一例外地統轄于傳統文化,它們都無一例外地受到傳統文化的制約。

倘若以中國傳統文化為關注點,儒、釋、道三家各自對中國書法施加的影響就更加顯著。 就儒、釋、道三家對中國書法的影響程度來看,儒家是最大的。儒家思想是倫理性質的文化,它把人的問題置于自己思想體系的核心地位,儒家的“入世”“治世”都是以人為本的。理想社會的建立源自理想人格的修繕,儒家要求每個人都必須具備功夫深湛的自我修養功夫。儒家思想的倫理性質不僅體現在人生觀、歷史觀領域,而且已經滲透到世界觀、宇宙觀領域。書法藝術雖然不是道德說教,也不同輿論宣傳,但它卻把儒家所倡導的人倫修養同樣視為自己成就藝術的階梯。書法雖然不可能充當明顯、露骨的道德規范和倫理信條,但中國書法的抽象性、概括性與寬泛型,卻使它相當出色的肩負起了為一定的倫理性質服務的歷史使命。中國書法的“心畫”理論,正是導源于儒家的倫理思想。受儒家思想影響,人們將書法藝術活動,統統納入自我身心修養的軌道。學習書法是身心修養的出發點,幡然成家是這一身心修養的目的地。在這一點上,中國繪畫是望塵莫及的。儒家思想的倫理性質塑造了中國書法的倫理性質,中國書法崇尚人品學養,崇尚士氣,崇尚勁健的品格都受到儒家思想的驅動和鞭策。

釋家思想是一種修道性質的文化。釋家的修道意識導源于它對現實世界及由這一現實世界到達理想的佛陀世界的途徑的理解和認識?,F實世界給人們精神上捆綁著各種苦難的繩索,要擺脫重重煩惱、困惑和痛苦,唯一的出路就是修道成佛。釋家對修道的方法步驟盡管各派互有參差,但實質都離不開人的精神與行為兩個方面的身心修養問題。譬如“八正道”所講的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就是個人身心的修養;還有“三學”所說得戒學、定學、慧學亦是通過個人精神行為的修煉來獲得人生的圓滿。尤其是作為中國化佛教的禪宗,更是把整個的修道成佛,減化成了一個簡單明了的心性修養問題。禪宗的根本宗旨即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中國書法心畫本體的生成建構之中,也同樣打下了禪宗佛學那以心為本的思想烙印。

至于道家,似乎自古以來在很大程度與釋家有某些相似或相同之處。道家也是一種修道性質的文化。莊子說過:“無思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盡管道家之修道和釋家在內涵、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其性質是相同的。莊子還指出:“徹志之勃,解心之謬,去德之累,達道之塞。貴富顯嚴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動色理氣意六者,謬心也。惡欲喜怒哀樂六者,累德也。去就取與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蕩胸中則正,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虛則無為而無不為也”。一個人要想使自己達到與自然之道渾然一體的理想境界,也是通過主體自身的修身養性進行的。這與釋家的心性修養殊途同歸,貌離神合??傮w來看,道家注重身心修養的思想傳統,同樣是中國書法以心畫為本體美學抉擇的思想文化源泉之一。中國書法風格所崇尚的“自然真率”之美,既有道家思想的氣質,更有釋家文化的血脈。釋家修道告訴人們要摒除一切是非、善惡、得失、美丑、凡圣、成敗之慮,做到“惟心是從”的天真自然之境,而道家認為無論對于什么事物,都要順應而不違背它們的那天生固有的至性真情,同樣是強調自然真率之美。

