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

  • 李健吾的“自然”批評觀探析
    文本中多次出現“自然”一詞,出現的頻率和次數甚至遠高于李健吾的其他用詞。雖然李健吾從未以明晰的語言界定或闡釋其筆下的“自然”術語,但如果把這些散落在他批評文章各處的“自然”放在一起進行綜合性考查、辨析,探尋其在不同批評語境中所顯現出來的意義、價值和功能,我們就會發現李健吾筆下的“自然”術語意蘊豐厚,具有多層次的意義蘊涵和多向度的價值指向,貫穿于作者對文學評價、創作和欣賞等的多重分析和論述之中,是李健吾其他批評觀念得以闡釋性展開的重心或旨歸所在,因而構成了李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3年6期2024-01-25

  • 魏晉文藝對“自然”美的追求
    時期,人們追求“自然”之美,這在這一時期的文藝領域就有著集中、深刻的表達。魏晉文藝推崇“自然”之美,這不僅表現在把作為實體的“自然”,即自然界,廣泛地引入文藝作品之中,作為獨立的藝術表現對象來加以表現,還進一步表現在追求文藝創作本身合乎“自然”??v覽以往的學術界,學者們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探討作為文藝品評標準的“自然”,即探討魏晉文藝自然觀時,較少有學者將魏晉文藝推崇“自然”之美的這兩個方面放在一起進行論述。實際上,這兩個方面都是魏晉文藝推崇“自然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11期2023-12-05

  •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構建多彩美術活動
    /魏永燕引 言大自然是美術創作靈感的主要來源。將自然材料運用到美術活動中能夠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幼兒創作出更出色的美術作品。教師在開展幼兒美術活動的過程中,也需要對自然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優勢,豐富幼兒美術活動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引導幼兒深入大自然中進行真實感知和體驗,讓幼兒在享受大自然獨有魅力的同時,激發美術創作的靈感,這對幼兒的發展和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基于自然材料收集的美術活動的構建(一)從教師層面對自然材料進

    名師在線 2023年16期2023-09-10

  • 探尋沙水魅力 暢享自然之趣
    【摘要】大自然有極具探索價值的資源,如沙、水等,大自然也是幼兒的活教材。教師應該對幼兒的沙水游戲實踐與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親自然”理念進行思考,探索如何進一步拓展沙水游戲空間,創造更多的游戲方式,提升游戲價值,實現幼兒的積極、有效學習,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娟P鍵詞】幼兒園;沙水區;自然作者簡介:曹甜甜(1988—),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橋幼兒園。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

    教育界·A 2023年21期2023-09-06

  • 自然
    探索疾病遺傳學《自然》封面:芬蘭人群歷史上的與世隔絕導致了他們相對同質的遺傳組成?!?span class="hl">自然》雜志第7944期封面文章報道了芬蘭人相關遺傳研究。這項工作的研究核心是通過50萬芬蘭人的基因組進行健康數據分析。成果分兩篇論文闡述。第一篇論文分析了224 737名芬蘭人的數據,發現了1838個遺傳變異,這些變異影響了681種不同疾病,其中包括702種可能全新的低頻變異關聯。第二篇論文聚焦隱性疾病,即只有從雙親那里同時遺傳到有缺陷的基因才會引發的疾病,發現了一系列芬蘭

    科學中國人 2023年8期2023-09-02

  • 論古典文學中的“鏡喻”書寫
    意表達,主要涵括自然和人文兩大方面。自然方面,如以鏡喻湖、以鏡喻天、以鏡喻月;人文方面如以鏡喻心、以鏡喻虛空之境、以鏡喻參照物。二者均在鏡之形象性以及哲理性上進行了拓展與深化,展現出人類借鏡照形的自戀心態向詩化、哲理化審美聯想過渡的自覺追求,以及一種“修心”“審己”的集體無意識。關鍵詞:鏡喻 自然 人文 本體 喻體鏡,亦作鑒,是人類社會科技發展成果之一,也是日常生活必需品,乃至精美的工藝品,迄今已有約四千多年的歷史。其形制多為圓形,罕見方形、菱花形等多種。

    文學教育 2023年9期2023-09-01

  • 分道而行:左拉與塞尚藝術真實觀辨異
    杰【摘 要】 “自然”是左拉與塞尚反叛傳統、進行藝術探索的一致朝向,但對“自然”的相異理解導致兩人最終走向藝術殊途,這從小說《杰作》引發的爭執中可見一斑。左拉的自然主義理論將“自然”理解為基于理性架構的“客觀真實”,卻由于忽視主體感知媒介而走向理性圖式的內部求真,隱含了以實驗科學規約實存的偏謬。塞尚追求的“自然”是朝向感知媒介的“視覺真實”,他捕捉并呈現事物在目光之中的本然樣態,在理性架構之外重建人與世界的感性關聯。這是左拉與塞尚的根本分歧,也關涉塞尚表征

