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介語石化現象的成因

2009-02-03 04:23陳培蕾
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 2009年11期
關鍵詞:中介語成因

陳培蕾

【摘 要】中介語石化現象是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一個常見現象。本文試從生理、母語、文化等方面對石化現象的成因加以分析,這將對外語學習和外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介語 石化 成因

【中途分類號】I059.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209(2009)11-0-02

近年來,中介語及中介語石化(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現象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領域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許多專家學者及教育實踐者對作為第二語言習得普遍現象的中介語石化的原因、本質、特點有過比較深入的研究。對中介語的研究可以了解學習者處于哪一個學習階段,了解學習者采用的是哪些學習策略。這對認識外語學習過程的特點,對設計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而探討石化現象的起因、形成過程,對外語學習理論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對石化現象產生的原因,30多年來,不少語言學家對此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不同的理論對石化現象的起因和形成機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1 生物論與二語習得

主要代表人物有Lenneberg和Lamendella,該理論主要從年齡因素和生物生長的角度解釋語言的石化現象。Lenneberg認為在人的大腦發育成熟過程中存在一個關鍵期,在關鍵期內,語言習得能夠自然地、毫不費力地發生,這大約在兩歲至青春期之間。兩歲之前,大腦尚未發育成熟。而過了青春期,大腦左半球語言功能的偏側化已經完成,這就導致了自然語言習得所需要的大腦可塑性的喪失。與此相似,Lamendella提出次系統的概念。學習者在掌握母語后學習第二語需要發展相應的“次系統”,由于目的語知識匱乏,目的語次系統尚未形成,因此,學習者會借助已有的第一語言的次系統構建目的語語言形式。目的語學習過程中所使用的次系統就是由第一語言次系統和目的語次系統共同組成的,后者不斷置換前者的動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使用的語言系統都可視作中介語,如果在某一點上這種置換不再發生,則學習者的中介語能力處于停滯狀態,進入高原期,學習者在語言學習能力曲線上呈現近于平坦甚至呈下降趨勢。由此可見,中介語石化是母語次系統與目的語系統置換過程中出現的中介語能力長期徘徊不前的一種現象。

2 母語與中介語石化現象

最早提出石化概念的心理學家塞林克認為石化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五個方面的因素構成:

2.1 母語遷移

母語遷移是指目的語受到母語內容干擾。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在學習新知識或新技能時,總要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初學外語者由于缺乏足夠的目的語知識,往往把母語中的語音、語法、詞序、詞匯等方面的規則機械地運用到目的語中,出現母語知識的負遷移。

2.2 培訓轉移

培訓轉移一方面是指外語教師某些不地道的中介語的使用,或者不合適的語言的使用,使學習者產生了對目的語的錯誤理解,這主要產生于語言學習的初始階段,影響往往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所選語言教材不當也會產生訓練遷移。如教材缺乏高層次的理論指導,缺乏系統性、針對性;教材中的語言材料欠缺真實性、趣味性、現代性和實用性。

2.3 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指在學習過程中所采用的學習方法、管理方法以及運用語言的各種活動。塞林克發現,學習者的學習策略也是導致石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之一是簡化。由于學習策略不當所產生的石化現象在學習者當中是非常普遍的。學習策略中有些是行為性的,產生的石化可觀察也可糾正,另一些策略則是心理和大腦思維的,其石化根深蒂固,對外語學習效果影響很大,難以消除。

2.4交際策略

Coulter與塞林克都發現,學習者在具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后,傾向于使用回避、簡化等交際策略去克服交際中存在的困難以達到交際目的,或在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借用同義詞或近似表達方式等來使交際繼續進行,而這種同義詞或近似表達常常與目的語表達方式相去甚遠,因而形成中介語石化。由于交際目的已實現,學習者的動力就會減弱,不再積極去掌握目的語新知識,從而導致語言使用方面的石化。

