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建設的一面光輝旗幟

2009-08-04 09:37省委省政府專題調研組
群眾 2009年6期
關鍵詞:華西村華西村民

省委省政府專題調研組

華西村從上世紀60年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始終走在全國農村發展的前列,創造了令人驚羨的發展奇跡,幾十年紅旗不倒,享有“天下第一村”之美譽。30年改革開放,華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50多項全國第一。

——村級經濟實力雄厚。2008年,華西村實現銷售收入超500億元,上繳國家稅收8億多元,村級可用財力達20多億元,總資產超過160億元。村級集體經濟獨樹一幟,形成了相當于一個縣乃至一個市的經濟實力。

——村民生活富足安康。華西村民的生活水平基本趕上發達國家農民的水平,人均年收入達1萬美元,家家都是富裕戶,不是百萬就是千萬,戶戶住上小別墅,空調、電腦、汽車、健身房等現代設施一應俱全。

——村風民俗淳樸清新。華西全村文明戶和五好家庭創建達標率達1 D0%,家庭和睦,長幼有序,鄰里相親。已連續多年未發生重大刑事犯罪案件,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呈現出一派和諧宜居的勝景。

——村容村貌整潔優美。今天的華西,“北田園、南工廠、中間是天堂”,生產生活布局合理。河道清澈見底,綠樹掩映村莊,遠看像林園,近看像公園,細看是農民生活的幸福樂園。

——村務管理民主公開。在華西,財務公開、村務公開、黨務公開一以貫之,干部任用、財務收支經由村民討論決定,干部有能力,班子有凝聚力,老百姓有合力。

改革浪淘沙,實干鑄輝煌。

一、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發展才是真道理:與時俱進謀發展

“說來說去,還要把經濟搞上去”,這是華西人對改革開放30年最為質樸的總結。30年風云變幻,華西人發展信念的初衷不改。歷經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廠、90年代造城和新世紀統籌發展,華西逐步將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落后村莊發展成為工農商并舉的現代鄉村都市。

創造發展機遇,推動農村工業化進程。華西是探索農村工業化的先行者之一。在以糧為綱、全國農業學大寨的年代,華西人頂住重重壓力,悄悄辦起糧食飼料加工廠等村辦企業,每年可為村里創利幾十萬元,為華西打下了最初的工業基礎。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華西人總能敏銳地捕捉發展機遇。在全國普遍推行家庭聯產承包制改革時,華西從人均僅4分地的實際出發,堅持以集體統一經營為主,同時大力興辦鄉鎮工業,于1988年實現了年產值過億元的目標。進入90年代,全國掀起鄉鎮企業改制的浪潮,華西人結合自身實際提出“抓大放小”、“抓大扶小”的改革思路,在鞏固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將一些效益較差的小企業通過“轉制”給個人經營。1994年,華西大力度整合全村鋼鐵、毛紡、旅游等企業資源,組建了華西集團。5年后,華西村A股股票在深圳成功上市,成為“中國農村第一股”。進入新世紀,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華西又主動融入世界經濟大格局。與眾不同的是他們沒有走合資合作的道路,而是走上獨特的“三外”之路,即人才在國外、市場在國外、融資在國外。先后聘請數十位外國工程技術人員,產品遠銷亞、歐、美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香港注冊成立香港華西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以此吸引了韓國、美國等國投資。他們還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先后將八大公司、60家企業生產的1000多個品種、1萬多個規格的產品,注冊到“華西村”牌和“仁寶”牌商標的麾下。目前,“華西村”已成為“中國馳名商標”。

堅持以工哺農,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華西人對農業發展始終傾注著熱情。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場艱苦卓絕的“造田運動”,把零星田塊改造成高產穩產“噸糧田”。推行“聯產承包”時,華西實行“集體承包”,由30名種田能手包種全村500多畝糧田。90年代工業實力壯大后,實施以工支農、以工哺農,引導農業向高效化轉型。進入新世紀,周邊村并入成立“大華西”后,一方面對建設布局進行調整,另一方面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拿出上億元補貼那些零散居住的居民集中居住,騰出土地1000多畝,推動農業向專業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同時,還投資2500萬元,建起“農業科技示范園”,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起“萬畝農林科技示范園”,不斷提高農副業的附加值。