    藝術學研究 2023年4期2023-08-30

  • 從“自然”出發,還孩子童真
    陳鳳大自然是生命的搖籃,各種各樣的生命體在大自然中孕育、成長。大自然也是大寶庫,樹木、花草、麥田、秸稈都能成為孩子們的游戲材料。孩子天生親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孩子們身心愉悅,在溫暖陽光的照耀下,輕松愉快地參與游戲活動。利用自然資源開展教育活動,不僅能提高幼兒的身體免疫力,增強幼兒體質,還能促進幼兒思維創造力的發展,使幼兒身心獲得健康發展。投身大自然,提高幼兒認知水平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幼兒通過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親身感受萬物生長的奇妙,在觀察體驗中,

    家教世界·現代幼教 2023年7期2023-08-29

  • 從“自然”出發,還孩子童真
    第一實驗幼兒園大自然是生命的搖籃,各種各樣的生命體在大自然中孕育、成長。大自然也是大寶庫,樹木、花草、麥田、秸稈都能成為孩子們的游戲材料。孩子天生親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孩子們身心愉悅,在溫暖陽光的照耀下,輕松愉快地參與游戲活動。利用自然資源開展教育活動,不僅能提高幼兒的身體免疫力,增強幼兒體質,還能促進幼兒思維創造力的發展,使幼兒身心獲得健康發展。投身大自然,提高幼兒認知水平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幼兒通過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親身感受萬物生長的奇妙,在觀

    家教世界 2023年21期2023-08-27

  • 論加里《天根》中的生態之維
    事為主要內容,從自然、社會和精神三個維度批判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思考人類的生存境遇,并最終確定愛與希望是應對和解決生態問題的有效路徑。本文立足生態批評理論,結合小說中貫穿全篇的生態思想,梳理小說中呈現的生態之維,探究作家對于現代人所面臨的生態困境所進行的思考。關鍵詞:加里 《天根》 自然 人 生態之維羅曼·加里(Romain Gary)是法國當代著名作家,他1945年出版處女作,一生創作出近40部作品,是法國文學史上唯一一位兩度榮獲法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項龔古

    文教資料 2023年8期2023-08-20

  • 李清照與艾米麗·狄金森自然詩詞比較
    艾米麗·狄金森對自然都有喜愛之情,細致入微的觀察生活中的自然場景,建構了不同的自然意象世界。李清照自然世界將自我的情感體驗融入對自然意象和自然境界的構建中,且化用典故賦予自然豐富的文化內涵。狄金森的自然世界則由尋??梢姷奶飯@風物構成,親切而又飽含哲理,同時也帶有宗教色彩。兩者對自然皆有擬人化的呈現,在語言上各具特色,李清照重視聲律,遣詞精妙,煉字功力深厚,達至隨心所欲而又不逾矩的境界,而狄金森則多用活潑明快、清新平實的語言,更注重詩的意義輕忽詩的文法,她的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7期2023-08-08

  • 論東方美學在當代水彩風景畫中的表現
    下的水彩風景畫是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統一,承載了古人的藝術審美與認知世界的獨特智慧。這種美的創作與工業化社會大生產環境下批量產出的喪失獨創性的標準化工藝產品完全不同。通過中西美學的對比,尋找東方美學在大自然中的表現,分析東方美學的特點。同時,總結水彩風景畫的創作與研究方法,借鑒學習風景畫大師的繪畫理念與技巧。關鍵詞:東方美學;水彩風景畫;自然一、東方美學的特點談到東方美學,中國傳統美學不容忽視。中國傳統美學與西方美學有極大的差異。西方美學注重當下的審美快感和感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3年1期2023-06-29

  •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構建多彩美術活動
    不同的創作靈感,自然界豐富的資源為幼兒美術學習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不但能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還能培養幼兒的審美意識,幫助幼兒培養創新性思維,有利于推動幼兒全面發展。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悟大自然、認識世界,我們從自然材料收集活動、自然材料在美術活動中的應用及通過自然資源進行自由表達和創作這三個方面來構建多彩美術活動。關鍵詞:美術活動;自然資源;表達與創作;構建活動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 ? ? ? ?文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3年6期2023-06-28

  • 野性的詩學
    形象體現的是回歸自然;青年人物形象體現的是對自由的呼喚;老年人物形象則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義”。歸根結底它們都是對鄉野之地的“野性”的呼吁與回歸。關鍵詞:鄉野;野性;自然;自由;道義於可訓先生的小說集《鄉野傳奇集》問世以來,受到過各種好評。其中從小說文體的角度來肯定其價值的居多?!多l野傳奇集》在文體上的探索,的確非常有特色。作為學者型的作家,於可訓先生對小說文體學也有過比較深入的探討,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他就發表過一系列的小說文體學的論文,尤其在筆記

