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視域中的新時期知青小說

2010-06-08 02:00于皓洋
文學與藝術 2010年3期
關鍵詞:自然生態

于皓洋

【摘要】在地球自然生態危機及生態文學、生態批評的興起與發展中引出文學研究的“自然”審美視角。在“自然”視域中對新時期知青小說進行分析,批判“人本主義”思想立場,呼喚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關鍵詞】自然;生態;新時期知青小說

地球自然生態危機現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據聯合國《世界能源格局變化報告》,人類最主要的動力能源—石油,包括人類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質,如空氣、水、食物在人類肆無忌憚地揮霍、運用、破壞中正面臨著十分嚴重的危機,保護生態、拯救大自然現已成為人類社會最強烈的呼喊。自然生態危機反映到文學領域,一部分有良知的作家紛紛投入到生態文學的創作中,同時,生態批評的興起與發展拓寬了文學研究的領域,使文學研究將目光投向了長期被人類遺忘的大自然。

地球生態危機現狀及世界范圍內生態文學的興起與發展使當代文學中的“自然”審美視角成了熱門的關注角度。在“自然” 視域中看知青生活,新時期知青小說看到了知青上山下鄉給大自然帶來的禍害。在“人定勝天”的狂妄時代思想意識支配下,知青十年的戰天斗地,使很多下放地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遭到了空前的破壞,人類的無知和盲動付出了民族發展嚴重滯后的沉痛代價。

1985年孔捷生發表的《大林莽》可以說是新時期知青小說中最早顯示出了“自然”審美視角的作品。小說描寫了“文革”期間海南某農場由邱霆、簡和平、謝晴等組成的五人知青小分隊在原始森林執中執行勘察任務,由于對政治的過分狂熱,對個人英雄主義的盲目追求,企圖夷平原始森林種植橡膠,以實現自我價值,這種不懂科學的愚昧行為是嚴重違反自然規律的,自然讓他們付出的慘痛代價是:最后只有一人生還。幾位知青在蒼茫的原始森林中迷路了,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掙脫魔力走出大森林。這些人的悲劇源于無知,更深層次上代表了人對自然認識的局限。邱霆、簡和平、謝晴等人的悲劇是那個時代造就的,愚昧狂妄的思想讓他們違背大自然規律,欲施“鬼斧”之力夷平大片的原始森林種植橡膠,然而妄自尊大的人類,一旦置身于大自然之中,顯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啊洞罅置А吠高^主人公身上悲劇的聚集點使讀者從人與自然的對立中,看到了時代與人的對立,看到各種各樣的人與人、人與自我、人與社會環境和政治環境的沖突?!焙喓推绞菚r代的清醒者,與時代的正在清醒者謝晴,在惡濁瘴氣的大林莽中,不僅要與饑渴、蛇蝎、濃霧、雷電作生存斗爭,同時還要與愚昧、狂妄、荒謬的時代思想進行拼搏??梢钥吹?時代的病態比原始森林中的生存問題還要可怕,人們難以掙脫時代造就的愚昧與狂妄,這種思想意識像魔咒一樣鼓動著人類的偏執行為。在清醒者們與人類、時代的對抗中,他們付出了比征服大自然更大的代價。這不僅僅是小說幾位主人公的命運悲劇,而且是時代的悲劇、民族的悲劇、人類的悲劇,這是人類對自然的征服和自然的反征服強力造成的。在悲劇里,我們看到了人與自然相生相協的關系,看到了大自然不容征服的力量,讓人深刻領悟:人類的某些愿望可能是超出人的有限能力的,人類不能把自己的意志都強加于自然,使自然無條件臣服,客觀規律是不容侵犯的。小說結尾的暗示性描寫給人類的啟示是:人與自然是和諧共生的關系,人類不可為了貪圖一時利益去毀壞自然,毀掉自然就等于毀掉了人類自己。

