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大主題也能呈現別樣風情

2010-06-09 09:41肖燕
新課程研究·作文教學 2010年2期
關鍵詞:責任感家鄉文章

肖燕

我市(此處特指湖北省襄樊市,下文同。)在不久前舉行過以“愛我中華,愛我家鄉”為主題的作文競賽,我班學生參加了這次活動。從準備到寫作,這幫孩子一直叫苦連連,哀聲陣陣,最后,一篇篇文章像難產兒一樣陸續呈現在我的面前??梢韵胍?,違心之作能有幾多情蘊?無病呻吟,蒼白板滯,空洞無物是本次作文最大的通病。一次很有教育意義的寫作活動,竟被我們的學生當成了苦差事,他們在心里鬧別扭,可是又不得不嚴遵師命,絞盡腦汁,搜腸刮肚。要么勉強湊夠一篇自己也認為只是空喊口號、沒有感覺的文章,要么另立爐灶寫一篇了事,要么干脆從作文書或網上抄一篇蒙混過關,而真正能入眼養眼的文章卻是寥寥無幾。這與平常寫作的效果相差甚遠。

難道是我們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淡薄了嗎?事實并非如此,他們思想純粹明凈,敢愛敢恨,充滿陽光。但是為何面對這樣宏大主題時,學生卻顯得意興闌珊,索然無趣呢?對此,我專門在班上進行了作文指導,讓他們重新構思寫作,并逐一評改。下面我就結合學生作文,從四個方面探討此類文章的寫作技法。

1.小處落筆,見微知著。

類似“愛我中華,愛我家鄉”的宏大主題都是很寬泛的話題,其內涵往往是多層、多義、多向的。寫作時,不宜面面俱到,否則文章內容只是泛泛而談,言之無物,不能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像本次作文,我們不妨從兩點入手:

(1)角度要小?!皭邸边@個話題,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是一種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寬闊胸襟,是一種憂樂天下、匡時濟世的崇高精神,是一種嫉惡如仇、愛憎分明的堅韌品質,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正義感,是一種正直善良的美德……寫作時,我們只抓住一個角度來立意,把它寫深寫透寫全面即可。比如趙奇同學從適者生存角度立意,警示人們不要固步自封,要放眼世界,適應時代的潮流;周方同學抒寫鄉愁,表達臺灣人民渴望回歸祖國的強烈愿望;王思琪同學用詩一般的語言贊美祖國的巍峨高山,并揭示其文化內涵等等。這些文章都是因為角度小,寫得具體深刻而顯得與眾不同。

(2)選材要小。面對重大題材,我們學生很難駕馭,在評論表述中往往會寫得膚淺,不妨就取材于現實生活,通過一個人物或一件事情去深刻感受祖國的興盛和家鄉的巨變,比如可以是祖輩父輩的憶苦思甜,可以是自己對生活的熱愛,也可以是對周圍人的關愛等等。像所選出的《神奇的小潭》(龔思潔)、《瓦》(劉莎莎)、《家鄉菜》(張林霞)、《家鄉,讓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唐煥煥)、《月亮在敲門》(魏濤)和《照片的洗禮》(張婷婷)等文章都是選擇尋常物事進行寫景狀物,敘事抒情的,并能于細微之處點出人、事、理的精神實質,寫得真實深刻,富有情蘊,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形象詮釋。

著名作家劉白羽先生曾經說過:“對一個創作者來說,是生活中某種具體的動人形象打動你,給你帶來思想和認識。你通過復雜的生活形象,才提煉出你的一份理解,一種思想,一份詩意?!睋Q言之,作者的詩意靈感和思想認識都是來源于具體形象,那么用形象來詮釋抽象概念,效果會如何呢?

有位學生這樣闡釋“責任感”:“它是指人們自覺地把份內的事做好的一種心情,是我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一種表現,是我們應該具備的一種美德?!蔽易寣W生評價,他們一致認為,語言過于直白,不形象,我就讓他們來詮釋什么是責任感。有的說:“責任感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寫就的《出師表》,是貝多芬挑戰人生、超越自我譜寫的《命運交響曲》?!庇械恼f:“責任感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精神,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悲天憫人的情懷?!钡鹊?。

不妨分析一下,在前者,“人們”“自覺”“份內的事”“做好”“表現”“具備”等詞語都是抽象的,政治色彩很濃厚,但是經過修改,把它們轉化為可歌可泣可以觸摸的形象,就取得了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靈動的效果。由此可見,如果我們把一個抽象概念圈定在具體形象上,那么這個概念便有了堅實的依托和形象的載體,會無形中為拓深讀者的理解并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搭建一座橋梁。

