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尋找迷失的中國企業家精神

2009-02-18 04:25沈黃燕
銷售與市場·評論版 2009年1期
關鍵詞:企業家精神

沈黃燕 劉 超

“企業家精神是企業的動力引擎,只有具備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家才能夠創新產品,是天然的領導者,有能力預測供需的變化和市場風險,能夠抓住機會,勇于冒險,使目標變為現實?!?羅伯特·蒙代爾語)可見,沒有企業家精神,企業就不能存在;企業家創造了企業,企業家精神神則使企業充滿朝氣與活力。那么,如何緊握時代脈搏,提煉、塑造和凝聚企業文化基因以建立企業家自己的,乃至組織的、社會的精神家園?這成為社會轉型、企業升級、環境劇變多重襲擾下,中國企業家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基本問題。

時代反思與自我檢視沈黃燕

穿越歷史的迷霧

當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登上歷史舞臺,締造財富神話時;當杰克·韋爾奇掀起“文化革命”,將通用電氣帶入輝煌時;當卡莉·費奧瑞納重振“惠普模式”,領導企業破繭化蝶時……我們無不從這些企業家身上看到一種精神,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這些來自西方經濟巨人的咆哮,同時也激蕩著中國人的神經。國人開始苦心尋覓,屬于我們本土企業家自己的魂魄與風骨。

中華民族從歷史的深處走來,沉淀了超過兩千年的商業文化。無論是遠古祖先尊崇的創新精神,還是孔子倡導的合理謀利精神,抑或是“變大地為黃金、攪長河為酥酪”、“懸崖撒手、自肯承當”、“自立立人、自達達人、自覺覺他”的禪宗精神,都閃爍著現代商業精神的因子。它們交相輝映,造就了官府背景的大商人范蠡、呂不韋以及民間背景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喬致庸這樣一批杰出的企業家,甚至喬致庸家族經營的企業延綿發展近200年。

“企業家精神”在近現代的中國,在這片充斥了苦難和無知的土壤上,甚至到了茍延殘息的地步。當經濟學家們開始呼吁:限制生產要素流動的計劃經濟和把個體其他能力與其是否具有“企業家精神”混淆起來的國有企業制度,同真正的企業家及企業家精神不相容時,我們逐漸擺脫建國初期那個敵視“企業家”稱號并喪失“企業家精神”的時代羈絆,開始了一段市場經濟制度和民營經濟從無到有、歷經波折、逐步壯大的新中國經濟史。熊彼特筆下的“創新者”終于得以在這個極具中國特點的市場經濟舞臺上演繹各自的角色。他們快速進入逐個被政府放開、允許以市場為市場配置方式運行的產業,承擔市場和政策的雙重不確定性,調配補充各種生產要素,填補短缺經濟以獲取利潤。盡管備受口碑爭議,但其中確實不乏優秀的企業領導人。他們善于捕捉機遇,敢于承擔風險,追求和諧雙贏,并通過強烈的內驅力來持續提升企業的業務表現。他們也致力于打造一個健康并負責任的經濟體系,在沒有先例可循的情況下,運用自己的判斷以實際行動來促進公開透明和正直誠信。同時,全球企業家們都驚訝于中國企業領導在自我反省和持續學習中所表現的能量。不可否認,作為一個整體,中國的企業經營者更像是一個青春期小伙,沖動而青澀。唐氏兄弟,甚至是周正毅,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個現狀。但是當我們看到善于開拓的柳傳志、采取“壓強戰術”的任正非、以“產業報國、民族昌盛”為己任的倪潤峰、“永遠如履薄冰,永遠戰戰兢兢”的張瑞敏,以及許多默默奮斗的中小企業家,我們知道:建設一支有剛毅“魂魄”的企業家隊伍,并非那般遙不可及。

新生,脫下悲情的外衣

我們不曾預想,2008的冬天會這般寒風瑟瑟。一只“鹿”(三鹿)引發的恐慌和危機席卷了整個乳制品行業。伊利出問題了,蒙牛也出問題了。即使牛根生公開發表“處理不好事情,我就辭去董事長”和“含淚萬言書”,依然遭致漫天罵名。這位出身貧寒、大智大勇、樂善好施的企業家,因為其非凡的商業成就和樸素的思想光芒曾一度成為企業家精神的象征,是大家心目中的企業領袖和精神偶像。如今,他的蒙牛也出事了,領袖也犯錯了,偶像隨之搖搖欲墜,轟然倒塌,失落陡增。深厚的愛演變為憤憤的責與恨,同時也喚起了更多關于企業家精神缺失的反思。

