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變教師角色,創新語文課堂教學

2009-09-01 09:03何良輝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09年6期
關鍵詞:新課改語文教學課堂教學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身份與地位發生了重要的轉變。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組織教學,才能真正實現這一轉變?筆者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并提出了一些具體措施。

【關鍵詞】新課改 語文教學 課堂教學

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春風已吹綠了大江南北,新課標的頒布,新課程的使用,對在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語文教師該如何認清形勢,擺正角色位置,創新語文課堂教學呢?

一、語文教師必須轉變角色,適應新的語文教學

教師是實施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程改革呼喚新型的教師。這種新型教師不再是傳統的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發展的合作者、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作為學生發展的“合作者”,教師要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為了作好這一角色,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中高高在上的做法,拋棄師道尊嚴,走下講臺,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與學生共同營造有利于個性發展的課堂氛圍。作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既關注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運用中的行為,更要關注他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張揚。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探索,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正確導演自己的人生,實現全面發展。

此外,教師還應當是一名孜孜不倦的學習者。一直以來,教師總用”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句話來勉勵自己。然而,在知識與技術日益更新的今天,在重視學科交叉、綜合和滲透的新課程教學中,教師的“一桶水”早已不能滿足教材需求與學生需要了。因此,教師要更新觀念,從知識的輸出者轉化為學習者,轉化為和學生并肩作戰的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擁有一片“汪洋大?!?。

二、教師必須善于改革,大力創新語文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實施教學改革的主陣地,教師要牢牢地守住這塊陣地,時時、處處將創新手段融入課堂,使課堂充滿創新活力。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構建新型的語文課堂,創新課堂教學:

1.創設民主氛圍,搭建師生互動課堂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習慣性地滿足于“講授”搞“一言堂”,完全忽視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人”,剝奪了學生參與討論、發表意見的機會。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要放棄權威思想,發揚教學民主,走下講臺,把主角讓位于學生。注意多與學生溝通,注意傾聽、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發言,從而構建互動課堂,實現師生的“對話”,展示教學民主化。因此,教師首先要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課堂始終充滿著濃厚的民主氣息和學習熱情。其次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引導而不拉拽”,“激發而不是壓制”,“促進而不是代替”。注意對話過程的再生性和多元性,不給學生下結論,不給學生現成的答案,使學生在平等對話中愉快學習,激發潛能,張揚個性。

2.加強誦讀訓練,培養語感能力

誦讀是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是培養語感的主要途徑,對培養學生語言積累和運用的能力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古人為學無一例外要求誦讀如流,通過誦讀積累一筆終身受用的語文財富。而縱觀當前語文教壇,重分析,輕誦讀的弊端嚴重存在,教師的精講細問代替了學生的瑯瑯書聲,使語文課堂陷入了一個“思而不讀”的怪圈。這種重講輕讀的結果如何呢?它使學生失去了一份在誦讀中喚起生活體驗、引發聯想和想象的”讀”書之樂,阻礙了學生口頭表達以及寫作能力的提高。中學語文教材中選入了許多文質兼美的散文、小說、詩歌和戲劇,這些都是誦讀的好材料。教師要善于利用這種材料,充分挖掘課文與學生情感的契合點,通過范讀、自讀、齊讀、背讀等方式加強訓練,讓學生在自由自在的誦讀中走近文本,走近作者,感知、理解文本,從而培養語感,提高寫作能力。如教學《蒹葭》這首古體詩時,我先范讀詩歌,讓學生感受其節奏美,接著通過學生自由誦讀,讓學生透過節奏和韻律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最后讓學生邊聽錄音范讀邊閉眼想象,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層層推進,逐步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3.提倡“主問題”教學,實現“多元化”的發展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尤其是探究。但在教學中,課堂上所提的問題基本上是“形而上學”的,不是根據學生需要設計的,學生還是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為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服務,而不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只不過是由被動的“聽”變成了被動的“答”,根本沒有真正獲得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自主探究的權利,更不用提創新思維力的培養、全面綜合素養的提高了。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把閱讀的時間和發現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大膽質疑,能針對文本提出有價值取向的問題。同時,根據本文需要從提出的問題中加以討論篩選,師生一起確定重點問題,組織全班深入探究,從而以“主問題”來帶動整篇課文的閱讀,通過思考、討論、理解、品析、創造使學生充分體會到語文學習中的求索感、創造感和成功感,實現“多元化”發展。

如教學《故鄉》一課,我采用“主問題”帶出“分問題”的辦法,從而讓學生理解和領悟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設計了這樣一個“主問題”:細讀作品中的描寫與敘述,我們就會發現,作者的觀察與著筆角度都是極具獨特、巧妙的。同學們可分成四人一組,自由討論,發現一點談一點,經過學生的探究,自然地發現了下面的一些問題:(1)觀察對象。(2)對比的著筆點。(3)照應的著筆點。(4)虛實的著筆點。(5)描寫人物的聚焦點。

這樣,通過“主問題”的設計,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活動角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有利于形成“讀、問、議、講”,“提示、閱讀、討論、評析”等生動活潑的主體式雙向交流的課堂教學結構,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更培養了學生敢于質疑、探疑、解疑的能力,有利于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新課程的召喚下,語文教師要實現教學目標,就要及時轉變觀念,做好角色轉化,積極探索、改革課堂、張揚個性教學,才能真正實現“三個維度”,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培養21世紀的新型人才。

★作者簡介:何良輝,廣東省揭東縣桂嶺初級中學教師。

猜你喜歡
新課改語文教學課堂教學
新課改下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課改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概念教學探索
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新課改下開展數學建模教學之淺見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