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策略

2009-12-10 06:47范可微
教育與職業·理論版 2009年22期
關鍵詞:聽力教學大學英語策略

[摘要]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大學英語聽力課程中,對單詞的重讀、連讀等語音現象缺乏全面的了解,詞匯量少,中西文化的差異及記憶能力的差異都會影響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提高。對語音知識的系統學習,反復練習聽力,聽說結合,大聲朗讀,掌握相關的英語聽力技巧與方法等,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

[關鍵詞]大學英語 聽力教學 策略

[作者簡介]范可微(1973- ),女,吉林吉林人,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外語系,講師,主要從事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工作。(吉林吉林132101)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09)33-0186-02

隨著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側重點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重基礎輕應用、重讀寫輕聽說的應試型教育轉變為重表達、重實踐、重視綜合素質提高的應用型教育。聽力教學是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主要環節之一。大學英語聽力課程作為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學生學習和應試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好壞與其讀寫成績的高低成正比關系。由此可見,提高大學英語聽力課程的教學質量有重要的意義。

一、影響學生聽力能力的因素

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課程中筆者發現,雖然一再強調聽力技巧的訓練,但是學生的提高并不明顯。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語音原因。聽力內容的聲音信號有許多特點,如單詞在句子中有重讀、輕讀、連讀,句子有語調,某些音節還存在清輔音濁化、失去爆破等語音現象。但多數學生對語音知識掌握得不夠系統,學生在思想上對語音知識的學習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聽力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從而影響聽力理解的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某些英語單詞的弱讀。如介詞of,它通常被弱化成[v]或[f],在聽音時往往被忽略。(2)某些英語單詞的連讀。如聽到一個生詞時,其發音好像是[notetol],不像是外國人名地名,辭典也查不到,這時就應該想到,它很可能是兩個或多個單詞的連讀,按照這個思路,我們最后猜出它是not at all。再如far away,for example 等,英語中連讀的現象非常普遍。(3)某些英語單詞失去爆破。如:His mother can't make apple pie.在這句話里 can't 一詞中的[t]失去爆破后容易被誤解成can。如果這樣,整個句子的意思就全反了。(4)句子中某些單詞的重讀。單詞的重音不同,詞性與詞義也就有所改變,如:ˋconduct(名詞,“行為”的意思),co`nduct(動詞,“指揮”的意思),而在一句話中,當說話人賦予某個詞以對比意義時,這個詞就變得格外突出,它在句子里的地位比起其他任何一個詞來都重要,成為全句的核心。例如:

`He have 、bought that 、book.(突出 “He”,與“someone else”形成對比)

He`have 、bought that 、book.(突出“have”,與“haven't”形成對比)

He have`bought that 、book.(突出“bought”,與“borrowed”形成對比)

He have bought `that 、book.(突出“that”,與“any other”形成對比)

He have bought that `book.(突出“book”,與“magazine”或其他讀物形成對比)

重讀的目的往往是為了表現說話者的某種情感或觀點,其中包括贊成、反對、感嘆、不同意、諷刺、驚訝等。

此外,我們在聽生活英語(如影視作品)時還經常會遇到一些英語方言。比如英音、美音、澳大利亞英語、美國黑人英語、印度英語等。這些不同民族的不同發音方式對我們的聽力理解也會造成一定的障礙。

2.詞匯原因。這里所指的詞匯是一個比較大的范疇,除了對詞匯量的掌握,還包括對習語(idiom)、口語(colloquialism)、諺語(proverb)、短語(phrase)、俚語(slang)等的了解。這幾個方面的詞匯,常常是單個的單詞都認識,但對整個短語的意思不了解。

例如,shake a leg 是非常地道的英語俚語,多用于口語,意思是“趕緊”或“快點”。而如果不理解這一習語,按照字面意思,很多人可能會理解成“搖晃著腿”,這就會造成聽者不知道講話者的意思。這里shake與“搖”這一動作本身毫無關系。

再如:I got a kick out of watching those kids perform.(我非常欣賞孩子們的表演。)其中get a kick out of something 是非常地道的英語習語,多用于口語,意思是“欣賞……”或“從……中得到極大愉快”。而如果不理解這一習語,按照字面意思,很多人可能會理解成“被踢出去”,這樣就會不明白講話者的意思。這里的 kick 已完全失去了“踢”這一含義。

3.文化差異的原因。影響聽力理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英語聽力教學是一種聽者以理解為目的的、多層次的、相互作用的、不斷進行推測的過程,因此,也是一種語言交際的過程。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的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由于忽視了語言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和語言的社會性,導致學生無法跨越自己的文化去理解另一種文化。

在聽力資料中往往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中西方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語言行為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學生對西方文化知識缺乏了解,嚴重阻礙了其聽力能力的提高。例如,中國人把貓頭鷹當做不吉祥的象征,但英語中卻說“as wise as an owl”,把貓頭鷹當做智慧的象征。再如,“You chicken!”He cried looking at Tom with contempt.(“你這膽小鬼!”他輕蔑地看著湯姆說道)。這句話中,“You chicken!”并不是指“你這只雞”的意思。這句話非??谡Z化,也是十分生動、形象的說法,如果不了解英美的文化背景,就不會理解chicken 指“懦夫”或“膽小鬼”,對整個句子就可能會感到迷惑不解。

4.記憶原因。聽是一種領會性能力。從心理學角度看,聽力理解過程依賴大腦的短暫記憶功能。這種記憶是有容量限制的。對聽力資料做到既理解內容,又記住大部分細節信息,是有一定難度的。例如,對年代、人物、事件、地點、價格、門牌號等細節內容的辨認往往是聽力測試的重點。一個人即使記憶力再好,也很難能在短時間內記住如此多的細節。

