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優化研究

2009-06-20 03:11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指標體系競爭力指標

李 真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涵義及其構建目的,通過學校定位、教學條件、科研水平、教學效果四個一級指標和31個二級指標來闡述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通過這些指標建立了我國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并據此建立了評價模型。

關鍵詞:地方高校 核心競爭力 指標體系

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方式的不斷改變,高校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1999年以來,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一步發展,地方高?;谧陨淼膬瀯莶扇×瞬煌膽鹇院痛胧簲U大辦學規模、加強學科建設、推進產學研合作等等,越來越重視學??沙掷m發展競爭優勢的培育。本文在圍繞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個中心環節的基礎上,力圖構建科學、合理的地方高校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鞏固和強化地方高校自身的競爭優勢。

一、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涵義和構建目的

核心競爭力是整合組織內各種資源和能力,滲透于組織的資源、文化、技術、管理機制之中,經過長期運行過程形成的獨特的、能帶來顯著價值的相對穩定的競爭能力。它決定該組織擁有其競爭對手無法模擬的競爭優勢,并使該組織處于動態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狀態。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是地方高?;谧陨項l件和定位,適應社會環境變化和人才成長規律,獲取整合資源,提高人才質量,強化特色優勢,形成并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

構建高校競爭力評價體系,適當的引入競爭機制,有助于使我國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最佳的優化配置,使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富有競爭活力的高校,培養出更加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高級人才,最大限度的滿足社會的需要。同時,通過競爭力評價有助于高校及時了解自身優勢和劣勢,客觀的評價自己,有針對性的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最佳的效用,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從而促進高校不斷鞏固和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在長期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建立地方高校競爭力評價指標的基本原則

對地方高校競爭力進行準確評價,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地方高校競爭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應該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相關性原則??茖W的指標體系,應能有助于高校戰略目標和評價目的的實現,有助于改進和加強地方高校競爭力。人們在評價活動之前,應預期它所要達到的結果,評價指標的選擇要體現評價目的。因此,必須針對具體的評價目的選取相關的指標,并舍棄與評價目的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指標。就高校辦學效益評價而言,教育經費、科研經費、教師數量、學生數量等指標都能從一個側面反映評價目的,而學生性別比例則是與辦學效益評價無關的指標。

2.全面性原則。 影響地方高校競爭力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內在因素。若僅從某一個方面研究,就會以偏概全,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因此,在編制高校競爭力指標體系時,指標體系中的單項指標應包含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能夠反映影響高校競爭力的內部因素。比如說,師資力量、學生素質、管理水平等。另一種類型應當是能夠反映高校競爭力的外部因素,比如說,社會形象、知名度、國家教育政策等??茖W的指標體系應具有全面性,應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能測度高校競爭力的各個方面。

3.可操作性原則。評價方案作為對評價活動的一種具體的指導文件,它必然要求可以實施。評價指標不能也不應該只有抽象的、原則性的,那樣評價人員無法據以實施測評。為使評價活動能順利開展,科學的指標體系必須是具體的評價指標,并且能通過一定的方法來測量或通過某種可靠的手段來進行預測。

4.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原則。由于影響高校競爭能力的因素十分繁多,一些影響競爭力的指標可以量化,而另一些不能量化。為了準確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應選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判斷相結合的辦法來進行測量,對于定性評價項目的內涵、評價方法以及等級標準,評價體系要盡可能作明確的規定,使定性評價易于測量。同時,通過對一些基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等定量評價,對定性評價項目進一步作出較為客觀的定量評價。

5.目標評估與過程評估相結合。在高校競爭力評估中,人才培養質量通常以目標評估為主,即根據學生德、智、體等方面的實際水平進行評估。但實際上這種評估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因素十分復雜,直接的目標評估往往難以準確地反映實際情況。因此,在重視目標評估的同時,不應忽視對辦學過程的評估,通過診斷問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更應該充分重視過程評估。

三、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的評價模型

本文運用數學和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經過以下步驟建立高校核心競爭力的評價模型。

1.確定評價指標集

根據高校核心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4 項一級指標構成了一級評價指標集,即X=(X1,X2,X3,X4)。各項一級指標分別由如下二級指標構成,即:X1=(X11,X12,X13,X14,X15,X16,X17)X2=(X21,X22,X23,X24,X25,X26,X27,X28,X29)

X3=(X31,X32,X33,X34,X35,X36,X37)

X4=(X41,X42,X43,X44,X45,X46,X47,X48)

2.確定權重集

一級指標X1,X2,X3,X4 對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權重分別B1,B2,B3,B4(Bi>0),且ΣB璱=1。二級指標對應于一級指標的權重集分別為:

W1=(W11,W12,W13,W14,W15,W16,W17,W18)(W1j>0,且ΣW1j=1)

W2=(W21,W22,W23,W24,W25,W26)(W2j>0,且ΣW2j=1)

W3=(W31,W32,W33,W34,W35,W36,W37)(W3j>0,且ΣW3j=1)

W4=(W41,W42,W43,W44,W45,W46,W47,W48)(W4j>0,且ΣW4j=1)

其中W﹊j=為各項二級指標對于一級指標的權重。

3.專家評語集

專家評語集是評價者對某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各種評價指標的評價結果,即C=(C1,C2,C3,C4,…,C璵),其中C璲為第j項評價結果,m為評價結果的等級。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每一個評價指標給出5級標準,因此m=5,C=(C1,C2,C3,C4,C5)。如果采用百分制,C1∈[90,100],C2∈[80,90),C3∈[60,80),C4∈[40,60),C5∈[0,40)。

