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征主義神話小說《彼得堡》

2009-10-21 06:37
時代文學·上半月 2009年10期
關鍵詞:彼得堡象征主義神話

吳 倩

摘要:《彼得堡》是俄羅斯象征主義作家安得列·別雷的代表作。也是作家三部曲《東方和西方》的第二部。作品中充滿了象征和神話的因素。本文通過論述小說中的主要內容,分析出小說中含有的象征與神話的因素。

關鍵詞:象征主義;神話;彼得堡

《彼得堡》曾被作為象征主義作家安德列·別雷三部曲《東方和西方》的第二部。小說故事發生在1905年10月的九天中,在這九天里放映著彼得堡兩百多年的歷史。別雷運用神話傳統中父與子的二元對立的情節和母題,描繪了大學生尼古拉·阿勃列烏霍夫試圖用炸彈炸死年邁的大權在握的父親參議員阿波羅·阿勃列烏霍夫事件。這個情節以三個主要人物的描寫為主要對象展開的。別雷著力描述參議員阿波羅·阿勃列烏霍夫試圖維系現有的國家秩序,在彼得堡中實現“幾何化”管理,但是純理性的日常生活概念沒有得以實現。

另外一個人物杜德金在接受他的直接領導人“大人物”利潘琴科的命令之后,他來到曾經允諾于黨的使命尼古拉·阿勃列烏霍夫的家中,藏匿一個裝有定時炸彈的沙丁魚罐頭,這使尼古拉·阿勃列烏霍夫驚魂不已,當得知不過是保存一下時,心情才有所放松。在進行交談時,父親參議員回到家里,遂感杜德金潛存的敵意。經受和有夫之婦索菲亞的愛情失敗之后的尼古拉·阿勃列烏霍夫決計報復索菲亞,身披紅色多米諾出現在涅瓦河畔和假面舞會上。假面舞會舉辦時刻,幾乎聚集了所有重要的人物,甚至和情夫逃到意大利的參議院的妻子安娜此時也回到彼得堡,拜訪昔日的舊居。在假面舞會上身披紅色多米諾的尼古拉·阿勃列烏霍夫驚嚇到參議院,他的心臟出現發病的癥候。在接到索菲亞遞交來的紙條上所寫的炸死父親的秘密指令時,尼古拉·阿勃列烏霍夫頓時呆住,他忘記了帶上自己的面具,于是紅色多米諾的秘密被揭穿,但是紅色卻侵染了整個彼得堡大街小巷?;氐郊抑懈缸訉擂蔚囊娒嬉愿赣H的怒斥兒子而告一段落。尼古拉·阿勃列烏霍夫幡然醒悟,決計放棄弒父的企圖,但是革命黨人卻不依不饒,利潘琴科和雙重間諜莫爾科溫威脅尼古拉,尼古拉在走投無路時找到了杜德金,杜德金應允解決這個事情。在返回途中遇見索菲亞的丈夫利胡金,尼古拉誤以為他想報復自己,而抵制利胡金前往利胡金家中的要求,在被強制拉到利胡金家中后,才得知利胡金試圖阻止尼古拉弒父的行動。放下重擔的尼古拉回轉家中,尋找炸彈未果,在惴惴不安中見到了由父親親自接回家中的母親,放聲痛哭……。歸隱鄉下。尼古拉·阿勃列烏霍夫則前往埃及,專心研究埃及文化,后返回家中已是暮年老人,在鄉間勞作,拜讀斯科沃羅達的書。

革命恐怖分子杜德金屏除一切物質利益,投身與革命事業。隨著在黨內名聲的日漸長,在心靈深處卻為狄奧尼索斯的分裂之感所困擾。他獨居在頂樓的狹小空間,接觸到包括看門人在內的幾個有限的居民,終日里以煙酒消愁,過著晝伏夜出的生活。夜晚他時常遇見行駛在涅瓦大街上宮廷式四輪馬車(彼得一世),終于一日青銅騎士拜訪了夢囈中的杜德金。使他意識到本身葉甫蓋尼的命運,同時青銅騎士的銅液神奇地注入他的血管里。利潘琴科人格丑惡和下流舉止逐漸將杜德金的革命觀點全然摒棄,于是,他走向自我獻祭的道路,殺死利潘琴科的同時,模擬青銅騎士騎在死者的身上,他徹底地瘋了。

彼得堡是作者描繪的重點所在。城市被充滿幻影和恐懼的社會變革的動蕩因素的氛圍所籠罩。這座城市,甚至整個社會處于風雨搖曳的恐怖氛圍之中。1905年發生在彼得堡的革命被作家視為黃禍,準備在血的海洋中吞噬俄羅斯,西方和文化。無疑在這個危機中給予作家影響的是索羅維約夫關于東方的威脅,梅列日科夫斯基描述的將來的汗國的預言。