當我們透過洛克菲勒精神的百年歷史,會發現商業上的成就從來不是其奮斗的終點和唯一。對經濟和道德兩種力量的雙重把握,使其成為美國企業家最成功的樣板。而對中國企業家而言,卻在追求最本源的商業價值和企業家的倫理精神時迷失了。就像著名企業家黃鳴感嘆的那樣“這是一個轉型的時代,太多的財富故事刺激,很多人都在下滑。無商不奸,居然成為業內默認的公理?!睅资昵案F怕了的中國催生了一批批白手起家、點滴拼搏的企業家,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但是“草根性”固有的小農意識卻在潛移默化中成為致命的絆腳石。他們抑或是小富即安,停滯不前,不求創新,璀璨一時便日漸暗淡;抑或是成為純市場經濟的動物,在某些時候過分追求個人利益,棄社會責任于不顧。洛克菲勒式的將謀利和禁欲結合起來的“發展型人格”一直沒能成為中國企業家精神的主流,為縱欲而謀利的不正之風卻變相彌漫,企業使命常常在團團濁霧中夭折。

如果說牛根生、黃光裕傷害了本已非常脆弱的社會信任體系,那么朱新禮的“匯源西嫁”則是對民族自尊心的另一痛擊。179億元換不來掌聲,而是滿城的痛心疾首、譴責和不理解。我們姑且不談朱新禮是否目光短淺、惟利是圖、胸無大志,而嘗試理解這個“忍痛賣兒”的故事背后多少掙扎與無奈。追溯歷史,技術和資本,我們國家都不缺,但并沒有發展起發達的商業文明,沒有鍛造出一個企業家階層。沒有良好的營商氛圍是主要原因。雖然輕商只是中國歷史中的一段而不是全部,中國歷史上也創造過無數璀璨的商業成就。但縱觀整個歷史,制度設計從來都只是為尊崇文治武功服務,而對經商濟世千百年來都沒有從制度上予以肯定。即使到了今天,當熊彼特的“創造性破壞”引爆一波波熱浪。西方社會鼓勵通過個人主義和顛覆打破舊習來實現創新時,中國企業家精神強調的卻是“創造性建設”,這依然意味著接受一定程度的政府控制和民主自我表達的缺失?!皩W而優則仕”轉變為“商而憂則仕”,可見企業家們在這樣一個社會環境下,從來都沒有安全感。沒有對企業、對私有財產的保護形成共識,就不存在一個可以做很多事的民族品牌。這使得不僅是朱新禮,許多成功的企業家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都心旌搖曳。而再談到伊利、蒙牛,不是想為他們喊冤叫屈,只是心痛于伊利、蒙牛這樣一些有理想有抱負的企業不幸和三鹿這樣一個利益重心的企業落到了同一個標靶上,任憑抨擊踐踏過后光彩不在。小問題雖然也是問題,但如何保護民族品牌?是否應作為政府部門的永恒議題,而不是在出現危機后,將其推至問責風暴的峰尖浪口,便草草了之?

能力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只有注入能力素質的企業家精神,才能在保證體制和文化土壤的供給后,成為參天大樹,為人類創造福祉。2008年的金融海嘯,淹沒了中國幾萬家企業。大浪淘沙,留下有競爭力的企業在下一輪驚濤駭浪的商業搏擊中拼殺,也讓僥幸殘存的企業總結和思量:短板和軟肋是什么?為何在風險面前如此不堪一擊?團隊領導能力的缺失,培養下屬能力的同時卻明顯缺乏全

球化視野,警醒著中國企業家在花費潛心于融資、收購兼并、市場擴張或調整等進攻性活動上時,也在人才培養和組織能力建設上下點功夫。顯而易見的市場機會將越來越少,如何找到“藍?!?,并在“藍?!敝袝秤?,對中國企業家來說是巨大的挑戰。但是高漲的成就欲背后卻是嚴重創新性不足、偏好“憑直覺、拍腦袋”的決策風格,這只會加速企業衰落的輻軸。正如一位大型家電集團總裁自我反思時說的:“靠經驗、靠機遇造成了一種依賴于單一思維方式的做事風格,造成了投資決策失誤并附出了代價。我們沒有一種科學、認真、細致的調研,對大的宏觀因素也沒有進行有機的匹配?!?/p>

