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糧油市場2009年10月分析報告

2009-12-21 01:29
糧食決策參考 2009年21期
關鍵詞:收購價稻谷大豆

10月份,秋收完畢并開始集中上市,秋冬播種工作也陸續展開。國家出臺政策繼續提高2010年小麥托市收購價格,每市斤均提高3分錢,并較上一年提前一周發布,對農民小麥秋播指導性更強。國家對秋收糧油作物,稻谷和大豆的收購政策也即將出臺。另外,國內油脂油料市場政策作用也愈發明顯,國家提高菜籽進口門檻加速去進口化,將有效抑制菜籽進口;東北地區195萬噸的國儲轉地儲補貼大豆返利當地大豆加工企業。本月全國糧油批發價格指數中糧食批發價格指數為165.12,比上月上漲4.62%;食用油批發價格指數本月為109.25,比上月下跌1.41%。本月國內主要糧食作物的小幅上漲仍是政策引導,而油脂油料市場價格的寬幅震蕩也不是因基本面的變化引起,而是美元走弱、政策等外圍因素的影響。

主要糧油品種的市場狀況如下:

小麥

10月份,全國小麥價格普遍高位運行,整體趨勢穩定,自中旬調價政策出臺后,市場價格在月末出現微漲,但漲幅小于政策調價幅度。最低收購價小麥成交量受政策提價及面粉銷售不暢影響,高位回落,成交均價底部平臺形成。本月全國小麥主產區三等白麥平均出庫價格為1911.8元/噸,與上月相比上漲1.14%,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三等白麥平均價格為1932.5元/噸(車板價,下同),與上月相比上漲0.87%。

一、小麥價格走勢平穩,面粉銷售未見起色

本月,小麥市場價格普遍維持平穩運行。因前期價格上漲幅度過大,在本月相繼兩次小麥政策出臺后,對市場價格的影響都較有限,說明當期小麥價格上漲空間的一部分已提前被預支,而在政策托底的情況下,未來價格下跌的可能性甚微。預計后期隨著貿易商手中庫存逐步消化,競價交易底價提高的影響將在市場中逐步體現。綜合主產區六省來看,10月份冀中南、魯東北和豫北等地的小麥到廠價格依舊維持在2000元/噸左右,蘇皖小麥價格主要在1900~1930元/噸之間。

在中秋國慶面粉消費峰季過后,市場上面粉銷售狀況趨于平穩,受小麥價格變動幅度影響,面粉價格近期未有起色,甚至在冀、魯、豫部分地區的價格有小幅回調跡象。預計后市面粉價格不會出現下跌趨勢,極有可能保持穩定且略有上漲:一方面,11月份開始,面粉消費將逐漸轉旺;另一方面,小麥銷售底價提高終會在市場中體現,對面粉價格將形成影響

二、市場看空采購放緩,托市交易連續走低

本月,最低收購價小麥周平均投放量為178.4萬噸,較上月增加29萬噸;周平均成交量為68.15萬噸,較上周增漲14.46萬噸;成交均價隨底價抬高而提高,為1832.35元/噸,較上月增加15.72元/噸;平均成交率為38.2%,較上月增加2.3個百分點。月內三次投放量分別為176.75萬噸、178.65萬噸和179.78萬噸,專場競價交易分別成交83.47萬噸、68.53萬噸和52.44萬噸,成交率分別為47.2%、38.4%和29.2%。自2010年托市收購價格明確、競價交易低價提高后,市場普遍認為短期內小麥利多因素出盡,在面粉銷售速度降低的情況下,各類糧食企業采購積極性降低,使得月內三次專場競價交易的成交量及成交率連續下降。

