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諧共融——對藝術設計教學的思考

2009-12-18 08:49
文化月刊·遺產 2009年12期
關鍵詞:共融藝術設計民族

田 慧

過去的2008年,各種蘊含濃郁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設計作品伴隨奧運圣火被世界各國人民所熟知:北京奧運標志“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北京奧運火炬“祥云”、北京奧運吉祥物“福娃”、北京奧運體育圖標“篆書之美”、北京奧運會獎牌“龍紋玉璧”等,無不滲透著中華大國的獨特傳統文化底蘊。

現代設計的發展始終是雙向的,一方面日趨國際化,力圖使設計語匯跨越民族、文化的局限,另一方面,為了保持自己的個性,許多設計師努力從本民族的文化遺產中找尋創作的源泉,追尋民族的“根”?!懊褡宓木褪鞘澜绲摹?這已成為一個通行的口號。

面對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藝術設計的民族特征日趨重要。對民族傳統元素的萃取和對外來文化的借鑒與融合是當今設計師的重任,更是當今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所關注的重要課題。如何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糅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風格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使之互相融會貫通、相得益彰,一直是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重點和難點。

一、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或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伴隨著獨特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的,是一種價值觀念的體現,是民族發展的靈魂。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審美趣味對現代藝術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獨具風采,既包括儒、道、法、墨等充滿智慧的思想流派,又包括精彩紛呈的藝術和設計瑰寶。

綜觀歷史,“和”一直蘊藏在中國傳統藝術與設計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國傳統的音樂、繪畫、書法、雕塑、民間藝術以及建筑、園林、服裝、家具、裝幀設計等各個藝術與設計領域無不蘊含著深厚的“和”文化底蘊?!疤烊撕弦弧?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思想精華,更是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建筑藝術傳達的主題。

二、融——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現狀

古老而豐富的中華民族文化為現代設計師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然而就目前中國藝術設計發展的現狀來看,我們的藝術瑰寶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掘和利用。當今的現代藝術設計,深受西方“現代主義”影響,一味強調形式感和現代性,對本民族、本地區文化不屑一顧,忽略了民族傳統文化情感,雖然現代感、信息感會比較強,但千篇一律,讓人體會不到中國的文化韻味和民族特色。

綜觀中國當前的優秀藝術設計作品,往往都是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國際設計語言、時代感有機融合起來的,如靳埭強、韓美林、陳紹華等設計大師合理地對傳統藝術進行發掘、提升與利用,創造出既具有鮮明中國韻味又具有現代感、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中國當代設計作品。

三、和諧共融——現代藝術設計教學的思考

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設計學科,必須重視中西融合,重視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融合絕不是簡單的外表摹仿、復制或克隆,而是兼收并蓄、吸收消化,最終為我所用?!昂椭C共融”有利于藝術設計學科的發展,有利于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培養出既具有淵博知識、深厚文化底蘊,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創造力,既能把握時尚潮流,又能傳承傳統文化,在藝術設計中能實現商業、文化、社會化價值完美結合的復合型設計人才。

如何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糅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風格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使之“和諧共融”,一直是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重點和難點。除了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以外,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在原有教學體系基礎上合理安排傳統文化教育課程

在當前,我國的高等藝術設計教育應把傳統工藝美術、民間手工藝、傳統藝術及人文文化納入傳統文化范疇,作為現代藝術設計研究的對象,應明確地把藝術設計產生的歷史、文化、民族背景作為藝術設計課程的基礎學習,應在原有教學體系的基礎上增加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教學內容。

在課程設置方面,加大傳統文化課程學習。課程內容可以包括: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易學、儒學、道家、佛教等)、古代文學、美學、民俗學,還有古代書畫篆刻、雕塑造像、園林建筑、舞蹈戲曲等。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瑰寶,是我們當代藝術設計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珍貴財富。

2.積極探索授課方式,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在講授傳統文化時,不可灌輸式教學,而應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應采用啟發式、互動式的教學形式。授課時需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使學生能夠把中國傳統文化與自己的專業聯系起來,通過相互之間的比較、介入,獲得綜合性的創造能力,從而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可開設專題講座。一方面定期舉辦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國古代美學思想、中國古典文學等傳統文化專題講座,另一方面聘請中外著名設計師舉行專題講座,通過分析其作品內涵現身說法。

3.經常進行實際設計項目的操作和實地采風

可結合一些實際設計項目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引導其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運用民族語言符號,如傳統圖形及寓意、傳統色彩的語言表達等,并結合現代視覺藝術表現形式進行綜合設計,使之融會貫通、兼收并蓄。

任何理論的講述都不如親臨體驗考察,“采風”是藝術設計學科通常使用的教學形式,它能使學生掌握第一手信息??山洺=M織學生外出實地考察傳統文化濃郁的地域、博物館、展覽館等,使學生親身體驗、親密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從而獲得最直觀的感受,教學效果自然是與枯燥的理論傳授不能同日而語的。

四、結語

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設計教育,歸根到底就是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藝術設計形式之中,將文化藝術與科學技術有機融合,將萃取的民族傳統元素與外來藝術設計形式和諧共融,創造出一種全新的藝術設計教育模式。使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以嶄新的姿態,在國際藝術設計教育舞臺上展現時代風采和中國特色。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理工學院藝術學院)

猜你喜歡
共融藝術設計民族
共融共建共育,構建教育新生態
南京古巷熙南里重現明清“笪橋燈會”
MINORITY REPORT
共融機器人
傳承 民族 文化
二米飯
書封與現代藝術
被民族風玩轉的春夏潮流
民族萬花筒
河北師范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