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應體現出人文性與綜合性

2009-04-08 08:37劉小紅
西部大開發·中旬刊 2009年10期
關鍵詞:小蘿卜頭研討科學

劉小紅

摘要:教學方法在于科學地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質,科學教育只有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采提高其科學素質,才能實現科學本質與教育宗旨的內在統一。因此,小學科學課程應以探究為基礎,引導學生能動地學習。

關鍵詞:人文性綜合性思考

在全球都在呼喚“讓學生學會學習”的信息時代,語文教學的這種封閉狀態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根據綜合性學習的特點,我們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石氐礪能力。

1、關注社會。社會生活中的語文是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將這一資源引入語文教學是必然的趨勢。

教學人教版小教語文第三冊積累運用口語交際《動腦解決問題》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是怎么解決的,再給學生介紹5,12汶川大地震的事情,災情發生后,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援助,全國各地給地震災區捐助了許多救災物資。各族同胞如此關心災區人民,你對此事有什么看法?同時你想對因受災成為孤兒的小朋友們說些什么?

人教版第五冊第31課《難忘的八個子》,文章主要寫了倫納德老師用愛深深打動了一個殘疾兒童的心。我在組織教學時,先讓學生說說老師是怎樣用愛打動兒童的心的。其次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我希望你是我女兒”這八個宇讓“我”難忘,再讓學生說說讀了這篇文章最打動你的是什么?最后我再告訴孩子們世界不僅有很多殘疾人應該去關愛,還有大批的愛滋病患者需要人們的關愛,讓同學們說說自己怎么去關心需要關愛的人?

以上兩課都是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服務于社會,讓他們明白語文課很了不起,是生活中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這樣將會促使他們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2、關注生活。語文學習,只有把重視實踐和運用結合起來,才能形成能力,才能使學生認識到語文是有用的。學好了語文,就能解決好許多實際問題。

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我要求學生抽時間多看看課外書,每天堅持觀看一個電視節目。但家長認為這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孩子們都向老師訴苦。這時,我就讓他們動腦想想,并且寫一次日記,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讓家長簽字。結果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長同意了,學生的心情好多了,語文成績也猛然飛增。

人教版第五冊《我的弟弟小蘿卜頭》一課,主要寫了“我的弟弟小蘿卜頭”在十分惡劣的環境里認真學習。為了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并受到思想教育,我讓學生寫了一篇我和“小蘿卜頭”比童年的日記。同時,也讓學生動手找找能激勵自己學習的名言警句,讓他們每人輪流寫在黑板的右上角,每天激勵自己。這個做法幫助學生們改掉了不想動腦、不想動手的壞毛病。

3、構建課內外聯系。課外是閱讀的廣闊空間,只有課外閱讀才可以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實際問題。因而,重視課外閱讀是必不可少的。對此,語文課程標準中已有了明確的量化指標。所以,我向學生推薦各種課外書讓他們閱讀,而且每天早讀前抽幾分鐘時間,讓一個學生講故事或講新聞,經過一段時間,果然應驗了一句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p>

課外閱讀方面,我特別要求學生讀一些名人故事,讓他們懂得生命來之不易。從而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對自己和他人甚至小動物的生命格外珍惜。從馬加爵殺人案到北京郊外一名28歲的女生被人刺了18刀,在送往醫院的途中不治而亡,以及接二連三的學生因為小事而自殺的事件,使我們不得不正視我國學生的現狀,其中一點就是許多人心理不健全,尤為嚴重的是生命意識的淡薄乃至缺失。所以,從這一點考慮,構建課內外聯系是必不可少的。

4、溝通學科間的聯系。打通學科間的壁壘,溝通學科間的聯系。在語文教學中,我經常應用繪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尤其是學了古詩,讓學生把詩中所描寫的意境畫下來,作文周記中讓學生寫自己喜歡的一門課。好多同學寫我喜歡信息課,我喜歡英語課……。同時,讓同學們寫清喜歡的原因以及自己怎樣喜歡。這一要求,無意中培養了同學們能以相同的熱情去學好各門課程。同學們最感興趣的是在學習與歷史有關的課文時,老師在上課前給他們講解歷史故事。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兒童記的東西,首先必須是生動有趣的東西?!痹谡Z文教學中,怎樣把枯燥乏味的知識變成有趣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如教學《我的小蘿卜頭》、《手術臺就是陣地》等課文,我都以講解歷史故事導課。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把語文課與歷史課自然地結合起來。所以,語文課不能只教語文書。而是要溝通學科間的聯系。

一、選擇正確的探究對象

課程結構要適應地區差別,根據不同學校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性,就必須充分發揮地方、學校、教師乃至學生及學生家長等在課程資源開發中的主題作用。學校和老師要根據自身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教師可以依據實際情況,選擇學生熟悉的動植物作為探究的對象。而不必完全依照教材內容展開教學活動。

二、創造巧妙的探究情境

科學探究教學方法應是以發現問題為突破口,以解決問題且的,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發現,一個適臺探究問題至少具有兩個特征:一是需要學生進行解釋并能夠為學生所解釋的問題:二是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如:在進行有關食物鏈和生態平衡單元教學時,我們可以給學生講述這樣一段故事“許多年前,在西南部的山里有很多鹿,它們的數量一直變化不大,山里還有狼。從城鎮里來的某些人目睹狼群咬到了鹿群里的兩只小鹿,非常震驚,結果發動了一場滅狼運動。使人們驚奇的是:在滅狼運動以后的幾年里,鹿的數量反而明顯地減少了。既然狼是鹿的天敵。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情況呢?”毫無疑問,這一問題情境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情趣。

三、實施正確的探究過程

在當前的探究學習活動中,教師啟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明顯增強,但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整理。有時,只要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稍加分析整理,就會發現它們原來是同一類問題。教師組織學生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實際上是在肯定和鼓勵學生樂于提問的行為,這不僅能激發學生提問的積極性。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提問質量。

另外,有不少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科學探究學習活動時。怕戴上“牽著學生走”的帽子,而不敢指導。其實,科學探究學習活動雖然注重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忽視和離開這一點也就談不上是探究學習),但由于學生受認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他們在科學探究學習活動中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四、事后展開充分研討

科學探究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認真研討。因為研討能使學生的概念水平發展到更高層次,使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化。在教學中,教師可采取分組研討與實驗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再由各實驗小組匯報研討結果,然后教師幫助匯總全班研討的信息。在教學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每次學生探究后都有許多話要說,而學生對各種現象的理解不盡相同,這樣就激起了許多爭論。教師要重視每位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認真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洞察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質疑。

猜你喜歡
小蘿卜頭研討科學
小蘿卜頭的故事
小蘿卜頭在獄中
點擊科學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科學大爆炸
使命與擔當:福建省高中語文名師“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專題研討
“網絡研討”實現教師多元發展
紅巖(節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