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救亡與民族文學重構

2009-12-01 09:12蘇春生
文學評論 2009年6期
關鍵詞:天才民族文學

蘇春生

內容提要:本文認為“戰國策派”的文學思想是在對中外文化文學的整合、借鑒與融合、超越中建構的獨特的文學思想體系,即以民族主義的文學本質觀、非理性主義的文學本體觀、英雄主義的文學創作觀為其特質,以文化救亡和民族品格重構為指歸的民族主義文學思想體系。對中國20世紀文學思想的多極化、多層化作出了有益的嘗試與建設。同時,它的深刻的偏激和探索的失度在文學思想上表現出明顯的過失性。

“戰國策派”或稱“戰國派”是中國20世紀40年代初以西南聯大和云南大學林同濟、陳銓、雷海宗、何永潔、王贛愚等一批教授文人為主形成的一個文化群體?!皯饑吲伞笔请S著中國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產生,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而消失?!皯饑吲伞钡闹瞿依苏?、經濟、社會、歷史、法律、倫理、文學、教育、地理等各種學科,是一個綜合性的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文化群體?!皯饑吲伞币钥档?、叔本華、尼采和柏格森等人的哲學為基礎,以哥白尼的宇宙觀、卡萊爾的英雄史觀以及斯賓格勒和湯因比的史學思想為借鑒,形成了一套較系統的理論體系。他們的總主題為文化救亡與民族品格重建。具體而言,在文化哲學思想方面,主張“力本哲學”和“權力意志論”,提倡“尚力”與“唯意志”觀,堅持反理性主義立場,在社會歷史思想方面,提出“歷史形態論”、“戰國重演論”,提倡尚武精神,固守英雄史觀,在人生哲理方面,崇拜英雄,倡導浮士德精神,批判民族活力頹萎,建構理想人格,在學術思想上提出“第三周期論”,主張“文化攝相法”。

“戰國策派”在文學上也自成一體,從事文學理論批評的成員主要有林同濟、陳銓、沈從文、朱光潛、梁宗岱、馮至等,已基本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評介西方文學的主要作者有吳達元、費鑒照、商章孫、柳無忌、袁昌英等人。文學創作上特出者為陳銓,他創作有大量小說、話劇以及部分詩歌、散文等作品。在“戰國策派”主辦的陣地上,朱自清、沈從文、馮至發表有散文,孫大雨、梁宗岱發表過詩歌。該派還培養了一些文學新人,小說作者有楊靜遠、金啟華等,話劇作者有黎錦楊、尚依倫等人。這些文學新人,雖已初露鋒芒,但作品甚少,影響很小。而該派的文學思想與陳銓的文學創作則產生了較大影響?!皯饑吲伞绷Τ懊褡逦膶W”,力主開展“民族文學運動”,從而建構起了以民族主義、非理性主義、英雄主義為其特征、以文化救亡和民族品格建構為指歸的文學思想體系。

“戰國策派”是在身處殘酷戰爭環境、較為寬松的學術空間和重建民族新文化的人文語境中,通過對五四以來新文學的反思總結和對西方文學的考察研究,建構了在中國新文學思想史上第一個較完善的民族主義的文學思想體系。它是20世紀40年代文壇刮起的不大不小的一股“狂飆”。給當時的文壇帶來了不大不小的刺激。該派的文學思想同它的文化理論,在全國抗戰久戰力疲之際,“予國人精神上莫大的支持,對人心亦產生莫大的鼓舞作用?!碑斎?,用歷史的眼光看,當時對該派的批判或學理的辯駁從某種視角看也自有其一定必然性與合理性。

“戰國策派”的民族主義文學思想是對五四以來新文學思想的整合與超越,它摒棄了五四文學思想的個性主義與理智主義,吸收了它的啟蒙思想與人文思想,摒棄了30年代文學的階級論與唯物論,吸收其民族的使命意識與功利意識。同時它也是對西方文學的借鏡與融合。德國狂飆運動自覺的民族意識的文學潮流,非理智主義的文學思想,浮士德熱烈感情、無限追求進取的人文思想,以及西方的唯意志主義、天才主義等文化思想,無疑給他們的文學思想注入了活力“酵素”,也無疑帶來了一定的迷誤性。

一、民族主義的文學本質觀

民族意識民族意識是“戰國策派”文學思想的一個核心命題,什么是民族意識,陳銓闡述道:“一個民族能否創造一種新文學,能否對于世界文學增加一批新成績,先要看一個民族自己有沒有民族意識,就是說它自己覺不覺得它是一群和世界上任何民族不一樣的人”?!岸疫@一種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們可以自己驕傲的地方”。這里表述的民族意識即民族“自我覺悟”,亦即是民族(通過它的成員)在歷史和現實生活中對自身不同于別的民族地位與作用的一種認識的態度,是通常所說的民族“自覺度”。陳銓認為:“假如這一種感覺還沒有發達,這一個民族的文學家,一定會成天仿效外國,不能有獨立的貢獻,它的文學,也不值得世界的人尊重欣賞?!彼蟆耙獎撛煊刑厥鈨r值的新文學,大多數的國民必須先要有民族意識”?!氨囟ㄒ幸恍┳骷?,把他們的民族文化充分表現出來?!边@樣才能對世界文學有特殊貢獻。在力倡民族意識的同時,他從負面批評了當時中國文壇漠視民族意識的狀況:“現在中國有許多喪心病狂的人,不驕傲自己的祖國,而驕傲別人的祖國。這樣的人,連自己的祖先都弄不清楚,還配談什么文學?然而這樣的文學口號,卻風行一時,許多青年認為時髦;許多在社會上有地位的文學家,為著博取一般青年人的歡迎,也勉強在自己作品中間摻雜一些這樣的口號,真是可惜!”