利用名村憂勢,發展現代服務業。今天的“華西村”不僅是一個村名,更是華西人的一筆無形資產。近年來,華西人充分利用“人以村名、村以人名”的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拓展村級經濟發展新空間。積極開發旅游資源,形成華西三農游、共同富裕游等特色旅游線路,2007年共接待海內外賓客近200萬人次。華西旅行社作為全國第一家村辦旅行社,已連續8年進入“全國百強旅行社”行列,名列全國第4位。2003年,華西建起建材大市場,同年與香港澄華國際有限公司聯合投資成立江陰誠信儲運有限公司,正式涉足現代物流業,5年來的利潤從百萬元提高到數千萬元。華西還參股江蘇銀行,開設投資擔保公司、典當行,涉足建筑裝潢、房地產經營等領域?,F在,全村已初步形成三次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二、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將共同富?;癁樯鷦訉嵺`

“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體健康”,這是華西人對幸福標準的界定。改革開放以來,華西一直堅持在壯大村級經濟的同時,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帶動更多地區和人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壯大集體經濟,富足村民生活。華西堅持發展集體經濟,為村民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依托不斷做大的集體經濟蛋糕,華西有三條穩定渠道確保村民收入持續增加:按勞分配,工資多勞多得:按需分配,各項福利待遇人人平等,每人每年可得到3000元;按股分紅,年終獎分配實行“二八開”,20%現金分配,80%轉成個人股份,參加企業分紅。隨著集體財富增加,村民的福利水漲船高,養老、醫療、教育等保障水平不斷提升。上世紀70年代始,就實行村民子女免費入學制,從小學到高中的學費全由集體承擔,出國留學的學生還可獲10萬元資助。女50歲、男55歲的村民,每年可享受1.2萬-1.6萬元不等的保養金。村里還設立“敬老獎”,年齡越大,獎勵越多。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華西已提前實現。

完善健康服務,增強村民體質。生活在華西的人,日常飲食由“營養配餐中心”提供無償顧問服務,針對村民的身體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用餐方案,保證每個村民吃得科學、吃得健康:身體保健由“華西體檢中心”提供免費優質體檢,保證每個村民身體健壯、心理健康。該中心由華西村與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上海長海醫院合作,投資6000多萬元,擁有從7個國家引進的先進醫療設備。每個村民每年可享受價值5000元的免費體檢,外來務工人員的體檢費用,由個人承擔的僅占20%,其余由所在企業支付。華西村民享有的健康服務,已經超過一些大城市。

放大華西效應,先富帶動后富。華西致富后,不忘左鄰右舍,不忘貧困地區。從2001年開始,周邊20個薄弱村相繼并入,華西?,F在的華西,已有13個行政村,村域面積由當初的0.96平方公里擴大到35平方公里,人口從1500多人增加到3.6萬

人。針對這一狀況,華西創造性地實施了“一分五統”管理新體制,“一分”即村與企業分開,村歸村,企歸企:“五統”即經濟統一管理、勞動力在同等條件下統一安排、福利統一發放、村莊建設統一規劃、干部統一使用。實踐證明,這種管理體制適應了農村資源集中配置的要求,有助于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爸苓吀弧敝?,華西人又把目光盯在了“全國富”上。通過派干部、帶資金、帶項目等方式,先后在寧夏、黑龍江建設兩個“省外華西村”,幫助陜西勉縣、山西大寨、江西吉安等地發展經濟、培養人才,帶動當地農民走上致富路。此外,還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力開展智力扶貧,花費2000多萬元培訓1萬多名中西部地區干部,為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作出了貢獻。為進一步放大華西效應,把華西經驗變成全國農村的共同財富,2006年他們又有新動作,計劃用5年時間,免費為全國培訓5萬名村級黨組織書記。

三、既富口袋、又富腦袋:建設和諧文明的農民精神家園

“物質精神雙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這是華西人對富裕內涵的深刻理解。在實現物質富足的同時,華西人始終不忘追求精神文化的富有。

