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認識“以人為本”的內涵和要求

2009-05-18 02:41張燕玲
西安社會科學 2009年4期
關鍵詞:唯物史觀以人為本

張燕玲

摘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它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詮釋著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本原則;從發展觀的角度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辯證統一;同時也從政治屬性上體現著“以人民為本”的政治價值取向。新時期我黨提出“以人為本”具有重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不僅如此,“以人為本”思想對我們立足陜西實際,推動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只有把“以人為本”思想貫徹落實到各項工作的具體實踐中,才能真正實現陜西科學發展。

關鍵詞:以人為本;唯物史觀;陜西科學發展

文章編號:978-7-80712-402-3(2009)04-084-04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痹邳h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首次提出。黨的十七大報告又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笨梢?,“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貫穿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茖W認識“以人為本”的豐富內涵及重大要求,對于當前我們繼續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特別是我們立足陜西實際,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原則和主要任務具有重大意義。

一、“以人為本”思想的理論內涵

1、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講,人是人本身及人類社會存在的根本,“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本原則。

馬克思在闡述自己唯物史觀的出發點時,反復強調“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因此,“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他指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進一步認為:“社會不是由個人構成,而是表示這些個人彼此發生的那些聯系和關系的總和?!边@個觀點明確了社會的屬性,社會離不開個人,是由個人之間的無限豐富的關系所組成的。在馬克思看來,社會歷史是人自己的歷史,國家、社會、歷史都具有屬人的本性。他說:“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薄皣业穆毮芎突顒邮侨说穆毮堋瓏业穆毮艿鹊戎徊贿^是人的社會特質的存在和活動的方式”,“社會本身即處于社會關系中的人本身”,“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因此,人本身就是人類社會的根本和主體。

就社會作為人的世界而言。它是以人為本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以往舊哲學根本不同在于,它揭示了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生產力是人改造世界的能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而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索。在這種理解的前提下,實際生活著的、從事生產勞動實踐的人,以及無數個人的生產活動通過交往的中介,最終形成了綜合的社會生產力。個人在生產過程中不僅生產著一定的物質產品或財富,而且生產和再生產著一定的社會關系,再生產著即不斷地變化和發展著自身、自己的需要和滿足需要的能力。所以,生產力是人生存和自由發展的基礎,社會的需要,如維持物質資料生產的需要,維持社會公共秩序的需要,保護環境的需要等等。說到底都是人的發展的需要。離開了人,社會就只能是一個空洞的抽象。因此,人是全部社會活動和社會生活的主體,社會的生活和活動就是人的生活和活動,社會關系就是人的關系。進一步地說,人生產和創造自己社會存在的活動,既推進了社會的發展,從而創造了歷史,同時這種歷史活動又不斷地改變和豐富著人本身的存在狀況與規定性,促進著人本身的進化發展。所以,“以人為本”是我們理解人的世界和人類社會的根本原則,離開了這個根本,就不可能有人的世界和人的社會。

2、從發展觀的角度講,“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辯證統一。

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否以滿足人的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人們在發展觀上的不同價值取向。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與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運動,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地由低級到高級發展。然而社會前進不僅是一個社會形態由低級到高級的演進過程,也不單是一個物質財富不斷由少到多的積累過程,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社會發展的實質是人由畸形到全面、由必然到自由的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和條件,沒有經濟社會的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就失去了基礎和保障。馬克思主義將人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揭示出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同一性。

在以往的社會歷史進程中,由于經濟發展程度、社會調控能力的局限等原因,社會發展總是里現出片面發展的弊端,表現為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等方面的脫節。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所得到的基本啟示就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并不是單獨追求經濟指標的增長,而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全面發展,是要保證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人口之間的和諧統一,最終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我們黨提出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茖W回答了發展的目的,即發展說到底是為了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茖W發展觀中“金面、協調、可持續”的理念,是“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全面的發展觀著眼于經濟社會、自然人文環境系統的全面思考,決定因素在人;協調的發展觀就是要促進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相互促進。良性互動,關鍵因素在人;可持續的發展觀就是既考慮當前發展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需要,不以犧牲后代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的需要,根本目的也是為了人??梢???茖W發展觀的落腳點在人,歸根結底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

3、從它的政治屬性來講,“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民為本”,這是對馬克思主義價值目標的新發展。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彼?,“以人為本”本質上就是“以人民為本”?;蛘哒f,就是以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中心和目的。溫家寶總理在《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建議的說明》中進一步指出?!耙匀藶楸?、執政為民,是我們黨的宗旨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發展經濟的出發點和歸宿。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搞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笨梢?,“以人為本”具有十分豐富的政治內涵。一是要不斷改善人們的吃、穿、住、行、用條件,盡快地使全國人民都過上更加寬裕的小康生活,并不斷向更高水平前進。這是滿足人的物質生活需要的體現。二是要保證人民群眾充分行使民主權利,充分發揮聰明才智