民族意識是民族文學的根基。陳銓認為:“一個人和另外一個人是不同的,一個民族和另外一個民族更是不同的。一個人要認識自我,才能夠創造有價值的文學,一個民族也要認識自我,對于世界文學然后才有真正的貢獻”。那么一個民族如何認識自己呢?那就是認識一個民族的性格,亦即民族品格。他舉例論證,法國17世紀的新古典主義所以成功,并不在當時作者摹仿希臘羅馬,而在他們認識了法國人自己的特殊性格,和希臘羅馬的氣味相投,所以藉他們的形式,來充分發揮自己的天才,法國人的性格可以借鏡希臘羅馬,德國人的性格卻不能借鏡法國人。從德國的民族性格的立場出發德國人不能追隨法國。德國人喜歡復雜,法國人喜歡簡單;德國人喜歡想象,法國人喜歡實際,德國人注重情感,法國人注重理智;法國人要求完美的形式,德國人要求豐富的內容,德國民族認識了他們自己,發起狂飆運動,完全擺脫法國的文學傳統的勢力,天才、感情、力量,自然形成了當時德國文學界理想的目標。而仿效、修飾、秩序、規律都認為是文學的束縛。從此德國文學在世界上可以同英國、法國分庭抗禮。其根本原因是德國人“自己找出自己本來的面目”。他還指出:“一個民族的文學能夠永垂不朽,必須先要把自己表現出來?!笨梢?,民族意識還要求認識民族自我和表現民族性格。

這種民族意識實際包括三個層面,即一個民族對自身覺悟的態度,一個民族對自身認識的深度和一個民族對自身表現的程度。由此三者合而為民族意識。而民族文學和民族意識的關系是:沒有民族意識,就沒有民族文學?!爸挥袕娏业拿褡逡庾R,才能產生真正的民族文學?!苯忻褡逦膶W可以培養和加強民族意識,民族意識又是民族文學的根本。所以民族文學“最大的使命就是使中國四萬萬五千萬人感覺他們是一個特殊的政治集團。他們的利害相同,精神相通,他們需要共同努力奮斗,才可以永遠光榮生存在世

界,他們有共同悠久的歷史,他們驕傲他們的歷史,他們對于將來的偉大創造,有不可動搖的信心。對于祖國,他們有深厚的感情,對于祖國的自由獨立,他們有無窮的渴望。他們要為祖國生,要為祖國死,他們要為祖國展開一幅浪漫,豐富,精彩,壯烈的人生圖畫”。他們提倡的民族意識最終以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為自己的歸宿,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深沉的民族主義魂魄。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民族意識不是由理智主義的人擔當新時代的使命,“民族主義,是20世紀的天經地義,然而民族意識發展,不是膚淺的理智所能分析的,它是一種感情,一種意志,不是邏輯,不是科學,乃是有目共見,有心同感的”?!耙恳庵靖星楹椭庇^來把握事實,才能鼓勵人生,見諸行動”?!昂唵蔚睦碇且幝伞?,是不能“推動復雜的人生”的。顯然民族意識實質上是以非理性主義的人本主義為基質的。此外,陳銓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他說“一個民族的文化,不但要特殊,同時還要豐富,特殊是新穎,豐富是偉大,特殊需要獨立創造精神,豐富要有兼取并蓄的雅量,狹義的民族主義,不但不能創造偉大的文學,更不能創造偉大的國家。排外和復古,不是民族運動,也不是文學運動?!?/p>

時代精神時代精神是一個國家民族在某個歷史時段體現的總體精魂,是這個國家和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精神生命體。大凡文學經典都從不同角度反映它所處的時代精神,這是毫無疑義的。陳銓在《論新文學》一文中談到什么是新文學時指出:“新文學一定要代表一個新時代,”“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思想?!彼麖奈膶W與時代的關系出發,考察了歐洲文學的發展,認為歐洲經歷了四個明顯的時代:世界、上帝、人類、社會。每個時代都明顯地產生了一個新的時代精神,在希臘時代,命運的觀念,是其文學的中心,因此,希臘悲劇的中心題目,就是人類在命運的絕對支配之下,怎樣處理自己,命運雖然壓迫,人生雖然悲慘,但人類奮斗的精神和光明磊落的人格,更顯出她的偉人。中世紀一切問題的中心是“上帝”,所以中世紀的人類,對人生崇高的理想,就是怎樣信仰上帝,了解上帝,接近上帝,得到上帝的幫助。到文藝復興,人類除開世界、除開上帝以外,發現了自己,他們從外在世界,回復到內在的心靈,從上帝回復到自己,人類是一切的中心,人類的思想情感,因此也就成了文藝復興以后文學最重要的題材。18世紀以來,歐洲的工業文明逐漸發達,19世紀社會上的一切組織都改變了。人同人國同國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無論任何社會經濟政治行動,個人都要依賴團體。人類的尊嚴漸漸失掉了,個人的意識也漸漸淹沒了,代替希臘的“世界”與中世紀的“上帝”來威脅人類的,乃是新起的“社會”?!吧鐣墙祟惖囊磺袉栴}中心,也就是時代精神的焦點。近代文學,無論從那方面看,都是在表現個人和社會的沖突,或社會和社會的競爭”。陳銓考察歐洲文學的演變,得出這樣的結論:“文學同時代分不開,時代有變化,文學也有變化”?!皶r代精神思想,到了相當的時候,就不適應于一般人的生活,假如沒有新的時代精神,新的思想出來,人類的進化,就要因此停滯,人類的生活就要因此腐敗墮落?!钡拇_如此,歷史永恒向前,時代在不斷變遷,時代精神也隨之代際更替,推陳出新。