培育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合的華西精神。思想上沒有高素質,行動上難有大作為。正如老書記吳仁寶所說:“經濟搞上去,主要靠兩句話,‘地創高產出,人創高素質”。多年來,華西堅持推動經濟發展與提高村民素質相結合,著力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技能的高素質新型農民?,F在,全村享受國務院津貼的有6人,高級職稱的有55人,出國深造的有20多人,擁有大中專文憑的超過3000人。在實踐中,華西堅持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相融合,既倡導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又弘揚艱苦創業、團結奮進的優良傳統,讓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華西大放異彩,讓時代腳步在華西留下深深的印跡。30年來,由發展實踐凝結而成的“艱苦奮斗、團結奮斗、服從分配、實績到位”的“華西精神”,就是華西人精神風貌的生動注解。

首創獨具特色的精神文明開發公司。物質資源能夠開發,精神資源能否開發?華西以其創造性實踐,給予了肯定回答。1988年,華西開全國之先河,創辦“精神文明開發公司”,將經濟建設的機制引入思想文化建設領域。法國《路透社》曾將其稱為“這是一個外國沒有、中國唯一的公司?!惫鞠螺犎A西農民業余學校和華西精神文明開發公司培訓中心,全面負責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產、供、銷”,專抓看不見的“錢”?!度A西村歌》、《十富贊歌》、《十窮戒詞》等頓受村民歡迎的歌謠,都是精神文明開發公司的重要產品。以公司開發的運作模式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形式新穎,成效顯著,既帶動了華西人素質的提升,又增強了華西村的吸引力、凝聚力。

建設農民喜聞樂見的華西文化。走進華西,可以耳聞目睹許多特色語言,如“三守”(守法、守約、守信)、“三心”(講黨心、講公心、講良心)、“六愛”(愛黨、愛國、愛華西、愛親、愛友、愛自己)等。這是華西獨創的一種文化教育形式,他們將抽象的價值理念寓于簡樸的話語中,寫上墻或譜上曲。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歌、戲劇等形式傳播全村,讓廣大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文化設施建設上,華西已建有5000平方米的文體活動中心和近萬平方米的體育場,各種文體設施配套齊全。華西還把傳統思想文化融入現代建筑物體之中,使凝固的建筑派生出活的靈魂。走廊上,有《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壁畫和24孝組圖;公園里,有鐘王、孔廟、二十四孝亭等景觀。2000年,華西村投入200多萬元,創建“華西特色藝術團”,宣傳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價值觀和華西艱苦創業、共同致富的經驗。凡此種種,都讓村民們時時接受著先進思想文化的熏陶,時時升華著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理想追求。

四、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建設環境優美、宜人適居的村莊

“華西雖然發展了,但任何時候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富裕起來的華西人,科學發展的意識日益增強,自覺堅持“環保優先”,加快建設環保村、生態村。

合理村莊布局。隨著工業快速發展和“大華西”的組建,2001年華西適時進行了新一輪村莊規劃,將全村劃成三大區:南為“錢莊”,即工業集中區;北為“糧倉”,即現代農業集聚區;中為“人間天堂“,即村民集中生活區和山水園林風景區。近5年來,遵循規劃先后投入資金7 75億元,鋪路造橋、治理荒山、整治環境、改善居住等。全村已基本形成生產與生活兼顧、經濟與環境統籌的嶄新格局。

加強環境整治。華西雖是一個村,卻層層設有專門的環保機構。為從源頭上減少污染,華西下決心淘汰落后產能,先后關閉6家化工廠和老線材廠。為促進“三廢”利用,投入數億元建成“廢水遞級利用”等20多種循環經濟模式,每年節能降耗的增收超億元。為促進環境改善,綜合治理工業園區環境,將原分散在各村的20多家企業遷進工業園,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投資4億多元購置環保設備,實現中水回用和廢水零排放。2001年,華西在全國村級單位中,第一個通過IS0140001國際環境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實施美化綠化。富裕起來的莊稼人,深知綠化的重要。從上世紀90年代起,華西堅持植樹,并對1萬畝山河地“三整一建”,即平整道路,整修河道,平整土地,建設中康路、中康橋,不斷扮靚自己的家園?,F在,全村共種植雪松、香樟、花卉3000多畝,綠化覆蓋率達40%,人均綠化面積達287平方米,成為“全國造林綠化先進村”。

