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失業群體”問題

2009-02-03 04:23
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 2009年11期
關鍵詞:對策

杜 娟

【摘 要】當前,我國社會的一個新問題就是“新失業群體”開始出現。隨著“新失業群體”比例的增加,我國未來失業人員的主體結構將發生重要變化。這不僅涉及到一個政策銜接問題,更有可能引發社會保障制度的重大變革。從目前來看,對“新失業群體”,無論是從政策層面上,還是社會認識層面上,都需要進一步地重視和關注。

【關鍵詞】新失業群體 相對失業 對策

【中途分類號】C9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09(2009)11-0-01

1 新失業群體[1]的涵義

以往人們所說的失業人員往往指的是下崗者,但事實上,目前還存在著另外一個日益增大的失業群體,他們是城市里的年輕失業者。他們中大部分人長期處于失業、半失業狀態,造成了這部分人群的數量的大量增加,已經成為目前社會失業人群中的主要成份。隨著這部分人數日益增加,這部分人員就業問題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

2 新失業群體出現的原因

從成長環境說,他們基本屬于最初幾代獨生子女,是作為“小皇帝”被養大的,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較弱;在以升學為取向的應試教育中,他們沒有學到或得到多少專門的職業技能訓練,他們在初中、高中甚至更低學歷畢業后加入失業行列,與國有和集體企業的失業下崗人員相比,他們很少有系統的就業經歷,缺乏生活閱歷,價值觀也比較混亂。盡管具有身體、年齡等方面的就業優勢,表面看來,他們的就業問題個對比下崗失業人員容易解決,但在參與市場就業競爭的過程中毫無優勢可言,屬于社會就業弱勢群體。

3 新失業群體呈現的特點

“新失業群體”的失業是一種相對失業而導致的絕對失業,這是“新失業群體”的特點應引起關注。所謂相對,是指相對而言于就業的薪金和就業的崗位。近年來,盡管我國經濟增長始終保持較快的速度,政府為增加就業也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但就業壓力仍然相當大,就業形勢非常嚴峻。[2]不過,從總體而言,收入較低勞動強度較大工作條件環境較為艱苦的就業崗位還是比較充分的。而這些就業崗位對城市趕時髦長大的獨生子女這個群體來說,他們不肯屈尊也不屑一顧,而且,事實上他們也不能勝任這部分崗位,一部分被那些下崗失業人員所分割,大部分則由農民工來承擔。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由于“新失業群體”一族缺乏必要的知識和技能,許多技術工種的崗位他們根本就不能勝任,因此,在一些城市就出現了“技工荒”這說明“新失業群體”的出現只能是相對失業而導致的。[3]

4 新失業群體引發的矛盾

第一、“新失業群體”的出現和增加將加劇社會兩級分化?!靶率I群體”他們沒有自已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靠其父母供養來維系其生活開銷。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方面他們父母本身的收入減少及衰老和過世,他們的收入自然也會下降;另一方面,“新失業群體”又要結婚生育,負擔也會日益加重。因此,導致這個群體整體貧困加劇,他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與高收入階層的差距會不斷擴大;加之后續“新失業群體”,社會兩級分化必然加劇,進而會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的出現,使社會矛盾增多和復雜。

第二、“新失業群體”的出現和增加,使社會觀念出現“寄生階層”,異化社會倫理道德,阻礙社會發展,甚至導致社會退化。[4]“新失業群體”的出現和增加,從客觀上看是人口壓力和社會整體就業能力的不足,但從主觀上看,確往往決定于“新失業群體”自身素質低下及其價值觀念的低俗。他們中的一部分把對父母的依賴當做天經地義,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其實是對父母的一種剝削;他們不肯付出辛苦,他們不愿意勞動,甚至鄙視勞動歧視勞動;他們期望不勞而獲,夢想一夜暴富。這個階層一但形成,他們的價值觀念就自然趨同,盡管他們這種價值觀念不能成為社會主流,但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社會文化和道德,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進步發展。[5]

