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為“游”

2009-04-21 03:59邢紅靜
當代學術論壇 2009年2期
關鍵詞:精神

邢紅靜

摘要:從中國古典文化的原初意義上來說,人類的“精神”參天地萬物而在“此在”中實現超越,進而產生文明。這個“文明”指的是本源上親近自然,實現人類與萬物的相互交接與親密無間的融合,從而達到精神上的高峰體驗,人類的物質財富有節奏地、適量地增長。精神的精神性存在也是一種“此在”,它在它的存在中與它四周的存在發生交涉,并在存在中對自身的特質與狀態進行領會,決定著自己的生存。是其所是并如其所是,它揭示自己,并把自己交由我們去沉思。精神為“游”。

關鍵詞:精神;精神的本質;精神的可行性

一、“精神”的含義

精,從米從青。青是形聲字,表示顏色的丹(后演變為月)為形,生(后演變為)為聲,青的本意指東方色,即指藍色或深綠色。精乃形聲字,米為形,青為聲,本意指選擇米粒。

神,從示從申。示在篆文中是會意字,由二和下部的三豎組成。二表示天地,三豎表示日月星,合起來表示通過觀察天上星辰圖像,來考察和獲知人世間的變化。示的本意是讓人了解某種現象、事實或信息。神,形聲字,示為形,申為聲,本意指傳說中的天神,也泛指天神和地祗。

“精”與“神”組合成詞的“精神”最早見諸于《莊子》:“精神四達并流,無所不及,上際于天,下蟠于地,化育萬物,不可為象,其名為帝?!?《莊子·刻意》)?!跺羞b游》則展現了水擊三千、扶搖直上、御風而行的無拘無束的精神狀態——精神乃流動的,游動的,賦物成形,隨風而化,“精神生于道”(《莊子·知北游》),“精神,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列子·天瑞》);“精神”又具有內在自持性、堅固性與含蓄性,成了一種高妙的行而上存在:“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至精,其孰能與于此?!?《周易·系辭上》),“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遇行?!?‘莊子·逍遙游》);在外在敞開性與內在自持性的“精神”之間,尚且存在著二者的結合狀態,即“精合”(精神與外物相應合):“性之和所生,精合感應,不事而自然,謂之性?!?荀子·正名)。

二、精神的本質與本源

海德格爾指出了本質與本源的意義:“一個事物從何而來,通過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某個東西如其所是地是什么,我們稱之為它的本質。某個東西的本源就是它的本質之源?!?/p>

毫無疑問,從米從青、從示從申(電)的“精神”只能來源于大自然的變幻莫測,上有日月星辰風雨雷電,下有五谷豐登四時的色彩紛呈,參天地而化育人生,澡雪精神,通過眼耳鼻口舌,通過神經脈沖而抵達大腦中樞這一物質載體。而精神的本源,即其“如其所是”,則有必要進行深入剖析。

從“精神”的含義看來,這一古老的詞語中隱現著飛揚靈動的“世界”與雄渾沉著的“大地”意象。因而,精神的生生不息、化育萬物乃成為可能,從而“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那么,是否可以說,精神的本質在于“游”與“自持”,即在其敞開的世界性與返歸和凝守的大地性?

在古老的中華典籍里,可以看出精神的自成體系性。精神的精神性使其在本源上親近萬物生靈,在本質上則處于“游”的自由狀態(“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莊子·逍遙游》;“游心乎德之和”《莊子·德充符》;“游心于淡,和氣于漠”《莊子·應帝王》;“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這是一種通天徹地、玲瓏剔透的自由,一種活潑潑的超脫,即“一種心靈的審美”,故其四際八荒無所不至,開天辟地無所不能,聚散離合不拘形法,交通于“世界”;但是它并不是如此這般脫離出去,而是牢牢攀系于其“大地性”之上,以一種宏闊遼遠的深層內蘊把持住其寧定的單樸,在頭腦中掀起重重風暴,大開大閡之際收聲養氣?!熬瘛本褪峭庥^于自然而自成其心靈智慧體系的大地與世界。

