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香港安全文化建設經驗借鑒

2009-04-08 09:35張小琴
安全與健康 2009年3期
關鍵詞:香港職業文化

張小琴

據新華網2007年9月4日載:香港是中國最安全的城市,身臨其境,感受到香港的安全文化建設是全方位、全員參與的過程。工作、家庭生活、娛樂等等,有活動的場所就有安全,市民安全意識非常高。而我們很多企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產制度或安全生產操作規程,企業管理者也三番五次強調要安全生產,但安全似乎是為了應付檢查,職工安全意識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讓職工成為安全生產的真正管理者,缺少安全文化的氛圍。

一、香港安全文化現象

對于文化,人們總是以某種輕松的方式自愿、主動、積極地接受,而不是被迫接受。安全文化的基本功能就在于讓職工把握安全生產的文化理念,并將這些理念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下面是筆者在香港見到的一些安全文化現象:

(一)市民積極主動參加安全建設

周末,在香港職業健康安全局觀塘職安健訓練中心,人來人往,公開閱覽室內收藏各行各業圖文并茂的安全知識宣傳資料,很多人在那里如同看小說般專注地閱讀安全材料,有的是過來取安全錄象帶回家欣賞,有的是為職安健送設計好的安全動畫片,有的在訓練工作安全技能,等等……可見,市民將安全視為一種習慣,一種娛樂,做任何事情前的必修課。

(二)隨處可見的安全宣傳

在社區、飲食店、理發店、辦公室等場所,處處有相應工作內容的安全宣傳。

(三)切實的“安全第一”

在實際生產生活中,作業者必須先有相應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才能上崗作業,比如建筑業的“平安卡”制度規定:建筑公司不得接收沒有綠卡的工人,否則公司將會受到嚴厲懲處。同時。進入地盤檢查的政府工作人員、建筑師、工程師等也必須要有綠卡,才能獲準進入。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地保證了工人在工作前都能得到培訓,提高了工人在安全與健康方面的素質。同時,這項制度已經成為公司、個人的自覺行為?!捌桨部ā敝贫纫惭由斓郊彝ブ?,香港家庭雇傭保姆時,也要求保姆必須接受過家務處理安全教育,否則不能上崗??梢?,“安全第一”的思想已經深入民心,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二、香港安全文化建設的經驗

香港安全文化發展到今天這種水平,并不是水到渠成、一天兩天的事,她經過研究、探索、實踐、反思,是政府、社會、廣大市民共同努力的結果。

(一)政府的法律作用

香港特區的安全法規比較完善,幾乎各行業、各危險工種都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如《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職業安全與健康條例》、《建筑業安全法例》、《鍋爐及壓力容器條例》、《運貨貨柜(安全)條例》、《升降機及電銻安全條例》、《氣體安全條例》、《高空工作安全條例》、《電弧焊接工作的安全法》等等,執法的力度以及市民的守法意識為香港安全文化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靈活多樣的安全宣傳

安全文化的建設關鍵要引起市民的興趣,香港政府通過各種形式的安全宣傳,引起市民的重視,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安全文化建設。

1、明星參加安全宣傳

為了引起市民的興趣。增強安全宣傳的效力,職安局等機構邀請明星主演安全宣傳片。利用明星效應,將安全理念傳播給廣大市民。比如劉德華先生參加制作宣傳飲食業、建造業以及一般工作安全訊息的海報,錄制了平安貼士宣傳聲帶以及影片,在電臺等傳媒機構播放,增強市民安全意識。

2、公開免費安全講座

職安局每月免費舉行職安健公開講座,向市民宣傳職安健訊息。每次議題不同,切合各行各業的需要。如酒店職安健要求,上班族之飲食健康,預防職業性肌肉骨骼勞損。氣體焊接工作的健康危害,電梯及電扶手梯之工作安全等。

3、高危行業安全健康推廣活動

對于一些高危行業,香港特別重視安全健康推廣活動。香港高樓林立。施工過程更應加強安全控制,為提高建造業的職業安全健康水平及加強市民認識工作安全,職業安全健康局連同六大機構主要針對安全施工程序、高空工作安全、密閉場地、個人防護裝備等展開一連串建造業安全推廣活動,包括在6-9月期間舉辦特定主題安全推廣、安全施工程序比賽及9月9日的“建造業安全日”。職業安全健康局和勞工處還為建造業度身訂造了一套工地座談訓練套件。以協助業界提高安全訓練水平,該套件包括工作設備的安全使用、安全工作系統及特殊危險工序、地盤常見的職業性危害三個系列。在貨柜業等其他高危行業也有類似的推廣活動。

4、“安全社區”推廣活動

“安全社區”是推廣工作安全的嶄新概念,旨在社區層面建立安全文化,除區內每個人以身作則外,透過各社區領袖、社會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大小企業的雇主、雇員及安全專業人員等,自發性地組織起來。集中力量,各施所長,投入建設本身居住及工作的社區。

