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來拯救“80后”

2008-08-16 11:21劉希雄
男人世界 2008年1期
關鍵詞:老一輩韓寒作家

劉希雄

自古以來,中國就極為重視接班人的問題:皇室帝王欽定繼大統的人,是為了萬代相傳,江山永不更名改姓;而國家政府選定接班人,則是為了政策路線的延續性,使政權更加鞏固。到了21世紀,在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人,開始進入社會,被稱為“80后”。他們一進入社會,其世界觀與“50、60和70后”格格不入,其所作所為差不多同傳統道德背道而馳,而且自我感覺良好,盛氣凌人,拒絕批評,引起輿論的詬病。人們一致認為:“80后”是垮掉的一代,以他們懦弱的肩膀,很難接好老一輩的班。

是不是真的如此呢?筆者以為,這樣的憂慮不無道理。其表現主要在于:政治上的虛無主義,經濟上的依賴主義。他們的人生經歷差不多都相同,沒經過風吹雨打,屬于溫室之花,沒吃過苦,受過罪,沒有恒心和毅力,因此沒有理想與抱負,缺乏誠信。這是他們致命的硬傷。他們自小生活在“含飴時代”,父母由于生在戰亂的時期,長在“一窮二白”的歲月,不愿意自己的兒女再“吃二茬苦,受二茬罪”,因此就盡其所能、把所有的愛都奉獻給他們,使他們能夠幸??鞓返拈L大。這就使他們形成經濟不能獨立,依賴性相當強的軟肋。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80后”,先天不足,差不多都是白癡。他們自私自利,不能吃苦,目空一切,貪圖享樂,從而使他們目光短淺,自以為是,好勝心強,缺少抗壓能力,且品味特低。他們雖然受的是傳統教育,但是并不認可,卻推崇對現有秩序采取的否定態度,有意識的實施反叛行為,甚至挑戰。他們崇洋媚外,哈日、哈韓、哈美和哈港澳,追求國外名牌,喝洋酒,聽外國音樂,唯獨摒棄民族文化。他們排斥“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喜歡奢侈腐化和無節制的享樂,愿意整天沉淪于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當中,正向列寧批評的那樣,是“杯水主義”者。更有甚者,據媒體報道:大概有三分之一的“80后”,整天無所事事,游手好閑,成為名副其實的“啃老族”。這些人不但增加老一輩的經濟負擔,而且還成為社會犯罪群體的隱患。

在過去的年代里,那時候人們所追求的是為共產主義理想社會而奮斗。而現在“80后”呢?差不多都是拜金主義者了,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賺錢和發財,甚至發大財??墒?,他們又不愿意去奮斗,去努力,去吃苦受累,只想投機取巧,坐享其成。他們對英雄主義嗤之以鼻,而對那些個歌星、影星和娛樂界的名人,卻極盡崇拜之能事,俯伏在他們的光環下,甘愿當他們的“粉絲”。而正是這些“星們”,性格飛揚跋扈,生活奢侈,丑聞滿天飛,“潛規則”無處不在,使人心浮躁,世風猶如江河日下??墒?,他們為什么崇拜這些人呢?因為正是這些人,使他們看到名利雙收后,極盡享樂與奢華的糜爛生活,而這樣的生活,正是他們極為羨慕和向往的。

許多“80后”對社會的評價非常反感,頗不以為然,反唇相譏。他們唯一值得推崇的就是一些“新銳作家”,如韓寒、郭敬明之類。這些人恃才傲物,以自己書的發行量之大,而蔑視一切文壇作家,特別是老一輩的。以韓寒為例,在網上發的博客,猶如潑婦罵街,把什么污言穢語全寫出來了,哪里像個文化之人呢?筆者曾經翻過韓氏的作品,大概是代溝吧,覺得內容空洞,思想貧乏,缺少朝氣,沒有天真純潔,只有玩世不恭,屬于低幼性質的讀物,不知道為什么卻能受到青少年的擁躉?這實在是令人難以理解的一代人:他們為什么有著這樣的心理狀態呢?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韓寒,這正是國民素質的低下和市場經濟環境中,培養出來的畸形兒。

“80后”出現的所謂“精英”,可能就是一些作家,而在高科技人才當中,卻乏善可陳。當今,許多人都成了作家,特別是有些年紀不大卻因為在某個領域成名,寫本自傳也算是作家了?,F在作家成了人盡可能的職業了,甚至連阿貓阿狗都可以當作家了。當年倍受人羨慕的“靈魂工程師”,成了臭半街的鮑肆之魚;“文以載道”,變得純粹娛樂。這就使文學失去純正甘醇,而變成五味雜陳的墮落。

反觀科技界和科學界,“80后”能有幾個像袁隆平、錢學森、華羅庚,詹天佑、李四光、陳景潤等等這樣為人類的進步和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呢?沒有,一個也沒有。因為做這樣的人,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忍受孤獨寂寞,進行長期地刻苦努力默默無聞的工作和遠離名利場的研究,才能有所建樹。這些優良品質,“80后”是不具備的。這些無名無利的事業,更不是“80后”所愿意從事的。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急功近利,所追求的只是金錢以及物質享受。

網上有對“80后”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描述,很有些意思,現摘錄如下:“出生了,會笑了,斷奶了,會跑了,上學了,會玩了,懂事了;初中了,戀愛了,失敗了,有希望了,上高中了,想學習了,又失敗了,逐漸絕望了,上大學了;一切都好了,沒有人管了,抽煙了,喝酒了,打架了,處分了,老實了,學不進去了,只好戀愛了;甜蜜了,同居了,第一次也沒了,吵架了,又和好了,又吵架了,就分手了,轉眼畢業了,立馬傻眼了;好歹工作了,掙錢了,花完了,看破紅塵了;十年過去了,三十好幾了,也該結婚了,說辦就辦了;孩子早有了,安定了,團結了,覺得幸福了;孩子長大了,我們也老了,孩子結婚了,不管老的了;生氣了,生病了,突然覺悟了,不過也死了”。

如果說“80后”是垮掉的一代,是危言聳聽,那么說他們是“整個兒社會的累贅”,并不為過。歷史許多朝代都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人生也是如此。社會存繼和發展,有其延續性,并且有其內在的規律。對于傳統的東西不能一概否定,要存精去粗;對于外來的東西,也不能兼收并蓄,要去偽存真;對于浮華的東西要擯棄,腳踏實地的工作和學習,才能對民族和國家有所貢獻?!?0后”也有他們的優勢,那就是年輕。年輕的可塑性強,擅于接受新事物,如果能夠正確地對待人們的批評,改正那些缺點或錯誤,還是大有作為的。我想,這是所有老一輩人所期望的吧!

猜你喜歡
老一輩韓寒作家
作家的畫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在時·智啊威
“我是賽車手”:韓寒的飛馳人生
韓寒 笑一笑,已蒼老
張本煜,韓寒說他值得比現在更紅十倍
風范:老一輩革命家"三嚴三實"事例選
The Fall of Han
老一輩革命家的規矩意識和清廉風范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