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新課程理念與教學觀念的轉變

2009-07-30 05:55朱建文
考試周刊 2009年24期
關鍵詞:教學觀念新課程理念創新

朱建文

摘 要: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全國推進,數學新課程在教學理念、內容選擇、教學形式、學習方式、教學評價等一系列問題上提出了嶄新的理念和實施建議。新課程的實施給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巨大沖擊,而傳統的教學觀念則是新課程實施的強大阻力,因此新課程呼喚著數學教學觀念的轉變。

關鍵詞: 數學 新課程理念 教學觀念 創新

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的基本理念是使學生獲得現代化社會普通成員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更要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求真、求實,認真嚴謹,勇于探索等良好個性品質,為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數學課程教學理念的創新

新課程標準對科學的定位是培養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著眼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教育理論如下:1.注意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科學本位理念;2.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3.注意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法多樣化;4.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5.構成新的評價體系。有了這樣的教育理念,我們在教學中就要解放學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五大解放”:1.解放學生的眼睛,學生才能觀察世界、觀察社會,探究新領域,研究新事物,發現新問題;2.解放學生的頭腦,學生才能擺脫迷信、成見、曲解,破除唯書、唯師、唯上,才能獨立思考,異想天開,構造新意;3.解放學生的雙手,學生才能手、腦并用從事科學實驗,從事發明創造;4.解放學生的時間,學生才能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獲取更豐富的知識;5.解放學生的空間,學生才能擺脫課業的沉重負擔,擺脫種種考試束縛,才能學一點自己想學的東西,思考一些自己樂于思考的問題,干一點自己高興干的事。同時新課程對教師自身也是一種解放,教師由“主角”轉化為“配角”,減輕了生怕內容講授不完的沉重壓力;教師是學習過程的參與者;教師不會因為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自己回答不出學生的問題而窘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的服務者和引導者。

二、數學課程內容的創新

長期以來,為了克服教學中的主觀隨意性,數學課程內容注重追求科學性、系統性和系列化,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存在“繁”、“難”、“偏”、“舊”的弊病,這是以知識為中心的片面追求升學率所導致的必然結果。鑒于此,這次數學新課程著眼于課程內容與學生主體經驗世界、情感世界的聯系,關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的需求差異,對課程內容予以不斷調整和更新發展,打破以往課程內容過于封閉的弊端,由此數學新課程改變了“難”、“窄”、“舊”的現狀,建立了“淺”、“寬”、“新”的內容體系,構建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新課程肩負著轉變“應試教育”的根基和建構“素質教育”大廈的雙重使命,刪除業已陳舊的失去學習價值的知識,如:帶分數的四則運算,一些繁雜的大數目的計算,以及類型化的應用題解答知識等。一些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應降低如統計與概率、空間與圖形、計數器的使用、實踐與綜合等封閉式知識的教學要求,提高開放式能力的培養標準,強調主動建構,反對機械重復,重過程,輕結論,重應用,輕理論,重探索,輕模仿……打破原有比較嚴密的知識體系,拓寬數學學習的知識面,不刻意追求內容的完整性和體系化,而強調要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簡而言之,數學新課程內容豐富多樣,充滿個性和活力,以學生主體生機勃勃的發展為邏輯起點和最后歸宿,從而體現了數學新課程濃郁的人本意識。

三、學生學習觀的創新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轉變那種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性得到發揮,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方面,新課程做了許多探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思考和研究能力。新教材安排了大量充滿個性化的探究活動,如教材中的讀一讀、議一議、試一試、想一想、做一做等欄目的設計。2.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的內容的機會大為增加。如教材為學生推薦“Z+Z智能教育平臺”,有助于引導學生拓寬學習渠道,根據需要和興趣選擇學習內容,這些探索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創造了條件。3.學生之間關系的變化。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堂上忙于聽課、記筆記、作練習、思考問題、準備回答教師的提問,由于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的“時空”太小,學生基本上是單兵作戰。而新課程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占有充分的“時空”,在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同時與鄰近學生“互通有無,交流信息,集思廣益,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這一過程增加了同學之間團結友愛的合作意識,并通過教師與“地緣”較遠的學生互通信息,無疑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資源和取舍空間,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完美的個性品質。

四、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要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此教學的特點如下:1.信息交流呈單向傳輸即教師講,學生聽,然后認真模仿、接受再訓練。2.教師在教學中擁有絕對權力,學生是在教師的控制和監督下進行學習。3.教學基本上是以知識傳輸為主,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不夠。4.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進程都由教師決定和負責,學生的任務是徹底的應試和接受評定。而新的教學觀是:1.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2.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由重傳遞向重發展轉變。3.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向教學個性化轉變。4.由教師居高臨下向師生平等轉變。教師要走下講臺,參與學生的認知和探究過程。教師是組織者,又是學生的合作者,通過與學生一道體驗、研究、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和掌握新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組織參與信息交流,把學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加以展示、總結,形成結論,并指導學生應用,提供研究的方法和課題,給出具體要求。

另外,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家認為“一切興趣都來源于人類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都要遵從這一心理規律,不斷地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不斷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喚起學生好奇心的方法有很多,有時以數學故事導入新課,有時以懸念導入新課,例如在講《100萬有多大》這節課時,筆者首先提出問題:你知道100萬粒米有多重?走100萬步路有多遠?100萬元人民幣疊在一起有多高?這些問題的引入培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其實質是注重交往,要求在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中,使學生學到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初步樹立科學的價值觀。

五、課程評價觀的創新

課程評價觀的創新是整個數學新課程最富有建設性進展的方面之一。就評價的目的而言,從以往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轉向有效地促進學生個性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使課程評價的具體關注點集中于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優化。就評價的緯度而言,從單純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訓練轉向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的綜合,評價方法從單一的終端評價轉向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兼顧,考試試題中減少純理論和純知識型的題目,注重考查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就評價的主體而言,從單向的教師評價轉向師評、學生互評和學生自評三者結合,逐步強化學生的互評和自評,新課程評價重心的變化,更突出學生在課程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六、教學要關注學科,更要關注學生

前蘇聯教學論專家斯金卡指出:“我們建立很合理很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但它的積極情感的食糧很少,因而引起很多學生的苦惱、恐懼和別的消極感受,阻止他們全力以赴地去學習?!币徽Z點破了只關注學科的傳統教學所帶來的弊端,目前中小學生的厭學也驗證了這一點。數學新課程標志著數學教育的一個新時代的開始。新課程要求不僅關注學科,更要關注學生;關注具有個性的活生生的學生;關注學生喜怒哀樂、身心健康、情感態度;關注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關注學生的心理體驗,從而充分尊重學生,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經過一學年新課程的教學實踐,我覺得自己目前的教學現狀與《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距離,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改進,時時對照《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課堂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老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一課改宗旨。

猜你喜歡
教學觀念新課程理念創新
提高高校聲樂教學形式與方法探析
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探析
評價機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