5、青少年職業安全健康推廣活動

為加深青少年對工作安全知識的了解,除舉辦巡回講座、派發職安健錦囊外,并透過參與電臺暑假青少年計劃,加強宣傳暑假工作安全的訊息。

(三)量身定制的安全教育

香港職業安全健康局主席李啟明先生說過:教育是推動職安健的根本,透過教育,灌輸工作安全知識,建立正確的安全概念,從根本改變人的想法。透過不同的課程,從個人,推展至企業及整個社會,促進香港的安全文化。香港的安全教育是全面的、動態的,根據對象以及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量身定制,適時調整安全教育的內容。

1、安全教育的對象

香港安全教育的對象很廣,體現以人為本,針對不同崗位、特殊人群的心理,都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如建筑工程人員、清潔人員、家庭傭工、教育機構人員、安老院護理人員、退伍軍人、青少年等等。

2、安全教育的課程

安全教育課程類別多,覆蓋面廣,安全文化知識幾乎灌輸到每件事。根據社會需求,不斷更新。以職業安全健康局為例。開設的課程有幾百種,主要分為10類。

一般職業安全及健康課程,目前已開發了83種,靈活、豐富多樣的課程充分體現了安全與生產、生活、崗位的融合。從事部分特殊崗位所需的安全合格證書課程。目前有25種,如合格急救人員證書課程、工業聽力檢驗……,職業安全及健康管理課程,目前開了34種,有危機管理、緊急應變計劃、工作噪音管理……

(四)深得人心的安全激勵與資助

1、各種形式的比賽

通過開展各行業的有獎問答游戲、全港實踐職安健攝影比賽、全港職安健常識問答比賽、安全施工程序比賽、安全模范棚工操作比賽、安全操作動畫比賽、良好工作場所整理比賽等活動,對比賽的獲勝者給以一定的嘉許,喚起各行各業對安全的關注,從而促進安全文化建設。

2、安全資助

香港政府不惜安全投入,1996年,香港推出了支付安全計劃(Pay for Safety Scheme),就是將承建商在地盤安全方面的開支在工程合約總額中單獨列出,該費用不參與投標競爭,而是由業主根據承建商在地盤安全方面的表現予以支付的一種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表現良好的承建商可以獲得支付,安全表現一般的承建商酌情扣減,安全表現不合格的承建商就不能得到該項安全費用的支付。

除此以外,香港政府還加強對中小型企業的安全資助。以免費或優惠的形式向小規模企業發放安全裝置或勞保用品。

(五)活躍的安全資源信息平臺

職業安全健康局成立綠十字會,將不同機構匯聚一起參與標準借鑒,使其可將自己的安全及健康管理表現互相比較,從而學習并作出改善,形式之一便是發行交流刊物“綠十字”。職業安全健康局的圖書館,儲存大量關于標準借鑒及安全健康管理的期刊、參考書、計算機及縮微膠片數據庫。會員可到圖書館取得最新職業安全資料,也可在相應網站上進行交流。

三、經驗借鑒

香港是中國最安全的城市,由于經濟體制以及歷史問題等原因,我國內地目前還無法達到這種水平,但安全文化建設過程的許多方面值得借鑒。

1、健全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大監管力度

經過多年的發展,香港形成了完備的安全法規體系,這些條例和守則涵蓋的范圍較廣,大到一般責任條款。小到眼睛的保護,處處以安全為重,在方方面面為安全監管提供了法律依據。目前,國內也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標志著我國生產經營企業安全監管進入了法制化的軌道,但安全是全方位的,在綜合法律的基礎上,還必須建立健全各行各業的法規,形成企業和個人可遵從的不同層次的安全管理標準,同時還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市場監管體系來保證安全的執行。

2、加強安全教育

建立專業的安全教育培訓機構,要有競爭力,提高安全培訓的實效,對高危行業,我們應借鑒香港建筑從業人員的綠卡制度,這一制度對工人的安全素質具有準入的性質,能有效地保證工人在工作前都能得到培訓,提高工人在安全與健康方面的素質,改善了安全施工狀況。對其他行業,要加大宣傳力度,運用豐富多彩的安全宣傳教育形式,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使他們積極地參加安全文化建設,尤其在農村,通過安全影片、安全文藝活動等形式,能有效地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識,從而促進安全文化建設。

3、加大資金投入

對安全工作要加大資金投入,對一些高危企業,可以采取香港的支付安全計劃來改善;對一些經濟較困難或中小企業,可以采取免費或優惠發放防護用品、防護設施等辦法。但在執行過程要保證安全經費正確使用,可以建立監控機構、獎懲制度等保證安全經費合理使用。

(編輯/陳志華)

猜你喜歡
香港職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誰遠誰近?
我愛的職業
五花八門的職業
香港ifc商場
關于馬術職業
盯緊!這些將是5年內最賺錢的平民職業
香港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