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歷史原因類選擇題的解題方法

2009-12-31 09:43周成梅
現代教育教學導刊 2009年4期
關鍵詞:根本原因解析歷史

周成梅

歷史教學中,歷史學科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不斷提高,特別要求學生要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在歷史試題中最頻繁出現的就是要求回答歷史事件的各類原因,有的要求回答根本原因,有的要求回答主要原因,有的要求回答具體原因,有的要求回答客觀原因,有的要求回答主觀原因,有的要求回答內因,有的要求回答外因等等。要全面準確的回答好各類原因,這就要求學生一方面掌握各類原因的準確含義及其答題的技巧,另一方面要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分析問題。下面我就這問題作簡單的分析。

1 幾種原因的含義及其解題技巧

在不同的原因中,最常見的也是難度最大的就是分析歷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重要原因)。弄清這兩種原因的含義及其解析要點對原因類歷史問題的解答是很關鍵的。

1.1 根本原因:指引起事物發展變化結果的各種原因中起關鍵作用的、決定作用的原因,是導致事物發生的最本質的因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源,是一種歷史的客觀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反映的是客觀歷史規律的要求,在語言上往往采用比較抽象的表達方式,例如通常所說的“歷史根據”、“社會根源”、“經濟根源”、“必然性”、“最主要”、“最重要”、“內因”等。

解答根本原因可以根據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從引起歷史事物變化的重大方面去理解分析,如: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上層建筑、階級本性等,其具體的分析方法大體可以分為三種。

1.1.1 從政權性質、社會性質、階級性質方面進行分析。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由此可見,許多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由其政權的社會性質或者是該政權所屬的社會性質而決定的。

例一:為什么明朝后期存在著土地兼并、宦官專權、農民負擔沉重等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試分析產生這些社會問題的根本原因。()

A 封建專制統治衰落時期地主階級剝削的加劇

B 外來侵略帶來的危害

C 統治階級爭權奪勢斗爭的結果

D 農民反抗斗爭激烈的結果

解析: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可以從明朝時期的社會性質和時代背景來回答,一方面明朝是封建社會,封建地主階級剝削決定了他們必然強占、兼并農民土地并殘酷剝削農民。另一方面,明朝時我國的封建社會已經衰落,封建制度更加的腐朽。同時,這一時期商品經濟的活躍也刺激了地主階級的貪欲。因此正確答案為:A

例二:南京臨時政府承認列強與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有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 南京臨時政府害怕與帝國主義決裂

B 帝國主義的脅迫

C 不平等條約的危害不大

D 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決定其不可能同帝國主義決裂

解析:此題是典型的從政權性質和階級本性的角度入手進行分析的題型,南京臨時政府的性質是資產階級革命政府,資產階級的局限性決定了他們不愿意同帝國主義決裂,因此臨時政府承認列強與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正確答案為:D

例三: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

A 地主階級對農民階級殘酷剝削,使農民無力購買產品

B 地主階級抵制資本主義經濟

C 過重的苛捐雜稅阻礙了商品生產和流通

D 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解析:可以從社會性質的角度進行分析,政治對經濟的反作用,A、B、C、D四項都是原因,但D項包含了A、B、C項,A、B、C項都源于D項,因而得出正確答案:D

例四:導致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的根本原因是:()

A 產生的社會條件不充分B 中國的社會性質

C 西方列強的挾制D 封建勢力的壓迫

解析:社會性質、社會環境決定階級特性,由于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產生和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和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方面又受到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剝削。因此,決定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一個帶有雙重性的階級,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性,但又缺乏徹底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勇氣而帶有軟弱性。因此答案為:B

1.1.2 從客觀因素方面進行分析。此方法主要針對生產關系以及上層建筑方面調整的原因。主要依據是辯證唯物主義原理中的: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

例一:西漢初期,統治者調整統治措施,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農民戰爭的推動 B 社會經濟的貧困

C 欲圖長治久安D 皇帝的英明

解析: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客觀物質決定主觀意識。當時經濟經過長期的戰爭,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社會經濟貧困,西漢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因此正確答案是B.

