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新農村要增強文化的浸潤功能

2009-12-09 05:55張連成
文化月刊·遺產 2009年11期
關鍵詞:農村活動建設

張連成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文化的浸潤功能,為廣大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課題。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他們求知求富求健康、求美求樂求參與的文化心態,明顯迫切地表露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先進的文化理念如果不能迅速地浸潤引導他們,落后的甚至是反動腐朽的文化殘余就會沉渣泛起、無孔不入,農村基層文化的發展,已經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的步伐。在農村,由于缺乏健康向上的先進文化的引導,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活動大行其道,農村生活奔小康,文化卻拖了后腿。

因此,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讓文化的浸潤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使文化成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推進器”和“調和劑”。用先進文化引領新農村建設,應在“三體”上做文章。

一、在體制上增強文化的浸潤功能

文化的浸潤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體制、機制的完善。

一要加強對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組織引導??h委黨委、政府成立全縣農村文化工作指導委員會,各鎮也可成立由鎮黨委、政府分管領導為正、副組長,鎮宣傳、綜治、共青團、婦聯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文化領導小組,同時各村成立由村黨支部、村委會主要負責人為正、副組長,各村民小組主要負責人和重點文化戶參加的村文化工作領導小組。這樣方可保證開展工作時的統一部署、協調與指揮,達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效果。

二要引起基層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重點在村組,關鍵在鄉鎮。農村基層領導必須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新農村文化建設各項工作,文化的先進性和浸潤功能才能得以充分發揮,使先進文化浸潤到新農村的每一個村莊、每一個家庭、每一位農民。

三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文化工作目標。堅持將文化工作納入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目標和總體規劃之中,在此基礎上,采取科學的方法實行量化管理,把文化建設的任務量化為可操作的具體指標,以此總攬農村文化工作。

四要抓好文化體制改革。一手抓公益性文化的發展,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的轉制。文化事業的發展要由政府主導,文化產業的經營要由市場配置,即“文化事業發展靠政府,文化產業發展靠市場”。

二、在載體上增強文化的浸潤功能

無形的文化只有借助有形的載體才能發揮它的潛能。廣大農村應以縣文化館、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和鎮村放映隊等特定的載體為依托,充分發揮文化的浸潤作用。

一是加大農村文化設施的投入。鎮級基層文化設施總體上要抓好“四個一”建設,即建設一個農民文化廣場,建設一個文化娛樂中心,建設一個圖書閱覽室,建設一個宣傳文化長廊,村級要建一個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扶持幾個文化戶,以此為依托,廣泛開展文娛、健身、圖書報刊閱覽、群眾書畫交流、展覽等群眾文化活動。針對當前農村現實情況,應多渠道籌措資金:有條件的鎮政府補貼一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村集體出資,集體經濟薄弱的村由有關部門多口幫扶,或動員群眾自愿捐資,號召在外工作人員自愿資助建設,轉讓一些固定設施冠名權,讓企業冠名建設等??偟脑瓌t是廣開財路,同時又不增加農民負擔。

二是構建縣、鎮、村、戶四級農村文化網絡。要為廣大農民朋友提供學習文化、增長知識、培養技能、陶冶情操、豐富生活的文化活動場所,要注重發揮文化的公益功能,使廣大農民朋友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先進文化的指導熏陶,成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受益者,使這些與廣大農村群眾息息相關的文化活動場所真正成為“農民之家”。

三是以“三送”工程供給農民文化營養。廣大基層政府部門和文化單位要積極協調組織電影進村居、戲曲進家庭、圖書進農戶等文化下鄉進村入戶活動,加強城鄉互動,形成內外聯動,豐富廣大農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進一步提高文化知識素養和增強科技致富、建設新農村的能力。

三、在主體上增強文化的浸潤功能

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組織培養一支優質、高效的文化工作者隊伍是當前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迫切需要,廣大基層黨委、政府要重點做好文藝表演和文藝創作輔導等方面人才的培養。

對現有的文化工作者隊伍,一要廣泛吸納人才。在人才使用問題上,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堅持德才兼備的考核評價標準和從業資格準入的門檻。二要注重培養人才。在人才的使用和培養方面,強化業務培訓,充分發揮基層黨校、家長學校、文化干校和農民業余夜校的作用,組織必要的培訓學習,不斷提高他們的文化藝術素質。三要穩定留住人才。對各類農村文化隊伍,要建立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在活動的組織與協調、人員的管理與培養、經費的籌措與使用等方面做好工作,使從事基層文化工作的人員精神有依靠,生活有保障,活動有熱情,工作有紀律。

其次要創新思維,積極開展各項活動。一是經常組織開展主題鮮明的群眾文化活動,利用重大節慶,開展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文藝表演活動。配合教育、衛生、科技等具體工作,開展以政策、法律宣傳和公民道德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文化活動等。二是依托各級文化陣地,開展以家庭為點,村居民點或村民小組為線,村或基層單位為塊,全鎮各村居、單位為面的各種群眾性的特色文化活動。三是傳承發揚“一鎮一品”“一村一業”的群眾文化特色,歷史遺存、土生土長、依村傍戶所建立起來的文化活動品牌,從根本上植根于農村,流行于田間地頭,傳承于農夫村婦,可以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文化館)

猜你喜歡
農村活動建設
“活動隨手拍”
寒露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第五屆手操報系列活動優秀作品展示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四會合一”活動安排一覽表
新農村 新一輩
該活動活動筋骨了
城市雕塑是一項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