五、有福民先享、有難官先當:建設堅強有力的村級領導集體

“有福民先享,有難官先當”,這是華西黨員干部幾十年不變的莊嚴承諾。正是依靠這個與民同甘共苦的領導集體,華西才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充分發揮領頭人的榜樣作用和品牌效應?!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老書記吳仁寶幾十年如一日,鞠躬盡瘁、公而忘私,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在村民心目中建起一座豐碑。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始終把舒適讓給群眾,把困難留給自己。堅持“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不拿全村最高的工資、不得全村最高的獎金”,就連上級獎勵他的1.3億元,也分文未取,用于發展集體事業,他的工資一直低于村辦企業的技術骨干。如今,華西已修建了第四代別墅,而他仍住在70年代建造的樓房里,家里的擺設除了墻壁上新增了他與中央新一屆領導人的合影外,與幾十年前幾乎沒什么二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吳仁寶以其卓越才干和過硬作風帶出了威信很高的黨組織,也帶出了蓬勃向上的黨風、村風、民風?!叭蕦毰啤奔仁侨A西集團的企業品牌,更是華西村的政治品牌、道德品牌。

著力建設有權威、過得硬的領導班子。班子有凝聚力,干部才有合力,群眾才有能力,村子才能發展生產力。1957年,華西建立了黨組織。半個世紀以來,班子成員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堅持從實際出發,把領導要求、上級指示與本村實際、群眾愿望在發展實踐中結合起來,用帶領村民致富的實績贏得了信任、樹立了威信。在選配班子時,堅持賽馬選才,內不避親,外不避賢,只要有真才實學、能真心為民,都可被選拔進領導班子?,F在,村黨委班子有38位正副書記、24位常委,其中30歲以下的就有11位,成為華西事業的“集體擎旗人”。

探索創新村民自治的管理制度?!爸贫葎儆诩夹g”。華西的成功實踐,離不開制度上的探索和突破。多年來,華西一直堅持每周日晚召開一次村民大會,共商村事。從“一分五統”的管理體制,到村務公開、廠務公開、財務公開;從實行“一村兩制”但不允許“一家兩制”,到企業“四制”(企業合作制、廠長負責制、經理監督制、“工代”議事制)、員工“三制”(首位高工資、末位淘汰制、違章辭退制)和對黨員干部實行的定期測評等項制度,都使華西村的政治文明建設,從體制機制上經受住了歷史、群眾和實踐的檢驗。

改革開放30年來,華西村不僅創造了豐厚的物質財富,更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這種財富,既屬于華西,也屬于江蘇乃至全國。華西的發展“神話”給人們以深刻啟示實事求是是真理。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唯上,不跟風,任何時候都從本地實際出發,才能做到困難“難不倒”、表揚“夸不倒”、批評“嚇不倒”,才能始終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創造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壯大集體經濟是真功。只有堅定不移地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以企帶村、以富帶窮,才能引領全體農民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好帶頭人是真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一個像老書記吳仁寶那樣的好帶頭人。世上本無神,為何華西的村民稱吳仁寶為“活神”?就是因為他在群眾心且中是一心為民、無私奉獻、多謀善斷、無所不能的。有了這樣一個好帶頭人,群眾當然衷心擁戴,當然會實心實意在他的帶領下,共同推動新農村的建設,共同創造發展的輝煌,共同追求幸福的未來。

(調研組成員:范朝禮、儲勝金、李天寧、王建潤、陸劍、李敏、肖雯)

(執筆:范朝禮、水家躍、李天寧、王建潤、陸劍、李敏)

責任編輯金雯

猜你喜歡
華西村華西村民
定點幫扶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張存海:帶領村民過上好日子
能人選出來 村民富起來
華西村:昔日的安靜祥和今日的進步變革
百年精誠 譽從信來——走進四川大學華西眼視光之一
在華西人與晚清軍事技術近代化
華西追蹤:“戰時狀態”不見了
蔣虛村村民為何沒有獲益感
華西追蹤:“戰時狀態”不見了
華西村見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