而建設國家,同時構建更加和諧的社會關系。這是滿足人的社會政治生活需要的體現。三是要提高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們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這是滿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的體現。四是要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使人們在優美的生態環境中工作和生活。這是滿足人的可持續發展的發展的需要,是人的“類存在”的發展。這四個方面緊密聯系在一起體現了對社會主義發展主體和發展動力思想的新豐富。

“以人為本”是作為我們黨的宗旨的重要內容提出來,它要求廣大黨員干部以人民群眾為社會發展的主體,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原則,以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以人民群眾滿意為最高標準。這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的基本觀點。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二、“以人為本”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現的本質與核心內容,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1、“以人為本”糾正了長期以來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上的片面理解,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在理論創新上取得的最大理論成果之一。

“以人為本”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本質要求。然而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實踐中,有很長一段時期卻并未能很好地理解和堅持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的思想。前蘇聯經歷了駭人聽聞的肅反擴大化,長期的階級斗爭極端地扭曲了人性,最終使第一個社會主義大國走上了不歸路。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之初,對人的問題的思考是在革命戰爭的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加上對形勢的誤判以及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照搬。片面的理解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論述,離開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和最終目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等基本觀點,對人的問題有所忽視、淡化甚至歪曲理解。集中表現在改革開放前,受“左”的影響,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階級斗爭強化了群眾運動和無產階級專政。卻使人的價值、尊嚴,人的自由以及人權等本屬于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想,成為普遍的思想上的禁區,導致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雙重受挫,滯遲了社會主義建設,留下了沉痛的教訓。

以關于“實踐才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為起點,開始了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扭曲理解的撥亂反正和正本清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發展了社會主義經濟,開闊了視野,澄清了思想,使人在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主體地位和崇高價值逐步得到確認。特別是鄧小平對貧窮社會主義的批判和他對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使得人本應具有的生存狀態即共同富裕的問題突現出來。鄧小平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不發展生產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說是符合社會主義的?!彼纳鐣髁x本質論在歷史上第一次把人民的共同富裕當作社會主義的最終追求目標。鄧小平還提出“三個有利于”標準,并一再強調要以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我們工作的根本標準。從此,社會主義社會人的問題被提到了核心地位,對人的生存和價值問題的理解也不斷得到拓展和深化。江澤民同志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澤民還明確提出“兩個歷史過程”即社會的全面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過程相統一的重要思想,并用來指導黨的實踐,這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還是第一次。根據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新時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注入了嶄新的時代內涵。他指出:“我們提出以人為本的根本含義,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人為本,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睆摹耙噪A級斗爭為綱”到“以人為本”的提出。不是某個政治觀點或某種觀念的改變,而是思維模式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在理論創新上取得的最重大理論成果之一。

2、“以人為本”反映了時代潮流,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早期工業化時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帶來了經濟繁榮,但這種只見物不見人的發展模式卻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負面代價,如失業貧困、兩極分化、社會動蕩、生態環境惡化等。二戰以后,伴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推進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實行戰略轉型,走現代化的發展道路。在重視經濟發展和社會財富積累的同時,把人的問題特殊的突出出來。一方面是因為經濟發展愈來愈表現為依賴于科技的帶動和文化的支撐,而科技和經濟競爭的實質就是人力資源優勢的競爭。另一方面,社會發展的核心本質應該是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已經成為國際上的普遍共識??梢?,確認人是發展中心,關注并確保人在發展中的權益巳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是現代社會的必然要求。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認真總結了世界經濟社會和人的發展的經驗教訓,積極吸收借鑒了當今世界的優秀思想成果,形成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耙匀藶楸尽狈从沉私洕鐣l展的必然規律,對于指導我國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突出的時代意義。當前我國社會發展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和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是:“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們生活更加殷實?!币簿褪钦f,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既要著眼于人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于促進人們素質的提高,也就是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同樣,我們致力于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的社會,它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其最終目的也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梢?,“以人為本”貫穿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過程。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才能真正構建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它們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之中,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建設進程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

3、“以人為本”對于應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21世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好時機,但也是矛盾突出的發展時期。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經濟實力迅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目前的發展還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城鄉二元結構仍未改變、東西部區域發展還很不

平衡。除此之外,存在的矛盾還非常多:人口多、勞動力多與人口素質低、就業壓力大的矛盾}資源相對不足與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的矛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與實現共同富裕的矛盾;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矛盾等等。不僅如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市場帶來的負效應會在一定層面上有所反映,甚至還會產生如金錢、商品為本的拜物教。至于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下降,甚至許多人包括一部分黨政公職人員,在“金錢萬能”思想觀念影響下,走上犯罪道路,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如何克服發展的片面性和市場經濟的局限性,不斷推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已經成為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我們黨提出的“以人為本”,在多元價值之上提供了一種具有權威解釋力、涵蓋力、包容力和凝聚力的全社會認同的共同價值觀,可以最廣泛的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促進人與經濟和自然的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對于解決當前現代化進程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協調各種利益關系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堅持“以人為本”,推動陜西科學發展

