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產武器唱主角

2009-12-01 08:44郭勝偉
章回小說·中旬刊 2009年10期
關鍵詞:制造廠國防工業方隊

郭勝偉

1959年,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已經10周年了。黨中央決定這一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國慶盛典和閱兵。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的第十一次國慶閱兵了。由于是10周年慶典,共和國國防建設和國防工業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需要隆重展示一下,以振國威、壯軍威、鼓民心,所以黨中央決定這次閱兵的規模要比以往大一些。

10周年國慶閱兵方案是由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劉少奇、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自籌劃和審定的。早在上一年的11月,中共中央在批轉宣傳部《關于建國10周年慶?;顒拥囊庖姟窌r就已指出,要使慶祝典禮的閱兵式和群眾游行,比往年搞得更加隆重盛大。根據這個精神,京津衛戍區司令部于12月擬制了《1959年國慶首都閱兵方案》,并上報到國防部和解放軍總參謀部,得到批準。

1959年4月9日,閱兵總指揮部向受閱部隊頒發了《1959年國慶受閱部隊訓練計劃》,明確了訓練時間、課目,提出了訓練指標和要求,擬制了聯合演練計劃,要求所有參閱的指戰員單兵要動作準確、整齊、雄壯、合乎要領,徒步和車輛方隊要做到隊形整齊一致,雄壯有力。4月16日,中央軍委召開專題會議,討論閱兵工作具體問題。會后以總參謀部名義下達了《1959年首都閱兵工作指示》,對閱兵規模、編組、組織指揮以及各項準備工作作了明確規定,并任命北京軍區司令員楊勇上將任閱兵總指揮兼閱兵總指揮部主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鄭維山、譚希林中將等任總指揮部副主任。閱兵總指揮部的辦事機構,由北京衛戍區組成。

10月1日清晨,此時的天安門廣場已擴建一新,整個廣場較5周年慶典時擴大了兩倍半,面積達40多萬平方米。廣場北面是雄偉的天安門,東西兩邊分別是宏偉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莊嚴肅穆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屹立在廣場正南,顯得天安門廣場更加寬廣。受閱部隊到達指定的閱兵位置,進行受閱前的最后準備。車輛方隊洗刷車輛,進行武器裝備技術檢查;徒步方隊軍容嚴整、士氣高昂,檢查著裝;坦克及其他車輛方隊氣勢磅礴、威風凜凜;戰鷹銀光閃耀、翹首以待。他們隨時準備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上午9時55分,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同時登上天安門城樓的還有應邀前來參加國慶活動的蘇聯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朝鮮內閣首相和國家元首金日成、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以及各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等60多個國家代表和8個亞非國家政府代表團代表。

上午10時,建國10周年國慶典禮開始。莊嚴的國歌聲伴隨著轟鳴的禮炮聲在廣場回蕩。400多名少先隊員向人民英雄紀念碑獻花,祭奠為建立新中國而長眠的英雄們。隨后,閱兵式開始。

這次閱兵,受閱部隊官兵身著新式服裝,佩戴軍銜,顯得更加威武精神。人民解放軍1955年實行軍銜制度,全軍服裝也隨之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改革。1958年底,又對55式軍服進行了一些修改。1958年國慶閱兵中出現的船形帽已被1959年的解放帽所代替。

閱兵式開始后,國防部長林彪在閱兵總指揮楊勇陪同下,乘國產閱兵車檢閱了廣場和東長安街列隊的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閱兵式完畢,林彪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命令》。威武雄壯的分列式開始,迎風招展的“八一”軍旗,引導著依序進行的各受閱部隊一一通過天安門廣場。

同是一個閱兵道,同是一支軍隊,但與十年前相比卻是大不一樣。威武雄壯的陸軍各兵種部隊洪流般向天安門奔涌而來。官兵們手中的武器裝備已經完全看不見昔日的英文字母,而是清一色的“中國造”。機械化炮兵方隊操縱著被譽為“戰爭之神”的144門各種遠程火炮,其中大部分都是我國自行研制生產的,這說明共和國的國防工業已經跨進了自己生產火炮的新階段。被譽為“地面戰場之王”的坦克方陣中,有33輛是我國自己生產的59式中型坦克。這種坦克雖然是仿造蘇聯的,但卻開共和國坦克制造業之先河,而且屬當時世界先進坦克之一。人民坦克兵欣喜地看到,在坦克登上戰爭舞臺近30年的時候,中國自己不能生產這種重型武器的歷史也終告結束。

