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文明為自然立法的困境

2009-06-03 03:14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3期
關鍵詞:華萊士自然

陳 榕

摘 要:長期以來,人們往往將斯蒂文斯的名詩《罐子軼事》中的中心意象解讀為藝術的象征,認為詩歌主題體現了藝術對自然的統領。其實,在這首詩中,“罐子”是機械流水線生產出的千篇一律的生活日用品,缺乏審美維度,是工業文明的象征。這首詩說明了工業文明對自然的入侵,呼喚讀者深入反思工業文明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華萊士·斯蒂文斯 工業文明 自然

萊士·斯蒂文斯(1879-1955)是美國現代派詩歌的主將之一,他的詩歌,意象神秘,“想象力之豐富,足以媲美葉芝和艾略特?!盵1]涵義深邃,是不可多得的詩意與思想兼具的詩人,“一位極具美學敏感的哲人?!盵2]他1914年開始在美國著名的《詩刊》雜志發表詩作,1923年,他將近幾年完成的詩作收集成冊,出版了第一部詩集《風琴》?!豆拮虞W事》便是《風琴》所收錄的詩作中的一篇。這首詩自出版后,受到了批評家的廣泛注意,被推崇為美國現代主義詩歌名篇,在當代,它是英美國家大學生文學必讀書單中的???,在中國,也有較為廣泛的影響。批評家紛紛撰文,談論這首詩歌的主題。有批評家認為這首詩是 “詩人不懈探索、追求生活的秩序和意義,給現代人以啟迪、勇氣和力量的真實寫照?!盵3]有批評家指出,這首詩體現了“想像對自然景觀的改造”。[4]有批評家相信這首詩說明了“詩人審美的視界始終在藝術、想像和現實之間游離?!盵5]還有批評家則探討了這首詩中的意象與法國藝術大師杜尚的先鋒作品《泉》之間的相似性,指出斯蒂文斯詩歌的意象具有“本質的模糊性”,在逼迫我們思考藝術品的定義與內涵。[6]不過,盡管批評家對這首詩的解讀多種多樣,精彩紛呈,他們的批評視角卻留下了一個盲點:即他們均忽略了從工業文明與自然對立的角度來解讀這首詩歌。

要想深入理解斯蒂文斯的《罐子軼事》,首先要從這首詩的中心意象“罐子”入手。斯蒂文斯用的英文表達是“Jar”,翻譯成漢語,有“罐子”、“壇子”、“瓶子”三種不同的選擇。1985年趙毅衡在《美國現代詩選》中將其翻譯為“壇子”,即《壇子的軼事》。[7]1992年張曼儀在《現代英美詩一百首》中將其翻譯為“瓶子”,即《瓶子軼事》。[8]不過,如果我們翻看斯蒂文斯研究家的考證,將會發現,這里的“Jar”應該翻譯成“罐子”才更為合適。[9]它指的是現代人居家生活中常用的食品罐,用玻璃制成,上面帶有金屬蓋,有不同的尺寸,可以盛放水果、腌菜等食物,方便貯存,也方便攜帶。在斯蒂文斯創作這首詩的時代,這種工業化集成生產的玻璃罐剛被發明不久。1918年四、五月份,當斯蒂文斯到田納西旅行的時候,隨身便攜帶了一只由加拿大一家公司所生產的“統治牌”(Dominion)寬口罐。而斯蒂文斯就是在這次田納西之行之后,完成了《罐子軼事》這篇詩作。

在我國批評界,在解讀斯蒂文斯的這首詩作時,多采用的是趙毅衡《壇子的軼事》這一譯本。壇子在中國漢語中,帶有工藝品的內涵。在我國,早在公元前一萬年左右的母系氏族社會,人們就掌握了燒制陶土的工藝,學會了制作陶壇、陶甕。進入商代后,又發明了燒制瓷器的技術。陶壇、瓷壇成為了人們的日用品。不過,這些陶瓷壇除了實用功能外,同時具有審美的功能,傾注了工匠們的心血和才華,可以歸屬于工藝品的行列。由于我國研究斯蒂文斯詩歌的批評家解讀這首詩時的依據點是“壇子”這一意象,不難理解,他們一致將斯蒂文斯詩歌中的Jar讀解為了藝術的象征,認為詩歌探討了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比如李莉指出,這壇子是“奇妙完美的藝術品,具有無限的魅力?!盵10]楊金才認為“作為工藝品,‘壇子顯然象征著藝術?!推渌囆g品一樣,同樣給人以美的享受。除此以外,它還意味著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創造?!盵11]孫長城認為詩歌“揭示了藝術的功能以及與自然的關系,詩中的‘壇子是藝術象征?!盵12]孫冬認為壇子是“被剝奪了實用價值”,成為了“純粹的審美對象……它是死去的藝術品、人造的文明的產物?!盵13]

