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沈陽埋葬了文化小品的時代

2009-08-11 03:01周志強
雜文選刊·中旬刊 2009年6期
關鍵詞:媚俗趙本山小品

周志強

針對一夜間紅遍大江南北的“小沈陽”,清華大學美學教授、文化批評家肖鷹日前表示:“‘小沈陽走的是媚俗路子,用他的口頭禪說,就是把觀眾‘整高興了。如果只有媚俗的通俗藝術走紅、低俗藝術泛濫,那中國人就差比錢更根本的靈魂了?!?/p>

在我看來,“小沈陽”的表演本來就不是精英藝術,本來就是以俗為樂、娛樂至死。以“媚俗”批評“小沈陽”,似有未盡之意。

其實,俗文化也有俗文化的套路,重復也好、另類也好,本身不是問題。只不過,媚俗的文化也要有“格”。中國的小品文化本來格調就不是很高,市民主義的道德意識本就充斥其中;而“小沈陽”之“惡”,乃在于其進一步促成了小品文化的市儈主義趨勢。

小品的產生,與一個特定的歷史環境有關系,那就是中國社會由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時代轉型?!岸w”(趙本山和趙麗蓉)的躥紅,就標志著小品市民主義時代的來臨。趙麗蓉和趙本山的共同之處在于,他們都來自草根百姓(市民、農民),他們用一種小市民的眼光戲謔這個世界,用市民道德批判現代社會的種種現象。在《如此包裝》、《打工奇遇》中,趙麗蓉用“老太太”這個角色,譏笑了代表現代市場文化的藝術總監和飯店老板。在這樣的小品里面,觀眾的笑聲讓我們看到,那些渴望安定和保守的小市民們,對日益現代化、市場化、全球化的中國社會深藏著怎樣的憂慮、警惕和不安。

而趙本山則把這種轉型時期的危機感轉化為一種包含了小市民的狡黠、機智、利己和自嘲因素的喜劇形式。在《賣拐》系列小品中,趙本山對范偉的戲耍,玩善良于股掌之間的卑劣,卻獲得了觀眾的熱情回應。在最后一集中,范偉終于把趙本山“涮”了一把,可是,這一把也就將小品從市民主義的“好人道德”中拽了出來,拋向了市儈主義的泥坑。

等到“小沈陽”一夜成名,中國小品徹底墮入了市儈主義的泥淖之中。

將利己主義的哲學作為一種“深刻哲理”來洋洋得意地宣揚,這也許只是趙本山小品留在“小沈陽”身上的后遺癥。在天津春晚上表演的《東北二人轉》中,“小沈陽”雄心勃勃地講述這樣一種“善良觀”:“別人家的墻要倒了,如果我們沒有能力扶,不去推,就是善良……”在這里,早期小品中暗含著的批判色彩和反思意識已經蕩然無存?!靶∩蜿枴狈磸蛷娬{,老百姓的生活,圖的就是“樂呵”:“眼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一閉不睜,一輩子過去了?!彼?,“小沈陽”的小品中,無處不在的一種暗示就是,“我高興就行了”,何必管其他呢?“小沈陽”把老百姓的生活,敘述為一種不必有責任感、不必有譴責意識,尤其是,不必有沉重思想的生活。換句話說,他把有理想感的生活,當作一種不值一提的東西,而把沉浸在油鹽醬醋茶里面的生活,看作是最自然的狀態。

“小沈陽”幾乎不能戲謔,而只能模仿。戲謔至少包含了一種立場,無論是陳佩斯對作為“導演”的朱時茂的戲謔,還是趙本山對“縣委秘書”的嘲弄,都包含了一種從平民百姓角度關注社會問題和政治形態的立場。而“小沈陽”得意洋洋地對各個歌星的“模仿”,則可稱為是一種沉浸在市儈色彩極濃的“明星幻覺”中的精神自慰活動,不僅沒有任何文化內涵與歷史視角,甚至,沒有任何固定的價值主線。只要你笑了,就是勝利。這就是市儈主義小品中的得意自信。

“小沈陽”的出現,證明中國當前的小品已經喪失了其曾經具有的特殊社會功能。小品在檢討國家主義道德、反思轉型時期的代價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在“小沈陽”那里,已被他響亮的嗓音和美麗的花衣裳徹底粉碎。

從這個意義上說,“小沈陽”的小品不僅僅是媚俗文化,而且是喪失了文化的小品?;蛘哒f,“小沈陽”用他成功的嬉鬧,代替了過去小品的戲謔;用他成功的包裝,代替了過去小品的批判性;用他親切的互動,代替了過去小品的社會功能。肖鷹僅僅看到了“小沈陽”的媚俗,卻沒有看到這種媚俗背后,是整個市民社會文化向市儈主義轉化的傾向,也沒有看到,“小沈陽”的“偉大”乃在于他輕松埋葬了一個文化小品的時代。

【原載2009年4月28日《東方早報》】

題圖/對比/李坤

猜你喜歡
媚俗趙本山小品
《臨宋人小品》
齊白石《論畫》
山也還是那座山
媚俗是丑惡的淵藪
不說話就是最好的敬業
趙本山選司機
世相小品
媚俗
作畫之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