企業需要更多兼具本土文化基因與時代符碼的企業家精神積淀,從而創造一條清晰的精神主線,引領企業家們撥云見霧,站在更高的視界里完成時代和社會所賦予的歷史使命。美國涌現的一大批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商業領袖推動這個國家走向繁榮,中國又何嘗不需要這樣一群領導人來創造下一次騰飛?世界經濟局勢變化莫測,速度之快變化之無常,非凡夫俗子所能預見和把握。過去30年間曇花一現的企業故事告訴我們,只有保證源源不斷的企業家精神供給,才有財富追求的基業長青。中國企業家站在新時期的轉折點上,若想在硝煙滾滾的品牌戰爭中風雨不倒,自我救贖與提升迫在眉睫。

歷史印跡與未來鏡像劉超

中國企業家精神辨析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一個商界英才鑄就輝煌的大時代。在經歷了從有到無,從無到有的歷史輪回后,伴隨30年改革開放的時代韻律踏歌而來的中國企業家群體,正成為當下中國社會最受矚目和最具影響力的新興階層之一。企業家(entrepreneur)一詞來源于法語,含有冒險家的意思。而以本土象形符號的語意內涵考察之,企業家稱謂的注腳或有新的解讀:“企”,踮起腳;“業”,天職。企業家就是踮起腳,懷著憧憬、指向未來、完成神圣使命的人??梢?,企業家必須具備兩個要件:創造利潤和指向未來?!皠撛煨云茐摹?,這是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60余年前對于企業家角色的精辟論斷。無疑,“企業家才能”是堪與勞動、資本和土地等生產要素相比肩的人類生產循環與提速的倍增器。

按照德魯克的描述,目前的世界經濟已由“管理型經濟”轉變為“創業型經濟”,企業唯有重視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才能再創企業生機。創業的動因源于企業家精神,因此企業家精神對于個人、組織和社會變得日益重要,甚至不可或缺。

正如胡潤先生所言:“研究企業家精神,中國是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地方?!比蚪洕L雨飄搖的今天,中國市場可謂是全球經濟復蘇最可依托的助推器,而中國獨特的歷史、社會、文化環境及其30年輝煌的經濟成就,無疑為全球范圍的企業家精神研究提供了最鮮活的樣本。

2007年6月,通過對中國數十位企業領導人兩年的跟蹤研究,全球著名管理顧問公司Hav(合益)集團在《中國卓越企業領導人素質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企業領導人顯示了四大成功基因:社會責任、創業精神、和諧雙贏、自我修煉。

不容忽視的是,企業家群體同樣是商業社會這一浮世繪中最受矚目,但也是最容易被放在倫理操守的道德標尺上接受公審的標靶。漸行漸遠的2008,“捐款門”、匯源西嫁、乳業淪落、國美潛流……交織和永駐于億萬華夏子孫心間的,不只是曠世奧運聲震寰宇后的無尚榮耀與5·12國殤揮之不去的莫名傷逝,更有蕓蕓眾生透過倫理掃描的精神探測,對于中國企業家群體精神迷失的喟嘆與反思。

企業家精神涵蓋了企業家能力,同時又有著更多的內涵,其核心要義是熊彼特意義上的創新精神,同時也理應兼收并蓄馬克思·韋伯所說的敬業精神,諾斯提出的合作精神,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濟世”精神。誠然,儒家倫理中“經邦濟世”、“義以天下”的道德要求,只是中國企業家精神重組中的一條基因雙鏈,但上述接踵而至并被驟然放大的中國企業家精神陷落的負面事例,已經從一個側面凸現出了當下中國企業家精神世界的尷尬與現實。

