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轉型法律解釋——介紹《轉型法律學——市場經濟的法律解釋》

2009-06-08 08:03
劍南文學·經典教苑 2009年11期
關鍵詞:法律解釋轉型經濟

彭 薇

摘要: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便是中國經濟轉型法律解釋,理論界與實踐工作著都對這一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其中,中國政法大學李曙光教授所著《轉型法律學——市場經濟的法律解釋》無疑是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具有引導性質的分析,本文就以介紹這本書為途徑,來對此問題再次展開討論。

關鍵詞:經濟;法律解釋;轉型

當中國的經濟學家們用各種西方經濟學的理論解釋中國的經濟現象出現一些困境時,紛紛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和范式,因此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的經濟學家們提出了過渡經濟學的提法,過渡經濟學又叫轉軌經濟學,經濟學家盛洪就主編過一般教材叫《過渡經濟學》。隨后,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的專著《轉型法律學——市場經濟的法律解釋》,對中國經濟轉型法律解釋進行了重要的探討和分析。

一、本書的理論基礎及框架

李教授這本逾四十萬字的專著是以中國經濟已經處于轉型并且繼續處在轉型時期為其邏輯起點的,正是因為中國的經濟處于轉型期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因此在法律制度的建構和運作方面也必須與經濟的發展階段和體制相適應。

本書作者認為中國市場經濟可以用多種不同的理論進行解釋,其中作者主要介紹了一下幾種理論:新自然法學派的理論、新分析實證主義的法學理論、實用主義法學和社會學法學的理論以及新制度經濟學的解釋。在本書的闡述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作者雖有傳統法學理論的運用,但是更多的是運用新制度經濟學對中國的市場經濟進行分析。交易成本理論、產權理論、契約理論都被作者作為分析工具。

本書延續了傳統的關于市場經濟是由企業、市場和政府構成的大三角關系所維系的觀點 ,但是作者重新分析和厘定了三種所應該具有的關系。作者分析了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與法治的關系,由于傳統中國經濟公有制占據主導地位,因此造成不同類型的企業之間由于立法導致的不平等,不同類型的企業有不同的立法,一方面造成法律的不統一和適用上的沖突,另外一方面就是對市場經濟所要求的公平競爭環境的破壞,市場經濟真正的發展要求國內不同類型的企業法制的統一,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一視同仁,正如作者分析鄉鎮企業所說的一樣,從身份到契約才是出路。

由于中國已經加入了WTO,因此中國無論是經濟的轉型還是法治的變革都是在世界范圍內的一個大的循環圈內進行的,有著牽一發動全身的效應,因此我們的經濟和法治建設都要放在與世界上其它國家相互關系的角度來考察,因此作者分專章討論了WTO對中國經濟轉型和法治的影響。

顯然作者并不想僅僅解構中國的市場經濟法治,而且要建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法治,因此作者在最后一張以“轉型期的法律改革”為題提出了諸多建設性的意見,作者認為轉型期的法律改革的目標就是法治,而支撐這個目標實現的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完善的法律體系、良好的職業共同體、科學合理的司法結構” ,作者還從理論和實證上分析了法律改革的成本和效益,并且在理論上分析了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

二、本書的優點和不足

(一)本書的優點

第一,本書的結構合理,體系新穎。本書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實證研究;既有事實描述,又有價值判斷;既有對應然的規劃,又有對實然的批判。尤其是每一節(個別章節除外)的開頭通過一兩個案例引出所要討論的問題,對現實生活的狀況與法律規定之間的緊張關系凸現的淋漓盡致。

第二,本書的分析方法比較科學。本書作者雖然運用了一些傳統的法學分析方法,但是作者更多的運用了新制度經濟學的一些分析工具,尤其是運用交易費用理論來說明我國很多立法存在著驚人的浪費。比如作者運用成本效益的分析方法分享了SARS所引起的經濟成本和法律成本。法律成本中包括硬成本和軟成本。硬成本包括危機產生的立法、執法、司法成本。軟成本主要是指不依法行政和法律制度的缺位導致的公眾信心的降低帶來的成本。

第三,本書的實證分析很多,數字翔實。在概念法學還在中國法學研究中大行其道的今天,能夠在法學研究中運用實證的分析方法實在難能可貴,作者對很多問題獨到的見解是與作者的實證分析分不開的。

(二)本書的不足

第一,本書作者把憲法和破產法作為市場法治的兩個前提,我覺得有些不妥。憲法作為國家的母法,在保護私有產權方面以及限制政府權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憲法的作用在市場法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破產法是市場主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作為失敗的市場主體退出市場的一種機制,也是市場經濟法治的基本要求。

第二,作者雖然對轉型期的中國法律做了較為全面的論述,但是對于中國轉型期的法律改革要走向法治之治的過程中如何改革,遵循哪些改革思路,改革哪些法律缺少可操作性的論證。作者雖有法治完善的標準,但是可操作性不強。

吉爾茨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地方性知識”,因此我們在建設法治國家的過程中,要處理好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利用好本土資源,同時要善于分析中國漸進式的經濟體制改革對法律有何具體的需求,惟有小心求證,針對中國正處于轉型期這一特殊階段,提出具體的法治變革建議,才具有深刻的意思。

參考文獻:

[1]李曙光.轉型法律學——市場經濟的法律解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

[2]劉曉宏.論一般性司法解釋的必要性:以經濟類法律法規為例.經濟視角.2009(9).

猜你喜歡
法律解釋轉型經濟
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轉型升級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賣一個云盤賬號判10年
略論解釋共同體對法律解釋的影響機制
新時期旅游轉型發展思考
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