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共識 完善機制穩步推進 注重反思

2009-11-26 04:46
江蘇科技信息·科技創業版 2009年8期
關鍵詞:實訓職業專業

谷 穗 航 標

江蘇省武進職業教育中心校由常州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7月批準成立。學校由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江蘇省武進西林職業高級中學和江蘇省武進職業高級中學、國家重點技工學校常州市武進高級技工學校、江蘇省級重點職業高級中學常州市武進劍湖職業高級中學、江蘇省級示范性成人中專校常州市武進衛生職工中等專業學校等五所學校整合組建。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江蘇省模范學校、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江蘇省德育特色學校、江蘇省職業高中教學管理先進學校榮譽。學校是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德育工作實驗基地學校、江蘇省首批課程改革實驗學校。

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動計劃》等有關文件精神,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方向,努力辦出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并在職業教育課程改革領域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建立共識

夯實課程改革的思想基礎

1.理念先導

(1)組織學習。組織廣大教工學習全國和省、市職教工作會議精神和有關文件精神,特別是重點學習《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動計劃》《關于常州市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意見》。

(2)專家引領。邀請專家來校作報告、開講座、搞研討等,來提升廣大教工對于職教課程改革的認識、來提高廣大教師實施職教課程改革的能力。推薦優秀教師、課程改革領銜者參加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省級職教“四新培訓”、省級職教“骨干教師培訓和出國培訓”、市級各類課改培訓等,大力開展校本職教課程改革培訓,學校開設“職教課程論壇”等。

2.規劃指引

學校制訂了“學校課程改革規劃”,并列為學校三年主動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同時,把規劃制訂的過程作為全校教工建立共識的一個過程。另外,學校還不定期召開課程改革推進會和研討會,并將課改工作列為學校每學期、各階段的重點工作。以此來不斷推進共識的建立。

3.確定目標

首先需要了解社會和用人單位需要什么人才和怎么樣的人才,學校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多次召開由行業專家、課程專家參加的論證會,詳細進行職業分析、工作分析和能力分析,并對學校各個專業進行了課程改革的目標確定,明確并細化了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制訂出了各專業的DACVM表、課程標準及實施性教學計劃,進行了項目課程開發。

完善機制

提供課程改革的保障條件

1.政策保障

(1)學校專門制訂“江蘇省武進職業教育中心校課程改革規劃”。規劃確立了學校推進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明確了課程改革的目標任務、制訂了課程改革的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并明確本校課程改革的推進方略為:主動參與、注重過程、穩步推進、體現個性。

(2)制訂關于課程改革的配套政策和規章制度。從精神和物質兩方面激勵廣大教師實施課程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對參加課改、尤其是取得成果的教師在評職、評優、評先、績效考核等方面給予優先;二是對參與課改和取得成果的教師在工作量計算、獎金發放等方面制訂確定政策。同時,對不參與課程改革或對課改工作持消極懈怠態度的教師,學校結合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對之形成相應的約束機制。學校對課程改革實行專門立項、專項投入。對先期進行課程改革的試點專業進行專門立項,并投入一定的專項經費。專項經費列入學校年度財政預算,并實行??顚S?。

2.組織保障

(1)成立了學?!罢n程改革領導小組”,由學校領導親自掛率,引領全校課程改革。

(2)成立了各專業“課程改革項目組”“語文、數學、英語及德育課課程改革實驗組”,和相應的“課程改革專家咨詢委員會”。

(3)確定了課程改革的實驗專業和實驗班級,進行課改試點工作。

3.師資保障

教師素質和課程改革實施能力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能否有效開展的關鍵要素之一。

(1)專門制訂師資建設規劃。規劃提出:以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為核心,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方向,以“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以加強青年教師培養為關鍵,堅持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方向。促進教師不斷增強合作精神、不斷提高師德修養、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努力培養一批具有課程開發及實施能力、職教教科研能力、產學研結合能力和技術研發能力的專業帶頭人和專家名師。

(2)學校形成激勵機制、不斷優化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建立了與區、市配套的職教優秀教師專業成長五級梯隊建設制度,校級各類先進的評選制度,各類獎勵制度,教育教學質量考評制度。