三、托市水平小幅上調,托市交易底價抬高

本月,對小麥市場形成關鍵影響的兩項政策相繼出臺。先是在1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為加強宏觀調控、穩定市場價格、保護農民利益,會議通過2010年小麥各品種最低收購價每市斤均提高3分錢,其中,三等白小麥每市斤由0.87元提高到0.9元,三等紅麥和混合麥每市斤由0.83元提高到0.86元。繼而國家糧食局下發通知,自2009年10月21日起,將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安徽、江蘇6省本地產最低收購價小麥銷售底價提高,其中,白麥底價提高50元/噸,紅麥及混麥提高40元/噸。等級差價保持不變。

在當前市場價格高位趨穩的情況下,相繼小幅提高2010年小麥托市收購價格水平以及抬高托市競價交易銷售底價,一是穩定了農民種糧的信心,確保了來年的收益;二是打消了市場猜測,明確了指導方向;三是體現了政府調控意圖,對未來糧食價格走勢起到了穩定帶動作用。

四、進口小麥數量回升,期價雖漲長期利空

據海關總署統計,9月份我國共進口小麥7.374萬噸,較8月份增加6.62萬噸,接近此前的較高水平。1至9月份我國累計進口小麥58.5萬噸。9月份我國沒有小麥出口。根據2009年小麥進口配額估算,預計今年后3個月進口小麥數量將會增加,這也就意味著對國產優質小麥需求將減弱,價格也將受到壓制。國際上,小麥期價連續三周上漲,最后一周出現下跌行情。分析認為,雖然本月小麥整體處于上漲態勢,但本身基本面形勢并無利好,因為小麥基本面信息相對匱乏,使得小麥市場成為一個“追隨者”,在全球供應充足、出口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小麥市場可能再度回落。

綜上所述,后期小麥市場價格將在政策引導下穩步提升一個臺階,價格抗跌性極大增強,上漲空間有限;面粉市場行情將有所回暖,部分地區價格將溫和上漲,麩皮價格將隨玉米價格穩中有漲;最低收購價小麥競價交易成交量維持穩定,預計成交均價將在上月基礎上有10元/噸左右的漲幅。

玉米

10月份,國內玉米價格高位回落后企穩,局部有小幅反彈。東北深加工企業開始掛牌收購,價格同比呈高開之勢;關內農民惜售,在一定程度上支撐了價格高位堅挺,但市場交易量有限。本月二等黃玉米全國平均價格為1756元/噸,比上月下跌3.65%;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二等黃玉米平均價格為1713元/噸,比上月下跌7.73%。

一、新糧上市,政策性玉米投放量減少

10月份,國內新產玉米全面上市,為了避免新糧上市、供給增加給市場造成壓力,國家也適當減少了政策性玉米的投放量,成交價格相對穩定,成交率明顯回落。東北臨時存儲玉米三次投放量依次為320.22萬噸、270.84萬噸和226.39萬噸,分別成交11.90萬噸、24.34萬噸和20.84萬噸,成交率為3.72%、8.99%和9.21%,成交均價相對穩定,基本在1560元/噸附近。南方銷區移庫玉米投放量也有減少的趨勢,三次分別為29.09萬噸、29.84萬噸、25萬噸,分別成交0.92萬噸、0.87萬噸和3.6萬噸,成交率分別為3.16%、2.92%和14.4%,成交均價分別為1839元/噸、1820元/噸和1828元/噸。后期,隨著國內玉米持續上市,市場供給充足,而臨時存儲玉米銷售價格較高,與上市新糧相比沒有優勢,成交情況難有起色,再者政策性玉米繼續銷售意義已不大,投放量可能繼續減少或暫停銷售。

二、政策利好,臨時存儲收購有望繼續

10月上旬,在秋糧全面上市之際國家再度發出利好消息,將2010年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提高三分錢,并宣布將繼續提高稻谷、尤其是優質稻谷的最低收購價,同時將繼續對玉米施行臨時存儲收購。在經歷了2009年上半年臨時存儲玉米收購主導的政策市后,市場已對這一政策頗為關注,而國家這次的表態無疑給今年玉米市場行情奠定了基調。但由于前期北方產區玉米出現明顯的減產,導致國內玉米價格仍處于歷史高價,預計今年國家的收購力度會有所緩和,并且收購政策的執行區域仍主要集中在東北產區,而收購價格至少不會低于去年1500元/噸的價位。