    網絡文學評論 2023年2期2023-06-23

  • 野性的詩學
    形象體現的是回歸自然;青年人物形象體現的是對自由的呼喚;老年人物形象則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義”。歸根結底它們都是對鄉野之地的“野性”的呼吁與回歸。關鍵詞:鄉野;野性;自然;自由;道義於可訓先生的小說集《鄉野傳奇集》問世以來,受到過各種好評。其中從小說文體的角度來肯定其價值的居多?!多l野傳奇集》在文體上的探索,的確非常有特色。作為學者型的作家,於可訓先生對小說文體學也有過比較深入的探討,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他就發表過一系列的小說文體學的論文,尤其在筆記

    網絡文學評論 2023年2期2023-06-23

  • 馬爾庫塞的生態危機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露和批判,提出了自然解放的重要思想,并對生態問題的根源和出路作了積極探討。在他看來,科技異化、消費異化、人與自然關系的異化是造成生態危機的重要原因,由此提出了發展和解放技術、超越消費異化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解決方案。其思想不僅對西方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形成作出了決定性貢獻,而且對于我們當前解決生態危機,樹立正確的技術觀、綠色消費觀念和正確認識人與自然關系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啟迪。關鍵詞:科技;消費;自然;生態危機中圖分類號:B08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西部學刊 2023年6期2023-06-15

  • “三大母題”的歷史回聲
    ”,即愛、頑童、自然。這是對兒童文學精神風貌及審美品格的精深提煉,廣泛適用于不同體裁的兒童文學作品。金子美鈴的童謠詩體現了“三大母題”的核心內涵,對兒童文學創作與理論具有歷史意義和審美價值。本文以“三大母題”視域綜觀金子美鈴的童謠詩,具體分析其詩作如何以清澈的童真視角,向兒童與成人傳遞愛、頑童與自然的永恒意義。關鍵詞:金子美鈴 童謠詩 愛 頑童 自然金子美鈴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最具影響力的童謠詩人之一,被著名詩人西條八十譽為“童謠詩的彗星”。她的詩以兒童

    文教資料 2023年1期2023-06-11

  • 夏目簌石《后來的事》的當代啟示
    《后來的事》 自然夏目簌石的作品即便在當代也深受廣大讀者喜愛,時隔一百多年,其中不乏為所處煩惱的人們排憂解難;為人生之路迷茫的朋友指引道路,就像大海中的燈塔,為船只在黑漆漆,無邊無際的大海上指引航行,不偏離方向。就是這樣引領人們進一步思考人生、價值等重要問題。又讀夏目漱石《后來的事》,感悟至深。一.故事簡介故事以整日無所事事,雖大學畢業,卻養尊處優,過著啃老啃兄,借錢度日,三十歲一事無成,無家無業,每天讀讀報紙,喝喝茶,空冥人生,渾渾噩噩的富家公子開篇,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2期2023-06-10

  • 陶淵明詩文蘊含的三種“自然
    立新內容摘要:“自然”是道家自然之道的本質內涵,也是道家自然之德的根本價值取向。中學語文教材選有多篇陶淵明的作品,這些作品中普遍蘊含著“自然”的精神內核。綜合分析這些作品中的“自然”意象可以看出,它們承載了陶淵明“自然”理想的三種形態?!短一ㄔ从洝分械摹?span class="hl">自然”意象突顯出陶淵明的鄉村情結,這種世外桃源般純樸的鄉村既是他“自然”的生活家園,也是他“自然” 的精神家園,后世形成了文人的“桃源情結”;《歸園田居(其一)》中的“自然”意象重點在于呈現天地萬物與詩人自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3期2023-06-07

  • 自然
    環境機器人變形《自然》封面:“兩棲龜機器人”?!?span class="hl">自然》雜志第7931期封面報道了一種能在陸地和水體之間移動的多環境機器人。不同地形對機器人的移動性構成了極大挑戰,尤其是當機器人需要在不同環境之間移動時??茖W家以現實生命世界為靈感,開發了一種能在陸地和水體之間移動的多環境機器人。這款機器人能在陸地地形上采用陸龜構型,在水體環境中采用海龜構型,能夠根據不同環境改變其四肢形態和步態。在面對非結構化、不斷變化的環境時,其“自適應形態發生”設計策略是提高效率的一種有