“以人為本”將社會現代化過程中經濟因素與人的因素,物質財富的積累與人的素質的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以及社會文明等諸多方面的關系兼顧統一,對陜西進一步科學發展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1、堅持“以人為本”思想,推動陜西科學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五大以來,陜西省委帶領全省人民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緊密結合實際貫徹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圍繞團結穩定、加快發展兩大主題,不斷深化省情認識,豐富完善發展思路,走出了一條符合陜西省情的發展路子,取得了陜西現代化建設上的巨大成就。

形勢越好,我們越要保持清醒頭腦。用“以人為本”的要求全面審視發展中的陜西,可以看到,由于長期以來對科學的發展觀認識不夠,“為誰發展”、“發展什么”和“怎樣發展”的問題并沒有很好處理,一些黨政領導干部“物本位”、“官本位”的觀念依然存在。表現在:一是經濟發展單純追求物質的增長速度,忽視了發展的內在本質含義。GDP至上的發展觀仍然存在。一些人一些地方把經濟社會發展等同于經濟發展,把經濟發展等同于GDP的增長,把GDP的增長當作評價政績的惟一指標,片面追求物質財富的增長,而忽視了自然承受能力和可持續發展??陀^上造成資源的浪費、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污染。二是只重視物質資本的投入產出,而忽視了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陜西作為科技大省、教育大省、文化大省,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但卻并沒有將這一資源很好開發利用出來,表現在對教育投人不足,勞動力市場不夠健全,人才培訓機制還不完善,人才流失比較嚴重等。三是強調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社會事業的發展,對民生問題重視不夠??萍?、醫療衛生、文化、環境保護等各項事業的發展相對滯后,覆蓋整個西部地區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還未建立,對社會弱勢人群投入資金不足,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人群之間的貧富差距拉大。此外,一些官員為創造個人的政績。不顧當地的實際,大量搞投資項目、形象工程,存在著嚴重的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陜西改革發展已進入關鍵時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能否轉變傳統發展觀念,切實把握“以人為本”的價值訴求,關系到構建和諧社會和陜西現代化目標的實現。堅持“以人為本”,對于推動我省經濟社會進一步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2、推動陜西進一步科學發展的基礎路徑

第一是要大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堅持用“以人為本”思想促進陜西發展,首先是要著眼于可持續性發展。要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的要求,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速度和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民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陜西正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期,這也是資源消費強度較高的時期,完成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任務非常艱巨。我們必須堅持把節能降耗、保護環境和集約用地作為三個重要抓手,從根本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真正使經濟增長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質、高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注重質量效益的基礎之上,同時還要加快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制度及可持續發展指標評價體系,強化政府責任,使可持續發展得到切實地保證。

第二是要發揮人力資源優勢,走人才強省之路。堅持用“以人為本”思想促進陜西發展,核心是要依靠高素質的勞動力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陜西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因此我們必須充分發揮人的創造性,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走人才強省之路。其一,確立一種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選人用人制度。改革和完善選人用人制度,確保那些憑能力做好工作。而且有業績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其二,確立一種按能力、貢獻大小進行分配的制度。建立能使每個人“各盡所能”的激勵機制,即把人的能力及其貢獻作為分配的根據和尺度,進一步促使一切社會成員盡可能全面、正確地發揮其才能。其三,創新教育制度。要鞏固義務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穩定高等教育規模。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民辦教育,增加再教育的機會,同時不斷促進教育公平。其四,增加就業機會,不斷開發人力資源。重視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注重發展第三產業以增加就業容量。其五,建立和完善各類人才市場,實現人才的合理流動。積極培育各類社會組織,加強和改進對各類社會組織的管理、監督,努力形成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力。

第三:是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走和諧發展之路。堅持用“以人為本”思想促進陜西科學發展,關鍵是要堅持公平正義的原則,包括經濟公平、政治公平等、文化公平和社會公正等。在我國社會轉型的過程中,“以人為本”的落腳點在于協調社會各階層、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社會公正與和諧。公平正義是“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它強調社會財富按照人的貢獻和能力獲得相對合理的分配,縮小貧富懸殊差距,平衡人們的心理,強調對人的生存與發展命運的人文關懷,重視社會弱勢群體的生存條件的改善;強調注重生活質量的改善,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體系,消除和化解矛盾、沖突,穩定社會秩序。只有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才能調動大多數人的生產和生活積極性,從而依靠大多數人的智慧延續社會發展?!耙匀藶楸尽彼N含的公平正義原則,也是為政之要。其基本要求是政府和廣大領導干部要不偏私,不偏袒,以人民的利益為根本,其目的是為了保障社會的有序發展。只有堅持“以人為本”,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才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猜你喜歡
唯物史觀以人為本
“分配正義”概念的歷史追溯與唯物主義重構
唯物史觀下史料實證素養培養實踐研究的思考
論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形成
站在唯物史觀的高度解析歷史虛無主義
毛澤東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觀底蘊
論阿來小說《塵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觀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精細化淺析
語文教學應“以人為本”
對憲法沿革的幾點思考
以人為本理念在幼兒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