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饒艽子楊匡漢主編的《海外華文文學教程》

2009-12-01 09:12陳涵平
文學評論 2009年6期
關鍵詞:教程華文區域

陳涵平

海外華文文學發展已有近百年的歷史,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行與深入,海外華文文學在世界范圍內呈現日益繁盛的景象。近三十年來,海外華文文學研究逐漸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學術領域,現在已有數以百計的著作和難以計算的論文問世,新的研究成果正不斷涌現,而且已正式進入70多所高等學校的課堂。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由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會長饒芄子先生領銜,在“暨南大學海外華文文學與華語傳媒研究中心”作為重點課題立項,歷時兩年,編撰、出版了《海外華文文學教程》(饒艽子、楊匡漢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為這一新興學科的基礎建設和持續發展做了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

此前,雖然有若干以“教程”、“概要”命名的海外華文文學著作問世,但有的側重于作家作品的概述與賞析,有的側重于發展史的梳理與勾勒,并不屬于全面性教材?!逗M馊A文文學教程》(以下簡稱《教程》),則全方位地透視這一領域主要地區、國家華文文學的生存狀態、發展歷程和文學特色,并在此基礎上,從學科建設的角度,對這一領域重要的理論問題和方法論進行概括和論述?!督坛獭芬栽妼W的理論透視為核心,以作家作品的評述為中心,以區域特質的考量為重心,視域開闊,資料翔實,做到史論勾連、述考融通。具體來說,它有三大亮點。

一學科理論的系統建構

人文科學史的經驗證明,一個學科的形成與穩定,除有該學科的學術成果、學術組織、學術刊物和研究隊伍外,還應有學科奠基的理論依據。因此,作為一本大學里一門獨立學科所使用的教材,《教程》首先在理論闡發方面系統地展現了學科理論建構的最新成果。概而言之,《教程》的理論建樹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科內涵的科學論述,二是對學科價值的深度挖掘。

1.學科內涵的科學論述。海外華文文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自有其特殊的理論問題。對于這些理論問題的回答,既是一本教程必須完成的基本任務,又是衡量教材質量的重要標尺。對此,《教程》專設第一章《海外華文文學概論》來闡述相關理論問題。這一章,不啻為一篇較為完整的海外華文文學的理論綱領。從海外華文文學學科的“命名”到概念、范疇的建立,從特色和方法論的確認,到各區域華文文學的演進,可以說,當前學界關心的有關海外華文文學的主要理論問題和難題,該章基本上都給予解答。饒先生作為海外華文文學研究的先驅者之一,數十年來一直著重關注和思考海外華文文學的理論問題,這一章的撰寫,也可以說是她多年探索的成果。這一章,首先從歷史、文化、語言和文學性的多重角度,闡明了“海外華文文學”這一命名的學術意義,然后通過典型的文本分析闡述了海外華文文學的文化認同和“中國意識”,梳理出文化認同的三種類型(情感性認同、理智型認同、審美型認同),概括出“中國意識”的三重表現(“鄉土中國”、“現實中國”、“文化中國”),學理清晰,表述精當。

值得一提的是,饒先生還對海外華文女性寫作進行文化透視,顯示出一種獨到的理論眼光。在她看來,海外華文女作家數量特別多,成就相當高,并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海外華文文學創作的獨特標本,對這種具有特殊地位和全息意義的女性創作進行文化觀照,有助于人們進一步認識海外華文文學的創作特性。

