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2009-04-26 07:59陳朝陽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09年7期
關鍵詞:規定性道德教育學者

陳朝陽

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質和現實性功能

道德教育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必定具有超越性。教育的超越性的核心在于培養主體性的人。有學者認為,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質并不排斥教育必須從現實規定性出發。但具有超越性的道德教育不是以現實的規定性來束縛人、限制人,而是要使人樹立發展的理想,善于把道德理想賦予現實。還有學者認為,在社會轉型期,調節人際關系的手段有多種,道德是人們用以調節人際關系的重要手段之一,顯然它不能從功利的角度出發,其特殊性就是用人的精神性的滿足特別是對真、善、美的追求來協調人際關系。市場經濟要求道德教育必須化外 在道德要求為主體內在“自律”的追求,因此,當代道德教育最顯著的特色就是關于主體人格的培養。

道德教育在面向現實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必須回答其與市場經濟的關系,因此,當前的道德教育及其理論困惑正是這種體系改組轉變的陣痛反映。有學者提出,道德問題必須放在社會環境中去考察,沒有純粹的道德。還有學者提出,德育的內容不是自身規定的,它首先取決于社會規定。當前市場經濟尤其是轉型期環境有很多不利于道德教育的因素必須加以克服。在當今社會背景中,道德教育必須有自身特有的強有力的適應機制。

對傳統道德教育的批判與繼承

有學者提出,在建立當代道德教育體系的過程中,要以民族化為基礎,強調民族性與世界性。道德傳統是民族文化的積淀,其核心是群體價值觀。民族性的道德傳統又是在不斷發展的,只有在原有的傳統基礎上不斷更新,才能逐步建立當代道德教育的理論體系。離開了傳統的現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中國傳統的道德教育所走的是情理合一的道路。道德情感的陶冶與修煉在道德人格形成中既作為中介和動力又作為評價機制起著核心作用。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方法上,中國傳統的道德教育思想都具有現代轉型的社會價值。如果說跨世紀人才素質培養需要立足于民族和傳統這塊根基上的話,那么,中國傳統道德教育思想的精華為這種外在要求提供了內在的根據。歷史證明,道德教育如果忽視民族文化的根基——道德傳統,那只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如果說上述觀點主要是從傳統教育思想中挖掘寶藏的話,那么另一種觀點則側重對傳統道德教育的“批判”。有學者認為,中國傳統道德教育基本上是消極的。它是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的,趨于保守和愚昧,壓抑著人的主體精神。盡管傳統的道德教育思想對當代道德教育體系的建立有一定影響,但其意義究竟有多大令人置疑,而且對傳統的道德教育支離破碎的理解,在研究思路上往往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尚有一種觀點認為,對傳統道德教育思想的全盤否定或接受都是不妥的。應該從現實社會條件出發,充分認識到現代社會并不完全排斥傳統的道德內容,而且現代道德教育的花朵只會開在由傳統道德教育這棵樹根生長出的枝條上,關鍵是“改良”和“嫁接”。

對西方道德教育思想的借鑒

大多數學者認為,20世紀以來西方道德教育理論及其研究對我國當前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有學者指出,道德和道德教育是歷史性概念,作為歷史的是可變與不變的統一。不變的是道德的永恒精神即自律精神;就其可變而言,其變化發展又是有規律可循的,一定的道德價值、規范體系總是社會條件尤其是生產方式、經濟體制的反映。我國作為現代化的后發展國家,既不可能跳越西方工業化所走過的道路,又應當避免西方現代化過程中的偏差。

關于德育的現實操作與德育學科的理論建設

關于德育的現實操作,有學者提出建立全息大德育模式:從客體的自然條件、社會環境、教育本身和主體的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特點以及道德環境出發,全方位地構建大德育網絡。有學者提出建立一種規范教育模式,認為當前最大的失調是規范的失調,應該培養受教育者的規范意識、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還有學者主張建立主體參與式的德育模式以及強調社會性情感發展的道德教育模式等。

關于德育學科的理論建設問題,有學者強調指出,作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德育體系,應當堅持方向性。方向性就在于政治和思想觀念上的導向。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市場經濟條件是道德教育的外部規定性,道德教育理論不可避免地應該研究和反映這種規定性。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州市譚坊初中)

猜你喜歡
規定性道德教育學者
古代文人的特殊規定性及文人畫的發生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學者介紹
學者簡介
學者介紹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及其意義
幼兒教育本質的規定性及其價值
學者介紹
如何對幼兒開展道德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