2.5 目的語過度概括

這是指學習者對目的語的某些規則和句法錯誤地推知另一些規則和用法,產生過度概括。例如,習得者將名詞復數規則用于特殊變化的名詞中或將形容詞比較級最高級變化規則籠統化等,從而造成中介語錯誤等。學習者常常試圖用已經學過的目的語規則來創造出既不帶母語特征、目的語中又沒有的中介語形式。

3 社會文化因素

社會文化環境以及個人的心理態勢也會對第二語言的習得產生重大影響。與塞林克同時期的Schumann則從社會文化角度解釋石化現象,提出文化遷移模式,認為如果學習者所處的社會文化與目標語文化差異很大,學習者就會在社會和心理方面與目標語保持一定距離。長期以不完善的中介語為基礎處理語言,就會導致語言石化。文化遷移模式理論表明第二語言習得取決于學習者對目的語文化的適應、接觸、接受和趨同程度。學習者對目標語的社會心理距離越大,中介語向目標語靠近的成功性就越小。

4 語言類型因素

從語言類型的角度來解釋石化的形成原因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趨勢。母語負遷移是語言類型學石化成因解釋的基

本前提,他們的出發點即“差異”=>“困難”=>“石化”。因此他們的研究成果表明操不同母語的學習者會有不同的石化錯誤。另外,語言距離的遠近對中介語向目標語方向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罢Z言距離”指母語和目標語是否屬于同一個語族,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很多相同或差異之處。語言距離或“語言接近度”是被試學員之間學習時間差異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研究結果表明如果母語和目標語不屬于同一個語族,母語的負遷移在很多情況下阻礙了二語習得者向目標語的順利過渡,因此石化現象更易于發生。

5 相互作用論(反饋模式)

Ellis的“相互作用論”是指學習者在交流過程中得到的反饋影響或作用于學習者。它包含兩個要點:(1)學習者在第二語言學習的課堂內所獲得的不正確的內容有時起到了語言輸入的作用,從而導致了學習者語言錯誤的沉淀,即石化。(2)第二語言學習的課堂活動中,反饋對學習者可以產生肯定的、中立的、否定的或負面的影響,而學習者對此的不同反應會對其本人的語言使用產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

相互作用論的另外兩個代表人Vigil和Oile探討了社會交往因素對石化現象產生所起的作用,提出的交互作用論試圖從學習者在學習和交流過程中得到的反饋來說明語言的發展和石化情況。人際交往在傳遞信息的同時也傳遞著情感和認知信息,情感信息交流是以超語言的形式表現,以聲調、面部表情或手勢等表達方式實現。認知信息都是以語言的形式來表達。這兩種信息分別對交際者產生肯定、中立和否定的心理作用。如果在交流中得到的是肯定的情感反饋和肯定的認知反饋,就會鼓勵學習者繼續使用同樣的語言形式。如果學習者的語言中還有大量錯誤,這種形式的反饋就會造成石化。相反,有些二語習得者在交際中出錯后如得到消極的評價或受批評之后而產生情感障礙,造成交際壓力,這種壓力使學生產生緊張情緒、放棄努力,形成惡性循環,因而也導致某個錯誤的石化。

其實,石化現象產生的原因很多,幾乎所有的誤差起因都可產生語言石化現象。外語習得過程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心理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習者的特點,視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對策,幫助學習者消除石化。如何防止和減少語言石化現象的形成,對外語學習和外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利民,劉爽. 中介語產生的語言心理原因[J]. 外語教學,2003(1).

[2] 張雪梅.語言石化現象的認知研究[J].外國語,2000(4).

[3] 劉敏.語言石化現象的深層原因及其對策的實證研究[J].湘潭師范學院報,2008(4).

[4] 楊筱霞.學習者語際石化現象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懷化學院學報,2008(5).

[5] 楊連瑞,劉汝山. 第二語言習得石化現象的發生學研究[J]. 中國外語, 2006(3).

猜你喜歡
中介語成因
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成因與應對
垛田形態多樣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視角下相對貧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羅素悖論的成因
羅素悖論的成因
母語負遷移對初中生英語句法學習的影響探析
從認知心理角度分析中介語石化的成因
文化適應視角下的中介語傾向性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