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管齊下”,加快“減負”步伐

2009-01-18 06:00鄧建修劉純綱
現代教育教學導刊 2009年3期
關鍵詞:作業評價學校

鄧建修 劉純綱

過重的課業負擔,讓本應創新思維火花四濺的孩子們,多了一些呆板的“書卷氣”,缺少鮮活的“靈動勁”。多年來,我們一直在關注“減負”,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減負”,可孩子們的負擔依舊沉重。作為一名最基層的農村中心學校校長,前不久,我深入全鎮11所中小學,聽了不少課,座談了一些教師,問卷調查了很多學生,也走訪了一部分學生的家長,綜合這些,筆者認為“三管齊下”,或許能推動“減負”蹣跚的步伐向前邁。

1 突破一個難點——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

評價,是任何事情發展的指揮棒,教育,更能體現出這一點。傳統的評價體系重知識、重結果,卻輕素質、輕過程。學校為了片面地追尋高教學質量,淡化了對老師教研等方面的評價,把教學質量放在了評價教師的過重位置,老師為了追求學生成績優秀,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投入大量的精力去一次又一次“強化”訓練學生,很多學生就在“書山題?!敝腥C械、低效率的積累起一分半分。傳統的評價體系最終所導致的是學校慢慢失去倡導合作、追尋底蘊的積極性;教師慢慢失去鉆研教材、分析教法的積極性;學生慢慢失去主動參與、開拓創新的積極性。學業負擔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下越來越重,壓得教師和學生喘不過氣來,因此,科學的評價體系的構建是減輕學生負擔的一個根本。

1.1 對學生的評價。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必須在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能、身體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質都得到均衡發展,而不是單單表現在考試得高分上??蓢L試以下三種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方法:①展示性評價,也稱為“陽光評價”。就是把學生的學習過程公開展示,如學生英語口語展示、科技小發明展示等。這種評價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積極性,讓每個孩子的才能得到施展、聰慧都得到發揮;②量化表評價。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出學習質量評價量化表,采取學生自我評價與小組互評、教師與教師共評、家長與學生共評,家長與教師共評相結合,評價內容主要從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知識技能三方面考查學生在課堂內外的學習習慣和日常行為表現。這種評價方式能讓學生更關注自已的學習過程,從而不斷反思自已、改變自已;③成長記錄袋評價。成長記錄袋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質性評價方法。用成長袋收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資料,對培養學生興趣,減輕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加強對教育的有效管理,特別有效。

1.2 對教師的評價。要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如對教師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論,文化科學,教學心理、教學能力、教學藝術、教育科研等方面素質的評價,科學評估教師素質,調動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學識、有品德、有個性、責任心強的,善于吸納新知識、新觀念,這樣的教師才能擔當起推進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的重任。首先,要給教師創設一種推行全面評價的氛圍。如在教學上可以開展課改匯報課、典型案例分析會、課改經驗交流會等,通過系列活動把教師從原有的封閉自我、強“磨”學生的狀態中吸引過來,讓他們用極大的熱情去參與合作教研,去提煉教學方式的精華,去優化課堂教學的模式;其次要充分肯定教師的專業特長,要允許教師才能的多元化發展,在評價中,我們可以增設加分項,加大對專業特長教師的獎勵,以此激勵全體教師既追求全面進步更關注特長發展。

1.3 對學校的評價。各級教育主管部門也應加大對學校評價的改革力度,不能只關注一個學校升學率的高低,要把“三看”作為新的教育環境下評價學校的核心:①一看是否確定了與時代用呼吸的價值取向。要求學校教育必須走在時代的前列,與時代同呼吸,與國家共命運,精選學生終生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生素質及環境意識,適應時代發展需求;②二看是否營造了以關注學生發展為核心的教育環境。學校的教育環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學校要努力創設充滿人文氣息的育人環境,營造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人文環境,讓學生不僅在課堂里成長,而且在學校創設人文環境中成長;③三看是否建立了讓學生終身受益的課程文化。課程是學校為學生發展而創設的真正的教育空間,學校要努力構建學校課程文化,積極開發顯性課程,重視孕育穩性課程,充分發揮課程文化對學生成才的作用。在校園中,人文精神,生存環境,學習氛圍,師生交流,群體交際等穩性課程,無不蘊含著豐富的課程資源,無不影響著學生的態度、情感、知識和技能的形成,學校要讓這一切隱性課程融入學生生命之中。

2 抓住一個關鍵——探索高效的課堂教學

反思我們當前課堂教學,陳舊的教學手段、單一的教學方法、低沉的課堂氣氛,讓很多學生成了被動的學習機器。更有甚者,不惜以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犧牲學生的全面發展來強制學生完成過重的課業,或是早五分鐘上課,遲五分鐘下課,上足55分鐘,或是課內損失課外補。這種拼時間拼體力低效能的課堂教學只能導致教學中“學生負擔過重——厭學情緒——低效率——更重課業負擔”的惡性循環。而導致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主要就源于低效的課堂教學。為此,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關鍵,就是要追求課堂教學高效性。