伴隨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中國企業家群體,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生長在一個“以階級斗爭為綱”的特殊時代,然后又在一個以創富為主調的同樣瘋狂的年代完成了財富的原始積累。從精神亢奮到精神彷徨、失落這般先揚后抑的巨大反差,從堅定的信仰崇拜到價值多元化的心靈激蕩,物質上的富翁和精神上的“負翁”造就了一個一體兩面的“矛盾雙生體”。精神滑坡使中國企業家們在塑造“發展型人格”的道路上更顯步履蹣跚,憑借財富優勢建立起來的社會形象,在公眾“謀利+縱欲”的視像中喪失了借此獲取道德優勢以實現自我救贖的契機。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昭示個人物質成就的財富名人堂里登堂入室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家們業已自發和自覺地意識到,在彰顯社會價值的“慈善榜”和“納稅榜”上,同樣需要釋放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的精神視界。正如遠大空調董事長張躍先生所說:“企業家到一定的時候,他很像藝術家,特別是度過了溫飽階段以后,就更像藝術家,他應該把為別人帶來歡樂、帶來愉悅看成是最重要的東西,同時把他事業里面創造性的東西、反映他智慧的東西,看成是愉悅的東西,這些都不完全是財富,更是價值?!?/p>

從一定意義上說,企業家精神是比企業能力更加稀缺的資源,對企業發展作用也更大。但發人深省的是,當前我國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卻存在嚴重的不足。據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2001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在5075名企業經營者中,雖有47.7%的人認識到“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創新意識已有較大提高,但在風險意識上相對保守,僅有10.6%的人選擇了風險偏好的“過度風險型”和“超常風險型”。而對照埃森哲公司于同年在22個國家和地區對880位董事級高級企業主管人員進行的調查,認為保持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敢于冒險、敢于創造、銳意進取等創業精神是企業發展關鍵的受訪者占到了98%。這說明比照西方同行,我國相當多的企業經營者缺少追求企業家精神的蓬勃動力。

中國為什么沒有像樣的企業家?數年前,經濟學家張曙光先生認為,獨立精神與信用基礎的缺失及競爭秩序的混亂,注定中國短期內出不了像樣的企業家。所以,中國企業家遠比完備市場經濟國家的企業家更易感到焦慮,作為一個新興階層,他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為自己找到行為的基準。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傳統文化的刻模作用,歷史上“輕商”、“抑商”思潮的文化束縛,以及制度缺陷的制約。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剛健自強、以和為貴”,這些文化元素決定了情、理、法的價值排序及其衍生性的社會運行機制,形成了反對自我表現、反對冒險、尊重傳統權威等行為特征。由此不難理解,中國企業家易于接受并付諸實踐的角色定位不是如熊彼特所倡導的純粹意義上的“創造性破壞”,而是“創造性建設”,即在創新過程中接受一定程度的政府控制和民主式自我表達的缺失,這或可視作中國企業家創新精神先天不足的“原罪”??梢哉f,過

去那些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國商人(企業家),其精神本質——仁、智、禮、義、信,已經具備了當今我們評判企業家精神標準的一些雛形。

精神不是萬能的,但一個人沒有精神卻是萬萬不能的。對于以振興民族產業為己任的中國當代企業家而言,缺乏企業家精神更是與這一歷史使命所不相容的。從儒家倫理的型塑中走來的中國企業家們,如何在與西方新教倫理與契約社會的對話與和諧共融中實現心靈的自我救贖?可以預期為指引中國經濟巨輪再次加速的又一記強力引擎。這同樣對我們提出了新的命題:如何在與西方企業家精神內核的映照中,反思文化刻模對于中國企業家精神升華的歷史局限,并能從歷史的、社會的、文化的淵源中,提煉出中國企業家精神的魂魄與風骨,讓中國企業家精神在豐腴的傳統文化母體上結出現代化的蓓蕾,從歷史和發展的角度,前瞻性地勾勒出中國企業家精神的時代輪廓與自我更新的基本路徑。

重構中國企業家精神的基因圖譜

企業家精神是一個歷史的產物,每一個時代的企業家們自有其獨特的精神風貌??梢哉f,價值多元化、商業道德的淪落與自我救贖是改革開放初期的企業家精神的具體體現。創新、全球化合作、社會責任則是當代企業家精神新的注腳?;蛟S,當我們將中國企業家精神檢審的視角放回歷史的年輪,更能得到一幅基因圖譜的全息圖景。

在儒、釋、道、法、兵、農、墨、縱橫、陰陽等諸子百家思想的豐腴母體上,綿延數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孕育和沉淀了博大的企業家精神因子。中國文化從遠古時期就尊崇創新精神,絲綢之路的豐功偉業無疑是中國古代商業家外拓精神的一座不朽豐碑。而至少從儒學那里開始,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大力倡導合理謀利的現代企業家精神,以晉商、徽商為代表的商幫文明同樣為中國企業家精神的塑造積淀了有益的養分?!耙哉\信立商;以勤奮、堅韌、勇于進取立世;以家國天下立人?!边@些中國古代商業家們共有的優秀品質已經成為世代傳承的活的精神血脈,并以“修身、興企、報國、富天下”的時代音律在今天演繹出新的企業家精神規范。