    科學中國人 2023年5期2023-06-06

  • 王國維的“美”與“真”
    戲說;真;不隔;自然什么是“美”?古往今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亞里士多德認為“美即是善”,孔子“里仁為美”;黑格爾說“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高爾泰“美是自由的象征”……在無數志士仁人關于美的定義之中,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說法甚為美妙:“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喚起的那種感覺,是類似我們當著親愛的人的面前時,洋溢于我們心中的喜悅?!笔艿矫赖母姓?,人們想要到美的內部去探尋,于是有了美學。古希臘神話里的伊卡洛斯,飛出迷樓飛高而死,他是最早的“美學家”。藝術家、美學家對美的追

    美與時代·下 2023年2期2023-06-05

  • 幼兒園自然教育研究
    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而讓幼兒在自然中以自然的狀態觀察、思考與表達,也是為師者的智慧?!娟P鍵詞】幼兒園;自然;教育作者簡介:邢婭婭(1990—),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洲幼兒園。盧梭所提倡的自然教育從適應自然出發,不僅要求教育順應、尊重幼兒的天性,更要求教育使幼兒的身心得到自由發展。自然教育的思想,正是幼兒園教育所追求的理想教育狀態。幼兒園教育的范圍不應局限在書本,而應擴大至大自然、大社會和生活,讓幼兒向大自然、大社會和生活學習,形成真正的教育。我園

    教育界·A 2023年1期2023-05-30

  • 自然”與現代人的“懷鄉病”
    度的發展)來掌控自然、實現人的自由。但事實上,如果我們打量十九世紀末以來的人類光景,我們會無法忽視這個事實:理性和技術的進步并沒有帶來道德的進步,更沒有促進人類的幸福。西方現代文學將這種現代性的問題具體化地呈現出來,“它所表現的對現代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和文明的深切的危機意識和緊迫的變革意識……表現為卡夫卡式的焦慮不安、《荒原》式的悲觀絕望、喬伊斯對人性的精密解剖……”而“貫徹其中最根本的因素還要算它在人類四種基本關系上的全面扭曲和嚴重異化:在人與社會、人與自

    芳草·文學雜志 2023年1期2023-05-30

  • 論奧康納“三位一體”概念對歷史唯物主義重建的嘗試
    充的方式將文化和自然因素引入到歷史唯物主義中,構建起“社會勞動、自然和文化”的三位一體理論,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當代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對我們思考全球化時代下經濟、生態問題有深刻的啟示意義。關鍵詞:奧康納;社會勞動;自然;文化;歷史唯物主義中圖分類號:A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1573(2023)01-0005-06收稿日期:2022-12-23作者簡介:李洪衛(1967-),男,河北南皮人,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中,生態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 2023年1期2023-05-30

  • 《淮南子》哲學思想及其精髓之“道”與“道法自然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精要?!痘茨献印烦珜А盁o為”是為了踐行“無不為”,倡導“天道”是為了宣揚“人道”,將出世與入世統一到一個新的高度,是對道家乃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貢獻,于中國文化“走出去”和中華民族崛起及復興都有著重要啟示。關鍵詞:《淮南子》;道;無為;自然;道法自中圖分類號:G20;B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101(2023)01-0045-07On both Huainanz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1期2023-05-30

  • 淺析蘇軾山水詩的藝術風貌
    表現技巧統一于對自然山水的描畫中,在對山水審美的同時對山水詩的發展也進行了升華與超越。蘇軾的山水詩風格獨特,理趣與情趣并存,意境開闊,想象飛馳,奇趣橫生,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娟P鍵詞】蘇軾;山水詩;理趣;自然;詩畫觀【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9-0046-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9.015山水詩是古

    今古文創 2023年9期2023-05-18

  • 城市作為“自然”與“世界” ——論黃燦然的城市詩寫作
    論包括《城市作為自然》等都蘊含著這方面的內容,他是當代詩人中第一個明確提出將城市作為“自然”與“世界”進行書寫的詩人。從某種意義上說,黃燦然是一位敏銳地意識到中西方城市詩存在的問題和偏見并且用自己的創作實踐努力去糾偏的詩人,他寫出了別一類型的城市詩歌,有別于自波德萊爾以來以書寫“城市之惡”為圭臬的現代詩傳統。從這個意義上說,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也是一位他曾經自我期許的“不可替代的詩人”[10],值得我們重視。一、城市作為“自然”與“世界”的寫作理念《城

    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1期2023-04-16

  • 自然
    預測森林的未來《自然》封面:泰國康卡沾國家公園清晨的霧氣?!?span class="hl">自然》雜志第7923期封面展示了一系列論文的合集,主要關注森林在全球變暖下的脆弱性和潛在修復力。前3篇論文主要聚焦北美地區,探討了北方物種如何應對氣候變暖和干旱,分析了溫帶落葉闊葉林的樹干生長時間,揭示了白云杉向北極苔原的遷移情況。熱帶方面,一篇論文研究了亞馬孫地區磷可用性的影響;一篇論文評估了造成熱帶樹木死亡率上升的原因;另一篇論文,通過結合衛星成像與機器學習,指出地球森林的恢復力正在不斷下降。

