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教學要處理好理論與史料的關系

2009-05-22 03:38鄭玉芳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2期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史料理論

鄭玉芳

摘要:中學歷史教學必須要處理好理論與史料的關系,讓學生真正理解有關歷史理論。這就必須堅持從史料中來、到史料中去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 理論 史料

史論脫節是歷史教學最常見的問題。學生對某些理論條文往往是 死記硬背,而對其精神實質不能真正把握。在答題中,真正需要理論時,他們往往只能從做題的操作方法上加以利用,而不是從思維方法上進行使用,更談不上運用這些理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有關題目的答案中, 史與論往往是“骨肉分離”,而不是“水乳交融”。正如人教社出版的《歷史學科考試測量的理論與實踐》一 書指出的:“對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階級和階級斗爭的有關內容,學生也可能背得滾 瓜爛熟,而我們所要討論的是:用什么樣的思維使這些經典的理論和方法變成個人的東西,變成有個性的思維,使這些經典理論成為培養創造性思維品質的有力武器?!边@的確是歷史教學的“瓶頸”問題。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理論與史料的關系,讓學生真正理解有關歷史理論。

一、從史料中來。即向學生展示某些理論觀點從史料中得出的過程

任何理論體系,往往只是體現了一種 認識的結果,并沒有展示出這種結果得出的思維過程。教學實踐中,我們如果只是把這種高度概括的理性認識 的結果簡單地搬給學生,他們是很難做到真正理解的?!安荒馨疡R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僅僅當作純知識來傳 授,要化為精神和靈魂。這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是考試能力要求的原則?!笨梢?,理解是教育的一個重 要原則。堅持理論從史料中來的教學方法,正是這一原則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表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要 盡量挖掘史料中蘊含的理論因素,結合對史實的講述有意識地闡發這些理論內容。例如,中國近代史上“抗日 民主運動的興起和高漲”一節中,有“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的辯證關系分析問題的能 力”這一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逐步引導學生,從西安事變和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與抗日民 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的關系中,理解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的關系。具體地說,就是引導學生思考:西 安事變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但能不能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學生感到不好回 答,可以作進一步的誘導,即如果沒有西安事變,隨著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和抗日民主運動的不斷高漲,抗日 民族統一戰線最終是否也會形成?回答顯然是肯定的??梢?,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決定因素是民族矛盾的 激化。由此讓學生明白,民族矛盾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必然性因素,而西安事變是偶然性因素。那么統 一戰線為什么沒有通過別的事件形成,而是通過西安事變形成的呢?因為西安事變也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一個結 果。民族矛盾激化這個必然因素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是通過西安事變這個偶然因素表現出來的。以 此讓學生懂得,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因素要通過偶然性的事件表現出來,偶然性也不是不可捉摸的絕對偶然,偶 然性中有必然性。張學良、楊虎城將軍發動的西安事變對于結束十年內戰,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起了關鍵作用,直接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以此讓學生知道偶然事件有時對歷史發展產生巨大的,甚至是 改變歷史進程的影響。類似的問題還有虎門銷煙(偶然性)和英國侵華政策(必然性)對于鴉片戰爭的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實行“無限制潛水艇戰”(偶然性)和美國的爭霸政策(必然性)對于美國的參戰等。 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了解到的必然性與偶然性的關系是較具體的、生動的,有感性認識為依托,因而是便于理 解和運用的。

二、到史料中去。即讓學生把學到的歷史理論用于對歷史材料的科學分析,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掌握歷史理論,本身并不是教學目的,目的是讓學生運用理論去正確分析材料,解決問題。要提高能力,就要實踐,因為知識可以傳授,但能力卻必須通過訓練去獲得,即必須讓學生親自動腦、動口、動手,反復操作?!暗绞妨现腥ァ钡挠柧毻緩街饕袃蓚€:其一是講課過程中,教師在涉及某一理論觀點的時候,要求學生盡量多地舉出史實例證,學會舉一 反三。例如:在講到“時勢造英雄”這一觀點的時候,可以啟發學生舉出秦始皇統一六國、拿破侖掌握法國政 權、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共產主義理論等事例。同時,在講述具體史實的過程中,必然涉及理論知識,就 應該講清史實中蘊含著什么理論內容。如,講英國資產階級專政的建立對其工業革命的影響時,就應該訓練學 生用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的觀點作出解釋。其二是利用練習題目進行口頭的或書面的練習。題型可以是 問答題,也可以是材料解析題或選擇題等。例如,有如下材料解析題:材料一:假如不曾有拿破侖這個人,那 么他的角色是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的。這點可以由下面的事實來證明,即每當需要這樣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會 出現:如愷撒、奧古斯都、克倫威爾等等(恩格斯《致瓦·博爾吉烏斯》)。材料二:當時為恢復秩序,就要 有如西葉斯所說的那樣一支“寶劍”,起初大家認為這種寶劍使命可以由茹伯爾將軍來擔當。但當他在挪威會戰中陣亡以后,大家便提到莫羅·麥克唐納和貝爾多納等人了。拿破侖這個名字,還是后來才被提起的。如果 他像茹伯爾那樣陣亡了,那么大家根本不會談到他。在隱去上述材料出處的情況下,讓學生評論材料中的觀點,就可以訓練學生運用“時勢造 英雄”、“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及其關系”等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郭景揚、林丙義:《歷史教育心理學研究》,杭州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2.金相成主編:《歷史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寧裕先、熊守清等主編:《歷史教育方法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猜你喜歡
中學歷史教學史料理論
走馬史料贈故里 川渝民間文藝添新篇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論的高一氧化還原反應教學
“理論”與“實踐”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盛滿理論
中學歷史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影響名師成長的威脅性刺激及對中學歷史教學的啟示
環境史與中學歷史教學
史料教學討論征文
史料教學討論征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