三、農民惜售,關內玉米價格高位堅挺

10月份是關內玉米上市的高峰期,但由于9月份玉米價格高位運行和部分產區玉米減產,農民普遍看好后市,惜售心理比較強烈,而10月上旬國家的政策利好無疑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心理;另一方面收儲企業從控制風險的角度考慮,對今年玉米的收購價格也比較謹慎,同時也在等待今年具體收購政策的進一步明朗,普遍在市場上呈觀望心態。10月份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玉米收購量較同期偏少,價格也一直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隨著關內玉米全面上市,銷區玉米供給又將主要由關內產區提供,后期在需求的拉動下,關內玉米價格易漲難跌。

四、價格高開,東北加工企業掛牌收購

10月份,東北玉米尚未完全批量上市,上旬長春大成首先掛牌收購,收購價格為1450元/噸,隨后東北深加工企業陸續掛牌,收購價格普遍集中在1450~1480元/噸之間,與去年臨時存儲玉米收購價持平或略低,但明顯高于去年東北玉米開秤價。由于前期580萬噸的2008年臨時存儲玉米定向銷售,上規模的東北深加工企業都有一定量的低成本庫存原糧,再加上東北臨時存儲玉米競價銷售仍在進行,東北市場并未出現深加工搶糧的情況,東北玉米價格也相對穩定。但進入11月份后,東北玉米市場的平靜有望被打破。一方面,前期庫存消耗見底,深加工企業需要及時補充糧源;另一方面,從往年收購情況來看,東北玉米將在11月份迎來收購高峰,價格容易出現波動,同時相關的收購政策也可能隨時出臺,加大了價格波動的可能。需密切關注相關政策。

五、低位震蕩,國際玉米價格先漲后跌

10月份,國際玉米價格先漲后跌,CBOT玉米指數由月初的350美分/蒲式耳先漲至410美分/蒲式耳,下旬回調至370美分/蒲式耳左右。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是產量壓力得以消化和燃料乙醇需求的好轉,帶動了價格回升;另一方面是下旬美元走強,終結了玉米價格的持續上漲。由于國際玉米價格仍在低位震蕩,9月份我國玉米進出口量仍處于較低的水平。9月份我國玉米出口0.34萬噸,98%出口朝鮮;9月份我國玉米進口0.72萬噸,94%來自老撾。

11月份,在今年玉米收購政策尚未明朗前,受農民持續惜售的影響,關內玉米價格仍將保持穩中小幅上漲的態勢,部分地區價格將達到1700元/噸;東北玉米全面上市,收購價格有望小幅波動,仍主要集中在1500元/噸附近。

稻米

10月份,國內稻米市場依然弱勢。國家宣布將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但市場價格仍處弱勢,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收購持續進行,收購范圍擴大,各地中晚秈稻價格弱勢中趨穩;中下旬,國內粳稻全面上市,價格呈現北強南弱的局面。

一、政策稻谷交易成交出現分化

10月份,國內政策性稻谷競價交易持續進行。東北臨時存儲粳稻成交相對活躍,跨省移庫最低收購價粳稻以及南方臨時存儲稻谷交易成交低迷。本周四次東北臨時存儲粳稻投放10.01萬噸、10.08萬噸、10.02萬噸和10.02萬噸,分別成交4.66萬噸、5.11萬噸、5.08萬噸和3.78萬噸,成交率分別為46.55%、50.69%、50.75%和37.72%。本月其他政策性稻谷競價交易成交情況比較低迷,跨省移庫最低收購價粳稻累計成交1.01萬噸,南方臨時存儲稻谷累計成交6.59萬噸。一方面由于新產稻谷全面上市,市場供給充足;另一方面,除東北臨時存儲稻谷外,其他政策性稻谷競價交易銷售底價明顯高于當地市場價格,導致的競價交易持續低迷。

