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道尊嚴新說

2009-12-09 05:55吳舉宏
中小學管理 2009年10期
關鍵詞:人倫師道尊嚴師德

吳舉宏

2008年底,某市一名中學女教師被逼向學生下跪的新聞,引起眾多網民的關注:“這是一次教育‘9·11!師道尊嚴在這一跪里蕩然無存!”不少網友對此痛心疾首;但也有網友認為,這起事件事出有因,這名女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將手紙扔向學生,并且在學生道歉后仍不肯原諒學生,由此引發人們對師道尊嚴的熱議。

追根溯源,師道尊嚴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荀子。他提出:“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睂Υ?,劉鐵芳教授有精辟論述:“中國古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明人倫,讓學生成為明了并遵從社會規范的君子,而教師就是社會人倫規范的代表,學生正是通過親師、近師,來熟悉人倫之理的,‘師道因而與‘君道同一起來,政教合一,‘師和‘君一道成為‘治之本,‘師道也獲得了與‘君道并列的尊嚴,‘師道尊嚴的背后是‘治之道,是君之道,是強大的封建倫常文化?!?/p>

中國數千年文化傳統中形成了師之道、師之尊,教師接受了統治者、社會和家庭寄予的角色期待以及角色權力,教師充當著知識的占有者和代言人、道德的化身與規范的訓誡者、政治要求的代表和父母監管的委托人等多重角色。師道尊嚴的文化觀念不僅存在于教師心中,更彌漫在社會、家庭的每一個角落里以及每一個兒童的身上,為教師之于學生的絕對權威提供了強大的心理影響、精神支持和制度保障。傳統的師道尊嚴背后是至高無上的、強大的成人權威,它不可挑戰、不能逾越,有時全然不顧游戲中兒童成長的規律,否認兒童正當的學的權利和不學的權利,剝奪了兒童做一個兒童的權利。在傳統的文化背景下,雖然教育常常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社會舞臺上,但其核心使命還只是文化的復制和傳承,少有生命的潤澤、靈性的勃發。

當今,教育功利化與工具化、技術化與程序化的傾向,使教師的尊嚴利潤化、師道技術化。當然,現代教育成為“經濟教育”或拜倒在技術理性的腳下,也許是整個時代的縮影,是社會價值取向的反映。因此,將教育的問題放在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下、更大的視野中去冷靜而理性地分析,更容易準確診斷出教育的病因、病根。世道在變,師道豈能不變?教師需要師道和尊嚴,社會、學生同樣需要師道和尊嚴,關鍵是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師道、什么樣的尊嚴。

筆者認為,在如今多元而開放的時代里,師道、尊嚴不可能被賦予,而是師者主動作為和奉獻的結果。教師的尊嚴應以兒童生命的尊嚴為前提,絕不能以教育的名義僭越兒童的這一段寶貴而獨特的人生經歷。教育的要義首先在于培育人的精神、安頓人的心靈,其次則為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和啟迪。師之道、師之尊首先在于師之德和師之善,“以善先人者謂之教”,對生命的尊重和友善,對社會的責任和良知,是師道尊嚴的底色,此所謂師有德、則道有尊?!熬礃I”是師德的起點,“樂業”是師德的歸宿,實現從“敬業”到“樂業”的修煉,需要教師的自悟自醒、自覺自為。而今,師德不應是外在約束教師的條條框框,而應是教師發自心靈深處的人生訴求。因為是學生使教師成為教師,教師本來就是因學生而存在的,教師職業的規范倫理、精神理想是與生俱來的,不是也不應是外在的規定和強加,這是教師職業的命脈,是師道之根、尊嚴之源?!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對師道尊嚴較好的詮釋,“學高”、“身正”是師道之尊的基石。讓兒童在不知不覺中有所知、有所覺,這是教師的教育藝術;讓兒童興高采烈地跟隨教師的步伐,緊跟在教師品行的旗幟后,探索真知,學做真人,這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尊嚴、教育的尊嚴會由此萌生,那時,社會“必貴師而重傅”,人們對教師的回憶會像一首詩,一生吟誦不絕,人們在行色匆匆中會不時駐足回望那個叫做學校的神圣的地方。

猜你喜歡
人倫師道尊嚴師德
致良知與師德
家庭倫理?。?從人倫差序到地域關系融變的影像觀照
新聞報道中的“為”與“不為”
師德淪喪者不配為師
呂狂飆:師德建設需警惕從崇高師德簡單轉向底線師德
天倫
高職院校和諧校園人文構建淺探
試論“師道尊嚴”對構建雙向型師生關系的積極意義
師德“紅線”持續發力還需多方努力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