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師道尊嚴”對構建雙向型師生關系的積極意義

2015-12-17 10:33許雙子
企業導報 2015年23期
關鍵詞:師道尊嚴工具理性

許雙子

摘 ?要:本文首先基于工具理性理論分析,探討了在工具理性影響下教育日趨功利化,從而直接導致大學師生關系的扭曲與變異。其次通過對古代“師道尊嚴”的辨析和批判,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師道尊嚴”彌補了當代價值理性的缺失。最后重論“師道尊嚴”的回歸對功利教育環境下建構親密友愛、平等尊重和敬畏師道的雙向型師生關系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工具理性;師道尊嚴;雙向型師生關系

教育說到底是師與生的交往活動,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是教育理論與實踐中的關鍵課題,“今后教育的改革,急需著力推行的首要工作,便是師生關系的改革;不然的話,就算是有最好的校舍與最好的設備,還是效果不大的——因為教育效果的提高,精神的因素,人的因素,是決定性的因素?!盵1]由此可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教學活動以及素質教育的展開都有重大影響。師生關系作為學生的學習環境和成長氛圍的構成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

一、工具理性觀念下的功利教育直接導致大學生師生關系的扭曲與變異

(一)工具理性觀念影響下的教育功利化。工具理性最早由西方社會學者馬克思·韋伯提出,所謂工具理性,就是通過實踐的途徑確認工具(手段)的有用性,從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為人的某種功利的實現服務。工具理性是通過精確計算功利的方法最有效達至目的的理性,是一種以工具崇拜和技術主義為生存目標的價值觀,所以“工具理性”又叫“功效理性”或者說“效率理性”。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相對,只強調純粹從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慮,而漠視人的情感和精神價值。

工具理性是啟蒙精神、科學技術和理性自身演變和發展的結果,然而,隨著工具理性的極大膨脹,在追求效率和實施技術的控制中,理性由解放的工具退化為統治自然和人的工具,從而帶來了人的異化和物化。近二三十年來,隨著經濟領域的市場化,競爭性招生、學院創收、教師提升待遇、激烈的就業競爭等等,高校也不免俗被卷入到這股洪流。工具理性在教育界“蔚然成風”,首先表現為教育目的功利化。從教育者來看,教師把教書作為個體生存、發展的工具,教育管理最終的目的在于“高就業率”帶來的“高入學率”;從受教育者來看,學生把接受教育作為參與社會競爭的工具——“好工作”、“賺大錢”、“出人頭地”。其次表現為教育內容功利化,為了迎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教育內容緊跟行業需求,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都強調社會普適性,重視專業課,輕視公共課,這使得教育功能的全面性尤其是最重要的育人功能被淡化或弱化。學生們能學到對他們來說所謂“有用的知識”,卻不懂如何明辨是非,與人為善,尊師重道。最后表現為教育效果的功利化。學生對于被傳授的知識采取的是工具性的獲得,不存在任何個人喜好和興趣,最直接導致的就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和個體發展的滯后,甚至人性的扭曲。

(二)功利教育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危害。在工具理性觀念影響下教育日趨功利化,使得老師不再關注學生的成人成才,學生也視老師為知識索取的來源,教育者淪為知識的出賣者。師生雙方對各自利益的追求,成為了一種赤裸裸的“契約”關系——一種自由、平等的雙方為各取所需而形成的一種受契約保護的交換關系。顯然這種師生關系缺少了太多人性的光華,傳統的“親密友愛”“亦師亦父”的師徒關系變得遙不可及。師生之間關系變得越來越淡化,雙方關注更多的是自身個體發展,而“傳道、授業、解惑”作為教育者的職責在利益的洪流中變得蒼白無力。當師生關系不再親密友愛,而更像是赤裸裸的購買與消費,這必然導致師生關系扭曲與變異,主要有兩方面的危害:一方面從教育者方面來看,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體會不到作為教育者的價值和尊重,從而喪失對至善至美的追求,淪為生活的平庸者;另一方面從受教育者來看,學生得不到個體全面發展,對價值判斷存在誤解,也不懂得對教師工作辛勤付出的珍惜和尊重。

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生活中的一個最基本的人際關系,不但是開展學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而且是老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徑。師生關系扭曲與變異直接導致師生間溝通交流的障礙,是當下高校中師德師風建設、學生心理扭曲、厭學、師生關系淡薄問題的癥結所在。

二、古代“師道尊嚴”的辨析

古人說:“師道尊嚴”。本應為“師嚴道尊”, 出自《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币馑际俏覀冏鸬?,尊有道之師。教育提倡尊師重道乃是教師職業使然,“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教師先善其德,做到為人師表、誨人不倦,從而受到學生和社會的尊重。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辭書對“師道”注釋為1、師承;2、求師學習之道;3、為師之道。師承者,指治學的路數、學術個性、學派歸屬與老師有繼承關系;所謂求師之道,韓愈在《師說》中的“無貴無賤,無少無長,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指的是學習老師的學問或技藝體系;至于為師之道,即是指為人師表,師德高尚,學高所以授業,身正所以育人。