二、利好政策偏“虛”稻谷價格低迷

10月上旬,國家宣布將提高稻谷,尤其是優質稻谷的最低收購價。此消息一出并未對市場產生明顯影響,國內中晚秈稻價格依然低迷。究其原因,首先是國內秈稻連年豐收,不出意外,今年產量有望繼續增產,市場供給絕對充足;其次受2008年秈稻收購價格先漲后跌的影響,今年收儲企業心態謹慎,尤其是在產量豐收的背景下,收購企業普遍按照最低收購價進行收購,沒有提價的意愿;第三,盡管國家已對稻谷收購價格作出表態,但并未涉及具體內容,利好政策偏“虛”,尚未形成漲價預期。預計后期在相關收購政策沒有落實前,稻谷市場仍將維持穩中偏弱的局面。

三、中晚稻最低價收購范圍擴大

繼9月份安徽、湖北啟動中稻最低收購價之后,10月份四川、江西省也陸續宣布啟動中晚秈稻的最低收購價收購。在托市政策的支撐下,產區收購價格趨于穩定,集中在最低收購價0.92元/斤附近。截至10月20日,中儲糧委托收儲庫點在安徽、湖北、四川三省按最低收購價累計收購中晚秈稻167.4萬噸。當前,秈稻市場收購主體心態比較平穩,再加上糧源比較充足,托市政策更多地表現為底部支撐的功能,在提高稻谷最低收購價的具體政策出臺前,市場價格難以走高。

四、粳稻全面上市南北差異明顯

10月中旬開始,國內粳稻已經開始大面積上市,各主產區收購價格走勢分化,北強南弱的態勢明顯。東北產區受庫存水平降低以及運費補貼政策仍可能持續的影響,市場收購力度增加,價格高位堅挺,一等稻谷的收購價格普遍在2100元/噸以上;而南方粳稻產區新糧上市后,供給增加,市場收購價格走低。盡管今年東北粳稻質量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價格走高,然而目前在東北粳稻市場上,往年的政策影響仍在主導市場心理,市場普遍預計今年東北稻米出關運費補貼政策有望在11月出臺,各方收購力度比較強,后期價格有望保持堅挺勢頭。

五、9月我國大米進出口小幅增加

10月份,受新糧即將上市的影響,進口國采購數量減少,國際大米成交清淡,大米價格保持穩定,泰國100%B級大米FOB報價在535美元/噸附近。海關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大米進出口數量小幅增加,但仍處歷史低位。9月我國大米出口量為3.38萬噸,較上月增加0.72萬噸;1~9月出口量為56.12萬噸,同比減少31.05%,主要出口國仍為朝鮮和日本;9月我國大米進口量為3.39萬噸,較上月增加2.04萬噸,1~9月份大米進口量為18.26萬噸,同比減少18.48%,進口大米品種仍然是泰國大米和越南大米。

11月份,如果最低收購價相關政策沒有具體落實,國內稻谷市場仍將持續弱勢。中晚秈稻的收購價格維持在1840元/噸的最低收購價附近;東北粳稻價格比較堅挺,三等稻谷的收購價格將在2000元/噸以上運行,如果東北稻米出關運費補貼在11月份實施,則有望進一步帶動東北稻谷價格上行。需要密切關注稻谷市場相關政策。

大豆

10月份,受外圍因素影響,國內外大豆期價出現大幅反彈;在期盤帶動下,進口大豆到港成本和港口分銷價也雙雙上漲,在進口大豆價格的帶動下和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國產新豆收購價也出現大幅上漲。本月三等大豆全國平均價為3634.21元/噸,與上月相比上漲0.48%。