那么,究竟什么是“時代精神”呢?陳銓界定說:“所謂時代精神,簡單來說,就是新的人生觀。人類不能不有生,對于生不能不有一種看法。隨著地域不同,民族性的差異,和時代的變遷,人類對于人生,看法就不一致?!薄叭祟愂欠巧茞旱臉藴?,也就常常變換沖突?!睍r代就是這樣行進的,人類的人生觀就是這樣改變的?!皯饑吲伞闭J為當時的中國是戰國時代,除非演變到一個大一統局面,一時是不會消滅的。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頭,“從前舊式的人生觀,最近二十年從西洋輸入比較新式的人生觀,無疑已經不適于今日了。許多抱殘守缺的老先生,受了英美自由主義的紳士們和熏染了蘇聯階級斗爭思想的青年志士,”都成為“一套陳腐觀念”。因而他提出了一個新時代的新理想,即時代精神是:第一:理想的人生是戰斗,不是和平。第二:理想的人是戰士,不是君子。第三:理想的道德是征服,不是憐憫。第四:理想的快樂是勝利,不是妥協。第五:理想的自由是民族,不是個人。第六:理想的國家是統一,不是分裂。第七:理想的政治是國富,不是民樂。第八:理想的教育是訓練服從,不是發展個性。第九:理想的社會是民族至上,不是階級斗爭。第十:理想的國際關系是中國民族領導下的天下為公,不是平等待我的共存共榮。這是很富有個性化創見的言說,表達了國家至上、民朕全上、軍事至上的思想,陳銓認為這是當時的時代精神。他甚至驚呼:“現在的局面,不是前進,就是后退,不是生存,就是消滅,不作主人,就作牛馬?!薄笆悄壳爸袊钇惹械膯栴},也就是中國新文學創造中最迫切的問題?!?/p>

這就要求,文學家在這時代的緊要關頭,要站到時代的最前列、文化的最高峰,擔負起先知先覺的責任。首先,為了要擔負起這一嚴重的使命,在思想學問方面必須要有充分的修養,世界上沒有不學無術的偉大文學家,也沒有孤陋寡聞的偉大文學家。文學家不但要有才華,而且要有見識。其次,文學對于一個時代大多數人類共同的努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智識,都要有深刻的了解。再次,文學家不但要表現時代,同時要指導時代,一方面能夠順應時代,開創時代;另一方面又能夠了解人類社會的根本,因勢利導,使人類了解宇宙人生真正的意義。

陳銓所論文學與時代的關系,文學反映時代精神,自有其見地,他所提出的新理想,顯然跳動著他迫切地思考國家民族命運前途的赤誠之心。但其否定階級斗爭,宣揚天才主義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在強烈反侵略御外侮的同時,不無民族擴張的嫌疑,由此,有的論者對此作出了尖銳的批判。

人本準則文學的非理性的人本準則,是“戰國策派”對民族主義文學本質觀的一個共識,陳銓認為:“新文學一方面是時代的,一方面也是超時代的,因為人生的問題是變遷的,人類的本質是永恒的,喜怒哀樂嫉妒仇恨同情攻擊,盡管因為時代環境,反映不同,然而它本身,卻是人類一天存在,它們也一天存在?!鄙驈奈亩啻螐娬{,一個文學作品的恰當與否,必需以“人性”為準則,“作家有感于生命重造的宏愿和堅信未來有所作為”,讀者明白“玩味人生,理解人生,或思索生命什么是更深的意義,或追究生命存在是否還可能產生一點意義”。沈從文的文學創作所供奉的是人性的希臘神廟。林同濟在《寄語中國藝術人》中所表白的是一種生命意識,人類從生到死,無時無刻不在追逐生命體驗與生命終結的意義。他提出的“恐怖”、“狂歡”、“虔恪”三母題就是人生永遠奮斗與無限進擊的三部曲?!翱植馈笔菓胤?,是人生絕對低谷生命意識覺醒的開始?!翱駳g”不是醉生夢死,而是生命巔峰激情的進發,在勝利途中能繼續奮進者所必須應有的生命狀態。最后反視自身,人生耗畢生的能量,盡一世拼搏,所得較之字宙實在微乎

其微,最終宇宙之謎無法猜破,世界之勢無法控制,不禁幡然徹悟面對宇宙世界而肅然起敬,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極高境界,徹底皈依“虔恪”。

他們所闡述的“人類意識”、“人性”和“生命意識”實質上都是反理性的人本思想,陳銓指出:“歷史的形態是有變化的,但人性是沒有變化的。人類在生存意志和權力意志方面,無論中外古今,都是一樣的,他們仇恨,嫉妒,愛戀,爭斗,只要人類存在一天,他們就要繼續表現一天,方式盡管不同,根本卻是一樣?!彼麄兯鲝埖姆抢硇缘娜诵允怯善湫叛龅氖灞救A和尼采的唯意志主義哲學觀的影響所決定的。陳銓從文學史發展角度論述:“歷史上偉大作家,所代表的時代精神,早已過去,然而他們的作品,對于現代和將來的人類,還能夠引起濃厚的興趣,就是因為他們在人類的本質方面,有偉大深沉的觀察和表現?!毕ED的悲劇,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歌德的《浮土德》,所描寫的對象已經模糊,然而所表現的人類的基本情感還踴躍有生氣。偉大的作家的文學作品在表現時代精神的同時必須表現人類的基本情感,而后者更是文學經典永恒的價值所在。

