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曾棗莊《宋文通論》

2009-12-01 09:12陶文鵬
文學評論 2009年6期

鄭 園 陶文鵬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隨著《全宋詩》、《全宋文》等大型總集的編纂出版,宋代文學研究也漸呈興旺之勢。但與宋詞、宋詩研究的春花爛熳相比,宋文研究卻頗似秋葉稀疏。張海鷗先生《宋文研究的世紀回顧與展望》(《文學評論》2002年第3期)一文從“典籍整理”、“研究狀況”、“學科建設”三個方面分析了宋文研究的冷落,指出:“如果說來詞學和宋詩學已經形成或正在形成學科規模,那么,宋文研究則連個‘散文學或‘文章學的學科概念都還沒有。二十世紀的詞學研究可謂名家輩出,碩果累累,然而宋文研究卻專家寥寥,著述不多,無論規模、層次、研究角度、方法、還是成果,都還未能成‘學?!弊罱?,曾棗莊先生《宋文通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以下簡稱《通論》)的問世,卻使這一狀況大為改觀。這部規模百萬字的著作,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大幅度地提升了宋文研究的學術水平。

一、結構謹嚴內容全面

宋文研究,首先必須厘清“文”的概念。中國文學史家長期習慣使用的“散文”一詞,一般指純文學的散文,這是近代西方文論將文學作品劃分為詩歌、散文、小說、戲曲四種體裁中的一種。而中國傳統的“文”,更多指寫作學意義上的文章。曹丕《典論·論文》將“文”分為四科八體:“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逼渲凶?、議、書、論、銘、誄、賦皆屬文章。陸機《文賦》將“文”分為十體:“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凄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閑雅,說煒曄而譎誑?!辟x、碑、誄、銘、箴、頌、論、奏,說皆屬文章。蕭統《文選》將。文”分為三十七體賦、詩、騷、七、詔、冊、令、教、策文、表、上書、啟、彈事、箋、奏記、書、檄、對問、設問、辭、序、頌、贊、符命、史論、史述贊、論、連珠、箴、銘、誄、哀、碑文、墓志、行狀、吊文、祭文。除詩外皆屬文章。之后宋初李昉等編《文苑英華》、姚鉉編《唐文粹》、南宋呂祖謙編《皇朝文鑒》、元蘇天爵編《元文類》皆仿此,至明代徐師曾《文體明辨》將“文”分為一百二十七體,其中百體屬文。文章分類至此極矣。而清人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將詩詞曲以外的全部文體,包括賦、駢文皆歸于文章??芍恼聦嵞酥袊鴤鹘y文學之大宗,其觀念也是不同于西方純文學觀念的泛文學觀念。

《通論》即根據中國古代的泛文學觀念及文體分類意見,共分六編三十一章一百一十五節。第一編為宋文總論(第一至三章),分別論述宋文發展的社會政治文化環境,宋文風格的形成和發展,宋人論文及其紛爭。第二編為宋代辭賦通論(第四至八章),分別論述宋代的騷體辭、騷體賦、仿漢大賦、駢賦、律賦、文賦。第三編為宋代四六文通論(第九至十四章),分別論述宋代詔令、公牘、表、啟以及其他各體四六文。第四編為宋代韻文通論(第十五至十九章),分別論述箴、銘、頌(含偈)、贊及哀祭文。第五編為宋代散文通論(第二十至二十七章),這是全書的主體,約占全書近半的篇幅,分別論述宋代的論說文、雜記文、書信、贈序文、書序和篇序、題跋、傳、狀、碑、志以及宋代的詩話、詞話、文話、筆記、小說、戲劇、語體文。第六編為宋文的總體特征及其影響,實際是對全書的總結,論宋人理想同現實的矛盾,宋人的憂患感、悲涼感、曠達感與宋文的藝術特征。宋文對宋詩、宋詞等其他文體的影響,宋文對元、明、清各代的影響以及宋文的對外傳播。全書格局宏大,結構謹嚴,層次清晰,絲絲人扣。其內容之博贍,論題之豐富,幾乎涉及中國文章學的全部范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锻ㄕ摗穼σ恍那皼]有或少有人關注過的宋文體裁,都做了系統研究如宋賦、四六文、韻文,該書皆作專編研究,宋賦中的騷體辭、仿漢大賦、駢賦,律賦,該書也分別作專章研究。再如宋四六文的詔令(詔、誥、制、命令、戒敕、喻告)、公牘(國書,羽檄、露布、移、判)、表及其各種變體(笏記、右語、致辭、箋)、啟以及其他各體四六文如樂語、上梁文、祈文、祝文、連珠、楹聯,宋代韻文的箴、銘、頌、贊、哀祭文,皆很少有人研究,該書亦做了專編、專章或專節的闡述。即使是前人研究較多的宋代散文,該書也開拓出新的領域,如第五編第二十章“宋代的論說文”,作者指出論與說為論說文的大宗外,又用專節揭示了論說文“傳、議、辯(辨)、解、原、問對、喻、應等不同稱謂”(第644頁)。這些詳略不同的論述,填補了宋文研究的不少空白。