(3)加強校本教研、不斷豐富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與方法。構建了在兩級管理體制下的校本教研組織網絡,完善了學校校本教研的工作機制,校本教研堅持以職業教育課程改革作為核心內涵,積極組織和安排各類進修和培訓。目前全校涌現一了批在省內外同專業領域有一定影響的名師。近三年34.4%教師的教科研論文在省級以上會議交流、獲獎或在刊物上發表。

(4)注重組織專任教師參加各類培訓和到企事業單位實行頂崗實踐,以真實的企業經歷來指導課程改革實踐。

4.設備保障

(1)高起點進行校內實訓中心的基礎建設。學校對應主干專業分別建成了現代化的校內實訓中心。校內實訓中心建設堅持高起點、仿真化、領先性。實訓中心的規劃設計通過與行業企業共同研討完成,注重設施設備投入,并堅持獨立建設和與企業合作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在校企互助、實現共贏的前提下,接受企業設備入股或技術入股。

(2)高效益推進校內實訓中心的管理運行。學校建立健全了實訓中心的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機制,通過技術研發、技術服務、引進企業產品等途徑,有效推進了消耗性實訓向生產性實訓的轉變、提升了校內實訓基地的運行效益。

(3)高品位啟動校內實訓中心的文化營造。學校實訓中心注重能突出職業特征、體現企業元素的專業文化建設,其文化環境布置采取“校企共商、整體規劃、逐步到位”的工作方案,并納入學校文化建設的整體范疇中。

(4)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確保規模和質量,與100余家企業建立了專業對口、符合學生實習需要的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穩步推進

確保課程改革的有序實施

1.明確目標

樹立正確的課改理念,不斷強化課程意識;構建“三以一化”的課程結構體系,調整課程內容,制訂課程標準,進行項目課程開發,編寫項目課程校本教材;創新與新課程體系匹配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建立促進課程改革穩步實施的運行和保障機制;建立課程的多元評價體系;以課程改革為平臺,推進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的師資隊伍建設,推進能體現真實生產和工作場景的實訓基地建設。

2.實施步驟

制訂課程改革規劃;建立課程改革領導機構和課程開發團隊及專家咨詢組織;學校制訂關于課程改革的配套政策和制度;進行課程開發;確定課程改革的試點專業和實驗班級,進行課改實驗;取得課改經驗后,實現面上穩步推進。

3.啟動課改

根據常州市教育局《關于常州市職業學校德育課改革的意見》和《關于常州市職業教育文化課課程改革的意見》兩個文件的精神,學校積極啟動了德育課和文化課的課改工作。目前重點開展的工作主要為:制定文化課基礎部分的教學實施方案;開發文化課與專業結合部分的學習標準和校本學習材料(學習包);重點推進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如實施分類分層教學、學案導學等。如:英語教研組摒棄繁難的語法教學,自行編制了常用英語口語教材,增加英語常用口語教學,并聘請外教加強口語訓練,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職業技術英語等級考試。

4.創新平臺

(1)以“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作為推進平臺。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與社會經濟發展是唇齒相依,因此更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同和參與。隨著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學校努力創新了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養模式。如計算機及應用專業就是通過承接有關工程項目的設計和施工來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教師專業水平的。同時在校企合作項目上,重點打造了一些品牌項目:與市餐飲行業協會和市旅游協會深度合作,共同對常州大麻糕的制作工藝進行挖掘、整理、傳承和創新;與中天鋼鐵集團、武進竺山湖旅游度假村和江蘇容天樂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進行校企合作,分別開辦了“中天班”、“竺山湖班”和“容天樂班”等企業冠名班。

(2)以“試點專業和實驗班級”作為推進平臺。學校目前共有九大類專業,其中七大類主干專業。研究和制定了學校大類專業或專門化方向課程指導方案。積極建立由多種人群構成的課程開發咨詢委員會和課程開發指導委員會,增強行業參與課程改革的力度。在此基礎上,選定實驗班級,積極認真地進行課程改革實驗。

注重反思

破解課程改革的瓶頸障礙

1.收獲成果

學校本著“主動參與、注重過程、穩步推進、體現個性”的課程改革推進方略,強勢推進課程改革,取得了顯著的課改成效。

(1)提升了課程改革理念。在全校教師中樹立了正確的課程改革理念,建立了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共識,不斷強化課程意識,統一對推進職業教育課程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構營造了良好的課程改革氛圍。

