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三農發展角度的大學生就業思考

2009-05-11 08:52陳玲先
現代商貿工業 2009年6期
關鍵詞:大學畢業生金融危機就業

陳玲先

摘 要:通過對農村改革發展所帶來的就業機會的分析,提出金融危機下,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大學畢業生如何調整就業心態和方向,實現順利就業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金融危機;大學畢業生;就業;三農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0.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6-0135-02

1 三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給大學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根據國家統計局2007年統計年鑒顯示,2006年農村人口數量為73742萬人,不管是擴大內需還是增加就業,農村的廣闊天地無疑給我們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2008年2月21日,在國務院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普查數據公報中,全國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農業從業人員數量僅占0.2%,是農村以及農業的發展真的不需要高學歷、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嗎?

1.1 鄉鎮企業需要各種專業的人才

發展農村經濟、推進農產品深加工,促進農村產業鏈條化發展,離不開鄉鎮企業的發展。作為農村、農業面向市場、面向國際的窗口,鄉鎮企業的做大做強,需要大量懂技術、會管理,擁有現代經濟貿易知識的專業人才。

1.2 農村綜合生產力的提高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

2006年末,全國共有農業技術人員207萬人,其中,在農業生產經營單位中從業的94萬人。平均占全國農業從業人口的0.003%,平均每371人1名農業技術人員,如果能夠達到每200從業人員中擁有1名農業技術人員,即比例達到0.005%,則會新增80.37萬人的就業機會。大量具有專業技術知識的大學畢業生加入到其中去,除了能夠壯大農業技術服務隊伍之外,還能給農村帶去更多新的知識和技術,加快農村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提高農村綜合生產力。

1.3 農村制度建設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

農村基層組織的發展,需要一大批接受高等教育,懂經濟、會管理、勇于創新的優秀人才帶頭。特別是大學生村官的加入,一些新的管理思想、理念的注入,更能帶動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據統計,全國目前有68萬個行政村,按照每個行政村2名大學生村官的配置,廣大農村就可給大學畢業生提供136萬個就業的機會。

1.4 我國農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需要懂經濟、法律、外語的人才

農村的生產力提高了,制度完善了,進一步的發展需要走向國際,普遍開展國際合作和競爭,這時就需要大量的精通國際經濟、貿易、法律、外語的人才。

1.5 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更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員

農村醫療機構的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全科醫師緊缺,農民文化生活單一、設施不健全,農村的教育也剛剛起步,很多地方的連學校都是空白。這些無疑又是一個增加就業的良好機會。農村醫療、衛生、教育等的進一步發展,對具有相應方面專業知識的高級人才的需求是亟迫的。對具有這些方面專長的畢業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施展自己才華,實現人生目標的絕好舞臺。

1.6 大學生農村創業前途光明

農業以及以農業為基礎的產業的興起,給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充足的創業機會。種植、養殖業,農產品深加工,農業技術咨詢服務,農村醫療、衛生、教育服務產業的開發,農業機械、消費品市場,農村基礎設施改造等等??梢哉f隨著三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民收入水平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將會形成一個絕大的充滿商機的消費市場,這自然也給大學畢業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創業平臺。

2 面對到農村就業的機會,畢業生心態的調整

三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大量的具有先進思想、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的加入,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真正能夠做到到基層去、到農村去,在農村開辟一片天空。如今的大學生,需要克服一下心理上的障礙。

2.1 城市本位意識

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社會及大學生本人都認為只有在城市發展才算是有出息,只有擺脫農村,走出黑土地才算是成功。特別是很多農村學生,他們上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擺脫農村走向城市?!皩幙弦鞘械囊粡埓?,不要農村的一座房”的觀念很深。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

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根本,是人們的衣食之源。如果人人都擺脫農村走向城市,國民經濟的發展失去了強有力的根據,那么在漂亮的大廈也是會傾倒的。作為大學生,更該及時調整自己的錯誤意識,看到農村發展的美好未來,畢業后積極投入到農村建設中去。

2.2 逃避的心態

近幾年,隨著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加,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而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很多畢業生沒有積極地去面對競爭,而是選擇逃避。

讀書是為了讓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識而變得更強大,掌握知識只是我們生存的工具和力量,而不是僅僅為了一紙文憑讓自己茍且地在城市里活著。當就業的壓力來臨的時候,要勇敢地面對,堅強地去迎接挑戰,利用自己對知識能量的儲備來創造機會,贏得人生的輝煌。

2.3 農村不如城市,喜歡享受而不能吃苦

很大一部分學生之所以選擇城市而不去農村,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農村不如城市。城市的基礎設施好,有漂亮的商店,便利的道路和花花綠綠的世界。而農村基礎設施不健全,衛生條件跟不上,交通不便利等等。但是正是因為目前城鄉的差距比較大,城鄉經濟發展不均衡,中央才決定加大農村發展力度,促進城鄉經濟的和諧同步發展。

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要摒棄舍不得吃苦的心態,投入到農村的現代化建設中去。正是因為農村和城市有差距才需要大批大學生人才去建設,去發展。沒有好的條件和資源,應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好的條件、發掘新的資源出來,而不是選擇無數人去掙強已經很有限的現成的資源。真正的人才善于創造,沒有創造便沒有社會的前進和發展,而創造和墾荒勢必要付出多處常人及倍的艱辛和努力。

3 實現畢業生到農村去離不開全社會的支持

3.1 學校要做好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引導和教育

學校應當充分利用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來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引導大學生從錯誤的就業誤區中走出來,向大學生做好中央對農村就業政策的宣傳工作,積極倡導廣大大學生選擇到基層、到農村,到三農經濟發展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廣泛開展就業指導課的同時,要注意結合大學生心理輔導的開展,注意發現大學生心理上的不良苗頭,并及時有效地解決。當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很大,但不管就業形勢如何,學生們都要避免產生恐慌心理,不知所措和焦慮不安都無益于成功求職。還是要調整好心態,積極面對,爭取各種機會。要培養大學生面對挫折和困難勇敢面對,積極解決問題的心態;要從思想上幫助學生徹底拋棄對農村的偏見,拋棄不能吃苦的心態,讓大學生以積極健康的人生態度去面對和迎接人生的機遇和挑戰。

3.2 政府要為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

面對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三農經濟發展的巨大需求,政府要加大對農村政策的宣傳力度,出臺一系列措施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工作、創業,為大學生提供一個發揮才能和激情的平臺。

目前大學生自主創業往往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除了大學生自身存在的挫折承受能力不強之外,主要還有辦企業市場準入門檻高、時間長、手續多、成本大,開辦企業后貸款難,政府收費項目多,中小企業很難經營和成活等問題。那么針對對大學生創業所面臨的這些問題,政府應該有有效的長期的激勵措施來幫助大學生創業企業的成長和發展。

3.3 社會輿論要為大學生到農村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大學生“城市情結”的產生,很大一方面是社會輿論造成的。那么在新時期新的環境下,正確引導輿論,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對順利、快速實現大學生到基層、到農村就業,實現農村經濟的飛速發展將起到不可估量的推進作用。媒體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在樹立三農經濟發展成功典型并廣泛宣傳的同時,真實向社會反映農村發展的政策和需求,努力改變社會對農村的不正確認識。對大學生到農村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支持,使全社會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

參考文獻

[1]劉浩源,張俊,張芝雄.大學生就業的“城市情結”[J].科技廣場,2008,(6):247-248.

猜你喜歡
大學畢業生金融危機就業
應屆大學畢業生創業現狀及對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如何認識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
民生建設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的作用
20世紀以來的金融危機成因比較和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