二、立論堅牢新見迭出

評判一部著作的學術價值,不僅要看其選題是否新穎,內容是否豐富,結構是否謹嚴,更重要的是看它提出多少切合實際令人信服的新觀點?!锻ㄕ摗肪哂袆摫傩缘囊娊饪芍^俯拾皆是,如對北宋末南宋初文學創作水平的評價即是一例。以往論者多認為:士風的萎靡、黨爭的白熱化以及奸臣擅權等因素,致使北宋末南宋初的數十年間,粉飾太平、歌功頌德或消極頹唐的詩文辭賦泛濫成災,其作者也幾乎覆蓋了當時整個文士群。在高壓政治下,失去“名節”的士大夫文人們炮制出的諂諛之作,可謂汗牛充棟,整體文學創作水平呈下滑態勢,成為宋代文學史的一個轉折點。但《通論》卻旁征博引,對這種說法做了駁正:陸游《呂居仁集序》云:“宋興,諸儒相望,有出漢唐之上者。迨建炎、紹興問,承喪亂之余,學術文辭,猶不愧前輩。故紫微舍人東萊呂公者,又其杰出者也?!庇帧陡到o事外制集序》云:“國家自崇寧來,大臣專權,政事號令,不合天下心,卒以致亂。然積治已久,文風不衰,故人材彬彬,進士高第及以文辭進于朝者,亦多稱得人,祖宗之澤猶在。黨籍諸家為時論所貶者,其文又自為一體,精深雅健,追還唐元和之盛。及高皇帝中興,雖披荊棘,立朝廷,中朝人物,悉會于行在。雖中原未平,而詔令有承平風,識者知社稷方永、太平未艾也?!庇帧督L翁(陳造)集敘》云:“我宋更靖康禍變之后,高皇帝受命中興,雖艱難顛沛,文章獨不少衰,得志者司詔令,垂金石,流落不偶者娛憂紓憤,發為詩騷,視中原盛時皆略可無愧,可謂盛矣!”又《尤延之(袤)尚書哀辭》云:“雖宣和之蠱弊與建炎之軍戎,文不少衰兮殷殷窿窿。太平之象兮與六龍而俱東?!敝鼙卮蟆栋享n子蒼(駒)與曾公袞(紆),錢遜叔(伯言)諸人唱和詩》云:“崇寧、大觀而后,有司取士專用王氏學,甚至欲禁讀史作詩,然執牛耳者未嘗無人。凡紹興初以詩名家,皆當日人才也。今讀韓子蒼與錢遜叔、曾公袞等臨川唱酬,略可睹矣?;蛞伤匀?,予日:舉子在場屋為學不專,為文不力,既仕則棄其舊習,難乎新功。彼有志之士,其操心也專,其學古也力,譬之追風箭云之驥,要非繩墨所能馭。故子蒼諸賢往往不由科舉而進,一時如程致道(俱)、呂居仁(本中)、曾吉甫(幾)、朱希真(敦儒)皆是也,其又奚疑?”又《跋曾公袞、錢遜叔、韓子蒼諸公唱和詩》:“國家數路取入,科舉之外多英才。自徽廟迄于中興,如程致道、呂居仁、

