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諧社會下的刑法道德觀念研究

2009-09-18 06:02
決策與信息·下旬刊 2009年2期
關鍵詞:立法者道德觀念刑法

賀 穎

一、問題的提出

刑法是我國法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的功能就是調控社會,維護社會的秩序、安全、公正,但是,刑法是國家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在其施行的時候難免會觸犯作為社會成員的某些個人權利,在這個時候國家權力和個人權利就出現了沖突,社會中會出現不和諧的因素。在新世紀,我國向世界提出了和諧社會的理念,如何解決在刑法中出現的不和諧因素成為了和諧社會建設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刑法道德觀念的提出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刑法是特定的社會的產物,這就告訴我們在制定刑法的時候要考慮到社會因素,立足于社會主體,滿足社會主體的意愿和要求。立法者在制定刑法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國家統治階級的意志,而且要考慮到作為社會主體的公眾的道德,不能夠主觀臆斷的制定刑法。在我國當前和諧社會的背景下,道德觀念成為了刑法的重要基礎,因此刑法道德觀念呼之欲出。本文主要就在刑法中融入道德觀念的標準和意義進行了闡述。

二、刑法道德觀念的標準

刑法中的道德觀念如何體現,或者說道德觀念如何融入刑法,這是建立刑法道德觀念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們認為立法者在制定刑法的過程中從三個方面把握,就可以系統的將道德觀念融入刑法。

首先,在制定刑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刑法的公開性和寬容性。刑法的公開性就是指刑法必須要公之于眾,讓社會公眾都能夠了解和熟知,做到心中有數。刑法的寬容性就是指刑法應具有尊重、保護、擴大公民自由、權利的極大同情心、自覺性和責任心,對于人性、人的價值和尊嚴、人的現實生活和幸福、人的發展和解放給予極大的關注并以此為自己的發展方向和奮斗目標,盡可能與人性相符合,立足于人類的良知而維護、追求、弘揚、增進人類的善良、仁慈和博愛的特性與傾向,從而更好地體現刑法的道德理念。

其次,刑法道德觀念要求公正平等。中國古代有句古話,‘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說的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法的道德觀念的建立,必須做到凡是法律視為相同的人,都應當得到法律所確定方式來對等。在我國和諧社會建設中,公正平等是刑法道德觀念的基本要求。

第三,刑法道德觀念要求合理性和公眾認同性。刑罰是最嚴酷的懲罰方法,而如果這種懲罰沒有道德性,就讓人對其有一種,抵抗情緒。但是如果刑法受到道德的限制,那么,刑法就會具有合理性和正當性的判斷標準。另外,刑法應符合人性的需要,保護了公民的最基本權益不受侵犯,與公民的基本愿望相同,并得到公民的認同。這體現了和諧社會的基本理念。

三、刑法道德觀念的實踐意義

刑法是特定的社會產物,它的制定是為了服務于社會的。因此刑法道德觀念必須要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其實用性和優勢。

首先,刑法道德觀念對社會公共道德具有推動和促進作用。這是因為刑法的實施,本身就是一個懲惡揚善的過程,在刑法的實施過程中,社會公眾都可以對刑法進行了解,知道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能做,長時間以后就會在人們腦海里形成一種定性思維,即刑法限制的內容就是違背道德的。這樣,刑法道德觀念就不但有助于法律意識的形成,還有助于人們道德的培養,在社會上就會逐漸推動社會公共道德的形成和發展。

其次,限制國家權力的濫用,維護穩定的社會秩序。刑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其制定和實施時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如果立法者在制定的過程中只考慮到統治階級的利益,為了達到某些個人的利益,而忽略了作為社會主體的公眾的利益,那么刑法的實施必然會遭到抵觸,并有可能激化矛盾。刑法道德觀念的提出,可以講道德觀念融入刑法當中,很好的考慮到了社會公眾的利益,這樣就防止了國家權力的濫用。

第三,有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核心價值觀。以“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和為貴”為基本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的和諧精神,作為一種文化積淀,貫穿于中華民族整個歷史發展的全過程,深深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刑法道德觀念作為一種充分考慮到公眾利益而同時又不影響國家統治階級權力的刑罰,調解了國家統治階級意志和作為社會主體的社會公眾個人權利之間的沖突,減少了社會中的矛盾。對我國和諧社會建設有不小的推動作用

四、結論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尋求一種旨在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的刑法始終是立法者和法學研究者共同的目標。將道德觀念融入刑法體系當中,在刑法的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到社會主體的道德因素,可以很好的解決傳統刑法中存在的道德問題。而且,將刑法道德觀念的推行,可以推動社會公共道德的進步,減少社會中不和諧因素的出現,加快我國和諧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

參考文獻:

[1]高巍,論刑法的道德性,貴州社會科2007.3

[2]謝青松,吉凱,論刑法的“和諧”道德理念,昆明理工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

[3]張明楷,刑法分則的解釋原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曾根威彥,黎宏譯,刑法學基礎,法律出版社。2005

猜你喜歡
立法者道德觀念刑法
我國刑法立法效益提高的制約因素與實現途徑思路構建
刑法修正案研究述評
探討立法法理學
當代中國死刑存廢論爭的話語解釋
在“立法者”與“闡釋者”之間
中國刑法立法晚近20年之回眸與前瞻
論中西方神話創作的異同性及成因
試論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公民教育
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方式考察
對體驗性德育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