2.學科價值的深度挖掘。作為一本教程,首要的一點就是向學習者闡明本學科的重要意義和學術價值,因為這不僅關系到一門學科存在的科學依據,同時也關系到讀者是否能對其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和持久的學習動力。在這方面,《教程》作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在饒先生為《教程》撰寫的《導言》中,她就海外華文文學興起的學科意義作了精要的闡述。她認為,海外華文文學作為一個世界性和民族性兼具的漢語文學領域,它的興起,首先為人們展現了一個具有邊際性和跨越性的特殊文學空間,從而具有區別于中國本土文學的獨特張力和強大活力;其次,它的興起還直接、間接地推動了中國文學已有各二級學科的發展,因為海外華文文學的“在場”不僅擴大了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視野,推動了中國古代文學學者對中外漢語文學史及域外漢學的研究,引發了英美文學學者對華裔/亞裔英語文學的學術關注,也為文藝學提供了若干新的學術命題和理論參照;第三,海外華文文學還為比較文學提供了新的探討對象、新的對話模式和新的學術空間,拓展了比較文學的學術內涵。這些概括,可以說準確把住了海外華文文學的根性和特性,充分展示了海外華文文學不可替代的學科意義,為人們認識海外華文文學的獨特價值提供了有力依據。

二學科史的梳理與方法論的導引

一本教程,除了要告訴學習者本學科的內涵和意義之外,還應該描摹出一幅知識地圖,以引領讀者進入這門學科,并準確把握學科的知識體系。在這方面,《教程》確實起到了編撰者們所設想的“引橋”作用。

1.學科發展史的清晰描述。學科史的敘述實際上是解答“是什么”的問題,它應當提供給學習者這些信息:該學科產生的歷史因由是什么?歷史線索是什么?有哪些重大歷史事件?等等?!督坛獭吩凇皩а浴敝?,首先向讀者闡明,海外華文文學的相關歷史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海外華文文學發展史,二是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史。對于前者,由于世界各地區、國家華文文學的發展進程并非同步,很難給出一個總體的概貌,因而《教程》將其放在各區域華文文學的論述中分別展現,這樣做,頭緒清楚,線索分明,令人一目了然;對于后者,《教程》則放在“導言”中加以說明,而且著重論述海外華文文學這一學科的興起、發展及其意義。這樣處理,既使歷史的縱向線索非常清晰,又令歷史的重要節點非常突出,行文走筆意蘊豐富,立體感強,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學科方法論的提出與引導。作為一本教程,方法的引薦,實際上是引領學習者如何進人海外華文文學這門學科的重要法門。為此,《教程》在闡明海外華文文學學科特性的基礎上,提出了與自身知識體系相適應的獨特的方法論。由于海外華文文學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學現象,本身就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其方法論系統也當然是開放、立體、多層次的。就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而言,基本的方法主要是哲學的和邏輯的方法,但涉及到具體的研究對象,其相應的研究方法就有所不同。對此《教程》指出,跨文化比較研究、“形象學研究”、“身份”批評和文學的審美研究等方法,值得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中特別倡導。這種方法論的選擇具有較為充分的科學根據,因為從整體上看,海外華文文學具有多種跨文化現象,其文學的文化空間極具張力,蘊含的文化研究命題也十分豐富,因此作為文化研究方法的身份批評、形象學研究和跨文化比較研究等方法,對其具有天然的親和力;另一方面,海外華文文學畢竟是一種“文學”,對其“文學性”的關注是文學研究不可忽略的內容,因此,對文學審美研究方法的重視,是從學科視角對其審美價值的確認,同樣體現了《教程》在方法論指導方面的學術導向。

三區域文學的科學論述

《教程》共設五章,第一章《概論》是總體論述,其后四章分別對各區域華文文學進行論述。這種總分式結構,很好地體現了“論”與“史”結合、“述”與“考”交融的編撰思路。

海外華文文學發展近百年,可以說已遍布世界五大洲,有華人群體的地方就有華文文學的存在,但真正形成了創作規模和區域特色,并被學界廣泛關注的地區,主要是東南亞、北美、歐洲和澳洲幾大板塊。盡管各大板塊的華文文學創作存在若干共性,但由于各區域華人移民的歷史、規模、文化背景、生存方式等均不相同,以及遷居國的政治制度、文化體制、移民政策、族群關系等也各相迥異,導致各區域華人移民的生存狀況和文學創作也產生很大差異。而且,大的區域內還有為數眾多的不同國家以及不同的國情,這些都會對華文文學的發展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因此,在論述各區域華文文學時,既要展示不同國家華文文學的發展風貌,又要突出區域特色,還要呈現華文文學的某些總體特征,不能不說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但《教程》的編撰者們在研究了眾多作家個案、閱讀了大量文學文本的基礎上,爬梳整理,條分縷析,對不同區域的華文文學進行了科學的論述。