曾吉甫、朱希真詩名藉藉,朝廷賜第顯用之。今觀曾公袞、錢遜叔、韓子蒼諸賢又皆翰墨雄師,非有司尺度所能得也。紹興初星聚臨川,唱酬妍麗,一時傾慕,郡之名勝?!眳挝纭吨裰藜?吳儆撰)序》云:“建、紹、乾、淳間,人才項背相望,于斯為盛?!眳菨摗段胡Q山文集后序》歷述南宋文化之盛云:“渡江以來,文脈與國脈同其壽。蓋高宗于司馬文正公《資治通鑒》,謂有益治道,可為諫書。自孝宗為《蘇文忠公文集》御制一贊。謂忠言讜論,不顧一身利害。洋洋圣謨,風動四方,于是人文大興,上足以接慶歷、元祐之盛。至乾、淳間,大儒輩出,朱文公(熹)倡于建,張宣公(拭)倡于潭,呂成公(祖謙)倡于婺,皆著書立言,自為一家?!眹也恍椅娜诵?,當時的歌功頌德、諂詩諛文固然不少,但在整個紹興議和過程中反對和議,在議和達成后仍力主抗金、防金以及反對秦檜專權的詩文也很多,出現了大量愛國文學名家,如趙鼎、李光、胡銓、岳飛、李清照、辛棄疾等等?!傊?,宋代文學并未因北宋滅亡而中斷,這才是紹興文學的主流。(第79-81頁)上面這段論述頗能代表《通論》的行文風格,即作者闡述論點時,往往先詳細臚列古籍中有關記述,然后案論之,讓材料說話,論從史出,結論自然可靠。這種述論方式,頗類于劉師培的《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魯迅先生以為劉氏之著有“輯錄這時代的文學評論”的貢獻(《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通論》無疑也附帶了這種功能。文獻資料的翔實豐贍,既使其立論堅牢,又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對宋賦和宋四六地位的充分肯定,是《通論》又一重要觀點。自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一云:“賦盛于漢,衰于魏,而亡于唐?!币恍┵x體專著根本不論宋及宋以后之賦。但《通論》根據大量的事實證明:“宋賦可謂諸體皆備,騷體賦、駢賦、律賦、文賦都有不少名篇?!?第252頁)對種種認為宋四六成就不高的觀點,《通論》逐一駁斥,認為宋人例能四六,故宋人別集幾乎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四六文,有些別集甚至全為四六文,并以四六名集。宋人總集亦如此,呂祖謙所編《宋文鑒》一百五十卷,各種四六文約占文的三分之一,宋魏齊賢、葉棻合編的《圣宋名賢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跋》一百一十卷,四六文占到三分之二。宋代出現了不少四六話,正是宋代四六文發達的產物?!锻ㄕ摗房偨Y說:“中國文學史上有所謂駢散之爭。在不同的時期,其勢力互有消長,但誰也未能取代誰。經過唐宋兩次古文革新,散文取得了優勢,但駢體四六并未退出歷史舞臺。而在北宋古文革新之后的南北宋之際,駢體四六還曾風行一時,出現了不少四六名家、四六專書?!?第366頁)這是切實通達的創新之論。

