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孔子的飲食觀看儒家文化

2009-11-24 07:54吳世勇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關鍵詞:周禮君子孔子

[摘要]孔子非常注重道德實踐,要求在一言一行中都要體現出“仁”,合乎“禮”。在飲食上孔子尤重“禮”,從其對飲食的態度,我們可以管窺他的仁禮思想的無微不至。

[關鍵詞]飲食觀;仁;禮

食物是人類生存的一個基本條件,飲食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告子曰:“食色,性也?!笨鬃右恢迸e薦周禮,他曾說過:“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辟藓投苟际枪艜r盛肉的器皿,屬于禮器,孔子借以說明自己懂得禮儀,可見其對于飲食之道和寓于其中的飲食之禮還是頗為熟知的。

一、食不厭精

《論語》中孔子有多處論及飲食,而且要求頗高,儀式繁縟。他曾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薄肮辆剖懈皇?。不撤姜食,不多食?!币贿B幾個“不食”點明孔子對飲食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但這不是挑剔,而是遵循食禮?!抖Y記·內則》中除提出上述幾種“不食”外,還指出“不食雛鱉,狼去腸,狗去腎,貍去正脊,兔去尻,狐去首,豚去腦,魚去乙”等。另據《周禮·天官》所記,周天子祭祀或晏客用饈“百二十品”,用醬“百二十甕”,即一肴配一醬。在肉端出來之前,先要把醬準備好??鬃又鲝垷o醬不食肉正是這種食禮調味原則的最好體現。

對一般的食物的要求就如此,對于祭祀祖宗神靈的“祭肉”則更加虔誠,“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薄半m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奔础凹廊缭?祭神如神在。吾不與祭,如不祭”的內心心理情感的呈奉,要通過親身的參與來獲得和升華,這和《禮記·祭統》中說的“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同出一轍。其政治效應就是“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p>

另外,孔子在進食時強調“席不正,不坐?!薄笆巢徽Z,寢不言?!弊怯衅涞却蔚?是禮的體現。坐了不該坐的席,就是破壞了綱常秩序。坐了沒擺正的席也是不懂禮的體現。吃飯時言語,睡覺時講話都是不守矩的,這也不符合科學進食和睡眠的要求。至于進食時聽什么音樂,欣賞什么舞蹈則更有嚴格的規定。音樂、舞蹈的內容和形式必須和主人的身份相符,否則就是譖越,大逆不道,犯上作亂。

盡管如此,孔子卻不贊成暴飲暴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薄拔ň茻o量,不及亂?!薄安粸榫评??!边@是要學會克制節省,不能超出了界限,要“知足常樂?!痹谡律暇鸵龅健肮澯枚鴲廴?使民以時?!斌w恤民生,“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彼踔琳J為一個國家的糧食和人民的飲食比軍隊還重要,“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發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才何先?曰:‘去兵?!币錾钚∈律钭銎?謹遵禮儀規范,進而推及內心道德修養和完善政治倫理。

二、謀道不謀食

孔子最鄙夷那些“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人,這些人耽于物質享受而不行先王之道,迷于耳目口鼻之樂而不修君子之儀,為人所不齒。盡管孔子認為“學也,祿在其中矣?!钡趯Υ琅c食的關系上,孔子堅持“君子謀道不謀食”的標準,將“謀道”超然凌駕于“謀食”之上。因此,孔子除在食禮上嚴格要求外,對于食物的好壞并沒有過高的期望。即使是過捉襟見肘的拮據生活也有滋有味。他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矣?!睂τ谕瑯泳哂锌嘀星髽纷黠L的顏回,孔子也是不遺余力地大加稱贊:“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種精神道德超越肉體感官進而達到的超道德的境界,在孔子看來是完全擺脫了軀殼束縛、禮法羈絆的一種純道德心理,是修為的最高境界。以致于孔子也自嘆弗如!