王澤恂的紀實小說《逃亡》首先給我們提供了一幅相諧相趣的塔里木河原始生態圖:塔里木河有浩浩蕩蕩的寬闊水面,岸邊的原始森林被簇擁在星羅棋布的湖沼深處,有曲曲折折的河灣和一望無際的蘆葦蕩,有水鳥撲來掠去,有鯉魚游去游回,還有美麗的馬鹿,數百只鹿形成的鹿群幾乎覆蓋了整片沙棗林,參天的古木遮天避日,樹上有黑色紅嘴的新疆八哥、綠色的相思鳥、羽毛斑斕的啄木鳥,灌木叢里有云雀和內蒙古百靈¨¨¨這是一幅深遠遼闊的美麗景致,人們千百年來在這里生生息息,人與自然是如此的和諧和靜謐。但可惜的是,這美麗的景致已經完全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里。小說《逃亡》描述了當年知青兵團由于“濫砍濫伐濫打井濫墾耕地灌水濫修水庫截水極其嚴重,并且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引發塔里木河及其兩岸原始森林出現荒漠化的真實情境,是那樣的觸目驚心,又是那樣的令人痛心。小說主人公劉爭重返當年兵團所在地時,他發現塔里木河不見了,大大小小的水沼、河汊、河灣都沒有了,當年茂密的蘆葦浪和詩意的原始森林好象根本沒有存在過,河兩岸斑斕絢麗的白樺林、梧桐林、紅柳林、灌木叢全部被砍伐殆盡,眼前只有荒涼的沙海,那么多的馬鹿、黃羊、新疆虎、野豬,還有憨傻的魚群、飛來掠去的水鳥,一切生靈蕩然無存。主人公陌生到無法相信眼前就是自己曾經奮斗過的地方,這樣的一無所有連同當年知青的青春和血汗被一起帶走。正如作者在篇末借主人公劉爭之口發出的悲愴質問:“這就是自己和千千萬萬支邊青年拋擲幾十年光陰揮灑無數血汗親手鑄就的事業嗎?這究竟是一種什么事業呢?”“人在世間有了劫難,可以逃亡,哪怕逃到天涯海角;大自然遭遇了人的劫難,可以逃亡到哪里去呢?”

再看張抗抗的知青小說《沙暴》,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辛建生是一個下放到內蒙古草原的知識青年,草原的艱苦生活使他日夜盼望回城,回城成了他生活的唯一目標,為了獲得返城機會,辛建生開始獵殺草原上的鷹,用鷹爪送禮來打通回城關系,回城后,辛建生一直對自己當年的獵鷹行為悔恨不已,而十幾年后,因為生活的困窘,在經歷了痛苦的心理斗爭后,終于重新拿起獵槍,回到草原獵鷹的故事。這是一個對人類的自私心理和罪惡行為極端諷刺的故事。在小說中我們看到,草原失去了鷹的保護,老鼠開始肆無忌憚地吞噬草場,沙化像瘟疫般迅速蔓延,昔日的草原已不復存在,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牧民,只好趕著牛車,遷徙到遙遠的深山里去了……小說以沙暴為背景,反映了知青對自然以及人文環境造成的破壞,不但向我們展示了辛建生等的獵鷹行為破壞草原生態平衡引起的草原沙化現象,而且還深層次揭示了生態失衡的原因,是人類欲望的惡性膨脹導致的自然生態整體性的破壞。

“自然”視域中的新時期知青小說看到了人對生態平衡的破壞實際上是對人類生存空間的毀壞,也看到了目光短淺的人類在自私利益趨使下的罪惡行為是造成生態失衡的根源所在。

在“自然”審美視角觀照下,作家能夠以比較客觀和辨證的眼光看待知青生活,看到了知青插隊有戰天斗地的時代要求和個人要求,也同樣有著鄉村生活中親近美好大自然的享受;有惡劣自然環境帶給他們的磨難,也有山山水(下轉第23頁)(上接第22頁)水帶給他們的精神安慰。所以,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在新時期知青小說中,表現為人與自然的平等相依與和諧相處。