以上讀解均言之成理,不過,如果我們從激發斯蒂文斯創作靈感的那只便攜食品罐的角度來重新讀解這首詩,將會發現,這首詩應該另具深意。詩中的Jar,取材并不是大自然的土壤,過程也不是由工匠手工燒制。它并非藝術凝結而成的精品,只是一只工業集成化生產的千篇一律的食品罐中的一只。它的實用功能占據主導地位,價格低廉,形象不具備獨特性,缺乏美感,是不折不扣工業文明的產物。透過“罐子”的這一層含義再來解讀這首詩歌,我們會發現,詩歌所體現的其實是工業文明與自然之間的對立。

在《罐子軼事》的第一個詩節中,斯蒂文斯寫道:“我把一個罐子放在田納西,/圓圓的它,立在山頂。/它讓凌亂的荒野/圍繞著那座山?!盵14]第一詩節介紹了罐子的來龍去脈:敘述者“我”把罐子帶到了田納西。也介紹了詩歌的背景——美國的中部省份田納西。田納西這個意象,和詩歌中的“罐子”一樣,具有象征意義。田納西是美國最重要的農業省份之一。從公元前一萬兩千年,就有印第安部落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進入十八世紀中葉,白人開始向這片土地移民,將印第安人趕到了固定的定居點,逐步完成了對這片土地的殖民化過程。這些早期來到田納西的白人主要是拓荒者,他們為這片土地帶來了農業和畜牧業。進入十九世紀,到二戰前的百余年時間里,田納西逐漸崛起為重要的農業畜牧州。不過,在這里,商業和工業并不發達,和美國東北部和南部的各州相比,田納西相對落后,保留了大量傳統的農耕社會的特點。這也是為什么在詩歌中,田納西成為了自然的象征,被描寫為一片凌亂荒野的原因。在這里,自然保留了未受到機械文明侵害的未經人工雕琢的樣貌。然而,在詩中,在這片空曠的荒野,卻加入了一名不速之客——一只由敘述者放置的食品罐。有批評家認為,這首詩的主角是這個罐子,“不以放置這只罐子的人類演員為中心”,[15]不過,這種觀點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在這首詩的背后,始終有人類的影子。食品罐是人類的造物,也是人類的足跡將它帶到了田納西。這個食品罐是一件庸常的日用品,它的形狀規規矩矩,樣子普普通通。它是工業化的產物,被人類放在了山巔,和自然的自在、無序、率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是沒有秩序的自然,隨著這只罐子的到來,儼然間有了秩序,仿佛所有的事物,都在向這個陌生的介入者的所在地聚攏。

有感于罐子對周圍景觀所造成的影響,在第二詩節中,斯蒂文斯繼續描繪著罐子在荒野中的存在,以及它產生的效果:“荒野向它隆起,/向四周鋪開,不再蠻荒。/罐子圓圓的,立在地面/高高的,是空中的港口?!盵16]以罐子為中心,荒野俯首稱臣。即便是四散開來的布局,也暗含著秩序,簇擁著這只平凡的食品罐。美國新批評時代的主將柯林斯·布魯克斯曾指出,試想,如果詩人將罐子這一意象置換成一棵楓樹,這首詩絕對形成不了罐子與自然之間如此強烈的張力。楓樹本就可以算作是荒野的一部分:“一棵楓樹會融入自然,不過是眾多的樹中的一棵而已?!敝挥幸恢蝗祟惖脑煳镞@“不自然”的存在,才能達到這種戲劇化的效果。[17]一只毫不起眼的器物,由于和自然間的差異,帶上了神圣的色彩,成為了君臨萬物的帝王。從第一詩節到第二詩節,斯蒂文斯確立了罐子侵入這片土地后所占據的主導地位,體現了工業文明凌駕于自然之上、統治自然的主題。

然而,在《罐子軼事》的第三詩節中,斯蒂文斯卻加入了質疑與挑戰的聲音:“它統治四方。/這罐子是灰色的,沒有裝飾。/它無法奉獻鳥雀或灌木,/和田納西其它的一切毫不相像?!盵18]在這一詩節中,第一句是過渡句,對上兩節詩節進行了強有力的總結——“它統治四方?!薄敖y治”一詞,和食品罐的品牌“統治牌”相契合。既是生活中由這一實物引發的自然聯想,也是對罐子的超然地位的重申。詩節的第二句,則是對罐子的客觀描述。在這里,詩歌的涵義產生了微妙的轉折。前兩個詩節中,詩人用來形容食品罐的詞以正面肯定為主,比如它是圓的,放在山頂高高矗立。到了這里,詩人卻用了“灰色的,沒有裝飾”這樣的修飾。罐子那灰蒙蒙的顏色,流溢不出生命的光彩,反而是接近無生命的慘淡。罐子沒有雕飾,說明它不具備藝術審美的價值,無法讓人產生精神的愉悅。為此,詩歌以對罐子所代表的工業文明的否定而結尾:和充滿生意,可以孕育鳥雀和灌木的田納西的其它事物相比,這個罐子了無生意。田納西的萬物生機勃勃,這只罐子則死氣沉沉。它強行介入了田納西的風景,和自然的一切格格不入。