    科學中國人 2023年3期2023-04-12

  • 自然》:高效低耗,腫瘤細胞屬實是節能大師
    日,一篇發表在《自然》上的研究顯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Joshua D.Rabinowitz和他的同事們,通過在小鼠模型中精準測量兩種細胞能量代謝途徑的速率后發現,原發性實體腫瘤產生ATP的速度遠比相應健康組織要慢,消耗能量更少。ATP是細胞中主要的能量貨幣,可通過糖酵解或三羧酸(TCA)循環產生。該研究通過使用同位素示蹤、質譜等技術測得活體小鼠體內不同健康組織或腫瘤中的TCA循環和糖酵解速率,計算出每種代謝途徑以及總體ATP生產速率并進行對比。結果發現,

    腫瘤防治研究 2023年2期2023-04-05

  • 自然》公布2023年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
    022年年末,《自然》雜志依照慣例,公布了2023年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涵蓋了醫療、天文、氣候和物理學等領域,登月計劃、mRNA疫苗和氣候融資等內容被視作2023年的重點研究方向。以此為開端,相關領域將被持續關注,而科學家們也將在新的一年書寫新的篇章。下一代疫苗接踵而至過去的3年時間里,為應對新冠疫情,各類疫苗相繼問世。其中mRNA新冠疫苗一鳴驚人,如由美國莫德納公司和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聯合研發的mRNA-1273候選疫苗,由美國輝瑞公司、德國生物

    科學中國人 2023年2期2023-03-30

  • 自然”孕育“廉”花開 ——濮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清廉文化建設紀實
    ”……走進濮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一句句廉政警語,猶如縷縷春風沁人心脾;一幅幅廉政圖片,恰似朵朵高潔蓮花暖人心房。2022年,濮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清廉濮陽”建設為抓手,結合自然資源工作實際,用黨建鑄廉、制度固廉、文化育廉,全局上下呈現出“政治清明、作風清正、文化清朗”的廉潔氛圍。黨建鑄廉 營造清明氛圍清廉文化建設既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該局堅持用黨建引領清廉文化建設,堅持清廉文化與黨的建設兩手抓,做到黨支部在哪里、清廉文化建設就

    資源導刊 2023年1期2023-03-10

  • 從“自然”到“生態” ----試析梭羅作品中的生態隱喻
    醒人們應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美國康涅狄格大學教授Robert M. Thorson推薦美國人在居家隔離期間閱讀《瓦爾登湖》,因為它飽含樂觀主義并充滿了智慧[1]。程虹也曾說:“用現代的眼光重新審視梭羅的人生、著作及理念,會使我們原本浮躁的心態得到某種程度的寧靜?!盵2]本文聚焦梭羅作品中的生態隱喻,選取其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元素,如動物隱喻、季節隱喻以及處所隱喻,探析作者從自然生態走向社會生態及精神生態的過程,挖掘其背后的生態理念。一、生態隱喻的含義從修辭

    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3年1期2023-03-01

  • 小學“自然”中的思政教育
    義?!渡虾J行W自然學科德育教學指導意見》通過文本的形式將自然學科與德育教育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指明了教師今后教學工作的重點方向。德育教學不能離開學科教學而單獨存在,教師需要把學科教學的內容和德育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融會貫通,真正把學科教學和德育教學落到實處,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然而長期以來小學《自然》課都被作為科普知識課來上,而思想教育則有專門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兩者都是單一的課程,學生難免會覺得枯燥。而且自然、道德與法治課都是傳統意

    學周刊 2023年2期2023-01-10

  • 自然辯證法中的“自然”與“辯證”
    郝 棟自然是什么、什么是真實的自然景象、我們該如何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是人類亙古至今一直苦苦思索的問題。比起對這些問題的提問,回答這些問題是更難的?!?span class="hl">自然辯證法》是恩格斯的力作,他將辯證唯物主義應用于對自然科學的觀察,深刻洞悉近代自然科學發展呈現出的新特點,從自然的物質性出發,構建了認識自然的辯證唯物的自然圖景,并將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引入到人改造自然的實踐中,倡導在人與自然和解之中實現自然和辯證的統一。雖然《自然辯證法》全文書稿沒有寫完,但是其中所蘊含的對

    中共中央黨校學報 2022年1期2023-01-08

  • 老子“自然”之“道”與“德”及其知行結合的實踐路徑
    義理邏輯上看,“自然”這個概念所承載的哲思才是《道德經》的根本內蘊,也是老子講“道”與“德”的根本目的。老子提出的“道”即“自然”之“道”,他標舉的“德”即“自然”之“德”,可統稱為“玄德”。老子以體用不二的思維方式將“自然”之“道”轉化為“自然”之“德”,其根本目的是通過標舉“玄德”,讓“自然”之“道”與“德”落實到現實人生上來,成就“自然”之人生?!暗馈?、“德”、“自然”這三個概念在老子這里是同等重要的?!?span class="hl">自然”之人生如何實現呢?老子為世人修道養德、回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5期2022-12-31

