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老手藝

2009-12-18 08:49劉蔚丹
文化月刊·遺產 2009年12期
關鍵詞:十字繡手藝剪紙

劉蔚丹 黃 康

繼剪紙、鉤花、十字繡、娃娃鞋、中國結之后,像納鞋墊這樣的傳統手工藝再次成為人們的視野焦點。

走在大街上,如果你足夠細心,會發現許多時尚的姑娘小伙將制作精致的手工藝品,掛在鑰匙扣、手機和書包上。這些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早已退出歷史舞臺的手工活兒,如今卻成了都市里的時尚新寵,廣受市民喜愛。據了解,熱衷于學習這些老手藝、手工活的,除了念舊的老人外,也不乏一些追求時尚的年輕人。

隨著各種剪紙班、中國結編制班走進社區,“老手藝”“手工活”給都市人帶來了獨特的審美愉悅。

街邊轉糖邁入大雅之堂。在武漢群光廣場七樓的電梯前,一名四五十歲的轉糖師傅被一大群男女老少“粉絲”緊緊包圍著。透過人群,只見他頭戴高高的廚師帽,一身干凈整潔的廚師打扮,坐在椅子上聚精會神地揮動著雙臂,桌上擺著轉盤、糖鍋和石板。

擠進人群看到,轉盤是一塊比桌面稍小的木盤,中有軸,軸上橫著轉棒,一頭墜著指針,轉盤四周畫有雞鴨鼠兔,花鳥魚蟲,手撥轉棒旋轉,指針最終指定什么,就給你做什么。

別看是用糖澆制而成,做工可一點兒都不馬虎,花瓣狀的斑點、細長的鹿腿、活靈活現的眼睛,一只鮮活的長頸鹿伴著甜絲絲的餳糖的香味“誕生”了!小男孩接過晶瑩剔透的轉糖,像得到一件精美的玩具一樣,樂得笑開了花,拿在手上賞玩著,半天舍不得吃。

也許有人會問,走街串巷的轉糖攤子怎么擺到商場餐廳里去了?原來,這位轉糖師傅是隔壁一家餐廳專門請來招攬生意的,他只管制作而餐廳負責收款,到月底結賬分成。

豪華的餐廳裝潢配上傳統的轉糖手藝,讓人充分感受到了現代社會中人們對傳統生活方式的留戀。尤其是當面對那些與舊日生活息息相關的技藝和物件時,驚喜和贊嘆充溢了偌大的商場。

而有些“老手藝”境遇卻不同。隨著機械化大生產的飛速發展,傳統手藝活賴以存在的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與人們生產生活密切聯系的技藝,絕大部分失去或大大減弱了生產生活的功用價值。其中,剪紙、十字繡、中國結等具有審美情趣的老手藝成了一種“時尚”,手工織補也因其精湛的針線工藝再次成為手工活中的“新貴”,而像銅制鍋、修傘、修表、磨刀、彈棉花等,卻在現代技術的沖擊中,每況愈下,前景堪憂。

在武漢,五代“手打銅”就面臨著后繼無人的窘境。江漢區胡祥興老人的手打銅手藝是祖上流傳下來的,他13歲開始學打銅,到現在已經60多年了。但隨著各種金屬材料的器皿層出不窮,買銅貨的人越來越少,加上打銅工作又累又賺不到錢,胡祥興老人的兒孫們都不愿繼承祖業。

盡管如此,老人依然想將這個手藝繼續下去,守著自己的“銅”過一輩子,只是覺得如果手打銅這門手藝就這么失傳了,很可惜。

無獨有偶,曾被譽為“十大名繡”之一的漢繡,近年來也因創新乏力而瀕臨失傳。湖北漢繡發源于戰國楚繡,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共有45種針法,重繡不重畫,采用平、鋪、鎖、扣、盤等表現形式,用金線作刺繡花紋的輪廓線,裝飾花紋繁縟豐滿,熱鬧歡快,題材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韻味,是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漢繡風光不再,從事漢繡傳統工藝的人員所剩無幾,幾位名師年近古稀,后繼乏人。曾經的鼎盛與輝煌漸漸成為記憶。

山瑰摘自《楚天金報》

猜你喜歡
十字繡手藝剪紙
老手藝
殘疾小伙賣十字繡年入千萬元
大嘴蛙學剪紙
春·手藝
十字繡
手工剪紙
剪紙
剪紙
王子學手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