他們要求文學家在描寫時代的變遷,提出新的解決辦法的同時,“要表現出人類的本質,使人類徹底明了人生真實的情況?!币坝扇祟惽笊那f嚴景象出發,因所見甚廣。所知甚多,對人生具有深厚同情與悲憫,對個人生命與工作又看得異常莊嚴,來用宏愿與堅信完成這種艱難工作?!薄坝梦淖止适陆o人生作一種說明,表現人類向崇高光明的向往,以及在努力中必須遭遇的挫折?!薄芭拇等绾巫鋈恕?,“來培養我們民族的活力,進取精神,感情生活,理想的追求?!睆倪@些論述可以看出“戰國策派”所主張的文學的人本準則,同他們所提倡的。民族意識”和“時代精神”融為了一體,形成了人本的民族主義文學本質觀。

二、非理性主義的文學本體觀

心靈創造陳銓在《文學批評的新動向》中提出了“心靈創造”說?!靶撵`創造”說源于康德的哲學思想。陳銓認為,康德是把人類和世界聯系的問題正式鮮明地作出解答的第一位哲學家??档掳咽澜缟系氖挛锓譃閮煞矫?,一方面是“物的現象”,一方面是“物的本身”。人類所能夠知道的,不過是物的現象,至于物的本身,是人類的智力所不能知道的。希臘人相信世界上的事物,都有一定的條理,這一些條理,包藏在物的本身??档抡J為世界上的事物,本來無所謂條理,人類觀察事物的現象,在心靈中組成一種條理,勉強加在事物的身上。因為事物的本身,我們沒有法子知道,事物的現象不過是事物在人類的心靈上呈現出來的狀態,從這種狀態中組織成功的條理,根本不是事物本身的條理,乃是人類心靈上的條理。因此,人類所能知道的世界,和人類是分不開的,因為離開人類,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了??档滤嬖V人們的,就是人類是宇宙的中心,一切的規律,都是人為的,都是人類心靈對于事物現象活動組織的結果。對此,陳銓認定“這是人類思想史上一個偉大的轉變!”并把康德在哲學界的地位同哥白尼在科學界的地位相提并論?!皬那暗恼軐W家相信世界是一切問題的中心,康德卻把這一個中心,從世界轉移到人類。從文藝復興以來,人類的尊嚴,無形中逐漸提高,現在康德第一次給它一個強有力的解說?!?/p>

在陳銓看來希臘的“世界哲學”支配了歐洲哲學兩千多年,對文學同樣發生偉大的影響。文藝復興以后,人類漸漸認識自己,一直到18世紀,康德才根據這一種新精神,建設他的“自我哲學”,兩者的出發點根本不同,前者是外物決定內心,而后者是內心決定外物,從此,確立了人類的尊嚴。他據此推斷,“假如人類是一切事物的中心,世界上一切規律都不來自事物本身,乃是人類心靈的創造,那么在文學方面,從希臘以來一脈相傳的文學批評家所認為天經地義的規律,就時時刻刻有動搖的危險,因為規律是人類心靈的創造,人類心靈有變化,文學批評的規律自然也就有變化?!币虼?,“我們再不要任何‘外在的規律,來束縛我們自己,我們要根據‘內在的活動去打開宇宙人生的新局面”,“從內心去創造精神”。

文學創作本來應該是一種心靈創造,可是一般“受古典主義精神陶冶的作家,往往在動筆之先,費無限的精力,尋求規律,探討文學創作的秘訣,他們相信得了這些秘訣,才可以產生偉大的作品。至于批評家更不用說,自以為他們已經得了這些秘訣,所以苦口婆心,勸創造的作家依照他們的方案,完成不朽的事業?!笔聦嵣献骷沂墙^不能靠所謂創造秘訣和規律寫出偉大的作品的。陳銓認為坊間流行的汗牛充棟的所謂《作詩入門》、《小說方程》、《小品文作法》、《戲劇技術》等書,對于文藝創作是無用的。而受到古希臘外物決定內心的“世界哲學”的影響,美國大學開設了許多關于文學寫作的課程,中國大學有無數修改作文的先生,這些顯然是不符合文學創作是心靈創造的本體的,這樣培養的作家是絕不會創作出偉大作品的。文學批評也是一種心靈創造,沒有所謂天經地義的規律,“規律是人類心靈的創造,人類心靈有變化,文學批評的規律自然也就有變化?!薄罢嬲奈膶W批評家,必須要設身處地,走進作者的靈魂,想象他當時此地內心的情致,他努力要表達的事物和心境,然后才能夠真正了解,欣賞他的著作?!标愩尩谋疽馐且_立文學是心靈創造的本體地位,說明文學創作是沒有恒久不變的規律的,規律也是心靈創造的,為心靈創造服務的。

生命發泄與陳銓“心靈創造”說相呼應的是林同濟提出的“生命發泄”說。共同有創意地言說“生命”是“戰國策派”的重要選項,陳銓就這樣認為“生命是一種力量,力量必須要求發展,沒有任何消極的哲學、宗教、藝術、道德能夠壓迫它,解脫它。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學,就是能夠提高鼓舞生命力量的文學?!边@顯然是一種生命文學觀。而“生命發泄”說則主要是林同濟在《我看尼采——(從叔本華到尼采>序言》一文中詳盡闡述的。林同濟非常自信的認為:創造是人生最偉大的作用,只有文藝創造是無所為而創造,純為著創造而創造,文藝創造“最可以表現生命力的本性,因為它最能夠代表人們生命力自由、活躍,至誠成物的最高峰?!笔恰吧Φ娘枬q”。