(2)推進了學校軟、硬件的建設。以課程改革為平臺,推進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的師資隊伍建設,推進能體現真實生產場景的實訓基地建設。

(3)建立了課程改革機制。學校系統制訂了課程改革中、長期規劃,確立了一批保障課程改革的政策和制度,建立了課程改革的領導組織、開發團隊和專家咨詢委員會。

(4)完成了專業課程改革方案并積極進行課程改革實驗。完成了關于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管理及評價制度的文本材料,按照規范要求和規范程序制訂了一批符合課改理念的實施性教學計劃并進行試行,編寫了一批項目課程校本教材料試用。

(5)創新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了傳統教學模式。創新了與新課程體系相匹配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積極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式培養和國際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理實一體、項目教學、任務驅動、學案導學等教學模式。

(6)建立了課程多元評價體系。全面實施以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為核心的教學管理制度,建立課程多元評價體系。

(7)展示了課改成效。學校相繼承辦了常州市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會議并作大會交流;承辦了常州市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現場會并作大會經驗交流;承辦了常州市文化課課改開放日活動;承辦了常州市德育課改培訓活動;多次舉行省內教學開放日活動,學校開課教師受到省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

(8)促進了學校多元發展。課改為教師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專業發展;營造出全校教工積極向上的“有作為、有地位、有實惠”三位一體的工作氛圍,使教師產生歸屬感,增加榮譽感,具備危機感,給其成就感,產生自豪感。課改產生了引力。為學生確立了學習目標、調動出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重新找回自信;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調動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建立了新的學習動力源。課改更是推動了學校各方面工作的再上臺階,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2.催生思考

(1)如何進一步提升課程改革的理念?加強學習和宣傳,提高認識水平,切實要讓每一位教師都認識到職業教育實施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同時,課程改革的關鍵在于積極探索和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不繼提煉總結、互動調適、主動創新。深刻理解了實施課程改革需要有科學態度和規范程序,認清了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教師專業發展之間互為促進的辯證關系。

(2)如何將課程改革的理念更好地轉化為全體教師自覺的教育教學行為?進一步推進評價方式改革,實現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溝通與并重,使人才培養質量更加貼近企業生產和服務社會的實際需要。構建符合職業教育思想和課程改革要求的評價體系。建立教師、學生和學校的新型評價制度,逐步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科學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建立教學過程的科學管理,完善教學質量檢查、評估和監控機制,加強課程實施計劃的檢查,促進學校不斷提高課程實施水平。課程改革要以理論為先導,又要對課程改革成果進行適時總結與提煉。因此,要加強課程改革的課題研究。廣泛開展以課程改革實驗為主題的研究。

(3)如何進一步將課程改革的實踐推向縱深?對應學校和專業部兩級管理制度的建立,積極并大膽探索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變革創新,將人事和分配制度作為改革的重點方向。首先,要實行教職工人事方面的“聘任分開”,即學校對教職工實行人事聘用,專業部及相關部門對教職工實行崗位聘任,真正搬走人事制度上的“鐵交椅”,真正增進全體教職工的職業危機意識,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學校各項工作;其次,要實行目標管理、績效掛鉤,以“注重實績、看重實效”為原則,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改進評價方法,讓教職工收入與其工作業績真正掛鉤、拉開經濟收入差距、徹底打破分配制度上的“大鍋飯”,真正做到獎勤罰懶、獎優罰劣,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質優酬。

綜上所述,武進職業教育中心校的課程改革實踐經歷了共識建立、機制完善、并在穩步推進中不斷注重總結和反思的過程。在今后的工作中,學校將不斷提升課程改革的理念,不斷破解制約課程改革工作的瓶頸障礙,努力將學校課程改革工作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

猜你喜歡
實訓職業專業
依托互聯網實施商務英語函電實訓教學
一句話惹毛一個專業
部分專業介紹
液壓課程開放式虛實結合實訓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
專業修腳店
提升中職機械專業鉗工實訓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嘗試
探秘那些不冷不熱的專業
淺析職業院校實訓中心管理機構設置
我愛的職業
五花八門的職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