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專業、學業與職業的思考

2009-10-14 06:37張才君
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 2009年5期
關鍵詞:學業職業專業

張才君 謝 芳

摘要:對高考結束的學生來說,面臨著兩方面的選擇:一是升學,二是就業。升學就面臨著對專業的選擇及學業安排的問題,大學畢業后總是要面臨就業、職業選擇的問題;當然中學生直接就業首先就面臨的就是就業、職業問題。中國教育一個很有特點的方面就是表現為:在高中之前,所有的學生、家長和老師都是關心學生的成績;大學以后,則關心的都是就業。專業、學業與就業又是密切相關的,當然我們還要為自己喜歡的事業奮斗。本文對此進行討論。

關鍵詞:專業 學業 職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09(2009)5-0174-01

1 就業形勢與我國的專業沿革

1.1 當前的就業形勢

自1999年以來,在國務院的直接推動之下,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全面的擴招,1999年到2002年之間,每年都是以32%的幅度在擴大招生。因此,2003年,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的畢業生就達到了212萬。2009年。就超過了611萬。這種嚴峻的就業形勢將是一個持續的和長期的過程。當然就業困難還表現為不平衡上,特別是表現在地域的不平衡、專業的不平衡和行業的不平衡上。它不僅需要高校的努力,更需要的政府的所作為,也需要我們的學生不斷提升學習的能力,打造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1.2 我國的專業設置沿革

我國的專業設置和高等院校的變遷是緊密相連的。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專業設置經歷了幾次大的調整。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大概有200多所高等院校,當時的成分比較復雜,有公立大學,也有私立大學,還有教會大學。1952年院系調整、合并、取締了私立大學和教會大學,并根據前蘇聯的模式,按照生產的不同類型設立系科,當時的系就相當于專業。1977年恢復高考,直到1980年還延續著前蘇聯的模式。1980年全國的專業數量累計1039個,之后持續增長,各學校根據自己的情況新增了好多專業。1987年進行了一次關鍵性的調整—壓縮大學的專業數。當年調整之前專業數已經達到了1343個專業,調整后只有671個專業,大幅削減了數量。后來,到了1993年后,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從整個理念上開始逐步受到美國的影響,提出了“寬口徑,厚基礎”的教育理念。這一年專業數又從671個削減到了504個。更為深刻的變化發生1998年,全國高校的專業減少到249個。

這期間專業數的調整變化貫徹著教育理念上的變化——從完全按照社會實際崗位需要來設置專業到“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思路——開始強調高等教育對綜合素質的訓練。

結論:專業是重要的,但隨著教育理念的變化,專業在人們心目中也隨之淡化。

2 專業選擇與學業提升

2.1 專業選擇的因素

影響學生專業選擇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學校的影響力。二是就業市場的影響。三是自己的興趣與專業。四是家長的職業影響。五是社會的需求傾向與社會評價。六是求職者的個性傾向特征。

2.2 學業素養的提升

專業選擇確定發后,重要的就業學習。如何認識目前自己所學的專業?

我們認為重要的是要調整認識態度:學校重要還是專業重要?大學專業的重要程度究竟如何?這些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思考后,我們就要行動:鞏固專業思想,打好專業基礎。如何做好學業與學問?我們認為主要要做到:明確奮斗目標;廣泛閱讀書籍;掌握學習方法,不斷積累;探索學習途徑;學習批判精神;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總之,大學學習還是基礎性的學習,并不是“一錘定音的買賣”,以后的發展空間還很大。社會生活也告訴我們真正專業對口的人們占的份額并不是多數,當然我首先不是專業學習的反對派。

3 專業學習與職業能力的培養

3.1 專業與學業的關系

專業與職業的關系是不言而喻的,大多數情況之下,專業學習決定了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但專業與職業“模糊對接”就意味著專業與職業兩者之間不可能做到“一個蘿卜一個坑”。從大學設置專業的角度來說,必須要對社會需求有高度的關注,要通過識別、過濾、遴選,保持一個理性的態度,所設置專業應該能夠對社會對于人才的長期需求。對于一些關系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性、長線專業,以及一些類似歷史、考古等傳承文明的專業,雖然在就業時屬于冷門專業而且比較難就業,但也需要國家和高校一起負起責任來,避免專業設置陷入功利化誤區。

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專業對口時,往往非常抽象地說有兩個取向:就業前景和個人興趣。就業與他的經濟利益聯系在一起,興趣只與個人的發展潛能聯系在一起,兩者有的統一,有的矛盾。這種專業選擇取向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專業的冷門還是熱門。一般來說,長線專業相對較冷,短線專業相對熱一些。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實際上社會對長線專業的青睞并一定比短線專業差。

結論:大學里的專業是重要的,但并不決定你學什么就一定將來就做什么,大學里的教育實際上也是基礎性的教育。

3.2 培養職業能力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于1996年4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提出,教育必須圍繞四種基本的學習過程來重新設計、組織: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因此,對大學生來說,能力培養很重要。這些能力主要是:

溝通能力。進入新世紀,現在是一個“溝通勝于拳頭,人脈影響輸贏”的時代,可見溝通的重要性。

合作能力。人事管理——不僅是人與事之間的協調與配合,而且要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國人特別如此。

學習能力。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提出了學習型企業、學校、機關的概念,后來逐步延伸到學習型組織、城市、社會等。

創新能力。創新意識(渴望、激情、能力、品質)、要有自信、培養興趣、創新勇氣、敢于質疑。

組織能力。就是要培養自己的組織管理能力。

做人能力。為人處事是人生中兩大主題。我們要努力做一個“講道德、有誠信、負責任”的人。

做事能力。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行動勝于一切,行動也才能證明一切。

4 結論

大學里除了要學習專業外,我們更要培養能力。企業用人不太注意專業。企業注重考察要用的人,他們一方面看是否適合公司的工作方式和公司的企業文化,考察一個人時,更注重工作業績如何,他們對來自于什么學校和專業并不太在乎。企業是一個以贏利為目的的組織,主要看員工的能力,專業是次要的因素。企業會用入職培訓彌補專業的不足。很多大學生是不愿意或者是不敢申請專業不對口的職位的,他們擔心自己的學業是浪費,擔心自己的競爭不過那些專業對口的同學,還擔心企業看不上自己。其實,企業會十分重視入職前的培訓這個環節。復合型人才是趨勢。企業需要的是“能干”的人,而常常需要的是文、理、工的知識和技能的人。職場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在于你的能力能否得到別人的認可,與專業關系不大。求職就像做營銷,你應該挑選最能夠給別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時間和場景,充分展現自己的能力。第一,在別人有特別需求的關鍵時間和關鍵事件上充分展示能力。

你打造了使別人(社會)選用你的理由了嗎?

猜你喜歡
學業職業專業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基于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評價與水平劃分
部分專業介紹
專業修腳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熱的專業
我愛的職業
大學生學業生涯規劃的調研報告
業精于勤
五花八門的職業
關于馬術職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