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2009-12-09 05:55李星佚
文化月刊·遺產 2009年11期
關鍵詞:陶冶互動學生

李星佚

摘要:聲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從來都是師生共同完成的,聲樂教學更以其特殊的“師生”關系,離不開師生間的互動。要實施有效教學,必須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互動。在聲樂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對于促進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在教學互動中陶冶學生的心靈,獲得感受美、創造美、鑒賞美的能力,具有實質性的作用。

關鍵詞:聲樂教師 學生 互動 陶冶

引言

聲樂課程作為一種人文性課程,不再將音樂視為簡單的音樂欣賞或者聲樂發音的模仿,而是把它視為人類感情的濃縮與再創造。聲樂教學的內容和方式對聲樂學習者本人的人文素質培養起著關鍵作用,聲樂課程重視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良好溝通,以演示、模仿、感受等方式傳授技巧,通過耳濡目染,讓學生的音樂藝術感受性得到增強,通過生活般的課堂,陶冶藝術的素養,讓藝術鑒賞能力和作為人文學科的聲樂課幫助學生全面成長。聲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統一,而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由此,聲樂教學的構成要素除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外,還應包括兩者間的協調。所以,教學需要師生雙方努力共同實現,師生之間只有不斷地配合,并保持良好的互動,才能在教學中和諧教學關系,促進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才能學有所成。

一、聲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特點

美國高等教育協會發表的公告指出七項教育原則,其中首項原則就是鼓勵師生間的接觸,報告指出影響學習動機和課堂參與度的首要因素是課堂內外學生和教師經常的接觸。如果聲樂教師關心、幫助或至少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并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同時學生也對教師的學習背景和造詣有一定了解的話,可以提高學生在學業上的追求,他們將對自身的價值和未來在專業上的發展進行思考。由此可見,師生關系在成功的教學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之中,而聲樂教學之中的師生關系具有的密切性是由聲樂教學課的特殊性決定的。

1.聲樂技巧傳授方式的客觀要求

師生關系一般指的是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務,以“教”和“學”為手段建立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它是高等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也是高等教育得以進行的重要因素。

聲樂教學的方法和措施是根據聲樂本身的特點而產生的,與其他學科相比,有其自身獨特的方面。具體表現在:聲樂教學雖有理論知識的傳授,但主要是以發聲技巧的培養為主,其訓練形式是一種循環反復的過程;聲樂教學是一門音響藝術,它的“樂器”是在雙方的身體內,其訓練過程不是僅靠講解來進行的;聲樂教學的授課形式是單一性、小組性和集體性;歌唱者的自我聽覺與客觀聽覺的途徑不同,聽覺效果甚至截然相反;歌唱者須有教師指導,“自學成才?!薄盁o師自通”的現象寥寥無幾。聲樂教學的上述特殊性決定了聲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更為密切。

2.聲樂技巧傳授方式的密切性

在數學、英語等其他科目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面對的往往是幾十名甚至上百名學生,而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多數情況下聲樂教師面對的是一名或幾名學生。聲樂課相對于其他科目來說更加個性化,在這種情況下,師生溝通和相處的能力顯得尤其重要。學生只有對教師有足夠的信心,才愿意將自己融入教師的課堂,才會把課堂學習的內容當成是一種精神食糧,才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采取科學積極的態度,并深入了解教師的長遠意圖和具體要求,把學習中的每一階段的變化看成是達到最終目的的過程,而不是終點,對于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就會用敏捷的思維和堅強的毅力去戰勝。

二、情感的陶冶需要互動的支持

1.聲樂技巧的獲得與人文關懷

所謂教學不是簡單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教師科學、恰當地組織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去探究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并在探究獲取中進一步拓展思維的過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合理有效地組織學生自主的學習,讓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一方面,聲樂教師要運用不同的手段言傳身教,激發學生的歌唱興趣,端正學生的學習動機。另一方面,教師必須遵循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指導學生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

大學生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聲樂教師就應幫他們樹立并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自主學習或建立同學間協作式的學習關系。大學生具有較強的認知能力,尤其是思維達到了較高的程度,教師應該鼓勵并指導幫助學生在課堂內外進行探索式地聲樂學習和研究;大學生的理想大都比較明確而富有社會意義,聲樂教師就應該熱情關注學生的成長和學生的前途,當好他們的參謀。著名聲樂教育家沈湘教授很重視在聲樂教學互動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他說:“教與學的關系就是教師幫助學生唱,而不代替學生唱,作為教師要幫助學生唱好,千萬不能讓學生為你的‘學說和經驗服務,這樣十有八九要失敗的?!苯處熞龅綋Q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立場去考慮他們可能存在或遇到的問題。要替學生考慮氣息的穩定、聲區的統一、聲音的控制、作品的理解及其二度創作等等。只要遵循一個原則——以學生自己的感受為出發點,唱得舒服與否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因為始終是他們自己上臺演唱。沈湘教授還極力反對在課堂上對學生強行灌輸,他認為有些感覺決不能用教師自己的感覺和語言去叫學生接受,要讓學生自己有所體會后,用他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感受。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歌唱藝術的時候,既然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那么任何壓抑和越俎代庖的做法都是不得當的。