4.單個專家評價值

單個專家評價值的計算V=ΣW﹊j狢璵

5.求出評價結果

對多個V求算術平均數,V=(ΣV璱)/n,其中n為參評專家總人數。

四、地方高校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

本文從地方高校的實際出發,將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指標體系從定位與規劃、教學條件、科研水平和教學效果來進行設計。

目標層一級指標二級指標

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定位與規劃X1專業定位科學合理性X11專業招生數X12畢業生流向X13建設目標X14規劃與成效X15人才培養目標與模式X16人才培養計劃X17

教學條件X2實踐教學基地X21實踐教學設施X22儀器設備值X23生均教學經費X24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用率X25教材建設計劃X26實驗設備利用率X27實驗項目水平X28教學管理制度X29

科研水平X3研究生比例X31科技成果轉化率X32縱向科研經費所占比例X33重點實驗室比例X34重點學科比例X35科研成果獲獎率X36論文質量比X37

教學效果X4學生綜合素質水平X41學生基本理論與基本能力水平X43優秀學生培養X44畢業生就業率X44畢業設計(論文)質量X45學生思想品德與文化素質X46學生課外科技X47畢業生質量調查滿意度X4

1.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定位與人才培養規劃

高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是辦學理念中最核心的要素,也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構

成的基礎。地方高校要想在核心競爭力上取得優勢,首先應該確立正確的辦學指導思想。假如沒有這一點,地方高校不僅沒有期望的教學質量,而且會偏離基本的辦學方向。高等教育的分類分層次發展是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寶塔型結構相適應的,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水平學校的定位應有所差異。各地方高校要準確判斷和把握經濟社會和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并充分考慮學校自身的個性和特點,在各自的科類和層次中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既要防止因重視多樣化發展而忽視辦學的基本規范和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又要防止因追求統一型而帶來的“趨同模式”和“千校一面”。

另外,地方高校一個重要任務是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人才,他們所培養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進入企業工作,成為當地工業發展的主力軍。因此,對于地方高校而言,應從區域經濟形勢和人才需求出發,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模式與計劃,爭取為區域經濟做出應有的貢獻。

2.學校的教學條件

教書育人是高校最基本的職責之一,尤其是在信息知識快速發展的今天,人才顯得尤為重要,而這一職責的完成與教學條件息息相關,因此,教學條件是衡量高校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目前,我國的地方高校在教學質量上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發展還很不平衡。一些規模較大、層次較高的區域高校大多分布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大多數發展中地市的高等教育還不是很發達。而是正在建設中的地方高校也存在著一些誤區,重視規模擴展,忽視質量提高,沒有認真研究高校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對區域發展的作用。三是地方高校辦學經費緊張、管理體制僵化、服務渠道不暢等問題凸顯,嚴重影響到學校的教學條件。

為了更合理地分配學校資源,提高學校的辦學條件,本文具體從以下七個計量指標入手,對學校的教學條件進行合理評估:教學基地與設備;教學經費;教學手段;教材建設文獻資料;實驗教學;教學管理和師資隊伍。

3.學校的科研水平

高校是理論研究、應用研究的前沿陣地,高校的科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目前,很多科技園是地方高校高新技術成果的“孵化”基地,有利于加快大學高技術成果向產品轉化過程,在較短時間內開發出有應用前景的高技術產品,使地方高校的科研人員可以直接參與生產實踐,能動地傳播和應用知識,積極地研究科技、運用成果,使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周期大大縮短;也能夠使地方高校的教學質量通過企業迅速得到反饋,以不斷修正地方高校的教育目標,培養出更適合企業需要的合格人才。

4.學校的教學效果

社會各界對高等教育教學所提供的服務和成果的滿意程度是衡量其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地方高校的社會滿意度所反映的是社會對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的一種價值判斷,其最終結果體現于高等學校教學滿足各種利益主體需要的程度,即目標公眾(包括教育政策制定者、家長、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等等)的滿意程度及需求與期望的適應程度。這種社會滿意度既是學校教學活動滿足各種利益主體需要程度的綜合體現,也是學校教學質量的具體表征之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地方高校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市場規律和教育規律的雙重制約,必須具有服務于社會的強烈的市場意識,使“顧客”滿意,使社會滿意,才是高質量的體現。

學校的教學效果主要由以下五個計量指標來衡量:基本理論與基本能力;畢業生就業率;畢業設計(論文);思想文化與身體素質;社會評價。地方高校應盡可能地在以上五個方面加以強化,提高學校的信任度和知名度,追求學校長期的生存和發展。

五、結語

總的來說,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設計要遵循相關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目標評估與過程評估相結合。在指標的選取過程中,盡可能地考慮到指標間的層次關系和相輔相成的關系,考慮數量與質量、規模與效益等方面的關系;進而可以從整體上進行分析和比較,做出正確的評價;同時,可以使地方高校認識到在激烈競爭中自己的競爭力及所處的位置,也為其進行改革提供了方向。

參考文獻:

[1]劉婷婷.淺析我國高校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

[2]徐友浩,姚豐橋.高校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3]杜占其,朱明,王學軍,孟兆森.地方高校核心競爭力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5(4)

猜你喜歡
指標體系競爭力指標
2022城市商業魅力指標體系
自助圖書館選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應用技術大學教師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
交通強國建設評價指標體系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及債券指標統計表
責任競爭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的必選項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