一、外圍因素成為決定CBOT期價走勢的主要因素

本月,美元指數持續走弱,并創下過去14 個月來的新低;黃金期貨價格站穩1000點大關,且保持強勢;道瓊斯指數重返萬點關口,創過去一年來的新高。外圍環境變化對外盤大豆及豆油期貨價格形成支撐,抵消了大豆豐產對價格的影響,CBOT大豆主力合約價格在10月5日起開始大幅反彈,到10月23日累積漲17%;10月23日后,由于美元指數止跌反漲,包括CBOT大豆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再次回落。本月的CBOT大豆期貨價格走勢,體現了今年以來外圍因素作用強于基本面因素這一特點。

另外,今年美國大豆收獲和上市延遲,同時收割緩慢使市場擔憂將損及大豆的質量和產量,也是CBOT大豆期價能保持高位震蕩的主因。美國農業部10月26日公布,大豆收割完成44%左右,而五年平均為80%,是三十多年來的低點。估計11月CBOT盤大豆期價仍將在高位盤整。11月后南美大豆播種面積明朗后,如美元走勢不出現大的變化,09/10年底大豆豐產壓力將釋放。

二、臨時存儲豆維持低成交率,新政策出臺政策成焦點

自2009年7月23日以來,國家共進行了十四次臨儲大豆拍賣交易會,經歷了從流拍到稀少成交的過程,成交率一直維持在低水平,總成交量為11.15萬噸,成交率不足2%。隨著新豆陸續上市及補貼政策實施,國儲大豆的拍境地愈發尷尬。一是雖在經歷10月的上漲后,主產區個別地區大豆收購價接近臨時存儲大豆出庫成本,但從東北產區現貨流通狀況來看,大部分地區新豆價格仍低于國儲大豆拍賣價;二是本月出臺大豆補貼政策,195萬噸的轉庫存使企業供應得到國儲補貼大豆補充,且成本被降低,沒有補貼的臨時存儲大豆難獲青睞。

三、新豆收獲完畢農民惜售,油廠收購量低于正常年份

本月,主產區黑龍江大豆收割結束,西北部地區大豆質量差于往年,蛋白及含油率指標低于正常水平,東部地區大豆質量相對較好。由于認為今年大豆減產,國家又有托市政策,主產區農民不急于出售大豆,推動本月主產區國產大豆收購價高走,目前主產區油廠大豆收購量低于正常年份水平。黃淮地區農民有留存小麥、玉米習慣而無留存大豆習慣,當地農民售豆積極性普遍較高,在外省份油廠和本省油廠搶收下,黃淮地區國產大豆收購價進入十月份以來也呈高走態勢。除農民惜售嚴重、國內利好政策的支持外,此次國產大豆價格上漲的另一原因是美豆高位運行、進口大豆到港成本上漲的帶動。不過,隨著油廠收購價的提高,國內大豆高位風險開始顯現。

四、豆粕價處于年內高位水平,油廠壓榨利潤有所好轉

本月,沿海地區豆粕價格普遍上漲,市場購銷比較活躍,43%蛋白豆粕報價集中于3500~3600 元/噸;黑龍江地區豆粕價格因新大豆開始集中上市呈現整體穩定的態勢,集中報價為3300~3400 元/噸。這主要是近兩個月進口大豆到港量處于較低水平,沿海油廠豆粕庫存壓力不大,銷售壓力較輕,使豆粕價格受到支撐。另外,由于節后生豬存欄規模仍然較大,情況好于前期預期,市場對后期畜禽飼料需求樂觀,這對豆粕價格形成支撐,預計短期內豆粕價格仍將在高位運行,不過,遠期隨著大豆豐產這一利空完全釋放,如美元走勢不發生大的變化,大豆外盤期價不出現大幅上幅,豆粕向下壓力將增加,同時,受大豆托市政策支持、國產大豆成本支撐,豆粕價格即使遠期出現向下,向下空間也有限。