據名字明顯的含義以及作品中字里行間的暗示,阿波羅·阿勃列烏霍夫為希臘神話中太陽神,尼古拉·阿勃列烏霍夫為狄奧尼索斯神,相應地其母親為狄奧尼索斯之母,與此相關的舞會則為狄奧尼索斯神的獻祭儀式及其稍后的假面舞會,利潘琴科成為被獻祭的祭品。而杜德金的行為本身具有薩滿教的性質。別雷筆下的索菲亞有著罪惡的、令人迷醉的誘惑力,作為永恒女性的、非理性本原的極度神話化的表征,溶于索羅維約夫世界靈魂的某種化身。丈夫利胡金對妻子行為的背叛情節的予以寬容,他具有基督包容一切的愛的特征。與參政員對待背叛自己的妻子安娜的原諒態度不同,其中古希臘儀典的神話成分有詳盡的展示。最終神話中常見的背叛主題、復仇主題、悲劇主題卻演化為一場滑稽可笑的虛無。

此處傳達出別雷的一些思想觀點,他認為,現實社會和人無一例外都具有偶然性和主觀性,任何一次偶然的事件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摧毀岌岌可危的意識框架。這些潛在的混亂因素以戰爭的形式貫穿了整個世界,單憑一些人的意志拯救不了世界,因為人們也處于史前的混論的潛意識中。因而,世界是災難性的,處于旋風的原生力中,拯救之路遙不可及。

隨著《彼得堡》的問世,別雷的文學名望逐步提升,在廣大的讀者群中得到了認可。但是把作家列為大眾普及型作家的意圖還是引起了災難性的后果。莫斯科《俄羅斯公報》(該報紙堅持傳統的審美準則,在自由知識分子中間流傳較廣)曾于1916年刊登了別雷的新作《柯季克·塔列耶夫》片段。這部小說是繼《彼得堡》之后別雷推出的另一部力作。該小說為構擬作家心理世界所見的畫面,藝術地偏離了人們對事物概念慣常的理解。結果幾乎引發了整個文學界的爭論,并且爭論達到了白熾化的程度。經當時的戲劇批評家埃夫羅斯(Эфрос)證實:“在莫斯科文學界這個事件(指小說發表引起的爭論——引者)是最為人們關心的。所有人心里難以平靜,情緒高漲。爭吵十分激烈、尖銳,觀點針鋒相對,在文學界少有的對一部作品的評論結果出現這么大的差異,像是在爭論兩部不同的作品。我個人有幸地聽到了一些談話,觀點迥異:天才——無賴、英雄——丑角,天籟之作——民間粗俗之作,圣偉的詞語——對詞語的褻瀆?!?/p>

雖然別雷千方百計地趨近當政的思想,但是政權擅于區分自我和他者的階級界限。事實上,對心靈的內省、宗教神秘問題、自我意識的世界的極度重視,自然不被極力樹立新的審美標準的政權機關所認可。別雷當時還在國外的時候(1922年),特洛茨基(Троцкий)就責難于他。但是還是有人認真地思考他的作品,諸如《文學百科辭典》的編輯沃隆斯基(Воронский)立足于廣域的審美視角,公正地撰寫了有關別雷的詞條。認為無意識、夢囈和神話掌控著人的意識。雖然如此,個案情況無法改變當權對作家的階級態度??上驳氖?隨著對別雷實驗性探索的重新審視,人們開始抹去覆蓋著層層思想禁錮的歷史塵埃,最終給予作家應有的地位和功績。

1980年12月1日,謝爾蓋·納羅夫恰托夫(Сергей Наровчатов)在法捷耶夫文學之家為紀念安德烈·別雷而舉辦的紀念會的開幕詞中指出:“如果沒有別雷的名字,當時的俄羅斯文學是不可想象的?!倍诿绹蜌W洲,人們對他的評價則更高?!抖砹_斯文學》(Russian literature)雜志主編威廉斯·維斯特斯坦(Виллем Вестстейн)認為,“別雷確定了20世紀文學發展的一個方向,甚至確定了現代人思維與認知世界的方式?!?005年,為紀念別雷誕辰125周年,該雜志出版發行了紀念專輯①。

注釋:

①在1995—2008年13年期間(共出版101期),該雜志為8位俄羅斯作家出版了研究專輯,但是只為安·普拉托諾夫(Платонов.А)和安德烈·別雷出版了紀念日專輯。

參考文獻:

[1]Андрей Белый .Pro et contra [M].СПб.:РХГИ, 2004.

[2]Лавров А.В. Андрей Белый в критических отраж-

ениях[J].http://russianway.rchgi.spb.ru/belyi.htm.

[3]Robort MannApollo and Dionysus in Andrei Belyis Petersburg [J] Russian Review, 57(October 1998): 507-25.

[4]安·別雷 彼得堡[M] 勒戈 楊光譯 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7。

注:本文系2007年-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俄羅斯文學中彼得堡的現代神話意蘊“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07JJD751081)。

猜你喜歡
彼得堡象征主義神話
臺州學院李國輝教授新著《19世紀西方文學思潮研究:象征主義》出版
東方神話
當代象征主義流派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神話之旅——奇妙三星堆
理想的彼岸世界——象征主義的繪畫藝術
神話謝幕
淺析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彼得堡的現代神話詩學研究
“神話”再現
杜拉斯小說中的“詩”與象征主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