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洪市旅游業發展問題研究

2010-08-15 00:44李慶雷和愛軍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 2010年4期
關鍵詞:景洪景洪市旅游業

李慶雷 李 時 和愛軍

(云南師范大學 旅游與地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2)

景洪市旅游業發展問題研究

李慶雷 李 時 和愛軍

(云南師范大學 旅游與地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092)

旅游業是當今社會發展最快和最有潛力的行業,也是景洪市發展空間最大、最具可持續發展的優勢產業?!笆晃濉币詠?,景洪市憑借獨特的自然旅游資源優勢,實施旅游強市戰略,實現了從“興市產業型”向“強市產業型”的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景洪市應抓住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旅游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充分發揮旅游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能動作用,帶動景洪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景洪市;旅游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對策

旅游業是當今社會發展最快和最有潛力的行業,是云南發展空間最大,最具可持續發展的優勢產業?!笆晃濉币詠?,景洪市憑借獨特的自然旅游資源,民族文化風情以及水、陸、空立體開放的邊境城市這一區位優勢,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創業”的機遇,實施旅游強市戰略,推進旅游“二次創業,轉型升級,再創輝煌”,使旅游業成為了重要的支柱產業,實現了從“興市產業型”向“強市產業型”的發展?!笆濉睍r期,是景洪市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應加快旅游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為景洪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景洪市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旅游業發展的現狀

“十一五”期間,景洪市的旅游產業處于“二次創業”的進程當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市場秩序不斷規范,服務功能不斷增強,為國內外游客提供了較好的旅游環境。

1、旅游經濟持續增長。景洪市著力推進旅游“二次創業,轉型升級,再創輝煌”,旅游經濟得到持續增長。2006-2009年,全區接待游客從304.7萬人次增加到498.04萬人次,年均增長21.15%;旅游收入從22億元增加到37.61億元,年均增長23.65%。

2、口岸一日游和海外游客連年增多。隨著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海外游客連年增多;由于邊民互市穩步發展促進商貿旅游,替代種植帶來大量人員互動,以及傣歷新年期間探親訪友人數增多的原因,口岸一日游人數持續走高。2009年,海外旅游者6.89萬人,比上年增49.78%,口岸入境一日游游客17.6萬人,比上年增63.72%。

3、旅游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目前,全市轄區有等級旅游景區9個,其中:4A級景區5個,3A級景區1個,2A級景區3個,景區檔次和質量明顯提高。各類星級酒店41家,其中:待評五星級酒店3家、四星級酒店4家、三星級以下的34家,酒店接待功能有了很大改善。有15個“農家樂”民俗特色村(298戶),拓展了鄉村旅游。有2個大型旅游文娛演藝節目;有19家國際國內旅行社,19家旅游購物網點,2家旅游汽車公司。

4、項目建設不斷加快。景洪市實施大項目帶動大發展戰略,不斷加快項目建設。建立項目儲備信息管理庫,為項目開發奠定基礎;積極爭取資金,擴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了景洪市城市特色化改造,老景區的提升改造,新建項目的落地實施,旅游小鎮、旅游特色村項目建設,酒店、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推動了新老旅游產品的替換和轉型升級,增強了景洪旅游的競爭力。

5、市場秩序日益規范。按照州旅游行業分級管理和職能劃分的方案,加強了旅游質監所的工作;圍繞“規范經營行為,提供優質服務,提高游客滿意率”為主題,開展了扎實有效的市場整治;加強了質量監督和管理工作,旅游市場秩序得到規范,優化了旅游環境。

6、宣傳營銷得到加強。景洪市一直很重視宣傳營銷。一是抓住“潑水節”、“邊交會”、“黃金周”等節慶和重大活動開展宣傳。二是積極參加“旅交會”、“昆交會”及相關推介會議,走出去宣傳,大力推介“西雙版納”品牌。三是籌劃制作景洪旅游形象宣傳片,印制宣傳畫冊。四是啟動建設了景洪旅游網,借助媒體和網絡,擴大宣傳面,提高宣傳效果。五是在泰國、老撾的城市設立了旅游營銷中心,初步形成旅游對內對外互促互進的發展格局。

7、行業建設管理得到深化。景洪市加強了行業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簽訂責任狀,逐部門逐級落實責任;抓好企業的評定審核工作;抓好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等;使旅游行業走向規范化、有序化,從而促進了景洪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二)旅游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如上所述,“十一五”期間,景洪市的旅游業取得了各方面的成績,但旅游經濟的發展結構、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和水平還不高,存在著許多需要完善解決的問題:

