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早戀的預防及疏導

2009-11-24 07:54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關鍵詞:成人化早戀聽眾

劉 峰

[摘要]早戀已成為教育界普遍關注的現象。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學生早戀出現了:普遍、大膽、成人化、輿論寬容、矛盾性等特點。 我們如果學會充當“聽眾”和“偏袒者”的角色,善于采用新方式對學生加以引導,會發現令人生畏的“攔路虎”不過是只“紙老虎”,處理得當一樣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早戀;成人化;輿論寬容;聽眾;保守隱私

早戀,是一個用來形容中學生異性交往過于頻繁的詞。 目前這個詞正有被淘汰的危機。 原因是越來越多的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從弗洛伊德的理論來看根本無法將人的戀愛情感用早或不早來區分。 但在教育界德育工作中這依舊是一個被頻頻引用的詞,它出現的頻率之高是與學生中存在的這一現象之多成正比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的戀愛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中學生中的“早戀”也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普遍的特點

深入地在學生中進行了解后發現,目前學生中較為普遍地存在早戀現象。 當然,這個“普遍”是個相對而言的概念。 在有的班級中存在早戀傾向的學生甚至多達十幾個。 存在如此嚴重的早戀傾向的原因當然很多,但社會的影響應該是起決定作用的。

二、大膽的特點

上學放學的路上,周未的大街上,節日的餐廳中,不少老師都曾發現學生中存在兩異性同學勾肩搭背招搖而過的現象。 現代的中學生已經不再像八、九十年代的中學生那樣對異性的傾慕只隱藏在心中,表露在紙上,他們的表現已經和成年人的戀愛十分接近。 例如:平時找一切可能的機會出雙入對,逢到特殊的日子如生日、情人節也有成人的浪漫舉動,送花、送禮都是極為普通的事,輕者幾十元,重者上百元不等。

三、成人化的特點

首先體現在學生的裝束上。 早戀的學生存在著喜歡刻意地打扮自己的普遍現象,仔細觀察學生,那些不喜歡把校服穿好,故意私自改校服而達到刻意突出自己個性的學生往往都存在這種傾向。 異性間相互吸引的標準,不再是以前的“品學兼優”和“溫柔可愛”,而是誰有錢,誰時髦。 因為整個社會的審美標準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生了改變,學生中的審美標準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各種傳播媒介都在宣傳F4、NBA、謝霆鋒、貝克漢姆,突出他們張揚的個性。 這些現實中的虛幻英雄讓他們覺得更為真實,更應該崇拜,以至于有些學生開始模仿他們:留長發、做事隨心情,誰模仿的像還給他起外號,看誰更突出個性。

四、矛盾性的特點

學生的行為雖然較大膽,但還是害怕被老師與家長發現,偷偷摸摸的“搞地下工作”,盡量到偏僻的地方約會,碰頭會在無人或安全的地方;成人化與幼稚并存的矛盾:學生的行為模仿成人,但沒有責任感與義務感的幼稚心理,一旦發生了什么事情,便會推卸責任。 這些矛盾又形成惡性循環造就了學生極為復雜的心理,給教育帶來諸多不便。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呢? 我在工作之中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提出一些拙見與大家探討。其一是教育者應會當“聽眾”。 一個成功的教育者應該具有足夠的耐心。其二是教育者不妨充當‘偏袒者的角色。 學生大多不愿意家長與老師知道自己的“感情秘密”,除了害怕外,更多的是因為他們的羞怯。其三是老師要善于采用新的方式對學生加以引導。對比考慮,自我認知后果。我曾問學生為什么要早戀,他們說這挺好玩,別人有我也有,這才不丟面子。再問他們以后怎么辦,他們說以后不可能在一起,分手就分手唄,天涯何處無方草。學生將感情看得十分浪漫,但對感情所造成的傷害,就無法預知,就需要老師事先打下預防針,老師有這個義務讓孩子受到傷害前提醒孩子注意,讓他們懂得保護自己,避免傷害。其四是審美教育,防患于未然。 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心理波動,許多事情的發生不是可以事先制止的,所以,應該盡早地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一方面,讓學生明白初戀是人生中最純潔的感情之花,不論它開在什么時候都是應該珍惜的。 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異性間的接近是以傾慕為基礎的,要想讓對方注意自己,就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出色。 嘗試過進行這樣的引導后,學生會以一種更為純潔的心理去對待第一份感情,也會學著讓自己變得更出色,從這個角度對他們的成長何嘗不是一種動力呢?

可見,早戀雖是教育過程中一只令人生畏的“攔路虎”,但只要每個教育者都能以寬容的態度和合理的方式去加以疏導,會發現它其實也像把“雙刃劍”,能夠使學生重新認識早戀,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去嚴肅地面對自己將來的生活!

作者簡介:劉峰,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職業技術學校教師。

猜你喜歡
成人化早戀聽眾
讓聽眾“秒睡”的有聲書
好太太都是好聽眾
幼兒舞蹈成人化教育之弊端及對策
少兒出版物過度成人化現象分析
老年聽眾需要電臺長篇連播
為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學會傾聽(一):做哪一種聽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