五、進口豆到港成本和分銷價上漲,壓榨利潤不降反升

本月,由于美豆期價持續大幅反彈,進口大豆到港成本和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均雙雙上漲,不過在進口大豆到港成本和港口分銷價上漲的同時,進口大豆的壓榨利潤不降反升,進口大豆購銷也一度活躍。主要原因是豆粕價格不斷創出年內新高,豆油價格在多處于高位,以10月底時的豆油、豆粕、進口大豆到港成本計算,進口大豆壓榨利潤在200元/噸以,較上月明顯提高,同時因8、9、10月份進口大豆到港量連續環比下降,處于年內較低水平,進口大豆港口庫存壓力大幅下降,國內進口大豆價格和交易量出現同時上升的局面。在11月下旬之前,因受成本支持和港口庫存量下降,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仍將維持高位;中長期因國際大豆市場豐產壓力釋放,進口大豆到港成本將可能下降,同時進口大豆到港數量將環比增加,價格壓力增加。

六、2008/09年我國大豆進口量創五年新高達4110 萬噸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9 份我國進口大豆275 萬噸,較8 月份313 萬噸的進口量減少38 萬噸;今年1~9 月份我國總計進口大豆3236 萬噸,較去年同期2869 萬噸的進口量大幅增加367 萬噸和12.8%。2008/09 年度(上年10 月到次年9 月)我國總計進口大豆4110 萬噸,較2007/08 年度的3782 萬噸增加328 萬噸,增幅為8.7%,我國大豆進口量連續第5 個年度創歷史紀錄。以折油量測算,2008/09 年度大豆進口折油794 萬噸,同比增加95萬噸。2008/09年度我國大豆進口量在2008/09年度我國大豆豐產的基礎上繼續上升的主因是,為保護種植者的利益,使我國避免受到國際市場價格回落的利空影響,從而實現豐產又能豐收,2008/09年度我國以遠高于當時進口大豆到港成本和港口分銷價的價格在主產區對國產實施托市收購,43%左右的國產大豆進入國儲,在價格競爭優勢和需求缺口的共同作用下,2008/09年度我國大豆進口數量在豐產的基礎上得以繼續創出新高。隨著政策調整和國儲大豆的輪出,預計2009/10年底我國大豆進口量連年上升的局面將改變。

綜上所述,美盤在見今年4月份以來的低點后,沖擊年內低點未果,主因是外圍因素而非因供需基本面的改變。11月下旬之前,支持大豆價格的因素仍然存在,預計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11月仍在高位運行,以穩為主;國產大豆在經歷10月份的上漲后,繼續向上空間有限,在政策的支持下,將在高位運行,在3700 元/噸附近震蕩。

食用油

10月份,國內主要植物油品種現貨價格寬幅震蕩,但月平均價和上月相比基本相當。主要是上旬中旬受外圍因素影響,國內外期盤價格出現持續大幅反彈,并帶動國內現貨價格反彈,下旬因美元止跌反彈,植物油現期貨價格隨期盤回落。本月一級菜油全國平均價為8000元/噸,與上月相比下跌1.23%;一級豆油全國平均價為7700元/噸,與上月相比基本持平。

一、受外盤期價帶動節后需求下降,豆油價格不跌反升

本月,受美元指數下跌,美元持續走弱影響,CBOT盤豆油主力合約出現持續大幅反彈, 受外盤帶動,國內豆油期現貨價格在節后,雖進入需求淡季,卻不跌反漲,震蕩向上,成交易量也一度放大。不過,隨著價格上漲,市場心理出現分化,一方認為本輪價格的上漲主要受國際市場油脂油料期、現貨價格持續上漲的帶動,在目前國內豆油供應充裕、國內豆油需求難以大幅增加情況下,價格繼續上漲空間有限,壓力增加,觀望心理不斷增強。另一方認為小包裝油價格開始上調,品牌豆油價格上漲幅度為 1~3 元/箱;同時,秋收油料價格因農民惜售普遍上漲,加重了市場通漲預期,因此,對后期價格謹慎看漲,出現一定的囤積心態,但訂貨仍比較謹慎。預計短期豆油現貨價格仍會在高位震蕩,向上空間向下空間皆有限。