3.將物象轉化為審美形象。

文句貴在有意蘊。如果寫得太實,太古板,很容易走進就事論事的死胡同,使文章如一潭死水,興不起半點漣漪。如果語言不直白,不淺露,含不盡之意于言外,就會讓讀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并啟迪人思考,給人以教益。要做到這一點,離不開具體物象這一載體,就像散文《猛虎與薔薇》中寫的“名山大川,小橋流水,可悅人目;蟬吟蟲唱,風聲雨聲,可愉人耳;濤走云散,潮涌星移,可啟人思;珍器古玩,詩文書畫,可怡人情。這些斑斕絢麗的事物,給了我們最直觀的認知”。但是我們如果僅僅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不賦予它們豐富深刻的內涵,所寫的形象就是沒有深度、沒有美感的形象,意蘊自然不會深厚,所以我們在將物象轉化為審美形象時,一定要揭示它所蘊含的精神實質。比如:

片段一:中華文化是《詩經》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是楚辭中的香草美人,華美典雅;是孔孟思想,百家爭鳴;是大唐華章,仙樂飄飄;是古長城的細細青苔;是岳麓書院的依依夕陽……

片段二:我愛祖國,愛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愛那“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的泰山極頂,愛那“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九曲,愛那“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長江三峽,愛那“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古樸塞北,愛那“日出江花紅勝火”的秀麗江南。

在片段一中,學生捕捉中華文化中最鮮明最具體的形象,以排比的形式、抒情的筆調盡情鋪敘,詩意中閃耀著理性的光芒,一掃平淡敘述的沉悶,給人以全新的面孔。在片段二中,學生運用排比、引用、對偶等修辭手法,列舉祖國的名山大川,同樣寫得搖曳多姿,顧盼有情,富有感染力。

4.用生活情景來傳情達意。

新課程標準指出:“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欲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辈浑y理解,以“我”的眼光看生活,看世界,是避免假、大、空的策略,更是表達真情實感、展示自我個性的正確途徑。前面講過,“愛”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也是一個很感性的詞匯,表情達意時似乎很容易,但恰恰是這一點極容易使這類主題的文章落入無病呻吟、虛情矯情的俗套。因此我們還要學會將筆觸伸向現實生活,用敏銳的眼光去捕捉那精彩的瞬間,用一個個動人的生活情景來傳達難以言傳的情愫,使篇中有余意,句中有余味,讓讀者讀之有趣,品之無厭。

比如,陳夢娜同學這樣表達愛國情感:

其實愛國行為可以是你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當你的雙目凝視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放聲高唱國歌時,您已經受到了愛國的洗禮;當你徜徉于整潔干凈的街道,彎腰拾起一張不和諧的紙片時,不知不覺中你有了一次愛國的行為;當你奔跑在賽場,揮汗如雨或是為賽場上選手的勝利而歡呼雀躍時,你同樣點燃了愛國之情的火炬……

還有,陳哲同學這樣表達對家鄉的愛:

家鄉的人很有活力。大清早,太陽還未升起,出去晨練的人已經熙熙攘攘。鄰居之間的問候聲,孩子們的歡笑聲,菜市場里的叫賣聲不絕于耳。晨練過后,人們又三五成群地一起去吃早餐,一碗香辣牛油面,加上一小碗黃酒下肚,頓時熱氣翻滾,活力倍增!這不,人這一天的勁兒便全都有了!

品讀這些語段,沒有生硬的距離感,因為所描述的情景都是我們熟知的生活;不會感到虛情假意,因為小作者顯然都是熱愛生活的人,能在平凡中發現不平凡,并且表達也是相當真誠的。所謂“情到深處文自高”,便是這個道理。

總之,無論敘事還是說理,形象的畫面總能散發出詩情畫意般的芬芳。然而需要說明的是,若通篇都是形象描摹,容易產生堆砌詞藻追求華麗的嫌疑。不妨“抓拍”幾個特寫鏡頭,靈活地加以組接,讓文章在形象的描摹中呈現出別樣的風情,讓學生在審美體驗中也品嘗到寫作的樂趣,那么我們的作文訓練也就落到了實處?!?/p>

猜你喜歡
責任感家鄉文章
初中生責任感發展的差異性調查
淺析高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責任感等2則
夏天的家鄉
試論責任感的評價與培養
家鄉美等
小排經“點化”大文章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7期)2008-12-19
腹中兩次取出金屬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