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習作教學的協同性發展策略研究

2010-06-09 09:41鮑宗武
新課程研究·作文教學 2010年2期
關鍵詞:習作情感作文

鮑宗武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的確,學生習作綜合的反映了情感、思維、想像、語言的遺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及生活經驗、思想認識等各方面的狀況,是學生認識水平與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生活習作就是講究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寫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的所作、所為、所聞、所想、所感。

教育的協調發展理論指出,要綜合協調各種眼展的要素,才能獲得最大的效益。在生活習作教學中,我們嘗試了生活習作的協同發展研究。具體的說體現在四個方面的結合:一是將情感發展與習作聯系起來;是生活體驗與習作緊密結合;三是積累與習作結合;四是應用表達結合。在習作教學中,通過將學生的情感、體驗、積累、應用的發展與指導學生習作或同步、或融合,從而提高習作教學質量。

一、相生相克——情感與習作同在

前蘇聯的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已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

首先要讓學生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教師要允許學生表現真實的情感,鼓勵學生說真話、敘真實、抒真情。作為教師,僅僅是一個引導者、引路的人,而不是直接地告訴他這是美的,那是丑的,這些是不值得寫的,那是值得寫的。

其次是鼓勵學生講自己想講的話。葉圣陶指出:“小學生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學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也不隔閡;樸實說理,不生謬誤。至于修詞之工,謀篇之略,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也不為病?!钡拇_,在小學生作文中不難發現,小學生所用修飾的詞澡優美豐富,傾向于成人的味道。我想這就是缺少童真、童趣,走進了小學作文教學的誤區。在“生活作文”教學中,我們主張開放學生的心靈,還以學生童真,講求語言表達的開放性。在讓學生寫日記、隨記、周記、書信時,自己選題,自由發揮,放手寫作,暢所欲言,沒有時間、內容、的限定,能寫長就寫長,寫短就寫短,讓學生有選擇的余地。教師千萬不能定題、定體、定篇幅,限制學生的思路,打擊學生的寫作興趣。

再就是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寫自己的語言,把自己怎么講的真話的記錄下。教師切不能以成人的語言來要求學生,要尊重學生,認同學生,鼓勵學生敢說、感寫。在這樣的生活習作過程中,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情感,實現了情感與習作的同在。

二、渾然一體——生活與習作融合

興趣是習作的不竭動力,而生活則是習作內容的源泉,習作的情感就是從體驗中來,從生活中來。習作與生活的融合應該就是渾然一體的。因此,將生活體驗時刻與習作的發展緊密結合,共同提高對生活認識和提高習作水平,實現協調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首先是要在生活中習作。在小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每天都發生著許多精彩的事,要有意識的讓學生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一是與校園生活相結合;二是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三是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在觀察與體驗生活的同時,讓學生在多彩的生活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寫,自己認為有意思的來寫,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習作。其次是在習作中學會生活。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還學會了生活。生活的經驗、體驗、感受在習作抒發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提煉、感受和抒發,更加深刻的感受生活,理解生活,進而學會生活。

三、一榮俱榮——積累與習作同步

胸藏萬江憑吞吐,道出了厚積而薄發的真諦。如果說興趣是習作的動力,生活是習作源泉,那么積累就是習作堅強的基石,只有持之以恒的積累,才能有創新發展的可能,在生活習作教學中要讓積累的發展與習作共同發展,實現一榮俱榮。

首先要在積累中學會習作。積累就其內容來說無非就是三中:一是語言材料的積累,包含詞匯的積累,句子表達的積累;二是生活感悟的積累,即生活感受的積累;三是協作方法的積累。積累的過程是漫長的,是在潛移默化的閱讀、感悟中來的。在生活習作教學中,反對“死記硬背”的積累詞匯和寫作方法,而是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發現好詞佳句及寫作的方法。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接受詞匯,感悟新生活,領會新方法,逐步在積累中發展習作,學會習作。

其次是在習作中運用積累。在習作教學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學生雖有一定的閱讀積累,但學生能用的較少。要實現積累與習作的共同發展,就要積極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詞匯,積累的生活體驗和積累的寫作方法。如學習了《萬里長城》之后,領會了構段及成篇的寫作方法之后,可以趁熱打鐵,引導運用積累進行仿寫練筆活動,即是一種深化積累的活動,也是運用積累的過程,努力實現積累與習作的同步發展。

四、息息相通——表達與習作共生

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往往和學生習作水平的高低是密切相關的。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和應用的能力,習作能力也就得到了增強。因此,在生活習作教學中,創設表達中促進習作的發展。在小學習作教學中應注重發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由說過渡到寫,效果明顯。習作時,可以由說故事到寫故事,由說感受到寫感受,即降低了難度,又激發了習作的熱情。特別是低年級可以由寫故事入手,首先讓學生聽短小的故事,然后口頭敘述故事,然后把故事寫下來。實踐證明,學生在表達中能寫出流暢的故事來。這就是在口語表達中實現了習作的進步與發展。其次是在應用表達中促發展。應用表達就是讓學生應用習作進行表達的活動。如出一份板報、寫一封感謝信、為班級寫一份通知等等,教師有意識地把習作與現實運用結合起來。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習作應用的環境,創造性的開展習作活動。放假了,教師可以讓學生給老師寫信,在真實的表達交流中促進學生習作的發展。如學了《藺相如》,讓學生評一評人物,寫一寫人物的性格……在一系列的應用中激發學生寫的欲望,促進學生習作的提高。

實踐證明,在生活習作的協同發展研究中,將學生的情感發展、生活發展、積累發展和表達時刻與習作結合起來,共同協調,相互促進,有益于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值得指出的是學生在生活積累中學會了習作,又在習作中學會了積累,學會了生活,學會了做人?!?/p>

猜你喜歡
習作情感作文
情感
臺上
習作展示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