  • 張懷瓘書論“自然”觀念的三個維度*
    關鍵詞:張懷瓘;自然;法象;無法在中國古代,“自然”最初是一個源於老莊的哲學概念,是道家哲學思想的核心。它在漢代被運用到書學領域之後,其概念內涵與外延不斷得到擴大,滲透到書學理論的各個方面。盛唐書學理論家張懷瓘在繼承漢魏六朝以來書論“自然”思想的基礎之上,又對其進行了諸多新的闡釋,使其臻於成熟。目前,學界雖然對此已經有了一定的探究,但是相較於“自然”在張懷瓘書學理論中的重要性與複雜性而言,現有的研究仍顯不足:多數研究側重於探討張懷瓘書論“自然”觀念某一方面

    古籍研究 2022年1期2022-12-29

  • 浸潤“自然”,共話兒童經驗生長 ——探析幼兒園自然資源的探索與運用
    文 孫麗娜大自然賦予了兒童取之不盡的天然材料。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可以成為激發兒童創作靈感的有用之材。在課程游戲化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我園充分利用貼近幼兒生活的自然資源創設環境、生成游戲、實施課程,使之成為實現高質量幼兒教育所需的物質保障,促進幼兒在寬松、愉悅的環境里與材料積極互動,支持幼兒在多樣化的活動中自主探索、建構經驗并獲得發展。一、基于兒童視角,復盤自然資源幼兒園自然環境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都以一定的形狀、大小、數量和方位存在著,蘊藏著

    好家長 2022年12期2022-12-24

  • 隨物賦形:三蘇以水喻文與“自然”詩學觀的建構
    古代文人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鐘情山水,在表達思想時常常以山水為喻。 水這種物質,因其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息息相關,更是受到文人的青睞。 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盵1]79老子曰:“上善若水?!盵2]4早期儒家與道家基本的思想表達均使用水喻,顯示出與水密不可分的關系。 古代文論中,從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學說到六朝云蒸霞蔚的文學批評,都可以看到以水為喻的理論。 逮至北宋,蘇洵、 蘇軾、 蘇轍三蘇父子以水喻文,父子相承、 兄弟呼應,形成以“自然”為基本要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5期2022-12-07

  • 自然》:如何在“天宮”玩轉科學
    之戰。 英國《自然》雜志在10月28日的報道中指出,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即將建成,未來十年,科學家們將在“天宮”開展1000多項實驗,其中有些實驗會試圖重現在國際空間站上獲得的結果。 中國天宮空間站的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模塊——夢天實驗艙搭乘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從中國海南文昌發射場起飛。夢天實驗艙發射后與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三艙形成T字構型。 《自然》雜志報道稱,“天宮”是軌道上唯二的實驗室,預計使用壽命為10年,在這段時間內,科學家們將在天宮空間站開

    科學導報 2022年71期2022-11-10

  • 試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自然”與“和諧”
    學數學課堂中追求自然與和諧,這不僅是新課程教學的標準要求之一,同時也非常符合當前教師的教學思路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征。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心與好動性非常強,并且內心時刻存在著一定的涉獵心理,如果長時間讓他們的心理處于一個壓抑與緊張的數學學習氛圍中,則很容易打擊他們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自主性與自信心,由此,教師要善于結合小學生的行為特征與心理特征,在課堂教學中構建一種自然、和諧的氛圍,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取得優質、高效的數學教學效果。而且教

    學周刊 2022年31期2022-10-21

  • 國際一流科技期刊的辦刊模式探索及啟示 ——以《自然》為例
    Nature(《自然》)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技期刊之一,也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一手研究論文的期刊。在許多科學研究領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都發表在《自然》上。在過去30年里,《自然》的出版商實施了不同的市場化運營策略。本文首先詳細介紹、分析了《自然》的產品線延伸策略——衍生“家族”期刊,描述了家族期刊利用《自然》進行品牌運營的方法。其次,分析了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拓展《自然》品牌的產品和服務策略。在產品線延伸的同時,圍繞《自然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7期2022-08-24

  • 宋代定窯瓷器中的道家“自然”美學觀探究
    素之美,試圖從大自然中尋求精神的慰藉,逐步形成了以“平淡”為美的自然論思想[2]。審美傾向的轉變自然而然的影響到了當時的工藝美術領域,各類造物不再一味追求外在形式,而是強調器物不僅要簡約實用,能展現個體審美愛好,并且還要能載道垂戒,影響后世[3]。而定窯瓷器作為宋代造物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其端莊沉穩、清雅含蓄的藝術氣韻的發生、發展、繁榮,從側面反映出宋代瓷器對道家“自然美”的推崇和熱愛。1 宋代道家“自然”美學發展中國古代造物設計在開放吸收融合的歷程中迎來唐