例二:造成西漢初年“王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

A 分封制違背歷史發展潮流

B 休養生息使諸侯國的經濟實力增強

C 封建經濟自身的分散性

D 中央放松了對諸侯國的控制

解析:經濟決定政治,經濟上的分散導致政治上的分裂所以正確答案為C。A項是對分封制的評價不是原因,D、B項都是諸侯國出現以后的狀況不能成為原因。

例三:1921年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從根本上說是由于:()

A 蘇俄社會主義性質所致

B 帝國主義經濟封鎖所致

C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過失所致

D 蘇俄當時社會生產力所致

解析: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當時蘇聯面臨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與當時社會生產力不相適應的戰時共產主義已無法實行,故正確答案:D

例四:巴黎公社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 沒有乘勝追擊臨時政府軍隊

B 沒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聯系

C 沒有發動廣大人民群眾

D 資本主義的發展程度還沒有達到在歐洲消滅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程度

解析: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決定政治,當時資本主義還處在工場手工業時期,資產階級的力量還相對弱小。因此, 正確答案:D

例五:《漢書.食貨志》載:“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經界,徭役橫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詐,公田不治”。這種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A 農民負擔重,生產積極性下降

B 春秋后期諸侯爭霸,土地疆界遭到破壞

C 封建土地私有制盛行,西周井田制瓦解

D 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社會生產力發展

解析:解古代史材料型選擇題必須要具備的前提是讀懂材料,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運用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才能得出正確答案,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末期,王室衰微,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井田制瓦解的現象。根據原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和形式;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故正確答案為:D

1.1.3 從主觀因素方面進行分析。此方法主要針對歷史事件的經驗教訓方面,主要運用“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反作用,即意識的能動性”這一原理,此時的客觀原因僅僅是重要原因了。

例一: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 舊式農民起義的局限性B 拜上帝教不符合中國國情

C 軍事策略上屢犯錯誤 D 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

解析: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作用,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農民階級不是新生產力的代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農民階級提不出科學的革命綱領,無法完成新的歷史時期反封建反侵略的歷史任務,故正確答案:A

例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A 王明的“左傾”錯誤思想

B 國民黨軍力過于強大

C 紅軍裝備落后,作戰方法過于落后

D 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

解析:主觀意識的作用 答案:A

注:找歷史事件的根本原因中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區分點在于:事件前(事件興起之因)找客觀原因(與目的有關),事件后(事件結果之因)找主觀原因(與教訓有關)。例:美國內戰的根本原因(事件前)是兩種經濟形式的矛盾不可調和。大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事件后)是年幼的中國共產黨缺乏理論修養和實踐經驗。

1.2 主要原因:有時也叫重要原因指事物發生的各種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或起決定作用的原因,在命題中,有“主要”、“重要”、“主要依據”、“主要因為”等提示語。

例一:鄧小平說“1977年和1978年,中國還處于徘徊狀態”,“徘徊”的主要原因是:()

A “兩個凡事”的方針占主導地位

B “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錯案未得到平反

C 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被壓制

D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領導職務還沒有完全得到恢復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和闡釋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弄清鄧小平這句話是針對什么而發的?要破除那些東西。B、C兩項與“徘徊狀態”有關,但只是“徘徊狀態”的具體表現,而不是原因。正確選項應該為A項

例二:1929年美國發生的經濟危機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A 資本主義在全球占優勢 B 美國是頭號的經濟大國

B 經濟規律在起作用 C 世界市場的作用

解析:所問的是經濟危機波及全世界的最重要原因,四個選項都是原因,但相比之下D項是最重要原因,因為在世界市場的作用下,世界各國的經濟是緊密聯系,相互影響的

例三:太平天國運動之所以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主要是因為:()

A 其規模和延續的時間均屬空前

B 制定了比較完整的革命綱領

C 建立了與清政府對立的政權

D 對封建王朝的打擊空前沉重

解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有兩方面:①理解最高峰的含義;②把握最高峰的最主要判斷標準,最高峰即超出以往農民運動的水平,這可以從斗爭的規模,對封建王朝的打擊力度,持續的時間、頒布的革命綱領等方面來判斷,最主要的標準是它能夠在多大的程度上體現或者達到農民的要求——推翻地主階級的統治,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太平天國運動中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這在以往的農民起義中是從未觸及的。這就是在眾多原因中對最高峰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所以正確答案為:B

例四:民主黨派與蔣介石集團決裂的主要原因在于()

A 國民黨統治集團反對中間路線

B 人民解放戰爭不斷走向勝利

C 國民黨堅持一黨專政反對民主

D 民主黨派受到國民黨的誣陷

解析:A、C、D三項都是原因,但C項的內容包含了A、D兩項,C項是所有原因中起主導和決定作用的原因。而B項不符合史實。故正確答案為:C.

