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流行語與對外漢語教學

2009-11-24 07:54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09年6期
關鍵詞:語匯流行語口語

王 晶

[摘要]漢語流行語深刻反映著當代中國的社會和文化發展,在社會上得到廣泛使用和認可,也得到各學界的廣泛關注。漢語流行語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口語教學中有重要作用,卻沒有相關的明確論述。本文從漢語流行語的發展、研究現狀等展開分析,對漢語流行語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必要性進行論述,并對漢語流行語教學的課堂實施提出一些可行建議。

[關鍵詞]漢語流行語;對外漢語教學

語言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如今瞬息萬變的社會現實自然會令語言綻放五彩斑斕的光彩。漢語流行語正是漢語中的一園“奇葩”,作為一種獨樹一幟的“亞語言現象”:青年人視之為時尚坐標,蜂擁追捧;另一種態度則是擔憂甚至反感、抵觸。有人質疑流行語注定是“曇花一現”,因而不足為怪,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尚未悉數見于教材或字典中的漢語流行語正在越來越多的場合和領域被我們使用并認可。因而應該引起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充分重視。

一、漢語流行語的發展及研究現狀

作為社會的產物,所有的流行語都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的巨大變化以及中國與世界的多元多維接觸,漢語語匯擴張的深度、廣度及速度都達到了空前的規模。漢語流行語作為反映社會文化現象的前沿語匯,更是引起了語言學、社會學、傳媒學、心理學等的廣泛關注。

其實各個國家對本國流行語的研究都十分重視。如英語中對俚語流行語的發布、入典、使用于二語教學中的測試,已形成較系統的研究體系。關于漢語流行語的相關研究,較早的流行語論文始于1982年,此后,對流行語發布、流行語研究、語料庫建設等研究都不斷發展。

二、漢語流行語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必要性

國內的語言學研究對漢語流行語投注了相當的重視。這既體現出語言學面向語言實際的學科本質,也說明了對漢語流行語實際交際功用的肯定??陀^來看,對于漢語作為第一語言的國內語文教育,我們的確只需要對漢語流行語給予必要的引導和規范。畢竟,對于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而言,時刻都感受甚至參與著漢語流行語的變遷。

但對于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學習者,漢語流行語就成為學習過程中不折不扣的“熟悉的陌生人”。面對伴隨奧運掀起的更趨升溫的“漢語熱”,更多外國友人關注中國,他們不僅想學習傳承五千年文明的漢語,更希望了解當代中國語言的全貌,以盡快融入中國人的交際群體。因而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對外漢語教學尤其在口語教學中,如果我們確實以培養漢語實際交際能力為教學目標,就不能不關注流行語這一具有“俚語性質”的語言現象,并給與其應有的教學地位。

流行語教學對對外漢語教學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其一是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的指導和參考價值;漢語流行語因其不具備語言中基本詞匯所要求的穩固性,而被很多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者忽視。而其將對豐富對外漢語口語教學的內容與方法,以及對對外漢語詞匯大綱的調整、修訂均有很大參考價值。在第二語言教學的視角下的研究也有利于拓寬此前國內語言學界的研究視野。其二是有助于刺激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并使他們盡快融入漢語的交際群體。首先,有助于留學生熟悉中國社會的語言、文化變化,盡快融入中國當下的漢語交際實際。流行語作為一種與我國社會發展相伴產生的“亞語言現象”,其中一些正演變為慣用語被應用于日??谡Z,甚至進入HSK考試中的聽力部分及閱讀理解第一部分,成為漢語學習者學習、交際中的一大難關。其次,漢語流行語自身的流行性、超常表達效果必然會刺激漢語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有趣的口語環境中學習并獲得漢語交際能力。

三、漢語流行語教學的課堂實施建議

目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流行語教學尚無先例,相關教學體系也有待教學實踐的探索。但毋庸置疑,漢語流行語是對外漢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忽略或回避這一語言現象必然不利于漢語學習者全面認識、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的新發展。