    陶瓷研究 2022年3期2022-08-19

  • 博士后工作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基于《自然》全球博士后的調查數據
    究的數據來源于《自然》2020 年所開展的全球博士后調查,包括博士后個人信息、薪酬待遇、工作時間、工作滿意度與職業前景等內容,有效樣本共計7 284 人(以下簡稱“全球樣本”)。其中,中國博士后的有效樣本量為262 人,占總體樣本的3.60%;調查的其他國家主要包括美國(35.94%)、英國(17.90%)、德國(7.10%)、澳大利亞(3.84%)、加拿大(3.56%)與法國(3.38%)等。從學科領域來看,主要分布包括生物醫學與臨床科學(51.71%)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2期2022-07-26

  • “打開”情景交融 體會民族審美心理
    必修上第七單元“自然情懷”,和同冊的第一、三兩個單元,同屬“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課標中明確,該任務群要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不同體裁的優秀文學作品,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賞能力,并嘗試文學寫作,撰寫文學評論,借以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其主要的學習目標和內容有:1.精讀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理解欣賞作品的語言表達,把握作品的內涵,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2年6期2022-07-18

  • 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研究
    的執政方針。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而生態文明建設則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路徑。文章基于此,分析了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包括促進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扭轉環境污染加劇的態勢,繼而從生態保護機制、生態社會宣傳以及生態立法三個維度探討了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對策。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自然;和諧相處中圖分類號:F0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2)15-

    中國市場 2022年15期2022-07-08

  • 自然》雜志融入《動物生物化學》課程的實踐
    本文簡述了選用《自然》雜志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動物生物化學》課程中知識的做法?!?span class="hl">自然》雜志創刊于1869年,是國際性科技期刊,負責報道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盡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其中也包括《動物生物化學》課程中涉及到的各類知識?!秳游锷锘瘜W》內容多、信息量大、更新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感覺吃力,結合教育信息化的時代特點,以《自然》雜志為引領,深入淺出的教授給學生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 2022年5期2022-07-06

  • “打開”情景交融 體會民族審美心理 ——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第七單元的設計與實施
    必修上第七單元“自然情懷”,和同冊的第一、三兩個單元,同屬“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課標中明確,該任務群要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不同體裁的優秀文學作品,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賞能力,并嘗試文學寫作,撰寫文學評論,借以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其主要的學習目標和內容有:1.精讀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理解欣賞作品的語言表達,把握作品的內涵,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

    中學語文 2022年16期2022-06-29

  • 自然》:中國科研投資結出累累碩果
    16日,2022自然指數年度榜單(NatureIndex2022annualtables)揭曉,展示了不同國家和科研機構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高質量科研產出情況。其中,中國科研機構和高校的表現可圈可點。根據自然指數的關鍵指標貢獻份額,中國位居第二,在排名前十的國家中增幅最大。此外,2020~2021年上升最快的50家機構中,前31家機構來自中國。針對中國科研機構的優異表現,《自然》網站發表分析文章指出,最新發布的這份榜單表明,中國政府對科研的長期投資正結出“累累

    科學導報 2022年37期2022-06-28

  • 幼兒園自然體驗式課程資源構建的方法與途徑
    成了幼兒遠離了大自然環境,感受不到大自然的親和、柔美。幼兒的生存、適應能力也會越來越弱,反而不利于幼兒成長。所以,在幼兒園中,要多途徑有效開展幼兒對自然的體驗式課程,讓幼兒在自然中生活、學習、成長,煥發幼兒生命活力。關鍵詞:幼兒;自然;體驗式課程;幼兒園環境我園擁有天然的自然環境與地域優勢,處于安徽二十埠河生態廊道和少荃湖濕地公園雙公園的交匯處。地理環境優越、自然條件良好,是幼兒親近自然、自由探索最適宜的場所,同時也有利于幼兒園探索、構建自然體驗課程。而自

    學習與科普 2022年21期2022-06-27

  • 如何消解人、自然與社會的等級落差
    主體性,這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形成了一個相互斗爭的等級序列。序列充滿人、自然以及社會之間不平等的落差,主奴關系貫穿其中。這即是說人對自然進行征服,人與人之間也劍拔弩張,最終導致自然的破壞、人自身的異化。美好生活是對物質享欲生活方式的揚棄,意味著人之生活方式走向多樣化,同時它也是對人、自然和社會之間主奴等級序列的消解。關鍵詞:人;自然;社會;等級落差;美好生活中圖分類號:X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22)06-0075-06基金項

