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新文化運動“反傳統”與中國社會“文化重建”問題

2010-06-08 02:00王安琪
文學與藝術 2010年3期
關鍵詞:新文化運動

王安琪

【摘要】眾所周知,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現代文明的進步有著里程碑式的作用,但是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關注我們的傳統文化,進而出現了對新文化運動“反傳統”的質疑??梢哉f,中國開始了新一輪的“文化重建”。本文試圖討論闡明這兩個問題,并提出筆者對于新文化運動“反傳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新文化運動;“反傳統”;“文化重建”

近些年來,中國社會上到處都彌漫著一種“國學熱”,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們,都開始談論起中國傳統的問題,并以此作為一種時尚??墒?當我們面對著許多傳統的缺失時,我們感嘆,并要追根溯源找到問題的所在,“新文化運動就這樣卷入了這場全民大討論中。這幾年常聽到或看到一種議論,說新文化運動全面反傳統,具有感情用事的非理性色彩,造成中國的思想危機;說“打倒孔家店”在中國文化史上帶來一股“左”的思潮,形成中國傳統文化的“斷裂”,開啟了文化大革命的先河,等等。持這種論點者,國外、國內都不乏其人。

說起來,新文化運動中的“反傳統”與中國社會的“文化重建”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我看來,新文化運動中的“反傳統”對中國社會的“文化重建”是有積極意義的。

首先,在那個時代,文化革命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來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基礎的改變,使得作為依附于這種社會制度的文化也不得不隨之改變。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學說為其理論基礎的,其創始者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那時的中國是奴隸制瓦解之前的茍延殘喘,而孔子作為那個時代的士大夫階層的一員,所提出的理論自然是針對奴隸制社會的。后來,按照歷史發展的規律,中國走進了封建社會時期。其實,在處于封建初期的秦朝和漢朝前期,在中國文化中占有統治地位的是道家而非儒家。儒家的重新崛起是在漢代大儒董仲舒對儒家思想進行系統整理和改造,并被漢武帝極力推行之后的。董仲舒對儒學的重建,使得原本以奴隸社會為基礎產生的儒家文化適應了封建社會的,而儒家文化也因此重獲新生。

二十世紀初期,封建體制搖搖欲墜,而被封建統治者用作維護社會秩序和鞏固統治而被極力改造的儒家文化,也面臨著一場“抽根”似的危機。其實,新文化運動中對于傳統文化的批判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次重建。只是,董仲舒的那一次是以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進行的,而新文化運動是以自下而上的革命方式進行的。

其次,新文化運動打破了中國人自古以來形成的對于權威的迷信,使人們可以更好地“去粗取精”,改造傳統文化。

從董仲舒改造儒學到封建社會瓦解,其間大概有兩千多年。隨著封建君主專制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儒家學說漸漸地發生了“質變”,成為專制主義與舊道德、舊文學的保護傘。從“天人合一”的“天命論”到倡導“三綱五?!钡某讨炖韺W,儒學從一種原本十分人性化的思想無奈地走上的扼殺人性的歧途,而這又導致了個人意識的泯滅以及對于權威的盲目崇拜,這毫無疑問已經嚴重制約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俗話說,“矯枉必先過正”,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才可以喚醒民眾,實現個性解放。

新文化運動期間, 陳獨秀在《新青年》雜志上發表文章說: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便不得不反對國粹和舊文學。其實,由于封建社會的“潛移默化”,“國粹”早已被扭曲,到不如在那個時候一并打碎它——文化的東西是不會被本民族的成員所抹殺的,它最多只會“休眠”一段時間,等到適當的時間它自然又會蘇醒,而且以一種更加飽滿的精神去生長。我想當代的“國學熱”就很能說明問題。國學經過近一個世紀的漂泊,終于又在社會中找到了歸宿。而這一次,它將以一種新的方式出現,因為它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的基礎上的,現代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討論,其實也就是對傳統文化的重建,而這樣的重建,必然會使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內涵有了更加深入的把握,從而讓我們的傳統文化在當代找到它適合的位置以及存在的方式,為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其意義還是十分巨大的。

最后,新文化運動還將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引進了中國。

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們以科學和理性作為衡量是非的標準,提出無論什么事物,如果經科學和理性判定為不合理的,不適合現代社會生活需要的,即令它是“祖宗之所遺留,圣賢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會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表現了科學的大無畏精神。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理性主義而非感情用事的運動。當時提倡科學民主,提倡文學革命,都是服從于民族發展需要而作出的一種理性的選擇。五四時期覺醒的青年們,正是最反對“盲從”,最反對“不求甚解,渾渾噩噩”,盡管手段有些激進,但他們追求的正是理性和科學的精神。

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之所以提出要采取“全盤西化”這樣激進的方式,也是出于一種策略考慮。在當時的情況下,面對反動勢力的層層威逼,我們的革命者們是無法安下心來,與他們大談“一分為二”的重要性的,當時要做的,只是讓整個中國知識界能夠活躍起來,共同關注這個問題,參與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從而在這種論戰過程中達到宣傳自我的目的。

總之,五四是一個矛盾重重的時期,而新文化運動在中國文化歷史中的一塊里程碑。之后,中國文化界逐漸從“萬馬齊喑究可哀”的困境中解脫出來,中國民眾的思想解放運動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應當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去審視歷史,去評論我們的前輩,畢竟,他們所面對的社會現實與我們是不同的,而如何走好今后的路,才是我們當下最應該深思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獨秀《敬告青年》,《新青年》創刊詞

猜你喜歡
新文化運動
下篇走向覺醒的文化與精神
覺醒與解放
基于歷史判斷三個層次的批判性思維教學——以《新文化運動》一課為例
體相和個性:以五四為標識的新文化運動再認識
略論新文化運動的法蘭西風格
論梅光迪對“提倡新文化者”的批判
論新文化運動對社會主義思想的探索
契合與背離《女鐸》與新文化運動
論歷史文本解讀的邏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