文學創作是生命力的飽漲與發泄,這是林同濟讀尼采與研究尼采所得。他這樣評述:“尼采是生命力飽漲的象征。渾身生命力,熟燃著五臟四肢,要求發泄。又加上那副極敏銳的神經,就等于最精細的氣壓表,空氣最輕微的壓力變遷,都要立刻在他的體魄上發生強烈的反應。積弱的身體只激進了生命力躍躍欲出的傾向。于是愈病而生命力愈精悍,愈老而生命力愈加熱騰。尼采是人間極罕見的天才,顯然脫離了年華的支配他那如椽大筆,真是愈揮霍愈生花,鬼使神差,直到最后一剎那也不少挫?!绷滞瑵鷮δ岵膳宸奈弩w投地,他覺得千古以來,只有莊子、柏拉圖和尼采是奇人,他們的書都創出一家之說,是蔚為千古不滅的奇書,而尼采的書最為攪動心魄。他是把尼采本人作為“生命力飽漲的象征”的。

文學創造是“生命力飽漲”最好的“發泄”途經,林

同濟繪聲繪色地描繪了尼采的創作情狀?!澳岵傻膶懽?,是生命的淋漓。熱腔積中,光華突外?!薄八膶懽?,竟就像米薛安琪所描繪的上帝創世,純是一種生命力磅礴所至的生理必需,為創作而創作,為生命的舞蹈而創作?!薄爸灰颜麄€娘生的身體狂投進來狂舞一番,方可發泄他胸中的混沌的節奏?!薄八@然只是一股熱騰騰的生命力在那里縱橫注泄,霍霍把橫塞胸中的浩然之氣妙化為萬丈光芒,文字與思想本不是他的目的。目的?他本無目的!他只是生命力的一時必要的舞蹈與揮霍。文字與思想在那時只是創造的工具與數據?!蹦岵蓜撛斓摹俺恕比绱?,林同濟仿“薩拉圖斯達如是說”所竭力宣揚的文藝創作“恐怖”、“狂歡”、“虔恪”的“三母題”,正是生命力飽漲與發泄的極致。這種主張的偏頗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它的刺激與震撼也是罕見的。

這種生命力的飽漲與發泄的特點是恣肆汪洋、縱橫捭闔、揮灑自如,并無條理與秩序可循,作者的表達是通過“暗示”來實現的。如何理解這種文學創作,林同濟做了多方面的審美的論述,而其中最基本的是,他借尼采的話提出一個重要的概念“猜射”,意思是通過對作品的多方的聯想與統合回射其抽象的方法與功能。審美就是要“創造心靈對創造心靈的心心相印”,“領受暗示,須要猜射功夫,從具體猜射到空靈,從殊相猜射到共相,——從有限猜射到無窮之那邊?!彼€提出“揭理象征法”,就是“說偏說反,說其偏以揭出理之全,說其反以揭出理之真,聽者因此也必當曉得如何使偏以全,就反以捉真?!痹诰唧w文字之外通過“猜射”理悟“暗示”,去探尋別樣的奇異的美妙的空靈意境。

直覺達成直覺主義文藝思想是西方現代文論的核心文藝觀,從叔本華、尼采強調直覺主義的文藝觀,到柏格森集大成形成直覺主義文藝思想體系,一直到克羅齊以后的現代主義文論都把直覺主義作為核心命題?!皯饑吲伞眻猿址磳硇?,否定文藝的客觀本原,把文藝創作看作是一個直覺達成體驗與創造的神秘的生命過程。林同濟在《寄語中國藝術人》中要求中國藝術人表現的“三母題”:“恐怖”、“狂歡”與“虔恪”,就是對人生生命極限三個階段生命過程的巔峰體驗,這是一種尼采式的對人生生命極限情狀的酣暢瘋狂的抒寫,在中國20世紀文學的文獻中是極為少見的。

這奇異瑰麗的生命極限過程,理性是無法描繪體驗的,理性只能是追索真理,探求規律。而唯直覺才能感受于體悟這種生命極限過程與生命強力的輝煌。林同濟曾談到崇尚柏格森的直覺主義,他直截了當地指出:“歷史上超絕古今的思想,大半都是由直覺得來?!辈⒁阅岵蔀槔右躁U述,“尼采不愧為藝術家本色,最富直覺能力”?!昂鋈混`感觸來,一條金光涌到心頭,剎那間他對真理有所見?!蓖瑯?,他認為,“藝術創造……根源于生命力的飽漲”。文藝創作“純是一種生命力磅礴所至的生理必需,為創造而創造,為生命的舞蹈而創造”。因此,“在創造的剎那,只有創造的精神,沒有人間的利害是非”。藝術創作的整個過程就是“直覺得來的思想要將直覺送出去”。這是藝術人的創造與體驗過程的“直覺”,因此“直覺”決定“創造”與“體驗”。只有直覺才能體悟這種內心創造的過程,感受生命體驗的真諦,從而創造生命存在。

同樣,受叔本華和尼采唯意志主義哲學的影響,陳銓認為:“意志是人類一切行為的中心。生存意志是推動人類行為最偉大的力量?!彼M一步強諷“人類不但要求生存,他還要求權力,生存沒有權力,就不是光榮的生存?!敝挥小斑_到權力意志”,才能“創造出精采,豐富,浪漫,壯烈的事業”。那么,“戰國策派”所主張的“心靈”、“生命”、“直覺”正是這種“生存意志”與“權利意志”在“體驗”與“創造”過程中的“生命力的飽漲”。意志才是融貫“心靈”、“生命”、“直覺”的基質??梢钥闯?,他們吸納西方的非理性主義思想,形成一個奇妙而富有魅力的體系。