“新失業群體”的出現有其復雜的歷史和現實原因,我們對這個現象的關注也不能簡單地從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著眼,而應該把經濟和文化因素結合起來,統盤考慮。同時,這個問題也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責任和義務。為此,“新失業群體”問題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5 關于新失業群體的對策

5.1 制定政策,促進就業

制定出臺促進“新失業群體”就業的相關政策法規,以政策促就業。一是結合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援助的相關優惠政策,將適用范圍拓展到“新失業群體”就業當中,給予稅費減免、落實各項補貼等。二是實行政府適當扶持,開展創業促就業活動。出臺有關創業小額貸款扶持政策,為一部分有創業愿望,具備經營能力和創業條件但苦于資金不足的新生勞動力實施創業小額貸款資金幫扶,鼓勵其走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之路。三是鼓勵企業吸納新生勞動力。在同等條件下,鼓勵民營企業盡可能多地吸納新生勞動力就業,特別是對安置人數較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要在貸款申請、項目審批、稅收減免等方面給與更多、更好的政策上優惠和扶持。四是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從社會保險基金中撥付一定比例資金用于建立專項新失業人員基金,專門用于保證新生失業勞動力的就業安置工作所涉及到的前期培訓、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就業崗位補貼、社會保障以及最低生活保障等多方面支出。

5.2 苦練內功,提高素質

第一,提高失業人員素質,開展專業化培訓。將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整合,根據市場就業需求,發揮各類培訓機構的優勢,形成以工科院校為依托,以技工學校、職業學校為主體,以社會力量辦學和企業培訓機構為補充的職業技能培訓機制。面向“新失業群體”開展旨在提高其專業技能的職業培訓。

第二,建立青年創業與就業培訓機制。有關政府部門要選擇一部分有資質、有條件的培訓機構作為青年創業與就業培訓基地,實施創業援助行動。對青年創業者在創業方法、創業項目、創業知識、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方面給與全面培訓。使其樹立起科學的創業理念和思維,運用正確合理的方法去創業自救,從而降低青年的創業風險,減少創業成本,提高創業成功率。

5.3 加強指導,轉變觀念

從小就生活在衣食無憂、嬌寵習慣的環境下的新生勞動力,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較弱,特別是在逆境中成長的能力很差。他們對自己和當前的就業形勢分析不夠,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認識。對自己的能力又都有著過高的估計,在選擇職業方面往往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他們大都對就業崗位、工作條件、工作環境和工資抱酬有著過高的期待,但這又與他們的自身素質和職業能力極不相符,也就導致了他們不適應工作,經常地去更換工作,長時間地在失業與就業當中徘徊,漸漸地對就業、社會甚至自己都失去了信心。職業指導恰恰能通過就業前的心理咨詢,幫助新生失業人員認清就業形勢,擺正自身位置,樹立就業信心,確定正確的就業目標,轉變就業觀念,盡快實現就業愿望。

各級人力資源市場要培養一批專業職業指導師,設立專門職業指導窗口,在開展新生勞動力的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的同時,開展職業指導工作。針對來市場求職的每位新失業人員實施人本服務,開展“一對一”的職業指導。通過與求職人員聊天談心的方式,了解其就業過程中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幫助其克服重重障礙,結合其基本情況給與全面的職業指導,同時向其提供適合的就業崗位。

參考文獻

[1]孫立平,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是中國較早提出和研究“新失業群體”的學者.

[2]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3—2004年:中國就業報告》.

[3]《中國首次青年就業狀況調查報告》.

[4]《聯合國千年宣言》.

[5]《世界青年行動綱領》.

猜你喜歡
對策
LabVIEW下的模擬電路實驗教學創新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新會計制度對財務管理的影響及解決對策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中小水電站集控系統建設改造對策分析
探討精神科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與護理對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