內心個人道德修養上這樣,為政待民亦當如此?!笆戮?敬其事而后其食?!币冉弑M全力干好本職工作再計較報酬。說禹雖然自己吃的很差,但祭品卻辦得很豐盛。敬畏祖先其實也是一種情感的歸屬,推之君主、人民亦然??鬃印笆秤谟袉收咧畟?未嘗飽也。于是日哭,則不歌?!边@種遇他人罹難則食不甘味的惻隱之心和民本思想正是出于他仁政愛民的主張。

在為學創就事業上更是要抵擋得住各種物欲的考驗。他告誡弟子不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睉安W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他自己就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币灾劣凇霸邶R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币讶缎乃挤旁跒閷W求道之上,而疏于食色聲味,安于清貧,“君子憂道不憂貧,”能過粗茶淡飯的艱苦生活。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币谎缘於ㄖ袊О倌陙砭犹故幚诼涞母邼嵭蜗?。但他并不反對正當的、應得的富與貴,“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于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如是,顛沛必如是?!笨傊?君子要潔身自愛,進退有度,“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道不行,乘桴浮于海?!?/p>

三、不知禮,無以立

其實,孔子對食物的要求以及行食禮的執著和其甘于清貧是不矛盾的。恰恰相反,對什么時候吃,吃什么,怎么吃以及吃的規格的苛刻的要求正折射出孔子對于周禮的絕對推崇;而閑居散處時的精爽寡淡則影襯出其心性豁達、不流污俗的“文質彬彬”型君子風儀。那種整天酒肉無度又標榜自己求學為道的君子不是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君子應該是生活志趣上追求高潔雅致,所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是也;侍人接物上“入則孝,出則悌?!薄袄衔崂弦约叭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期“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睘檎螄稀捌漯B民也惠,”“修文德以來之”以收“四方之民則襁負其子而至矣”之效。如此方可謂“君子儒”,而非“小人儒”。而禮在整個以血緣宗法為基礎的氏族部落中起著一種銜接和約束作用,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禮、知禮、行禮,“不學禮,無以立也?!笨v觀整篇《論語》,“孔子之大,學周禮一言可以蔽其全體?!笨鬃又匾暥Y的日常性、普適性和內化性可窺一斑。

孔子生活在“天下失道”、“禮崩樂壞”的春秋末年,維護氏族宗法統治的禮儀制度規范已土崩瓦解,王公大夫沉溺于權勢利益之爭,不行王道德政,追求驕奢淫穢的物質生活,不關心國計民瘼。平民百姓也苦于戰亂、災荒,為生計而奔波忙碌。仁義道德已從人們心中消失得蕩然無存。面對世風不古,以復興三代特別是周公時期治世風尚為已任的孔子大聲疾呼要“從周”,重建以宗法血緣關系為核心的倫理綱常制度,號召人民提高內心道德修養,滿懷信心地告訴人民“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為了推己及人,孔子躬親實踐,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以周禮為濫觴,謹小慎微,“無終食之間違仁,”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意圖通過身體力行的潛移默化作用來挽回日漸不繼的政治倫理結構。所以說,孔子的仁學“具有極端重視現實實用的特點?!笨鬃釉陲嬍车膽B度上也是這樣“不逾矩”。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一絲不茍地將周禮貫徹得淋漓盡致,一代仁者風范彰顯無遺?!半m小道,必有可觀者焉?!闭沁@種孜孜不倦的態度令學生們欽佩不已,“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逼鸬搅恕捌渖碚?不令而行”的作用。

有學者認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的飲食思想與觀念可以說是古代中國飲食文化的核心,它對中國飲食文化的發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儒家所追求的平和的社會秩序,也毫不含糊地體現在飲食生活中,這也就是他們所倡導的禮樂的重要內涵所在?!妒酚洝めB食其列傳》說:“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睆闹?我們也可窺見食(中間寓有禮)—民(通過教化能將禮內化為情感道德)—王道(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之間的邏輯辯證關系。而孔子則將這三者進行了完美的結合并以身作則予以踐阼,形成了其獨特的以血緣關系為基礎,以內心情感為原則和紐帶,以發本人道為宗旨,高揚個體人格,具有理性實用性的“仁、禮”學說。

作者簡介:吳世勇,華南師范大學教師。

猜你喜歡
周禮君子孔子
玉、水、蘭:君子的三種譬喻
張滿菊 周禮平作品選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周禮與儒學的機理
君子無所爭
有君子之道四焉
《周禮》大宰九式研究
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
葉適門人孫之宏及其《周禮說》考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