“心靈創造”說、“生命發泄”說、“直覺達成”論這種非理性主義思想,意在呼喚一種極富生命力、創造力、擴張力的文學。這些立論企圖糾正中國傳統文學中庸柔弱的風格,改變儒家“發乎情止乎禮義”的“溫柔敦厚”的傳統文學觀,傳統文學“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安眠力”,因而,林同濟大聲疾呼“我勸你們不要一味畫春山,春山熙熙惹睡意。我勸你們描寫暴風雪?!蹦鞘且环N“可以撼動六根,可以迫著靈魂發抖”的文學。以此“開辟一個‘特強度的嶄新局面”。這樣的呼吁,在民族頹勢與民力頹靡的危難之際,表達了立人保族強國的訴求,這顯然是出于“戰國策派”對民族品格的重構與文化重建問題的激奮思考。理性主義萬能的學說再也不能成立,“叔本華尼采的意志哲學,黑格爾的精神哲學,博格森的生命哲學,心理上的潛意識”“無不以非理智為目的”。他們認為非理性主義如同民族主義在20世紀是“天經地義”的。我們理悟其思想深刻的同時,不能不警惕它的偏至,不能不指出它烙有明顯的唯心主義印痕。

三、英雄主義的文學創作觀

天才作家“戰國策派”的主要成員陳銓、林同濟、賀麟,朱光潛等人都主張“英雄崇拜”,朱光潛認為:“每時代每社會都有它的英雄,而英雄也都被人崇拜,這是鐵一般的事實”。賀麟則批評:“凡是根本反對英雄,抱定主張絕對不崇拜英雄的人,就是‘英雄盲的人,睜開眼睛,看不見英雄。英雄是人類理想價值具體化,‘英雄盲就是‘價值盲,‘價值盲是一種精神病態?!彼鲝垼骸胺彩悄軌虺绨萦⑿鄣娜?,就是不害‘價值盲的人。他不但能夠認識英雄,而且能藉崇拜英雄,擴充自己的人格,實現自己潛伏的價值意識,發揮他自己固有的‘英雄本性Herosim?!标愩尭唧w指出:“天才就是英雄,英雄不僅是武力方面,政治宗教文學美術哲學科學各方面,創造領導的人,都是英雄”。竭力提倡“天才作家”說的主要是陳銓和林同濟。陳銓一再表明“文學創造,需要天才”。在“文學的領域里,沒有平凡的人的足跡”。天才是什么呢?天才并不是僅有廣博的知識,天才必須富于創造的精神,具有極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嶄新的東西?!疤觳抛畲蟮奶攸c,就是發明”,“天才可以隨時創造規律,規律絕對不能束縛他們”。天才作家“不但要表現時代,同時還要指導時代”并且能夠“打開宇宙人生的新局面”。他們不能模仿前人,但一定要作后人的典范。林同濟在《我看尼采》和《寄語中國藝術人》中也明確闡述了同一觀點?!皯饑吲伞彼岢膹摹坝⑿鄢绨荨倍疤觳耪摗?,明顯受到了卡萊爾的“英雄崇拜”和尼采的“超人學說”的影響。當然,康德提升人類的尊嚴肯定天才可以創作規律的哲學思想也是其立論的理論基礎。我們否認唯“天才論”,但尊重人才,肯定人的天賦,崇尚英才是無可厚非的。從一定意義上說,特別是創造精神財富是需要“天才”的。

陳銓在肯定“文學沒有天才,根據談不上文學”的同時,還給天才作家提出了具體條件。他主張文學天才,應當生活在一種“智識潮流”中間。所謂“智識潮流”就是合乎時代精神的正確思想。這種思想是文學天才發展的

根基。他認為“文學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認識自我。在自我認識的時候,就是天才起首表現的時候。固然在基本訓練中間,一位青年作者未嘗不可以借鏡他人。但是在高尚的表現,成熟的時期,一位文學家依然不能擺脫別人,建設自己,那么我們只能說他沒有天才,或者有天才而沒有認識自我,所以把自我毀滅了”。他還認為:“文學是一種創造活動”,“因為文學的使命,是要表現特殊的事物”,“文學家是不能仿效的,仿效就是欠天才”。此外,他非常重視偉大文學批評家對天才作家的指導作用。他指出:“歷史上好些偉大的天才,因為得著偉大批評家的指導,力量用在正當的途徑;才有優異的成績。如像哥德遇著黑爾德,受他最大的影響。擺脫傳統的拘束,發揮自己的天才。假如沒有黑爾德,那么歌德也許還要受法國文學的支配?!标愩屧凇稇騽∨c人生》一書中對天才戲劇家的修養作了具體的論述,包括觀察、想象、思想及訓練。只有具備這些條件修養,才能“使中國的文學天才向正當的有效的途徑發展”,“才能產生真正的民族文學”。

浪漫精神浪漫精神是英雄主義文學創作觀的精魂。浪漫精神最早是陳銓在《<金指環)后記》中提出的,此后他又發表了《青花(理想主義與浪漫精神)》,該文言簡意賅地闡明其浪漫主義的文學主張?!扒嗷ā痹醋缘聡骷伊_發利斯的小說《亨利阿胡廷恩》,在這部小說中,作者描寫了一個人看見一朵青花,若遠若近,忽隱忽現,永遠追求,永遠不能到手,由此“青花”成為理想主義的象征,也是浪漫主義精神的象征。陳銓在文章中先為“浪漫”正名,他否定了放情縱欲,朝秦暮楚,尋找刺激的時下流行的對“浪漫”不正確的理解,他認為西方文學史上的“浪漫”并不是當時中國流行的曲解的“浪漫”。浪漫主義運動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流行于歐洲各國,影響較大者莫過于德國的浪漫主義運動。陳銓曾留學德國,深知從康德到黑格爾以來德國理想主義的思想脈絡。從康德到黑格爾的理想主義對近代文學產生了不可思議的偉大影響,他認為浪漫主義源自康德,發源于理想主義。