在國運衰微,民族危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精神、國家精神”是中國民族資本家們一面不倒的精神旗幟,“陳嘉庚家族”、“榮氏家族”與“霍氏家族”成為那個時代彰顯民族大義、激勵同胞歷經圖存的精神鼓手與標桿。

企業家精神也是一個具有普適性和自應性的開放體系,我們可以從全球化的探測中觸摸到企業家精神最具時代感的基因鏈條。美國企業管理協會花了5年時間,對4000名企業家進行了分析研究,從中選出1812名最成功的企業家進行系統研究,總結了企業家精神的19條共性:1、工作效率高;2、有主動進取心;3、邏輯思維能力強;4、富有創新精神;5、有判斷力;6、有較強的自信心;7、能輔助他人成功;8、為人榜樣;9、善于運用個人的權力;10、善于動員群眾的力量;11、利用交談做工作;12、建立親密的人際關系;13、樂觀的心態;14、善于到員工中去領導;15、有自制力;16、主動果斷;17、客觀而善于聽取各種意見;18、能正確地自我批評;19、勤儉艱苦和具有靈活性。

如果再做一番更為凝練的因子提純,則現代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內涵將是:創新精神、進取精神、契約精神、誠信精神、敬業精神、奉獻精神和民族精神。

在德國古典哲學中,精神包括三個層面:理論精神,即理智、理性;實踐精神,即實踐行為;自由精神,即預期,清楚理智和實踐的結果。南京大學商學院的賈良定、周三多兩位教授融會中華文化的治國治生思想和西方現代管理理論后認為,企業家精神由知識素養(理論精神)、創新能力(實踐精神)和倫理品質(自由精神)三個層面構成。知識、創新和未來構成了企業家精神的理性、實踐和自由三層面的內容。兩位教授進而提出要從“學無涯之知”、“察此彼之情”、“悟有無之道”、“善奇正之謀”、“凝經營之神”五層級來修煉企業家精神(圖1)。

“學知”是修煉企業家的知識素養。企業家的能力要素是企業家精神理論的核心概念,它作為一種資源要素,本質上是知識和技能的集合體,具體體現為四種能力:對市場機會的洞察能力,對不確定性的駕馭能力,對各種資源的組合能力以及為客戶和股東創造價值的能力。

“察情—悟道—善謀”是修煉企業家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外衣”下蘊涵著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創新的豐富向度與內容。

“凝神”是修煉企業家指向未來的精神。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在這方面的陳述最為精辟;創造財富的不是財富,而是人本身,更具體地說,是人所具有的企業家精神。這種企業家精神就是那種基于對未來的預見而采取行動以獲取利潤的能力。

本質上看,企業家的追求是把企業“做強、做大、做長”?!白鰪?、做大、做長”將以知識(企業家的能力要素)為基礎,以創新為手段、動力和外在表現形式,以創建未來的競爭優勢為目標與指向。

柳傳志先生有過一段精彩而形象的比喻,“孵小雞最好的溫度是37.5~39攝氏度。當年創辦聯想的時候是42攝氏度,溫度太高了,所以大部分是孵不出小雞的,只有生命力特別頑強的才能存活下來?,F在呢,溫度降下來了,降到40攝氏度,還是高,還不是孵小雞的最好溫度,但是與以前相比要好多了,這樣就會有更多的小雞孵出來。也就是說,一方面我們創業的制度環境要改善:另一方面要我們的創業者有更強的生命力和抵抗力?!?/p>

如果說,早先我們還能以社會的、制度的、文化的幌子作為中國企業家精神缺失的各種借口進行搪塞的話,如今變革的時代無疑已經為中國企業家提供了自我更新的良好機遇。以柳先生的隱喻作結,中國當代的企業家們當可自勉。

(欄目編輯:袁航)

猜你喜歡
企業家精神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對話“疫線”企業家
對話“疫線”企業家
對話“疫線”企業家
都精神
拿出精神
2017中國ICT企業家大會榜單
精神了
30年,光陰的故事——企業家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