三、精神被援引的可行性

精神的動力在哪里?精神有一個“世界”,在“大地”與“世界”的對抗中精神實現了其澄明無礙。那么,精神可以招致風聚云起的動力在哪里?雅克?莫諾《偶然性與必然性》講述了這樣一段話:“如果在地球上出現了脊椎動物,并且開始了從兩棲類到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的奇妙的發展系列,這是因為最初有一條魚‘想要登陸進行探索,可是在陸地上卻又動彈不得。就是這一條魚由于行為發生改變,結果引起了選擇壓力,從而產生了四足動物強有力的肢體?!薄跋胍本谷痪哂腥绱藦姶蟮牧α?,它喚醒主體心靈深處的渴望與倔強,攀爬著如絲如縷的成功的希望,在這份幻想與憧憬的支持下,鯤終于變成鵬,絕云氣,負青天,水擊三千,扶搖萬里,脫胎換骨,美夢成真?!啊胍@然屬于主體內在精神領域目的性的活動,這是一種意象,一種幻想,一種憧憬。這是一股發自有機體心靈深處的內驅力,促使機體從內部發生變化的原動力?!币驗椤跋胍?,故而必須想象那想要實現的結果具有無可辯駁的真理性與無以置疑的永恒性,從內部突破的“文明”因此便具有了進取的力量與源源不斷的勇氣。

“精神”對于“文明”的意義正在于此。

四、結語:文學揭示精神本質問題的思考

精神的精神性存在也是一種“此在”,它在它的存在中與它四周的存在發生交涉,并在存在中對自身的特質與狀態進行領會,決定著自己的生存(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精神的精神性存在,無論是其本質的游還是其本源性的凝守,都在世界性地——從“世界”方面來領會自己的存在。故而,時間的變化對精神的精神性影響僅僅在于,它通過不斷地向前“投射”而持續自己的本真意義。

精神對“時間”的領悟,與歷史無關。相反,隨著歷史變遷,精神的精神性存在經由實利主義哲學而逾益物質化時,它用精神大逃亡的方式從嚴防死守的現實社會里找到另一重心理體驗。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彼得堡幻影——詩文集》(Peterburg vision in verse and prose)講述了對于“另一個世界”的體驗:

最后,整個世界以及世上所有人,不論強弱,不論其住所是乞丐的棚子還是金碧輝煌的王宮,在這薄暮時分,都仿佛一個奇異的、施了魔法的幻影,一個夢,馬上會像蒸汽一樣消失、飄散到深藍的天空中似的。突然,一個奇怪的想法開始在我心中涌動。我哆嗦了一下,在那一刻,一種我還不曾體會過的強烈感覺涌了上來,突然沖起一股熱血,淹沒了我的心。在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此前只是在我心中悸動,卻沒有被完全理解的東西。我仿佛清晰地窺見了一個新的、一個全新的世界,它是我不熟悉的,只通過隱約的傳聞、通過某種神秘的符號得知的。我想,在那些珍貴的時刻,我真正的存在開始了。

精神的精神性存在在幻覺、夢、潛意識、瘋癲中保留著其完整形態,如果說夢是未達成的愿望的替代性滿足,那么,世世代代遺留下來的集體無意識則提出了“精神烏托邦”的問題。正是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已經被這個社會所排斥的不切實際的幻想達成了人類在童年期就已經期盼的某種幸福。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于“另一個世界”的神秘體驗,正是出自于精神世界對物質世界的戲仿與挑戰。在這個奇異而陌生的世界里,精神脫下偽裝,自由地闡述存在者本身所感受的存在,或許,這些沒有形象的形象遠比現實世界里涅瓦河邊正在消失的景物更加真實。它的“真實”不在于它所展露與表述的情境的準確無誤,而是說,此時此刻,精神的精神性存在是其所是并如其所是,它揭示自己,并把自己交由我們去沉思。

猜你喜歡
精神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什么是紅船精神?
都精神
拿出精神
奧運精神
我們的畫
精神了
偉大的勝利不朽的精神
公共藝術和公共精神的超越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