《通論》還發人所未發,具體論述各種分類更細的文體,慧心獨具,新見迭出。如宋賦分為駢賦、律賦和文賦,《通論》對這幾類賦體都有不少新的看法認為“一講宋賦,人們往往就想到文賦。其實文賦數量很小,駢賦仍為宋賦大宗”(第295頁),又認為“律賦不可一概否定”(第322頁),并舉徐夷《鑄鼎象物賦》,蔡齊《置器賦》,呂臻《富民之要在于節儉賦》,王曾《有物混成賦》,范仲淹《金在鉻賦》,范鎮《長嘯卻胡騎賦》,秦觀《郭子儀單騎見虜賦》為例,指出“宋代律賦不僅數量大,而且佳作也不少……宋人為人仕計,不得不從小練習詩賦,因此名篇佳作,代不乏人。否定律賦者往往說律賦限制太嚴,其實文學如戴著枷鎖跳舞,越是限制嚴而又能自由馳騁,就越能表現作者的才華。正如律詩限制很嚴,但仍出現了大量名家名作一樣,律賦限制雖嚴,也不乏名家名作。(第323頁)對今人特別推崇的文賦,《通論》也有不同意見:“文賦是興起于唐,而成熟于宋的新興賦體,它是對徘賦、律賦的反動,是對秦漢古賦的復歸,而又不同于秦漢古賦?!?第340頁)“杜牧、歐陽修、蘇軾創作新興文賦后,這種賦體并末成為宋及宋以后賦的主體?!度挝摹匪账钨x約1400篇,堪稱文賦者不足100篇。就宋代文學的發展過程看,北宋初年很少有人作文賦。宋初的辭賦大家,如王禹傅存賦二十七篇,吳淑存賦一百篇,夏竦存賦十四篇,宋祁存賦四十五篇,范仲淹存賦三十八篇,文彥博存賦二十篇,劉敞存賦三十篇,但幾乎都是駢賦、律賦或仿漢古賦,都沒有文賦存世……。文賦之所以興起,主要是因為北宋古文革新運動對宋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各種文體無不打上散文化的烙印,以文為賦同以文為詩,以文為詞皆是文學散文化的表現而已。宋入并不是有意作文賦,而是受古文運動影響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文賦這種體裁……因此,宋代古文革新的部分作家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了文賦的代表作家。但他們的存世文賦也遠較其他賦體為少。唐宋古文八大家中的宋六家中,蘇洵與曾鞏無賦存世。歐陽修現存賦十九篇,真正可算是文賦的只有《秋聲賦》一篇?!?第346頁)“在蘇軾現存賦二十五篇中,文賦只有前后《赤壁賦》、《黠鼠賦》、《天慶觀乳泉賦》四篇?!?第348頁)“蘇轍現存賦九篇,比蘇軾少,可算文賦者有三篇,這就是《缸硯賦》、《墨竹賦》、《黃樓賦》?!?第351頁)建國以來出版的多部影響巨大的中國文學史著作,在論及宋賦時,只論歐、蘇這幾篇堪稱經典的文賦作品,乃至使人們誤以為文賦是宋賦的主流?!锻ㄕ摗芬宰髌窋盗康木_統計和簡明通達的論述,揭示事實的真相,使人們獲得正確的認識。其他如對散文中“序”的看法,對四六文中“樂語”的探討,對韻文中“銘”的研究,也都立論新穎,給予讀者嶄新的知識,并深受啟發。

三、選文精新拓寬視野

《通論》的另一大貢獻是提供了諸多富于文學性卻為人們忽略的各種類型的宋代范文,并簡潔靈活地賞析評價,相當于一部新型的宋文選或宋文鑒。

《通論》不是靠各種宋文選本撰寫的,而是作者在校點和審訂《全宋文》的過程中,讀到自已有興趣的宋文時,摘錄要點并附上一些讀后心得,逐漸積累的,因此《通論》所舉宋文,多有前人很少論及或從未提到的。如楊億的《殤子述》(第654頁),以駢文作記敘,為其子云堂生“六百六十七日”夭折而作,抒情深摯,但從未被各種文選選錄?!锻ㄕ摗放e其末段:“因念嘗讀金仙子書,了知大雄氏之旨。識六塵之妄相,見諸行之無常。聚沫非可撮摩,浮云倏然變滅。輪回起于愛,必斷必除;煩惱歸于空,何執何著?一切虛幻,萬化紛綸。又安能觸類增悲,緬懷舐犢之愛;積毀成疾,自貽喪明之戚哉!予出于儒門,沉迷俗諦,猶或慕圣人之達節,希上士之忘情。誠知其無可奈何,聊以自遣耳。服名教者,得無罪我乎!”然后簡析:“金仙子之書指佛書。圣人達節指子夏喪子而有失明之戚,曾子罪之(《禮記·檀弓》上)。上士忘情,指佛家萬物皆幻,何必增悲之說。但作者越是告誡自己不要太執著而要‘必斷必除其父子之愛,就越見其不能斷除?!睔W陽修的《哭女師辭》(第264頁)論者亦鮮,全文僅一百一十六字,哀傷之情發自作者肺腑,漫溢字句之間:“暮入門兮迎我笑,朝出門兮牽我衣。戲我懷兮走而馳,旦不覺夜兮不知四時。

