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及環境管理研究

2009-11-02 07:21
法制與社會 2009年27期
關鍵詞:市場機制可持續發展

錢 雯

摘要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是以人類需要為目的、以環境與資源保護為核心的。本文在明確可持續發展意義的基礎上,剖析了當前可持續發展中的環境和資源問題,并進一步探討了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資源的管理對策,進而有效解決環境和資源這兩大問題,從而全面推動國內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資源和環境 市場機制 政府調控

中圖分類號:C9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9-261-01

一、我國環境和資源的現狀

(一)環境問題的現狀

幾個世紀以來,全球所面臨的生態危機涉及多方面而且有日益加劇的趨勢,總體概括起來,就是環境、資源這二大問題。我國屬于自然災害多發區:雪災、塌方、泥石流;干旱、半干旱地帶的風沙;眾多水系下游的洪澇災害等:局部地區還屬于環太平洋地震帶的范疇,經常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發生。所以長久以來,風調雨順的年景遠少于災害年,從統計數據上來看,上世紀以來災害發生期更有明顯的增長趨勢。

除了自然因素引發的災害以外,長期以來人為對環境與資源的破壞,也加劇了自然災害的發生,直接造成了生態的退化和危機。大氣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與植被荒漠化等問題甚為明顯。近些年來,我國政府正視生態問題,開始著手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效果已經開始逐漸顯現。生態現狀目前是:局部原生良好,部分也在治理恢復,但總體上仍然是污染退化嚴重,丞待盡快認真改善。

(二)資源問題的現狀

我國的自然資源豐富多樣,潛力巨大。在土地資源、能源、礦產、森林資源、生物資源等各個方面,儲量大,種類也多。針對資源分布情況,我國資源存在的主要問題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難以利用的土地面積比例很高,土地利用率很低,耕地資源緊缺,后備耕地資源嚴重不足;很多自然資源的時間分布不協調。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的70%-80%都集中在6-9這幾個月當中,并且多是以暴雨形式出現,很容易出現洪澇等自然災害;

第二,草地面積雖廣闊,但限于氣候的條件,夏秋草場與冬春草場不平衡,限制了草地的載畜數量;

第三,區域資源分布不匹配,自然資源與生產力之間的分布不協調,草地和地下礦產資源都集中于西北部,而耕地和生產力高的區域都相對集中在東南部,生產力和自然資源分布錯位,北煤南運,南糧北調,造成運輸緊張,生產成本增高;人均資源量少,各類主要自然資源的人均占有量水平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基于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管理對策

(一)將“資源環境法”作為可持續發展體系加以規范

就目前而言,可持續發展法可以直接涵蓋的部分,應該包括環境法和自然資源法兩大部分的內容。針對目前我國環境法與自然資源法各施其職、互不關聯的尷尬局面,很多環境法學者主張將自然資源法歸入資源保護法當中,進而再將其納入環境法的法律體系來一起調整。

筆者認為,可持續發展法本身就是對環境和資源的統一立法保護,而環境法和資源法也是從不同的角度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因此,在這一點上,可持續發展法與資源法和環境法的立法目的和社會效益應該是完全一致的??沙掷m發展法促進了環境法和自然資源法的綜合化以及一體化,使我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能夠以自然資源可容受為限,使人類對環境的保護從“末端控制”進入到“始端控制”和“源頭控制”的階段,最終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廢物的無害化處理。這樣一來,環境法與自然資源法實際上完全可以合為一體,它們在內容上能夠互相滲透,在制度上能夠互相銜接,在法律原理上能夠互相影響,在法律發展上能夠互相促進,并且逐步在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成為可持續發展法的核心內容。

(二)實現生態優先、多元價值的立法傾向

基于環境和資源問題的嚴重性和人類對其認識的不斷加深,最終會讓我們意識到以追求經濟利益為單一價值目標的嚴重后果,會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造成毀滅性的打擊?,F在各國都已經達成這樣一個共識:人類的可持續生存和發展才是最高價值,所有的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必須服從和附屬于人類持續生存和發展的這樣一個需要。

以“生態優先”意味著將法律作為利益協調的制度必須確認環境和資源的利益的價值并將它們放在優先的位置來考慮。但是由于我們國家仍屬于發展中國家,仍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發達國家完全“生態優先”的做法,例如,在自然資源保護方面,即使像森林這種資源,也只能按照“實行以營林為基礎,普遍護林,大力造林,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方針”,而不能完全效仿其他國家的禁止采伐的政策。在污染防治方面,還只能實行根據國家經濟技術條件的可能,實行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解決的方針,而不能馬上關閉所有的污染源和治理所有的污染,所以在環境立法過程中,必須對制度的設計和利益的分配,必須將社會、經濟、環境利益進行綜合考慮,采用多元價值衡量主義,找到兼顧三者的最佳結合點。

(三)建立有效的綜合管理模式

環境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綜合的、巨大的工程,必須使得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相互結合、協調發展。在此可以借鑒歐洲大部分發達國家的做法,就是在環境管理和資源管理的實踐過程中,建立有效的綜合型的管理模式;在這個模式中,強調的是負責指定法律的政府與公民之間共同努力協調合作,用生態的、可持續的方式來管理和協調自然資源和環境之間的關系,綜合考慮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最終實現自然資源持續的有效的為人類所利用。

環境及資源綜合管理最終要達到大目標就是使得公民與政府共同努力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綜合考慮到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的影響,采用協調合作的方式,來形成對自然資源和環境持續利用的。綜合管理過程認為環境管理及資源之間的關聯是相互聯系的、相互依賴的、規模龐大的、復雜的,因此綜合管理必須要堅持點和面需要同等關注、動員所有公民在所有的有相關因素之間進行相互之間的合作,作出合理的、長期的、有效的規劃。

三、結語

我國雖然在解決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相對明顯的成效,但是仍然未從根本上解決如何使得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之間相互協調、互相發展的問題。因此,國家必須堅決貫徹走環境與資源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的發展之路,只有如此下去,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宋佩茹,田秀山.人口·環境·資源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08(13).

[2]陳國階.關于資源環境類研究的若干思考.科技導報.2007(8).

[3]嚴俊祥.對資源環境與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思考.當代經濟(下半月).2008(7).

猜你喜歡
市場機制可持續發展
以市場機制推動自愿減排 全國自愿減排交易中心建設有序推進
以市場機制推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論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機制是市場機制的內在本質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嵌入分部相關性的內部資本市場機制設計
我國排污權交易存在的的問題與完善市場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