以第二章“東南亞華文文學”為例。東南亞地區有十一個國家,基本上每個國家都有華文文學的存在,同時每個國家華文文學的發展狀況又有很大不同。為達到“既抓準區域共性,又呈現國別差異”的目標,該章著者首先從華族移民東南亞的歷史溯源人手,概述中華文化對南洋各國的影響及其具體方式,以此展示該區域華文文學起源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淵源,在此基礎上闡明中國“五四”新文學運動對東南亞華文文學興起的關鍵作用,隨后梳理出華文文學在該區域不同國家起源與發展的歷史線索。有了這樣的全景式描述之后,面對這些國家近百年中出現的眾多作家作品,撰寫者充分考慮了不同代際、不同性別、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多方面代表性,對區域內各個國家的代表性作家作品進行介紹和評價,并根據該區域華文文學的生存和進展歷程,概括出東南亞華文文學發展的三大支柱(華文學校、華文文藝社團、華文報紙文藝副刊),提煉出該文學類型共有的詩學內涵:創作方法的現實主義追求和文化母題中的“望鄉”情結等。這種“總一分一總”式的敘述結構,不僅做到了點面結合,史論相融,而且蘊含內在的邏輯理路和學術勾連,確實體現了知識傳遞的全面性和科學性。又如第三章“北美華文文學”,撰寫者在梳理美華文學近百年創作歷程的基礎上,在對不同時期有影響的作家作品作出評述之后,既把握其內在的共通性和延續性,概括出“故國回望”、“生存困境”、“異族交往”、“同胞互看”等共同意旨,展現出美華文學獨特而豐富的主題意蘊,同時又關注其因時代變遷、作家身份變化而呈現的時代性和變異性,闡明了美華文學的發展后勁和創新活力。第四章“歐洲華文文學”,同樣存在一個地域有多個國家的復雜性,華文文學的生存環境各不一樣,但作者根據各個國家具體的發展情況,突出那些華文文學蓬勃發展的國家,重點評介一批有世界影響的作家作品,并旁及、帶動其他成果,使讀者對整個歐洲華文文學有全景式的認識。再又如第五章“澳大利亞華文文學”,闡述的諸多論題一如澳華移民的文化構成、澳華創作的象征資源、澳華文學的獨特內涵、澳華文學的標志事件,都是關于澳華文文學研究有創見、有深度的最新成果。這一章的撰寫者既是這一區域文學活動的參與者、見證者,又是長時期的研究者,他對澳華文學歷史發展的論述以及對創作特色的概括和分析,就充滿親歷者的真實和深刻。

總之,《海外華文學教程》作為一本涉及新興學科的基礎性教材,既展現了海外華文文學存在、發展的過程,也闡明這一文學領域作為一個學科而建立的必要性和意義,還論述了該學科在演進過程中呈現出來的特殊規律和重要理論問題。應該說,很好地實現了饒艽子、楊匡漢兩位主編所設定的“中度閱讀”的目標,為海外華文文學的教材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督坛獭分赃_到較高水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程》擁有一個高水平的作者群體。他們均是海外華文文學研究領域里的知名專家和學者,是該學科研究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參與,不僅帶來了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而且也提供了許多前瞻性思考,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教程》的學術質量,為本學科的建設和發展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教程華文區域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Speech Acts
分割區域
擦桌子
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指導策略
挽碧制作教程
區域發展篇
A Pragma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杭州特產
科教新報·教育研究(2009年5期)2009-09-0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