除此之外,還有心理因素,判斷、推理能力等諸多原因也會影響聽力理解的水平。

二、提高英語聽力能力的策略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對聽的技能做出了如下的闡述:辨別單詞中的音素;辨別語流中的音素;辨別重音類型;理解語調類型;理解話語的交際價值;理解語篇的大意和重要信息;領會說話人的觀點,態度或目的。因此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向學生傳授基本的語音知識,對學生進行辨音、正音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語音能力。語音能力與聽力理解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朔Z音障礙有助于提高學生聽力理解的能力。一定的語音知識及正確的發音是提高聽力理解能力的前提。提高聽力理解能力應該從音標入手,熟知并掌握連讀、省音、同化、弱讀、爆破等語音知識,在語流中把握詞、句的重音、節奏及語調。使學生不僅能聽懂講話人所說內容的表面意思,同時還能聽懂由連讀、句子重音、語調變化等朗讀技巧所引起的隱含意思。

2.在掌握一定的語音知識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音和詞義的“反射能力”,養成英語思維習慣,提高英語聽力理解能力。按照聽說法代表人物E.F.Skinner的教學程序“刺激—反應—強化”原則,一旦學生在聽力訓練中接受刺激,形成迅速反映的習慣,那么當聽到一定語音時,就自然、流暢地“意會”到所聽單詞、句子的含義。這句話的意思是通過語音對大腦皮層的刺激,直接反應成“語義的自然組合”,進而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因此,在音軌聽力教學中應采取精聽與泛聽相結合的訓練方式。通過反復精聽,分析學生理解偏差、產生錯誤的原因,幫助學生辨清關鍵詞及相關的音和義;大量的泛聽可以幫助學生辨別聽力材料的語篇大意,使學生大量接觸接近真實場景的語言信息,以形成嫻熟的語言反射和意識反射的能力。

3.在聽力教學中做到聽、說的有機結合,以聽帶說、以說促聽,最終達到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目的。在用英語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聽、說是不可分的,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在英語聽力課中,聽、說結合,可以一改學生被動聽音的局面,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聽力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為學生創造真實的語境(如:電影片段模仿、英文歌曲對唱、生活片段再現等),讓學生在說的同時,對其語音進行糾正,憑借聽力練口語,再通過口語促聽力,最終達到“雙贏”。

4.給學生適當地講解有效的英語聽力技巧和方法。(1)讓學生加強聽力記憶訓練,提高大腦的記憶功能,盡可能多地儲存聽力內容。讓學生真正用心去聽,集中精力聽那些需要記憶的重要信息;不要把精力放在個別單詞上,注意對文章整體的把握。只要抓住了全文的意思,聽不清或聽不懂個別詞也沒關系;聽完之后,立即做自我測試,檢驗可以回憶起的聽過的內容,并且復述所聽到的內容。在有條件、有時間的情況下,還可以進行大量的聽、寫練習,這樣做的效果會更好。(2)在聽力過程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平心靜氣,不可自亂“陣腳”。要排除對聽力測試的恐懼或抗拒心理,坦然放松,靜心聆聽。不能因為一個單詞或一句話沒聽清楚而急躁慌亂,影響后面內容的聆聽進而影響答題。如果產生了負面情緒,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幫助克服。例如,可以進行自我心理暗示,告訴自己“這沒有什么,我能行”,或者可以把負面情緒當做有形的東西,做一些諸如甩頭、深呼吸的小動作,緩解緊張的心理。(3)考試時要掌握好節奏,合理安排時間。錄音不等人,所以很多學生答題時都很緊張。聽力考試每分鐘朗讀的字數和停頓時間有限。英語聽力過程中,應該緊跟聽力節奏,避免過分的緊張(語速有可能比你平時練習時還要慢)。在聽錄音時,應盡量把聽音、記錄、理解和記憶四個過程同時完成。由于時間短暫,也因為僅憑腦力很難記住長達數分鐘的對話或短文內容,所以應該適當做些筆記。在做筆記時不必拘泥于形式,可以用簡寫、縮寫,也可以只寫單詞的幾個開頭字母,或做一些只有自己能明白的簡單的記錄符號即可,尤其聽到眾多的數字、時間、日期、人名、地名時更需要做筆記。

5.培養學生大聲朗讀的習慣。讀作為另一種可以將外界信息輸入到人腦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攝取大量的知識。朗讀是通過發音器官的活動將外界信息輸入到人腦中的,通過朗讀獲得的信息比通過視覺輸入到人腦中的信息要牢固。學生如果不大聲朗讀,就很難體會到不同音素之間的不同,也很難體會到快速語流中的音變及不同語調的含義。因此,通過大聲朗讀,使正確的語音儲存到大腦中,使頭腦中儲存的信息的“聲”“形”“意”更加全面,以便聽音時能夠準確地反映出所聽材料的“形”和“意”,達到良好的理解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在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加強聽力技巧訓練的同時,也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即對語言自身的把握,培養學生在語篇水平上的理解能力及對所聽材料的分析、歸納、綜合以及推斷能力,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張冠林,孫靜淵.實用英語語音語調[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3]吳建剛.英漢雙解英語口語習語詞典[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4]Penny Ur.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猜你喜歡
聽力教學大學英語策略
淺論對外漢語聽力課教學熱身環節中中文歌曲的應用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