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潛品味詞語 靜止語言活立

2009-01-18 06:00孫泗躍
現代教育教學導刊 2009年3期
關鍵詞:挖掘體悟品味

孫泗躍

【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币龑W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體驗,扣住文章的重點詞句是重要渠道,這樣就能體會課文表達效果,達到葉圣陶先生所言:“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p>

【關鍵詞】 分層 比較 品味 體悟 挖掘 語言 活立

語文教學,對語言的品味和運用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關鍵。達到這一目標,重要的是沉潛品味詞語,內化成經典的語言范式。這樣,沉睡紙面靜止的語言就會活立起來,正像葉圣陶先生所言:“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p>

1 分層品味,語言活立

歌德有這樣一句名言:“凡是你未理解的,均不屬于你所有?!币虼?讓學生沉潛品味詞語,并擁有感悟理解與運用,分層品味詞語是一個途徑。詞語,最大的特點一詞多義,特別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又飽含作者的情感。這樣,理解一句話,乃至一段話,只有抓住關鍵詞進行分層品味,才能讓靜止的語言活立起來。這樣,課堂才能真正展示師生的個性,思維的碰撞、互補、相容中敏銳地對詞語中所蘊含的情與意悟出本色的美。

例如,北師大語文第九冊中的《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第二節詩歌中的“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搖晃的夕陽?!边@一句話,“夕陽”是關鍵詞,分層品味它,才能品味出句子意思與語言表達的美妙,才能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首先理解句子中的“夕陽”原義及其句意中的實際意思,明確句子運用的是比喻——借用夕陽來代表水。然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夕陽照在水中,水被裝進桶里,夕陽也射進了水桶里。接著引導學生聯系詞的原義,現在生活用水的對比,理解更深含義:①姑娘們挑水的時間長,勞累;②這種生活像落日的夕陽,沒有生氣,顯得沉重。最后聯系上文句子感悟作者表達的感情:借著姑娘挑回一擔夕陽,說明這座村莊的生活貧窮與落后。這樣的沉潛品味,語言的精神扎根在豐厚的詞語土壤上,情感的催生淡淡的、美美的、真實的、自然地注入學生心間,學生朗讀起來就靈動了;詞句的美也就靈動在運用中。

2 以詞串文,語言活立

語文教學沉潛品味詞語,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獨特發現。我們既要引導學生對細節中的關鍵詞語在比較、品味、體悟、逐漸走進課文、走近角色,與人物共鳴,與作者交心,還要能夠“提領而頓,白毛皆順”的關鍵詞作為突破口,以詞串文,讓語言活立起來。這不僅給予學生的是一種讀書方法,更是學生理清文脈的途徑。學生感受到的不僅是一個詞,而是一個圓點,順著圓點上的線,扯到了詞語意義、文本意義、作者意義、讀者意義,傳遞的人文性與工具性也一目了然。

例如: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九冊的《天馬》,扣住“珍品”一詞,細細琢磨:“珍品”是什么意思(很大價值并被珍藏的物品)?“天馬”真能是文物珍品嗎?找出理由說明。學生圍繞印證“珍品”,尋求答案中去品讀,匯報中探究、比較、爭議、確定、概括,匯報中品味讀悟。這樣開放地閱讀中發揮學生的個性,學生在以詞串文中抓住重點詞句,從天馬的來歷——時間的久遠;天馬的外形——形神兼備;天馬的名稱由來——設計高超奇妙等,推敲中悟出:天馬的確是文物珍品。這樣的跳出具體的詞,整體把握,理清了層次,三維目標在閱讀中就立了起來。

3 體驗詞語,語言活立

體驗,是一種帶著學生在閱讀中進行詩意語言的品味過程;體驗,是一種帶著學生在細讀中發現美,發現價值的過程;體驗,是一種“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的境界。體驗詞語,可以在演讀中潛心涵詠,聯系上下文創設情境感悟,更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還原情境……這些體驗的形式,有時可以獨立引用,有時可以交錯著運用。

例如,運用聯系生活實際,還原情境方式,引導學生體驗北師大小學語文第五冊《小鎮的早晨》中“目不暇接”。首先體驗詞原義: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來不及看;然后聯系上下文體驗“目不暇接”——美好新奇的事物;接著聯系生活實際還原情境,說說自己在鬧市或市場看到的美好新奇的事物——體驗“目不暇接”;再讓學生傾聽朗讀,欣賞小鎮早晨新奇美好事物體驗;最后交流感悟“目不暇接”所感受到的:熱鬧、繁榮、物豐且諧富。這樣的體驗,每一次都將“目不暇接”的新鮮表現出來,詞所表達的意義、蘊含的情感就活立起來。學生理解的不僅是一個詞,還能從背景的描寫中體驗了詞的運用準確,感受了作者的愉悅心情及其歌頌的美好事物。學生記憶憂新,在以后的習作中用起來就得心應手。

4 挖掘深意,語言活立

有人說,詩人、藝術家的精妙,就在于抓住了極其飄忽的思緒。因此,他們所展示出來的作品,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并折射出文心與智慧。特別是詩歌,文心與智慧常落在一個詞或字上。這就要求我們挖掘深意,讓經典的詞語,串著語言,變成詩情畫意,在眼前活立起來。這樣,我們領悟的不僅有文字的內涵,還能感受作者的豐富的內心世界。挖掘深意,可以聯系背景、聯系上下文、再現情境、感情朗讀、設身處境地感悟、設置“矛盾”、比較對照等方法,從而在多元的解讀中讓語言活立起來。

例如北師大語文第九冊李賀寫的《馬詩》: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翱熳摺币辉~,是整首詩的文心,不但是靜態清冷大氣場面的展示的延續,而且表達了詩人想要實現理想的迫切心情??圩 翱熳摺币龑?淡淡月光下銀色的沙漠,景色宜人,詩人的馬又沒配鞍,可見正是欣賞美景的時候,把“快走”改為“慢走”豈不更好?學生在聯系意境及其詩人的背景,透過“快”與“慢”對比,學生就能感受在詩人的心里,這清冷的廣漠,猶如他遠大的志向,而蒼勁有力的馬,猶如他施展抱負的才華,一個“快走”,表達的是詩人迫切的心情,展示的是理想的飛翔。這樣的挖掘深意,靜止的語言變成了生動的畫面,言為心聲,活立起來的詩人情感就注入學生的心中,經典的名作,演繹的將是精彩的課堂。

猜你喜歡
挖掘體悟品味
萌寵
懂,才能得
品味六城:追溯中國的印記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絕撞包的好品味
將“再也沒有”帶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關注數學思考 提升數學本質
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分析
解題中的數學史
“體悟教學”的教育學意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