二、提高菜籽進口門檻加速去進口化,政策市已現端倪

10月22日下午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正式通知加拿大等國在11月15之后出口到我國的油菜籽不得含有有毒病毒——黑脛病,同時要求進口菜籽企業家必須具有出口國政府出具的證明不含有此病毒的文件方可進口。由于加拿大油菜籽上黑脛病是很難清除,因此,這個政策等同于后期中國將完全禁止進口加拿大油菜籽。這個政策雖短期內不會改變今年我國菜籽和菜油進口數量仍較大、國儲庫存量較高的局面,但將有效地防止進口菜籽的沖擊,從而對未來菜籽供應局勢利多。受政策的得多影響,10月23日鄭商所菜油主力合約成交量和成交價格雙雙爆發,呈現了久違的交投活躍局面。受期盤帶動,國內菜油現貨價格出現反彈,四級菜油價格在7800~8300元/噸;菜籽收購價格也穩中有升趨于堅挺,長江流域收購價集中于3600~3700 元/噸,四川地區集中于3700~3800 元/噸。

另外,今年國家在菜籽市繼續托市收購,在6 月初國家下達首批400 萬噸臨時存儲油菜籽收購計劃后,9 月下旬又下達了第二批100 萬噸的臨時存儲油菜籽收購計劃,中儲系統成為托市收購的主力軍,國儲菜油數量將繼續增加,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到10 月25 日,中儲糧總公司在內蒙等17 個油菜籽主產省累計收購臨時儲備菜籽388.2 萬噸,已經加工成菜籽油119.8 萬噸。由于菜油儲備基本集中國家手中,在排除外部干擾的情況下,國家將主導國內菜油價格,從而實現國儲菜油的順價銷售,降低庫存。

三、氣溫下降棕櫚油需求受限,但低底棕油價格仍堅挺

本月,由于美元指數見14周來新低,包括棕櫚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而馬盤和大連盤棕櫚油期價的大幅反彈帶動國內棕櫚油現貨價格隨之反彈,市場成交量也一度放大。不過隨著下旬美元止跌反漲,外盤回落,市場觀望氣氛增強,購銷放緩。后期,由于天氣快速下降,棕櫚油需求受限,未來幾個月國內高度棕櫚油消費量將會減少,國內棕櫚油價格持續向上動力不足,不過鑒于后期棕櫚油到港口量較少,且國際市場植物油價格短期大幅下降可能性較低,棕櫚油港口分銷價格也不具備大幅下降的條件,短期內窄幅波動可能性較大。另外,低度棕櫚油因攙兌需求價格較為堅挺。

四、植物油進口數量環比繼續增加,供應壓力持續存在

海關初步統計數據顯示,9 月份我國進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櫚油硬脂)97 萬噸,較上月進口量增加18 萬噸,較去年同期59 萬噸的進口量(不含棕櫚油硬脂)增加38 萬噸。今年 1~9 月份我國總計進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櫚油硬脂)613 萬噸,較去年同期559萬噸的進口量增加54 萬噸,增幅9.7%(今年開始海關不再將進口棕櫚硬脂列入食用植物油)。如果考慮 9 月份我國棕櫚油硬脂進口量在8-10 萬噸,全月植物油進口總量將超過105萬噸,再次創下我國月度植物油進口量的歷史紀錄,預計10 月份植物油進口量將會下降。

綜合所述,目前國內油廠庫存較高,基本面偏空的格局沒變,不過短期內外盤主要植物油品種期價仍將高位震蕩,加之國內利好政策的支持,預計11月國內植物油價格多數時間仍將在當前價位上下震蕩運行,這其中菜油價格會最為堅挺,一級豆油價格在7050~7450元/噸;四級菜油價格在7800~8300元/噸;棕櫚油價格在5650~6050元/噸。

猜你喜歡
收購價稻谷大豆
謙卑的稻谷
人潮涌動
稻谷的故事
中國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國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農場
江漢平原辭
給小嘴安個開關
主產各省子棉11月收購價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