浪漫精神是浪漫主義精神的簡稱,就是理想主義的精神?!叭祟惗加欣硐氲?,而且時時刻刻要求實現他們的理想,這一種與生俱來的本性,就是人類世界一切進步的泉源。然而真善美都是人類最高的理想,人類永遠追求,永遠沒有達到,這是一個無窮的工作?!彼笆侨松硐氲臒o限追求”。浪漫精神要靠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載體來體現,而這種人物形象必須有“高尚理想”,“他們追求的,是榮譽,是感情,是道德上的責任,為著榮譽感情責任,他們可以犧牲一切?!彼麄優樽非笳嫔泼赖某绺呃硐?,奉獻生命,亦所不惜。

歷史的變遷,社會的進化,偉大人格的產生都是靠浪漫精神推動的,如果一個人沒有浪漫精神“就會流于物質主義、實利主義,只知道是生存的欲望,與禽獸一般”,一個民族沒有浪漫精神“一定會墮落、腐化、崩潰”??梢娎寺袷莻€人的靈魂,是國家的國魂,是振救民族于危亡之際的妙方金丹。她是一種文學精神,也是一種文化精神。

陳銓把從五四到抗戰前期20余年劃分為個人主義、社會主義、民族主義三個歷史階段,而相對應的哲學思想背景是實用主義、唯物史觀與理想主義,屬當下第三階段的民族主義和理想主義是分不開的,民族主義與“浪漫精神”也是不可分割融為一體的?!斑@一種浪漫精神和對人生的態度,也許是中國新時代所最需的”?!拔覀兡壳罢紊鐣逃戏N種不良的現象,都要這一種精神來拯救?!倍愩寗撟鞯膭”尽督鹬腑h》與《蘭蝴蝶》副標題都標為“浪漫悲劇”的深意也在于此。劇中的人物都是為捍衛國家的名譽和民族的使命,為真善美的崇高理想而奮斗以至于獻身的。

在民族主義思潮普遍高漲,抗日救亡功利意識極強,文壇盛行抗日現實主義之際,陳銓極力倡導“浪漫精神”,提倡浪漫主義運動,推動抗日民族斗爭,可以說給國人以別樣的興奮和異常的激動,他的《野玫瑰》等“浪漫悲劇”確實感動過國人,抗戰不僅需要現實主義,也需要浪漫主義,不僅需要“現實精神”,也需要“浪漫精神”,過去對此的批判是有失公正的。

“力人”形象“戰國策派”力主“尚力文化”。林同濟認為歐洲近代的文化精神可謂“柯伯尼宇宙觀”,該宇宙觀用極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無窮的空間,充滿了無數的力的單位,在力的相對關系下,不斷地動,不斷地變?!薄傲φ叻撬?,乃一切生命的表征,一切生物的本體。力即是生,生即是力?!边@非常清楚地表達了他的力的宇宙觀。陳銓研究狂飆時代的德國文學得出的結論是:“狂飆時代有兩個重要的觀念,就是‘力量與‘天才。力量是一切的中心,它破壞一切,建設一切;天才是社會的領袖,他推動一切,建設一切,然而天才的本身最重要的原素就是力量。天才的發現實際上就是力量的表現?!薄稇饑摺返摹洞l刊詞》就是以“力”為中心的宣言:“大政治而發生作用,端賴實際政治之闡發,與乎‘力之組織,‘力之馴服,‘力之運用?!彼麄冋J為“力者非他,乃一切生命的表征,一切生物的本體”?!叭说纳钭罹实臅r候,就是權力意志最充分發揮的時候”??箲饡r期就如戰國時代,“大戰國時代的特征乃在這種力的較量?!薄坝辛Σ拍艽嬖?,無力必歸消滅?!边@種尚力思想有著中外文化的深厚累積,確可以振奮自信,強化人力國力,提升中華民族的綜合力。

“力人”是陶云逵在《力人——一個人格型的討論》中提倡的一種人格類型。他把“尚力文化”人格化、實在化。他認為:“力是個觀念,要須從力人身上,從光明人格身上,具體化出來?!薄罢f我們需要力,就是說我們需要‘力人,需要有力的人格?!彼讶烁穹譃椤爸魅诵汀迸c“奴隸型”,中國歷史的變遷與興衰,根本上是這兩種人型的浮沉爭斗的過程?!傲θ恕本褪恰爸魅诵汀钡娜烁?,中國歷史上“力人”為數不多,中國的“歷史”實際上就是靠了這無力圈中偶而興起而成了大業的幾個少數力人。那么什么叫“力人”呢?“力人是不受傳統支配的,他要創造,他有獨到的‘是與‘非,他真,他意志堅決,他直爽,光明,他不怕阻撓,他不怕死,愿為他的‘是而死?!倍傲θ恕睋搶崿F人類最高理想真善美的歷史使命,唯有“力人”才能達到真善美,實現人類的理想。陶云逵呼吁:“我們得保衛力人的種籽,培養它,使它生長,開花,結種,繁殖。這樣,幽暗世界才會變成一片光明?!绷滞瑵餐瑯又赋?,“我們的文化使命”是“一面趕造強有力的個人,一面趕造有力的社會與國家?!卑阉茉臁傲θ恕狈诺矫褡逦幕韧龅氖孜?。