書法的時代風格亦受它所處的特定社會文化思潮的影響。正如尹旭先生說:“從整個書法史的角度看,中國書法的風格走向,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歷程的‘感性顯現;具體到某一個朝代或時期,其間的書法風格走向,亦同樣是一定文化背景或社會思潮的‘感性顯現”。書法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每一個時代的書法風格都別具一格,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尚姿,明尚趣,清尚樸。傳統書家對書法的時代風格作了直觀簡要的概括,這種考察是有價值的;但是他們并未對發生在這一現象背后的社會文化思潮進行應有的發掘,探明時代書風與社會文化思潮之間的內在關系。這是傳統書學的缺憾。這里選取了晉、宋、明三個朝代的書法風格和相應的社會文化思潮作了“抽樣”化驗,確證了晉代的玄學、宋代的朱程理學、明代的王陽明心學分別對當時的書法風格所起的作用,從而在這洶涌狂嘯的思想洪流的沖擊下,奔濺起一朵朵富有時代特征的“尚韻”、“尚意”、“尚趣”的書法浪花。

晉代書風“尚韻”與當時盛囂塵上的“玄學”有著怎樣的關系呢?品鑒人物之風造就、培養了晉人審視與觀照世間萬物的一種特有審美眼光。這種審美眼光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它的哲學基礎就是玄學。這種特有的審美眼光于人物、于山水、于文學、于書法的品藻都抓神忘形,逐本舍末。在那種以風神儀容鑒賞為主要對象的人倫鑒賞氛圍中,人們正是發現書法風神與人之風神的相關、相通之處,才進而視書法藝術之風神韻度為美的,才同時將鑒賞人的目光移向鑒賞書法藝術??傊藗儾还荑b賞什么,都集中在神采風韻上說短道長,極盡其能。這種“以韻為美”,正是玄學大師們“以無為本”思想的承傳和翻版。晉書的瀟灑風流,同樣是玄學扇蕩著的自然無為之風長袖善舞。對于宋書“尚意”,這“意”指的應該就是以胸襟、懷抱、識見、學養、道義、風操……為主體構架的書家那千匯萬狀、如面各異的心靈世界。而這一書學觀的確立歸根結底是宋代理學的身心修養觀念的泛濫。宋代理學對儒家“內圣”學說的空前發揚與光大,使中國書法從此弱化了字內功夫,而讓人品學養等字外功夫獨占鰲頭,理學的崛起導致了中國書法美學思想發生了一次深刻的變革,這是中國書法受時代文化思潮洗禮的又一次生動的歷史見證。至于明代的心學昌熾與叛逆書風之間的聯系雖然撲朔迷離,相距遙遙,但其影響同樣是巨大的。明代心學思潮“以心為本”的觀念,極大地強化了“心”的尊崇地位,“天理”不再是客觀事物的屬性,而是“人心”的屬性。這就意味著人不再是“天理”的奴隸,而是“天理”的主宰,“人心”不再被孔孟學說的倫理綱常凍結、禁閉,而是揚眉吐氣重新宣講“我心”之“天理”。這是對儒家理學的徹底顛覆和背叛。心學對理學的叛逆,形之于書法則是對長期以來傳統書學觀念的反撥。宣泄狂放取之于含蓄蘊藉,粗頭爛服取之于精工細作,變形夸張取之于齊整劃一,墨韻淋漓取之于干凈清潔。用傳統的書法眼光看,明代中晚期這種“粗俗”“丑怪”的書風簡直是離經叛道,而這叛逆書風正是無可阻擋的心學昌熾的時代洪流的縮影。

對中國書法與傳統文化關系的研究,使我們得以窺見中國書法形成其獨特藝術面貌的深層原因。中國書法理應回歸到傳統文化的懷抱,汲取其純香乳汁才能使自己不斷地煥發生機與活力;傳統文化同樣應把書法作為自己的一面鏡子,讓更多的人從中國書法身上體味傳統文化的無限神韻。無論從事理論研究還是創作實踐,傳統文化都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無論何時何地人們都可以在這里不斷地獲得思想的動力和理論的源泉。

(作者單位:寧夏大學人文學院)

猜你喜歡
書法傳統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誰遠誰近?
詩書畫苑
少年力斗傳統
書法等
圖說書法(三十九)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清明節的傳統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