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只是一種感覺(外一篇)

2009-06-15 07:25
中國殘疾人 2009年6期
關鍵詞:銀牌殘疾

魯 飛

那天,孫子拿著他的老師布置的一道作文題來問我,題目是《什么是幸?!?。我沒有正面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問他:“我告訴你,有一個叫林清玄的作家,他覺得他這輩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有汽水給他喝到能夠打嗝。而你覺得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呢?”孫子頓了一頓后說:“以前讀小學的時候我覺得擁有一部電動玩具車最幸福,而現在我覺得擁有一副兵乓球拍最幸福?!庇谑?,我告訴他:“這么一說,什么是幸福你應該明白了吧。其實,幸福只是一種感覺?!睂O子滿意地點了點頭。

幸福只是一種感覺,說白了,幸福只是人們對于是否滿足的一種基本感受。同樣是在奧運會上奪得了獎牌,奪得銀牌的人,反而沒有奪得銅牌的人感到幸福。為什么會這樣?原來銀牌獲得者的基準是金牌,而銅牌基準是沒有獎牌。銀牌獲得者覺得自己如果成績再好一點,就能獲得金牌,因此,獲得銀牌的喜悅,與沒能獲得金牌的傷感比,傷感占上風,但奪得銅牌者,他們認為與那些排在他們后面的人比,自己非常幸運,他們會為自己已經拿到獎牌而高興。幸福的滿足感,它是相對性的,其幸福的感受會隨著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環境和條件而改變,這可稱作是幸福的相對原理。

什么是幸福?可以說,一百個人有一百種理解,一百個人有一百個答案。人類的感情是很復雜的,一個人能不能感受到幸福,是由個人的心理素質所決定的。同樣的事情帶給每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因為每個人的思維不同,體驗不同,對幸福的感受和理解也不同。在普通人眼里,幸福是把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在遭遇苦難的家庭中,幸福是全家人一日三餐聚在餐桌旁,有說有笑憧憬未來;對于下崗的人,幸福是能夠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對于心地善良的人來說,幸福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對于老年人來說,幸福就是一種平和的心境;同樣是殘疾人,不同程度的殘疾,其幸福的感受也不同。盲人歌手楊海濤的幸福感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最想看到的是爸爸、媽媽,還有你們?!币虿≈職埖氖疯F生,對幸福的理解是一種感恩的生活態度。

幸福是無法界定的,幸與不幸在于我們各自給自己下的底線不同而已。正如史鐵生所說:“生病的經驗是步步懂得滿足。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么清爽??人粤?,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不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得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杌枞徊荒芩枷?,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任何災難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個‘更字?!?/p>

人生的一切都是幸福!幸福無處不在,只不過,正如大多數人一樣,身處幸福之中卻不能感受幸福;夢想擁有幸福,卻不知幸福原來就攥在自己的手心里。其實,幸福是來自內心的一種感受,父親問候的電話,母親關懷的微笑,妻子在廚房忙碌的身影,??都是幸福的成因,只要我們學會了用心去感受,我們的生命就沒有理由不被幸福照亮,不被幸福擁抱。

讀畫·聽琴

名畫要如詩句讀。中國畫是熔詩、書、畫于一爐的綜合藝術,故欣賞中國畫古稱“讀畫”,畫是要讀的,只有讀,才得畫中之寓意哲理和詩畫韻味。

讀畫雖不要求像老僧入定那樣心靜如水,但欣賞好畫,得其神韻,非拋開干擾而不能得到。我以為,讀自己喜歡的畫,是在和大師們交流。你雖不曾在近旁看他們布局構思、用筆設墨,但你能在律動的畫面上,洞悉他們作畫時的心境。讀徐悲鴻的《八駿圖》,每一匹馬都有一股傲然正氣,正如他的座右銘:“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弊x齊白石的山水畫,山水秀而天地寬,正如白石老人心底無私的豁達與大度。而讀林鍇的畫,山水花鳥,蟲魚人仙,無不入畫,或沉凝屈鐵,或疏影橫斜,或素淡清新、或色重境雅、簡勝干繁,內凝外擴、渾然一體。那獨具風韻的《秋荷》,脫了“留得殘荷聽雨聲”的凄清,更有殘紅襯著蓮蓬的沉重,而畫中一首小詩“秋池淚雨即驪歌,一寸情根怎奈磨。不斷千絲難蛻骨,阿儂自是苦心多”,于無聲處地將意境拉高拉遠。畫是無言的詩,詩是無形的畫,其詩畫渾然,自有無窮品味。