在古代教育觀中,師道尊嚴是師生關系的重要內容,大體有三層含義:一是“道尊”。 在古代教育家看來,師道是一體的,而且有著無上的權威?!盾髯印ざY論》中記載:“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則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荀子將師與天、地、君、親并稱,把師作為禮之本,國家的治理必須依靠國君和教師兩者的力量,尊師重道是實現“化民成俗”的重要保證?!皫煛薄暗馈币惑w,亦即老師集信仰和學識于一體,尊重老師就是尊重信仰和學識,就是順應天理和社會秩序;二是“自尊”, 韓愈《師說》中開篇第一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踐行這三者的前提是老師要具有高尚的品格和淵博的學識,因此老師要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識素養贏得學生和社會的敬重。三是 “他尊”,即有種種禮儀規范確保其他社會成員尊敬老師。著名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曾指出:“天地君親師五字,始見荀子書中。此下兩千年,五字深入人心,常掛口頭。其在中國文化、中國人生中之意義價值之重大,自可想象”?!皫煛迸c天地君親齊名,成為了古代人民的行為準繩和道德要求,尊師是不可違背,否則天理不容,因此,老師能受到學生乃至社會的極大尊重??鬃拥茏訉鬃有膼傉\服,虛心聽取孔子的教誨,視孔子如日月,敬之如父母。荀子說“言而不稱師,謂之畔;教而不稱師,謂之倍。倍畔之人,明君不內,朝士大夫遇諸涂不與言”, [2] “人無師無法而知,則必為盜,勇則必為賊,云則必為亂,察則必為怪,辯則必為誕?!?

由此可見,古代師生關系是一種基于價值理性的判斷下的自覺狀態,師生之間因信仰、情感和傳承緊密聯系一體,是種超功利關系,這種和諧狀態至今仍為世人所樂道,為之經典,難以企及,因為它閃耀的是人性的光輝。

三、“師道尊嚴”的回歸對構建雙向型師生關系的積極意義

從“師道尊嚴”的本真意義來看,其主要強調的是教師崇高的社會地位和和諧的師生關系,但是長期以來,“師道尊嚴”的含義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化,“師道尊嚴”已演變成為一種包括師生關系在內的人際關系符號,更重要的是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維護其統治和倫理秩序的工具——以等級、集權和專制甚至壓迫為特征。如今“師道尊嚴” 廣受苛責,一方面它被視為封建社會精神桎梏的殘余;另一方面教師獨尊的信條和陋習與現代社會發展的民主平等互相尊重背道而馳。我們應該看到“師道尊嚴”的本真含義,剔其糟粕,取其精華。在當今功利教育的大環境里,師生關系的涼薄呼喚師生對信仰、真理、知識的共同追求和尊重,“師道尊嚴”的本真含義恰能充實這一點。

作為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結成的相互關系的師生關系,它的走向是指師生關系的價值取向及其實踐結構的發展趨勢和方向。歷史上有兩種主要的師生關系價值取向:一是教師本位的師生關系取向,即傳統“師道尊嚴”思想。二是學生本位的師生關系取向,如民主、平等的理論和要求。無論是師本位還是學本位師生關系,都因矯枉過正受到了批判和更多的反思。在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形式下,教育需要繼承“師道尊嚴”的合理內核,形成民主、平等式的“師道尊嚴”,即雙向型師生關系。

(一)“師道尊嚴”成就親密友愛的師生關系?!皫煹雷饑馈笔紫缺憩F為師徒共同體。孟子說“師者,父兄也”,師生之間自然體現為一種有恩義的父子親情關系,這雖然不建立在血緣關系上,卻根基于倫理規范體系上。這種親情關系一方面表現為教師對學生成人成才的關愛和責任,另一方面表現為學生對恩師的熱愛與尊敬??鬃訉嵭小叭蕫邸?,對學生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如“顏淵死,子哭之慟”,冉伯?;疾?,“自牗執其手”;孔子之死,學生如喪考批,服孝三年,子貢又廬墓三年,不忍離去,這都紛紛體現出師生之愛。當代師生關系雖不及古,但仍需建立在一定的倫理道德之上,因為這是教育本質所賦予教育者的神圣使命。所以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體現為教師需主動走進學生,友愛學生,并將美好的品德和對真善美的追求傳遞給學生。其次學生因教師“好”“善”的引導,而與教師成為伙伴,最終實現雙方共同的全面發展。

(二)“師道尊嚴”形成平等尊重的師生關系?!皫煹雷饑馈敝v求禮義。古人之行為準則以禮為準則,而師為禮之本。師生之間以禮相約,按照規定禮儀辦事,踐行各自職責與義務。古今師生之間同是以禮相待,而如今“禮”擺脫了框條式的制約,逐漸演化為人與人相處之道,這種“禮”是根植于現代社會的民主平等精神之上,任何個體在人格上和權利上都是平等的?,F代的“禮”蘊涵著尊重、包容、謙讓等美德,師生雙方都是平等自由的個體,因此師生相處應是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禮讓的。

(三)“師道尊嚴”要求建立敬畏師道的師生關系?!皫煹雷饑馈币髮W生對教師存有敬畏之心。雖然師生雙方各為平等自主的個體,但并不意味著師生間的對等。教師作為學生人生的指引者、學業的輔導者,他們與學生之間必然存在著客觀的距離。學生向老師學習,是因為老師擁有更淵博的學識技能,對是非的判斷力和高尚的情操。學生只有正視這種距離,認清自身與教師間的差距,才可能有發展的目標和空間。敬畏師道并非指教師的絕對權威化,更不是學生對教師的無條件服從,而是學生正視差距從內心對“師”和“道”持有一份尊重和崇拜。這份敬畏來源于教師的學識、靈魂和無私奉獻,因此要求教師不僅治學嚴謹而且師德高尚,甘于奉獻,而這份敬畏是教師得到的最高榮譽,也是學生不斷完善自我發展自我的最大動力。

參考文獻:

[1] 嚴元章.中國教育思想源流[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3:16.

[2] 荀子·大略[Z].

猜你喜歡
師道尊嚴工具理性
新時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優化設計——基于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統一
師生對峙后的反思
試論新時代的師道尊嚴
“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高職院校和諧校園人文構建淺探
基于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融合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養成路徑
在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融合中推進新媒體從業人員政治引導
中國民主建設研究:以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為分析載體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角色的轉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