張承志《北方的河》是一部人類回歸自然、融入自然的力作。文中不論是對主人公回憶插隊時所見到的額爾齊斯河的描述,還是對于象征希望的黑龍江的想象性構畫,都表現出對大自然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尤其是對于黃河、湟水及永定河的現實描寫,將自然賦予人性,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八腰S河當作自己的父親,情不自禁地投入黃河的懷抱,仗著黃河父親的庇護和寬容勇敢地橫渡了它”;湟水之濱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動,使人沉入一種安寧恬靜的心緒中;“永定河沒有屈服,他想,這并不是一道屈服的馴服的淺流。聽到石頭落水的聲音,那聲音包含著深沉的堅韌和力量”。這些人格化比附,體現出對自然萬物的一種平等態度。

再看張承志的《金牧場》,表達出人類的生活和命運與大自然密切相關的思想。早人類產生億萬年的自然是人類的母親,她默默地影響和塑造著人類,在人與大自然的密切接觸和相互斗爭中人具有了獨立的特征。在壯偉的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汗·騰格里冰峰是絕頂,是危峰,是萬年堅冰,是此世盡頭,是世界的高點。它不可攀登。正因此,人類懂得了什么是人”。遼闊壯美的大自然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它從不同角度吸引著古往今來的無數人,“一股巨大的無形的親近強烈地吸引著我,使我一天天和同樣巨大但有形的環境分離。為什么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前方的貧瘠中閃爍著高貴,枯焦的黃土中埋藏著瑰寶?!边€有那綠色的夙谷,是深沉而溫柔的休憩之國,是人類追尋的地方?!叭祟愔锌傆幸恢а}不甘于失敗,九死不悔地追尋著自己的金牧場”。

姜戎于2004年發表的紀實性長篇小說《狼圖騰》是近年比較暢銷的一部小說。姜戎是一名北京知青,文革時期自愿到內蒙古邊境的額侖草原插隊。在草原,他鉆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斗過,也與他親愛的小狼共同患難過。是狼的狡黠和智慧、狼的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以及草原人對狼的愛和恨,使姜戎與狼結下了不解之緣。狼是草原民族的獸祖、宗師、戰神、楷模,狼的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狼對蒙古鐵騎的馴導和對草原生態的保護,還有游牧民族千百年來對于狼的至尊崇拜……均使作者沉迷于其中,寫出了這部有關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的長篇小說。這是新時期知青小說有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之作,是狼的神奇魔力讓人類著迷,在共同的生物圈里,人不再忘乎所以地主宰一切,在與狼構成的“自然”中,人與自然不僅有著生存上的相依,也有著情感上的交流,共同構成和諧的生態畫面。

我們看到,“自然”視域中的新時期知青小說使文學研究從“人本主義”的觀念束縛中解放出來,將人與自然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而不是彼此孤立、緊張對立的兩個方面。在這樣的整體中,人的自然生態意識覺醒了,對于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行為,知青作家能夠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人與自然的交流、相處中,人對于自然的魔力有了一種全新的體會。新時期知青小說以生態學的理念,調整了人與自然的關系,糾正了人在天地間被錯置的位置,使知青小說中的人物在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中更加接近“自然”視域中的真實。

【參考文獻】

[1] 黃建國:《理想追求與自我省察—新時期知青文學主題的理性嬗變》,《名作欣賞》,2005年第12期。

[2] 張同慶:《自然及其價值—張承志論之二》,《沙洋師范高專學報》,2006年第1期。

[3] 吳尚華:《走向和諧:人與自然的主題變奏》,《安慶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3月第2期。

[4]王喜絨、楊勵軒:《在生態批評的視域中重新檢視中國知青小說》,《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猜你喜歡
自然生態
母親河生態大走廊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自然》:中國的生物倫理并不狂野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自然》關注中國科技雄心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盱眙生態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