陳銓的文學創作擔當了“趕造”“力人”形象的使命?!傲θ恕毙蜗缶褪撬谖膶W作品中謳歌的抗日戰爭中涌現出來的戰斗英雄?!饵S鶴樓》描寫中國空軍“鐵鷹隊”大隊長劉玉彪深明大義、忍辱負重、英勇戰斗、不怕犧牲的“力人”精神?!兑懊倒濉分兄λ茉斓奶毓と藛T夏艷華膽識過人、謀略超人的“力人”形象,西瀅曾評價:“這樣的一個女人似乎不是血做的,肉做的,也只有尼采式的超人才能做得到”。如果說劉玉彪是領導抗日救亡的正面的“力人”

形象,那么夏艷華則是抗日救亡之中處在特工戰線的巾幗英雄,兩者有異曲同工的藝術效果。

從劉玉彪、夏艷華等一批人物形象上明顯地體現出“力人”的品格。這種對“力人”形象的歌頌,可以鼓勵“力人增多”,“無力人減少”,“燒斷了阿Q類型,而鑄出一種戰士風格”有利于提倡“兵文化”,進而崇敬抗日英杰,弘揚抗日英雄精神。這無疑對重建民族品格,給抗日救亡注入活力,發揮了進步作用。

與“力人”形象相伴的一個概念是“異性伴”?!爱愋园椤笔橇滞瑵凇都恼Z中國藝術人》一文中因“三母題”的需要而提出的。他認為:“狂歡必須異性伴,雖然異性伴不必是狂歡。因為狂歡的最高峰必引入恐怖的最暗谷,異性伴所以對待最高峰的告辭。因為狂歡的最高峰本即是恐怖的最暗谷,異性伴所以協助最暗谷的再征服!大醉酒可以制造一時的幻覺,異性伴可以加強爭斗的意力?!焙喲灾?,“狂歡必須異性伴”,“最暗谷的再征服”也要有“異性伴”的協助,其根本原因在于“異性伴可以加強爭斗的意力?!笨梢姟爱愋园椤笔菫楦訌姟傲θ恕睜幎返囊饬ΧO置的?!爱愋园椤背蔀殛愩屛膶W創作上的獨有景致,并不在于他的創作中常常采用三角愛情關系的結構;(《野玫瑰》里夏艷華、劉云樵和曼麗之間的關系;《金指環》里尚玉琴、馬德章與劉志明的關系?!端{蝴蝶》中婉君、錢孟群和秦有章的關系等)而在于他摒棄了時下文學作品中以愛情婚姻至上、反對傳統倫理道德、或為滿足性欲尋找刺激等男女關系的三角套式,為實現救亡圖存抗戰建國,而犧牲男女戀情與兒女情長,達到申明國家民族大義,強化“力人”的斗爭意志的目的,從而更加突出真正的“力人”品格,增加了藝術的震撼力與影響力。

概言之,“英雄主義文學創作觀”即是“天才作家”發揮“天才的創造”,鼓吹民族英雄的“浪漫精神”,塑造“力人”人格的形象,以圖重鑄民族品格,救亡圖存。這種觀點明顯地受到哥白尼宇宙觀、卡萊爾的“英雄崇拜”、尼采的“超人學說”和“浮士德精神”的影響,充分地體現了陳銓、賀麟、朱光潛等所提倡的“英雄崇拜”,雷海宗提倡的“兵文化”與“文武兼備”的“真君子”,林同濟論述的“士大夫”人格和“戰士式”人格等文化思想。這種文學創作觀與抗日救亡的時代精神是合拍的,它可以起到增強民族自信,注入國家活力,激勵抗戰建國的積極作用。

“戰國策派”的文學思想是在對中外文化文學的整合、借鏡與融合、超越中建構的獨特的文學思想體系,即以民族主義文學本質觀、非理性主義文學本體觀,英雄主義文學創作觀等為其特質,以民族文化救亡和民族品格重構為其指歸的民族主義文學思想體系。

在中國20世紀文學史上,“戰國策派”的文學思想,成為以民族主義,非理性主義、英雄主義等為其特征的民族主義文學思想的開創者和集大成者。使其成為中國20世紀文學思想史上,繼激進主義文學思想、自由主義文學思想,保守主義文學思想之后又一個重要的較完整的文學思想理論體系。它對中國20世紀文學思想的多極化、多層化作出了有益的嘗試與建設?!皯饑吲伞钡奈膶W思想,作為整個文學思想歷史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環至今還值得深入研究。作為文化文學的歷史資源自有其文獻性和價值性。

“戰國策派”是一個極富理論個性和探索精神的文化群體,它深刻的偏激和探索的失度在文學思想上表現出明顯的過失性。其一是理論上的唯心主義。它的文學思想從本質觀、本體觀到創作觀,都主張“意志”、“情感”、“直覺”、“心靈”決定論,他們在文學思想的自律性的主觀性方面作了深入的開掘,在文學的他律性,即文學的文化思考方面處處閃爍出獨到見解的思想火花,但其出發點歸宿點都是唯心主義的。其二是心態上的激進主義?!皯饑吲伞背蓡T大都是具有強烈的國家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意識,其理論銳氣、探索精神、愛國激情、學者品格可敬可佩,然而其偏激、傲氣卻遭到人們的不滿,由此也帶來理論上的過失。其三是運作上的公式主義。由于理論上的系統化完整化,造成理論上的單一化,公式化。陳銓的文學創作中表現的“民族主義”萬能的概念化和“異性伴”的雷同化等也具有公式主義的弊端。

猜你喜歡
天才民族文學
街頭“詛咒”文學是如何出現的
MINORITY REPORT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傳承 民族 文化
文學小說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天才的童年
民族萬花筒
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