注:主要原因(重要原因)有時也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有時就是重要原因,但二者之間也有區別:①主要原因是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導致該事件發生的諸多現實的、具體的因素中起主導或者決定作用的原因,在原因語上往往表達的是具體的歷史事件;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發展變化的潛在的、深層次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比較持久的、本質的、必然的因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源,在語言上往往采用比較抽象的表達方式。例如通常所說的“歷史根據”、“社會根源”、“經濟根源”、“必然性”等一般指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現象,多指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階級本性,內因等方面的原因。②根本原因往往是單一的唯一的;而主要原因往往會是多方面的。雖然最主要原因有時和根本原因相同,但不能把根本原因與最主要原因簡單的等同,有時是相同的,有時是不同的。

例:導致蘇聯解體的原因: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主要原因則是戈爾巴喬夫的改革。

對于各種原因類題,在實際的運用中我們往往還會會遇到更多樣復雜的問題,需要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但最常見也是最難解的就是這兩大原因,正確把握好這兩大原因的含義和解題技巧對提高解題水平是很關鍵的。而其它有關原因的問題,難度不是很大,只要掌握好其原因的含義,聯系課本內容,就能得出正確答案。以下是幾種常見原因的基本含義:

1.3 具體原因:指影響歷史事件發生的偶然因素。

1.4 內因:變化的根據。

1.5 外因:變化的條件,且通過內因起作用。

1.6 主觀原因:指與某事件(或人事)所在的階級、階層、團體、個人的主觀意識密切相關的那一方面因素。

1.7 客觀原因:指與前者有緊密關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觀意識影響的那一方面原因。

注:一般情況下,內因和外因等同于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但如果內外因屬于社會、國家、政府等人的意識很難起決定作用的大范圍歷史概念時,那么它們是專指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這就區別于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

2 分析歷史原因類題的基本思路及其技巧

基本思路:分析歷史原因,應該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根據歷史教學大綱要求,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如:社會基本矛盾的觀點、階級斗爭理論的觀點、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的觀點、民族問題理論的觀點、宗教理論的觀點、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觀點、社會革命的觀點、戰爭問題理論的觀點等等。

這些科學理論為我們分析歷史原因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如分析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時,可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理論;分析民族解放運動時,可用“一切民族壓迫都必然引起人民反抗”的原因。

基本方法:

2.1 經濟為先?!吧a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設”的基本觀點。

例如:美國獨立戰爭原因:“英屬北美殖民地經濟發展迅速……”

例如:1848年歐洲革命的原因:“隨著工業革命的擴展,資本主義得到發展……”

例如:第一國際成立的原因:“資本主義經濟得到很大發展……”

2.2 政治為要。在階級社會里,每一件歷史的發生都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對重大歷史事件的分析,除從經濟入手外,也考慮政治因素。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①經濟發展;②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產生;③封建專制的統治。

2.3 人民為重。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而且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他們在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文化等方面起著推動歷史前進的偉大作用。歷史命運歸根到底是由人民決定的。杰出人物的思想、活動只有適應歷史發展進程和人民群眾的社會需要,才能有所作為。因此分析重大歷史事件,尤其是那些對歷史進程起巨大影響的歷史事件原因時,要把人民群眾放在應有的位置。

例如:法國大革命之所以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徹底性,其主要原因是:人民群眾的推動

例如:封建社會中,封建經濟繁榮的主要原因:人民群眾的勞動。

例如: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背景:“……廣大人民要求擺脫宗主國經濟束縛的愿望越來越強烈……”。

例如: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無產階級已經覺醒,并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臺?!?/p>

2.4 歷史階段為標準。一些具有標志性或轉折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是歷史長河的“界碑”,這些重大歷史事件對以后歷史進程有強烈深遠的影響,分析歷史原因時,這也是一種角度。

例如: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都離不開改革開放這一背景。

例如:近代史上中國社會經濟的落后都離不開殖民主義的掠奪這一背景。

例如:1848年革命、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德意志、意大利統一、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擴張和爭奪、亞洲革命風暴、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初步形成等都離不開“工業革命”這一背景。

例如: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美、德等國)、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中國的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第二國際等)、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引起的。

此外,如歷史原因分析中的戰爭問題、民族問題等等,也都有一定的方式。

總之,分析歷史原因,應該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地思考問題,揭示事物之間內在的、隱含的聯系。

猜你喜歡
根本原因解析歷史
血液透析患者發生跌倒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睡夢解析儀
復合場中類拋體運動解析
“Fe2+與Fe3+”相關解析
對稱巧用解析妙解
新歷史
會計準則與稅法的關系及差異的根本原因
柴油機壓縮空氣起動系統三通球閥內漏分析與處理
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歷史上的6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