2.1 精選豐富的學習內容。課堂教學內容的單一性、簡單性,只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要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使之長久地保持下去,終生不棄,甚至發展為研究的動力、方向,內容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語文課堂教學,許多老師還停留在對教材的傳授、分析上,而對課堂內容的豐富性還沒有引起很多的思考,許多老師認為完成了對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是對教學的片面理解,應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增大學生的知識面,擴大閱讀量,激發對問題的思考,以達到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境界。

2.2 建立平等師生關系。一切可以稱之為美的作品,美的話語、美的行為等等,都無不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如果課堂教學中,師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離必然會增大,心靈上達不到溝通,這將極大地阻礙學生的學習發展和人格建立。當學生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因此發展了自尊、自重,才會輕松地、愉快地投入學習。因此,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將師生關系理解為愉快地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沖突,讓師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里一起學習,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3 踐行先進的課堂模式。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改變教的方式,學生要改變學的方式,課堂教學要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思路。為此,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發展觀,踐行“讓學先行一步”的課堂模式。即:課前探究、思索,就是在當天上課前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教師所指定的內容和思考問題進行探求、思索;課始匯報、討論,開始上課時,在小組內每個學生都匯報自己的發現與收獲,并對此進行認真的討論;課中誘導、釋疑,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教師誘導學生對自己發現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歸納和說理,誘導學生對新的概念、新的教學術語等進行猜想、領悟或自學、釋疑,誘導學生對誤解進行糾正;課內練習、內化,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指導學生首先做雙基練習題。雙基練習題做完后,教師要設計不同梯度的變式練習。練習的設計要有針對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習活動推向高潮,促使學生對新知識的內化;課尾總結、孕伏,快下課時,教師要啟發學生總結出新知識的定義、法則、公式、規律、特征等本質屬性,使學生對新授知識的認識進一步上升成理性認識,并布置與以后學習內容緊密相關的孕伏思考題?!白寣W先行一步”的課堂模式在兩方面直接推動“減負”步伐: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提高了課堂效率;②當堂訓練,最大限度減輕了學生的課下負擔。

3 落實一個根本——推行優化的作業配置

作業是學科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對單位時間內所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是教師用來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教學手段之一。而過重的作業負擔,會引起學生的厭學,機械地操練也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把課外作業當作是一種任務、負擔,甚至產生了厭惡的情緒。目前,在作業設計中存在諸多問題,如作業量大,內容單調,實踐性不強,千篇一律,學生疲于作業,感到厭倦;教師疲于批改,無力進行教研等等。這樣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試分數,但從長遠來看,學生長期處于繁重的作業壓力下,負擔加重,必要的休息經常難以保證,學習興趣受到影響,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怎樣讓作業既不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又能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呢?

3.1 作業配置有層次。為了能夠使每個學生有所提高,在作業布置中分清層次,使學生根據自己實際選擇難度不同、類型各異的作業。一般情況下,分為A、B、C三個層次。選擇B類應該是大多數學生。這類作業面向大多數學生,結合本學段知識,難度適中。A類應該是完成B類的基礎上的附和,要求明顯高于課程標準的難度要求。C類作業面對基礎較弱的學生,作業是課堂知識的鞏固,設計一些內容有趣的作業,如果學有余力,他們也可以選擇B類作業。這種劃分決不是簡單的數量多少的區別,而是難度及題型的分層。這樣,學生作業就有了層次,既確保鞏固了課堂知識,又能使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作業類型,培養了主體意識和成才意識,提高實踐能力。靈活開放的級別要求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也必然會得到學生們的普遍歡迎。

3.2 作業配置有花樣。設計趣味性作業,讓學生在“樂”中求知。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特別要在“寓做于興趣之中”上下功夫,最好把知識編成故事、童話、游戲等形式,使學生一看作業的內容就來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設計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在“行”中求知?!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獲取知識非要真切的體驗不可。為此,教師要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布置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盤活知識,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設計開放性作業,讓學生在“活”中求知。教師要善于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合理、恰當、巧妙、靈活地設計一些開放性作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調控,讓學生發散思維,敢于標新立異,提出各種問題,大膽創新。

3.3 作業配置講精當。首先要求“精”,精心選擇訓練作業,可設計為一點多題以強化鞏固,或一題多點以系統鞏固,或一題多解以引導學生標新立異。課后作業的內容應源于教師們的平時積累和精心選擇,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其次要求“當”,就是課外作業的量要適度,學??梢栽诿總€班級設置一塊公告欄,要求每位老師把當天的作業量進行公布,預防科目作業累加造成學生作業負擔過重,利于教師之間的協作。

“減負”是一項長久的、艱巨性的工作,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只有站在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社會全面進步奠基的高度,去審視我們的教育,推進評價體系的改革,實施高效的課堂教學,優化學生作業的配置,三管齊下,一定會加快推進“減負”的步伐。

猜你喜歡
作業評價學校
快來寫作業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作業
學校推介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