忽然不見兮一日千思,日難度兮何長,夜不寐兮何遲。暮入門兮何望,朝出門兮何之?恍疑在兮杳難追,髡兩毛兮秀雙眉,不可見兮如酒醒睡覺,追惟夢醉之時。八年幾日兮百歲難期,于汝有頃刻之愛兮,使我有終身之悲?!薄锻ㄕ摗吩u日:“全詞以生前的朝挽暮迎與死后的朝出何之、暮入何望作對比,以生前的日嬉于懷和死后的一日千思作對比,特別是以傾刻之愛換得的是終生之悲作對比,充分抒發了失去愛女的悲傷之情:‘遺哀遣卷,殆骨肉之情不能忘。(劉埔《隱居通議》卷五評)”作者獨具只眼,深會文心,選錄書中,評鑒也切中肯綮,要言不煩。

再如《通論》第二十六章中的“磚銘、阡表、墓表與墓碣”,既舉有歐陽修《瀧岡阡表》、《石曼卿墓表》,王安石《寶文閣待制墓表》等傳世名文,同時又舉出梅堯臣《小女稱稱磚銘》、陸游《何君墓表》、呂大中《宋詩人劉君墓碑》等罕有人關注的佳作。其中對梅堯臣《小女稱稱磚銘》的評鑒亦頗簡賅:梅堯臣有《小女稱稱磚銘》。首記其生卒時間“吾小女稱稱,慶歷七年十月七日生,至八年三月二十一日死?!眱H活了半歲,無事可記,故主要是抒發自己的悲哀。首悲其不滿一歲而夭:“嗚呼,鳥獸螻蟻猶有歲時之命,汝不然也!”次極寫其無憂無慮,猝然而夭;“汝稟氣血為人,豐然哲然,其目了然,耳鼻眉口手足備好。其喜也笑不知其樂,其怒也啼不知其悲。動舌而未能言,無口過,動股而未能行,無蹈危。飲乳無犯食之禁,愛惡無有情之系。若是,則得天真與保和,何病夭之乎!”末嘆人生不可料,可料者是人人都要“朽而為土”:“得不推之于偶然而生,偶然而化,偶然而壽,偶然而夭。何可必也!吾將衣汝衣。斂汝棺,葬汝于野,亦人道之常分。汝之魂其散而為大空,其復托為人,不可知也。其質朽而為土,不疑矣。富貴百年者尚不免此,汝又何冤!瘞之日,父母之情未能忘,故書之磚,非欲傳之久,且以志其悲云?!绷w慕小女的“動舌而未能言,無口過,動股而未能行。無蹈?!?,寄托了自己無限的人生感慨。(第1015頁-1016頁)。這類作品,不勝枚舉。仿佛遺落于深海的珍珠,被作者不辭艱苦,潛游海底,一一檢出,使《通論》閃耀出瑰麗光彩,也引發讀者的審美趣味??梢?,作者雖以泛文學或日大文學觀為導向研究宋文,從而寫成了這部涵括了宋代全部文章之體的大著,但對于文學的形象性、抒情性和語言藝術,仍然是高度重視的。

《通論》的作者曾棗莊先生長期從事古籍整理研究工作,主編了大型總集《全宋文》,大型類書<中華大典·宋遼金元文學分典》,大型叢書《三蘇全書》、《宋文紀事》等,對宋文及其背景資料、評論資料非常熟稔。曾先生二十馀年磨一劍,而今劍吐奇光,輝耀學林?!锻ㄕ摗敷w制宏博又抉微探幽,氣脈貫通更血肉豐滿。這是作者奉獻給宋代文學學界的一份厚重大禮,是宋文研究的最新碩果。當然,世上無足赤之金、完美之玉。日后重版修訂,我們希望作者對文獻資料更細心地梳理剪裁,加強理論闡釋,行文更加考究,使《通論》成為傳世久遠之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