一個讀畫者,能否和欣賞的畫作共鳴,靠的是想象空間。對面前的畫,不論遠眺還是近瞻,全在于心底有無千山萬壑、江河奔涌,有之則峰巒奇秀、波瀾壯闊;無之,則如堆山壘石、涓滴不驚。所以,就讀畫者而言,眼光是非常重要的,好比為文之人,要有文史的功底,有對詩書畫的了解,不然讀畫和讀書一樣,很容易桃李莫辨。

讀畫如此,聽琴也然。古琴兼做水聲聽。聽琴之聲,如聞水聲之叮咚,之低訴,“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之時,閉上眼睛,感受一顆顆清麗脫俗的七弦琴音從音箱里優雅從容地飄然而至。白色的衣衫,灰色的裙裾,古樸中流露出點點靈韻。 “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庇朴频?,我醉在了那份揉碎的古韻里,仿佛乘舟漂于靜靜的碧波之上。

“麥翻風有姿,鶯老語無聊”。讀畫和聽琴,都是一種體會,一種感悟。它需要你展開聯想的翅膀,也需要借助你的人生歷練,更要依靠你的思考妙悟。讀畫和聽琴,徜徉于藝術殿堂,有一種清新飄逸的感覺,每一幅畫都有一個不滅的靈魂。而聽悠悠古琴,這潺潺汩汩流淌在歲月長河里的音樂清泉,讓你明白“知音”難覓!

創作談

寫少一筆的人

人字是又一撇一捺互相支撐而構成的。然而,一場車禍使我失去了一條左腿,成了“寫少一筆的人”??嚯y,是一道人生的考題,也是文學的母題,而殘疾是個體苦難的一種表現形式。因為殘疾,滿腔的心思無法訴說,于是我選擇了文學,把自己的喜怒哀樂付諸筆端。自1984年在《汕頭日報》發表了詩歌《我愿??》后,至今已在全國近百家報刊上發表各類作品近百萬字。有30多篇作品在各家報刊舉辦的征文中獲獎和入選各種文集。

歲月匆匆,在不知不覺中,我從事業余創作已經有20年了,在翻閱這些遺留下來的發黃的文字中,我的心中竟莫名地有一種如丁香一樣淡淡的憂愁。20年來,我用堅強筑起的意志,即使在痛苦的折磨中傷痕累累,昂起頭顱依然不改執著的初衷;用愛心支起的信念,即使在丑惡的非難中受盡冷遇,充溢心頭依然是對弱者的同情和悲憫。

我的作品雖然大多數是寫殘疾的不幸和苦難,但是,作品的基調是昂揚奮進,其最感人的,是生命的禮贊,人格的力量!這里既有我自身的生命體驗,也有別人,同樣是殘疾人的生命觀照,在我的筆下,苦難是一種自強和超越的力量,是對生活的摯愛以及對藝術的無限癡迷。那一個個昂昂自立的強者形象,宛如一朵朵鮮活的生命之花。

一個民族的興旺發達,總是離不開一種精神的,這就是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精神,一個人有了這種精神,即使在逆境中,也會創造殘缺的美麗,擁抱美麗的繆斯。

作者簡介

魯飛(肢殘),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殘疾人作家聯誼會副會長中國殘疾人作家聯誼會會員,在全國各類報刊發表作品近100萬字,編著有:散文集《生命之花》、《同一片藍天》、《1000聯頌中華》和書畫集《待到山花浪漫時》、《廣東省殘健同行書畫邀請展作品集》等。

猜你喜歡
銀牌殘疾
冬奧頒獎儀式
殘疾接受度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
丹麥隊告別兩大傳奇組合
奧運會為什么要燃燒圣火?下一屆奧運會的時間和地點你知道嗎?
殘疾預防 不容忽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