《罐子軼事》一詩采用的是先揚后抑的寫法。我們可以看到,罐子與田納西自然風景間的對立,從第一個詩行貫穿到了最后一個詩行。在第一、二詩節中,作為工業文明象征的食品罐與田納西所代表的自然間形成對抗,在這場對抗中,罐子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贏得了勝利,宣告了工業文明對自然的宰制。然而,在第三詩節中,詩人卻逼迫著我們反思這種人工造物存在的意義。與自然相比,罐子冰冷而沒有生命。批評家露西·巴克特曾經指出,《罐子軼事》體現了人類想象力的勝利,不過詩歌的結尾,說明了“這種勝利沒有意義?!盵19]同樣的,我們也可以說,這首詩說明了工業文明的勝利,不過,這勝利并不具有積極的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詩歌的結尾,罐子和田納西的其他一切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差異,但是詩歌的最后一行,“它和田納西的其他一切毫不相像”一句,卻也將它融合為田納西那“一切”中的一部分,享有了和田納西的其他一切相同的在田納西的合法存在權。敘述者將一只罐子帶到田納西的荒野,這是人對自然的介入,是工業文明向自然的殖民。無論自然與之相比,具有何等創造力,它依然不得不向日益逼近的工業文明低頭,接受它成為自己中的一份子,甚至是自己的中心。

批評界曾經一度認為斯蒂文斯缺乏社會責任感,“小心謹慎地操縱詞匯的微妙差異和相關聯想是他缺少感情和信念的標志?!盵20]他們指責斯蒂文斯過于沉浸在藝術的空間,忽略了對人類社會相關命題的關注。其實,如果我們細細研讀斯蒂文斯的詩作,將會發現,事實并非如此。斯蒂文斯所承擔起的,是美國詩歌傳統自愛默生以降的 “詩人、哲學家和教士”三位一體的角色。[21]他在通過自己的詩作,喚起讀者的思考?!豆拮虞W事》一詩便是很好的證明。這首詩只有寥寥三詩節、十二行,英文不過七十二個單詞,卻探討了人與自然之間、工業文明與自然之間的復雜關系,很好地體現了優秀詩歌“少即是多”的原則,[22]意在言外,余韻不已。在現當代社會,工業文明確扮演著為自然立法的角色,人類科技的發展,大大改變了整個地球的景觀。但是,面對自然,人們是不是應該在內心保留一份敬畏?畢竟工業文明的產物,那只灰蒙蒙的罐子,永遠也飛不出展翅藍天的鳥雀,長不出蔥蘢茂盛的灌木。

注釋:

[1][8]張曼儀編:《現代英美詩一百首》,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1992年版,第44頁,第45頁。

[2]楊金才編:《新編美國文學史第三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80頁。

[3][10]李莉:《一只神奇無比的壇子——史蒂文斯的小詩<壇子的軼事>賞析》,《名作欣賞》2001年,第3期,第99-101頁,第100頁。

[4][17][20][21]Cleanth Brooks,R.W.B.Lewis,Robert Penn Warren,Eds.American Literature:The Makers and the Making.New York:St.Martin Press,1973.p2156,p2157,p2154,p2154.

[5][11]楊金才:《W·斯蒂文斯:藝術想象與現實世界的橋梁》,《河北學刊》,1996年,第4期,第74-77頁,第76頁,第76頁。

[6]Glen MacLeod,Wallace Stevens and Modern Art: From the Armory Show to Abstract Expressionism. New Haven:Yale U P,1993.pp.20-22.

[7]趙毅衡編:《美國現代詩選》,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244頁。

[9]Roy Harvey Pearce,“‘Anecdote of the Jar:An Iconological Note,”The Wallace Stevens Journal 1:2(Summer 1977).p65.

[12]孫長城:《一只深刻的壇子——史蒂文斯<壇子的軼事>解讀》,《閱讀與寫作》,2002年,第8期,第19-20頁,第19頁。

[13]孫冬:《論華萊士·史蒂文斯詩歌中的意象》,《學術交流》,2005年,第6期,第165-167頁,第167頁。

[14][16][18]Wallace Stevens,“Anecdote of the Jar”,in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Makers and the Making. Cleanth Brooks,R.W.B.Lewis,Robert Penn Warren. Eds. p.2156,p.2156,p2156.

[15]Frank Lentricchia,Ariel and the Police: Michel Foucault, William James, Wallace Stevens,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89. p7.

[19]Lucy Beckett,Wallace Steven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4.p83.

[22]Pat Righelato,“Wallace Stevens,” in American Poetry: The Modernist Ideal. Clive Bloom & Brian Docherty Eds.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1995. p32.

【附錄】

罐子軼事

華萊士·斯蒂文斯

譯者:陳榕

我把一個罐子放在田納西,

圓圓的它,立在山頂。

它讓凌亂的荒野

圍繞著那座山。

荒野向它涌起,

向四周鋪開,不再蠻荒。

罐子圓圓的,立在地面

高高的,是空中的港口

它統治四方。

這罐子是灰色的,沒有裝飾。

它無法奉獻鳥雀或灌木,

和田納西的其它的一切毫不相像。

(陳榕 洛陽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英語系 471003)

猜你喜歡
華萊士自然
不存在的殺手
犯罪史上的天才
進化論的另一個發現者
華萊士的豁達
棋局謀殺案
《自然》:中國的生物倫理并不狂野
《自然》關注中國科技雄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