    理論導刊 2022年6期2022-06-18

  • 大腦是如何發育的?《自然》發布首個全生命周期人腦發育圖表
    隊的研究人員在《自然》上發表了一篇題為《Brain charts for the human lifespan》的研究,填補了這一空白。他們收集了來自全球逾10萬例個體、超過12 萬張核磁共振腦掃描圖的數據,年齡跨度從受孕16 周后的胎兒到100 歲的老人,從而繪制了全球首個全生命周期大腦發育的生長圖表。這一珍貴的參考圖表向我們展示了人類大腦是如何在生命早期迅速擴張,并伴隨著生命的足跡而緩慢收縮的。該研究讓那些苦于研究重復問題的神經科學家大為驚艷。艱難的大

    人人健康 2022年10期2022-06-15

  • 原生態的魅力與功能
    東北有別于關內的自然、社會、文化使得東北作家群形成特色鮮明的創作個性,他們在描敘地理環境、氣象征候、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抗日斗爭、民間信仰、人物性格、日常話語時傾力寫實,逼近原生態;在詩歌、散文,尤其是小說等文體中,對大自然的描寫不吝筆墨,凸顯大自然的魅力,并賦予其多重功能;東北作家群對原生態的逼近,尤其是對自然魅力的凸顯,不僅拓展了現代文學的意涵空間與審美世界,而且承傳并發展了中國文學傳統。關鍵詞:東北作家群;原生態;自然;魅力;功能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

    江漢論壇 2022年6期2022-06-14

  • 音樂與自然
    摘 要:音樂源于自然但高于自然,不論大自然提供音樂前提,還是音樂折射第二自然,這些足以說明大自然與音樂之間的糾葛。關鍵詞: 音樂? 樂器? 自然音樂源于自然。自然是音樂的第一主題,自然界提供音樂基本素材,賦予音樂家無盡的創作靈感;音樂高于自然。音樂是自然界的再現,自然界中的聲音囊括于音樂之中,結晶出絢麗之花。從古代到近世,從東方到西方,無數音樂家被自然激發創作靈感,又有多少音樂名作把自然美景融于音符之中。自然的贈予與人第二自然回贈,構成一首動人的音樂史詩。

    民族文匯 2022年25期2022-06-12

  • 淺析華茲華斯詩歌中的“自然”情節
    人,華茲華斯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在他所創作的自然詩中體現得極為明顯。本文淺析華茲華斯的三部作品《孤獨的刈麥女》《水仙花》《廷騰寺》中的自然情節,呼喚大眾對自然的珍惜和熱愛。二、華茲華斯的詩歌風格華茲華斯是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創始人之一,他與柯勒律治共同創作的《抒情歌謠集》標志著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誕生。生活在風景如畫的湖區,華茲華斯喜歡在附近的山丘、荒野和湖邊美景中漫步,切身感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汲取靈感,創作出受到自然啟發的詩

    參花·青春文學 2022年5期2022-06-11

  • 自然為師 筆墨傳情
    過程中必然要寫于自然,生于自然。在中國繪畫的寫生過程中,多是以筆墨造型為主,打破了繪畫的固定模式,將自然與繪畫者內心的思想與審美相融合,創造出新物象、新內容。只有在繪畫創作中不斷推敲、打磨新的繪畫語言,不斷地發現自然的新事物,對自然認知才會有新變化,從而形成屬于自己的筆墨風格。本文主要以何加林先生寫生作品為例,去探究何加林先生山水畫的學習歷程和筆墨語言及其在寫生過程中對筆墨與自然的融合。關鍵詞:何加林;筆墨;自然一、“師法自然”的思想早在東晉時期,宗炳在《

    收藏與投資 2022年4期2022-06-09

  • 莊子的自然觀探析
    茂祝 關鍵詞:自然;生死;理想社會;無為而治 中圖分類號:B2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1 — 0058 — 05 《莊子·雜篇·天下》篇有“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奇見之也。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其書雖環瑋,而連犿無傷也。其辭雖參差,而諔詭可觀。彼其充實,不可以已。上與造

    理論觀察 2022年1期2022-06-09

  • 共生思維下的城市公園發展狀況研究
    和文脈性。第三,自然環境與城市共生,人類對于城市公園發展的生態環境、科學、藝術、人文共同的未來社會價值追求更加凸顯。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人類還在追尋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公園建設模式。關鍵詞:共生思維;城市公園;自然共生的概念最早出現在生物學領域,通過生物共生現象,認識到共生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一種相互依存、相互統一的命運關系。早在農耕文明時期,無論是《易經》關于“天人合一”宇宙觀的經典詮釋、《道德經》關于“道法自然”生命規律的認知,還是《莊子》關于“以道觀之,物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2年4期2022-06-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