2.人格的尊重與自信心的塑造

首先,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應該是主動的。這主要表現在尊重學生和對學生充滿期望。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教師需要向學生表明,對他們抱有一定的希望,這樣一方面可以通過教師的語言直接向學生表達這種期待,從而調動學生潛在的動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教師運用各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具體指導實現潛移默化。其次,學生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是以他們的感情和情緒為轉移的。沈湘主張:“在歌唱要素中,有心理要素,有生理要素,心理要素是處于主動、主導的首要地位,其他有關歌唱發聲的生理要素,如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共鳴器官以及唇、齒、舌、牙、喉這些形成語音的器官,都是被動的從屬地位。它們的運動都受著心理活動的支配?!笔箤W生處于教師對其的殷切期望之中,時刻感受到師長的關懷體貼,以和藹可親、熱情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其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愉悅與滿足,喚起他們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價值感。再次,教師愛護學生,滿腔熱情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要竭力發掘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為其創造有利的契機。

一般學生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教師期望的鼓勵和贊揚是能夠表現出積極回應的。學生在判斷教師對其音準、氣息、咬字等歌唱技術方面的及時評價是否是積極的時候,樂意接受贊許或者謙虛接受教師的針對性意見,并相應做出相關改善或改正,在改正練習中,就會揚長避短,最后,教師的肯定評價必然會越來越多,學生在聲樂練習中發現了自己的獨特之處并提升了歌唱的自信心。聲樂教學的效率得到了提高,這是和教師對學生的關心與肯定與學生對教師的尊重與配合密不可分的。

三、和諧的出路

傳統的聲樂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性與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有無條件地被動接受,而無法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想提高教學水平,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最終形成和諧、積極的課堂氣氛,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有效教學的實施,必須在構建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的前提下進行。在很大程度上聲樂教師與學生形成了合作伙伴關系,學生的成功就是老師的成績,是教師自身價值的體現。因此,師生之間應經常性地進行學術交流、思想感情的溝通,建立良好、融洽的協作關系。

其次,應建立民主的無權威性的學習環境,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應主觀臆斷、高高在上地對待學生,在一切可能的教學環節上,調動學生大膽參與的積極性,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和質疑,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互動,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實現教與學的統一。同時使用這種手段需把握一個適當的尺度,不能老罵學生,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如果經常處于緊張的氣氛下,往往會對自己的歌唱能力增加憂慮,信心不足,久而久之會因為害怕暴露短處而退縮不前,導致課堂氣氛低沉壓抑,這種現象在實際情況中也是有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與關心愛護結合起來,做到嚴而有格,嚴而有方,深入研究教學藝術,掌握好教育分寸,這才是真正的關心愛護學生。

第三,教師這個職業的服務對象是學生,故教師應加強師德修養,增強服務意識,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也應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歌唱是一個全身心的運動,老師們的要求都有所側重,解決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目的卻只有一個,都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明亮、圓潤、通暢的聲音。因此學生要充分理解老師的教學,按其教學計劃與之配合好,這才能有助于歌唱技術的進步。

結論

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反映在教師和學生各自對自身角色的調節和適應上。盡管如此,由于聲樂教學的特殊性,成功的學習活動和教學水平乃至整個聲樂教育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過個體教師的主導、以個體學生為主體實現的。而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一個活的因素,是一個能改變其他因素的因素。認識到角色差異和人格平等之間的統一,把握高校學生的學習心理,擺正主導和主體的關系,有利于教師和學生共同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聲樂教學效率的提高。

(作者單位:廣東省湛江師范學院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趙梅伯.唱歌的藝術.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2]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3]徐行效.聲樂心理學.科學出版社,2003.

[4]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5]劉朗.聲樂教育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6]徐小懿.聲樂演唱與教學.上海音樂出版社,1996.

猜你喜歡
陶冶互動學生
趕不走的學生
不再孤獨:愛是我們的舞場我們的朝堂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學生寫話
淺談粉絲經濟與網絡造星的互動關系
基于快樂教學的投擲課教學研究
關注生成,激活學生認知
奧巴馬與勞爾本周“互動”
小學語文陶冶性教學探究
聰明的學生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