伴著裝甲之旅的巨大聲浪,125架噴氣式轟炸機和殲擊機呼嘯著飛向天安門上空。銀色的戰鷹涂印著鮮紅的“八一”軍徽,似道道閃電挾著雷鳴掠過長空。它向世人宣告:中國已能自己制造超音速殲擊機和轟炸機了。新中國的航空工業由修理到制造,由仿制到自行研制,由生產活塞式發動機飛機到掌握噴氣式飛機制造技術,前后只用了七八年的時間,這在世界航空史上實屬罕見,也是共和國航空工業的歷史性飛躍,從此不受任何制約地走上了自行研制的發展之路。尤為令人振奮的是,我航空兵某師飛行員胡春生、舒積成曾駕駛受閱中的殲-5噴氣式戰斗機,在1200米以上的同溫層,輪番對來犯的美國偵察機發動攻擊并將其擊落。國防工業崛起,也標志著共和國的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已經從“學徒”發展到“出師”的程度,從依靠別人的兵工廠到有了自己真正的兵工廠,由此使人民解放軍三軍“武器裝備走自己發展道路”。

車輪滾滾,戰鷹高翔,這正是:十年磨一劍,當驚世界殊。整個閱兵式只用了58分鐘。閱兵規模比往年大,用的時間卻比往年少,這表明閱兵組織工作比往年更加周密細致、更加成熟。這次閱兵與國慶5周年閱兵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受閱武器裝備的國產化程度大大提高,其中一大批武器裝備的技術、戰術性能已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共和國的國防實力又上了一個大臺階。當時新華社的報道,不無自豪地向全國、全世界這樣宣告:“向著工業化飛躍前進的偉大祖國,給了人民解放軍各種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受閱中,最新式的自動步槍、大炮、坦克、高速飛機都是祖國自己制造的?!?/p>

“都是祖國自己制造的”,這是多么鼓舞人心的宣告,這是共和國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戰線上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十年來臥薪嘗膽、艱苦創業換來的。從此共和國結束了依賴外國進口軍隊武器裝備的歷史,告別了舊時的“萬國牌”,走向了制式化、標準化、國產化。這樣的高速度,這樣的輝煌成果,難怪觀禮臺上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朋友為之歡呼,為之雀躍。

十年辛苦不尋常,從開國大典閱兵時使用繳獲的雜牌裝備到國慶5周年閱兵使用的清一色的蘇式裝備,再到國慶10周年閱兵展示的大部分武器裝備都是我國自行研制的。以坦克工業為例,1952年12月,我國提出了興建坦克制造廠和坦克發動機制造廠的規劃和方案。1953年5月,我國與蘇聯簽訂了興建一個坦克制造廠和一個坦克發動機制造廠的協議。1954年3月,國家計委批準了兩廠設計計劃任務書。1955年動工興建,1958年6月坦克發動機制造廠建成投產。1959年5月,坦克制造廠建成投產并引進蘇聯T-54A中型坦克技術,生產出第一批33輛59式中型坦克。首批坦克參加國慶閱兵后,于1959年10月開始裝備了我軍裝甲兵部隊和院校。隨后,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其原材料和部件便實現了國產化,并大批量生產和裝備部隊,成為我軍陸軍的主戰裝備。后來,在59式中型坦克的基礎上,我國又改進生產了59A、59B、59C和59D式中型坦克。這種坦克還以其性能穩定可靠、價廉物美而打入國際市場,出口了許多國家。

國慶10周年閱兵,標志著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標志著國防工業由簡單修理和仿制,進入了自行設計制造的嶄新階段。從此,共和國的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建設像國慶大閱兵一樣,邁開了威武豪邁的步伐,走向更加燦爛的明天。

來源:《大閱兵》

猜你喜歡
制造廠國防工業方隊
值得回味的閱兵亮點
2009 國慶60周年閱兵
“大地球”
迷你學霸“制造廠”
中央飛機制造廠正名考
國防工業軍民融合自主創新若干問題探討
實驗教學在軍工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及不足
勝利日大閱兵
雄壯的方隊走過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