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中國企業的國際化

2009-08-12 10:00梁瑞麗
東方企業文化 2009年7期
關鍵詞:競爭力國際化全球化

梁瑞麗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快,對戰略管理的推崇促使中國企業的管理觀念和經營模式必然發生一系列變革。僅僅局限于本土市場這一單一的市場主體,已不能完全適應全球市場和競爭環境的變化。

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增強了國力,但正是在這種爆炸式的增長中,在融入全球化的洪流中,中國企業又面臨著新的競爭力挑戰。已經處于全球化的最前沿的中國企業,一舉一動都深受世界矚目。打好國外市場是提高企業競爭力,成為最具全球競爭性企業的重要因素。

在由《環球企業家》雜志與國際領先的戰略管理咨詢公司羅蘭_貝格聯合主辦的2009年度“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評選啟動儀式上,本刊記者采訪了羅蘭貝格公司大中國區總裁常博逸先生,討論在國際化的背景下怎樣打造最具全球競爭力的中國公司。

隨著人們對經濟總量的關注逐漸轉為對競爭力的關注,如何更好地理解競爭力和競爭力評價,常博逸先生向本刊記者介紹道,“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評選運用了羅蘭_貝格管理咨詢公司制訂的三大維度、八大標準等具有國際化指針的評選制度來執行評選。三大維度即經營業績表現、持續競爭能力、國際企業文化;以及八大標準(整體經營業績、海外拓展表現、生產采購能力、全球營銷能力、國際人力資源、創新研發能力、品牌塑造能力、當地文化融合)這一科學嚴謹的評價方法。記者獲悉頒獎盛典將于9月在京舉辦。

先成為本地冠軍

常博逸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企業要做到國際化、全球化,首先要做本地冠軍,沒有做本地冠軍是不可能做全球冠軍的?!敝袊髽I在走出去的同時,一定要注重自身競爭力的培育和提升,必須要在本土有一個非常扎實的業務基礎;國際化需要時間,有的公司用了五十甚至一百年才走完這個歷程,國際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企業需要進行周密的規劃、準備才能成功。

他同時指出,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國際化潛在的障礙就是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因為中國市場太大了,這個市場本身就有足夠的空間供很多企業來生存,所以如何在保留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勢頭和國際化之間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平衡,這是對很多中國企業的挑戰。

中國經濟幾十年的發展,出口是一個很大的驅動因素。這次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的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簡單的這種出口模式因為出口失衡,中國的出口和美國的借債,這個游戲已經結束了,中國企業要想再發展,必須找到發展的驅動力,這種驅動力很有可能是來自于內需的拓展,但是需要企業用新的商業模式來進行經營:包括把原來的一些簡單的銷售產品,向銷售產品和服務進行轉型,包括以前在大城市集中進行價格戰的競爭,向更廣泛的中小城市以及農村進行拓展,所有的這些可能都要求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的各個部分發生變化。

企業要具備可持續競爭力,商業模式也要隨機而變,中國有很多企業,他們往往有一種惰性,在習慣了一定的商業模式之后,他們往往就不再進行非常積極的改變。對此常博逸先生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商業模式就像人的健身一樣,要不斷地做檢查、做體驗,在這個基礎上持續不斷地進行鍛煉。企業要實現真正可持續的競爭力,也需要根據市場競爭的情況,隨時對企業進行體檢。在金融危機中很多企業非常靈活、非常積極地對自己進行體檢、進行調整,成功地從一個出口型企業向內銷型企業進行了轉型,但是也有企業沒有能夠靈活地轉型,在金融危機中就倒下了。

建設國際企業文化

金融危機給中國企業進行海外并購擴張、開拓國際市場創造了很多的機會,但常博逸先生表示,不能因為東西便宜,就可以把商業萎縮的東西買回來,對企業來講,一是要有一個非常扎實的、國內的業務基礎,二是要有一個非常扎實的商業邏輯,到底為什么要收購這家公司;三是要確保不能支付過高的議價,而且在收購后能夠成功地對收購對象進行整合?;谝陨先齻€因素,企業應該首先還是聚焦在中國市場的機會,同時應該積極審慎地來尋找國際潛在的并購目標,但是頭腦一定要冷靜。羅蘭貝格也在積極幫助中國的很多客戶作戰略調整,幫助他們避免犯這些錯誤的同時,也不要丟失潛在的機會。

全球化日益加深,既有外國公司來到中國收購中國的企業,同時也有中國的公司走出去收購國外的企業和品牌,如聯想收購IBM全球PC業務,并且取得了成功。但是不管是什么樣的兼并收購,不能以損害消費者的利益作為代價。有某些公司的收購兼并,在市場造成了壟斷性的力量,造成了持續的競爭優勢,導致了消費者的利益受損。在這方面各地的監管機構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評判每一項兼并收購案例時,應該從公平性和是否損害消費者的利益等多個角度進行評估。

隨著中國企業逐漸地國際化,中國式的國際化管理也會逐漸地成型,它可能會汲取很多中國式管理的優良傳統,又融入一些國際的因素。在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中,會面臨很多截然不同的經營環境,也會增加公司內部文化的多元性,以更加多元的方式來看待新的挑戰。中國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上,很關鍵的挑戰就是企業文化的整合,打造具有國際視野、開放的企業文化是至關重要的,企業要做到尊重、溝通、融合,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和風俗,要和當地的政府、人民達到充分有效地溝通,以達到企業文化的融合。

常博逸先生建議,在金融危機下,最根本的管理者的文化其實也不應該隨著危機有所改變,因為這種管理的文化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企業的DNA,是隨著企業與生俱來的,應該保持在企業的管理文化中。

全球化深刻地影響企業的創新發展,一個企業唯有不斷的創新變革,才能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的新形勢,企業只有以更加寬廣的眼光、更加開放的姿態和更加靈活的策略,才能在競爭中抓住機遇,才能在挑戰中爭取主動,才能在實現全球化發展的征程中立于不敗之地。

伴隨中國在國際市場中日益增長的經濟地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踏上國際化的征程。借助于此次評選,《環球企業家》雜志和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希望可以推動關于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更深層次的探討,分享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成功經驗或教訓,從而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之路提供更多的借鑒。

猜你喜歡
競爭力國際化全球化
強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學與國際化人才培養
活動預告
談民辦高校教育國際化發展之路
馬云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 協助中小企業全球化
從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選擇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是實體經濟的全球化
責任競爭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的必選項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避免情緒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