在漢語流行語的對外漢語教學,應以“常用于日??谡Z交際”為標準選擇漢語流行語教學的教學內容,并以“恰當運用于日??谡Z交際”為教學效果進行教學。具體來說:

1、教學的靈活性。這是口語教學的首要原則。在實用性的基礎上,應選擇當下被大多數社會群體使用甚至已進入基本語匯,但字典詞典未進行收錄或未對其意義新解進行準確收錄的流行語匯。追求時效性也是靈活的題中之義,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可以教學實踐發生的當下或幾個月、一年等為時間尺度進行搜索,時間跨度不應過長。同時應指出的是,對于漢語流行語中那些使用率不高或趣味低下、脫離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沒有深厚的文化內涵、缺乏持久的部分,應盡量避免其傳播,必須做出講解時應告訴學生僅作了解即可,并盡量給出可作同義代換的相關漢語基本語匯。

2、教學的針對性。漢語流行語數量繁多,但并非雜亂無章,教學中可按不同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將其總結歸類,這樣既有利于講授,又便于漢語學習者有規律地學習。對于以從事某種特定行業為目的的漢語學習者應優先介紹與該行業相關的流行語或行業名詞的流行新解;對于以日常生活口語交際為主要學習目的的漢語學習者應優先介紹當地的流行語,甚至當地流行的方言;對將參加HSK測試的漢語學習者,可以相關測試要求的口語大綱或教材涉及具體話題為點展開教學;教學中,既可作單一分類,也可以將幾種分類方法綜合起來,從而提高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很多外國留學生在中國的漢語學習中,除了校園外,接觸最多的交流人群是當地人,他們很有可能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方言。對于這種類似“沉浸式”的方言接觸,我們不妨積極對待,如開設介紹方言的小板塊,同時每個方言詞匯或短語都應給出對應的普通話表達,這樣增加了漢語學習趣味性,也加強了學習的實用性,畢竟就交際而言,方言不是時代的敵人。

3、教學的漸進性。由于漢語流行語的常變常新、層出不窮,很容易給漢語學習者以駁雜、繁瑣的感覺,因而在具體教學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把教學滲透進具體教材的學習中,也可借助包括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傳媒等多種教學手段,并引導學生廣泛涉獵有關文化的書籍,以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從而使漢語流行語的學習變為一種樂趣而非負擔。

4、教學的整體性。為增強漢語流行語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實用價值,教學中應注意對流行語漢語應用范圍及效果的講解和辨析,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流行語的意義及功用。

流行語存在一定的使用范圍之分,如校園流行語、網絡流行語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進行漢語流行語教學時如不講清具體流行語匯的應用范圍可能導致語義的歧義或交際的障礙。

另外,漢語流行語愈加豐富的感情色彩也應在漢語流行語教學中加以重視。語匯使用效果是調侃、諷刺、自嘲或其他某種情緒,都應加以適當說明。

很多漢語學習者來自不同國家,這必然造成他們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接受程度不同。所以教學中應結合流行語體現的文化意義,并可做些中國文化的對比分析,既可提高學生的興趣,又可幫助學生從本質上理解詞義,從而了解中國文化,改變文化偏見。

五千年的悠久中華文化使漢語時刻散發深邃和厚重的魅力,而源自日新月異的中國現代社會的漢語流行語則是彰顯漢語蓬勃生機與活力的代言人。面對方興未艾的“漢語熱”,推動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語流行語教學,并帶動對外漢語教學的相關研究,從而促進漢語的國際傳播及影響是每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者任重而道遠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楊建國.流行語的語言學研究及科學認定[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6).

[2]譚思敏.正確認識學習英語俚語[J].科技資訊.2008,(9).

[3]金其斌.國內近20年來英漢語新詞語研究述評[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6,(2).

作者簡介:王晶(1988—),女,河南鄭州人,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2006級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生 。

基金項目:本文為河南師范大學“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成果,項目編號:081047619。

猜你喜歡
語匯流行語口語
福安土白語匯的語言年代學考察
流行語大盤點
看古人如何玩轉流行語
巧借 流行語
提高口語Level 讓你語出驚人
口語對對碰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備搭車口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