1、景洪旅游市場的競爭壓力加大。自省委、省政府提出“旅游二次創業”發展戰略后,省內各地都把旅游作為一項重要產業來抓,發展旅游的步伐加快,客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西雙版納旅游已從90年代的主流路線地位逐步被麗江、香格里拉、大理、騰沖等熱點路線打破,旅游市場競爭壓力加大。

2、旅游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還需調整和轉變。景洪旅游仍以傳統觀光型為主,產業結構不盡合理,滿足不了游客多層次的需求;發展方式更多的依賴游客人次的增長,留不住人,消費水平不高,高端客源少,產業鏈短,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提升挖掘不夠,綜合效益低,區位優勢得不到體現。

3、旅游企業和政府需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在全國一盤棋下,景洪旅游市場也擺脫不了旅游企業的無序競爭、低價競爭;旅游從業人員唯利是圖;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更多精力放在管理市場這一層面,導致景區景點品質下降;旅游服務質量降低;政府開拓市場的職能未能發揮,最終的結果是游客的不滿意。

4、旅游要素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景洪作為西雙版納旅游的中心城市,其集散地城市的功能未能得到很好的發揮;新老景區景點建設速度不夠快,項目融資渠道不夠寬;旅游接待設施仍顯不足;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備,旅游產品精品不多,競爭力不強;旅游行業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服務水平普遍較低,制約著旅游產業化、國際化的推進。

二、景洪市旅游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一)發展的機遇

1、區位優勢更加突出。以瀾湄黃金水路和昆曼大通道為紐帶,西雙版納機場、景洪港、磨憨、打洛國家級口岸為依托,景洪成為了水、陸、空三位一體的開放前沿城市,在云南面向東南亞的橋頭堡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瀾湄次區域合作推進過程中,區位優勢更加突出,給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

2、區域經濟合作日漸深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瀾湄次區域合作的進一步深化,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國際資本的流入和沿海產業的轉移,以及云南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建設,為景洪市加快發展旅游業提供了新的機遇。

3、旅游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閑暇時間的增多,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品質,多樣化的旅游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給各地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景洪市有優良的生態環境,特色化的旅游資源,這正具備了迎合旅游業發展趨勢的條件和可能。

4、政府部門高度重視。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中,國務院對各地旅游業的發展提出了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云南省旅游產業發展和改革規劃綱要(2008-2015)》中,云南省政府明確了把旅游產業作為龍頭產業來發展,同時強調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和配套措施保證旅游業的發展和改革。西雙版納州認真落實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精神,出臺了《西雙版納旅游強州戰略行動方案》。景洪市政府根據云南省和西雙版納州的精神,落到實處,制定了《景洪市實施旅游產業發展和改革規劃綱要的意見》,為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5、云南省開始進行旅游業綜合改革試驗。經過近30年的發展,云南旅游業的發展水平已經位于全國前列,具備了旅游產業發展和改革試點的基本條件,為了適應社會經濟大環境的變化對旅游業提出的新要求,云南省于2009年開始進行旅游業綜合改革試驗,依靠國家和云南省的全力支持,云南省旅游業將迎來發展的又一個春天,走上超常規的發展道路。景洪市作為云南旅游的一個重要節點,進行綜合改革試驗本身就是一個機遇。

(二)面臨的挑戰

1、旅游業發展的新要求。旅游業的發展趨勢將從觀光型旅游向復合型旅游發展,對旅游資源的多樣性、旅游產品的豐富度、旅游項目的層次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洪市在旅游業“二次創業”中,如何依循這一趨勢,謀求發展是一個挑戰。

2、客源市場競爭。自省委、省政府提出“二次創業”發展戰略后,省內各地都把旅游作為一項重要產業來抓,發展旅游步伐加快,客源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給景洪旅游提出了挑戰。

3、旅游資源同質化。景洪市旅游資源和西雙版納州其他兩縣的旅游資源、和滇西南旅游區中其他各州市的旅游資源、和老、緬、泰相鄰國家的旅游資源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同質化,如何求同存異,共同發展,這又是一個挑戰。

4、景洪市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景洪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城鄉差距明顯,人力資源匱乏,建設資金籌集困難,宣傳促銷的壓力大,對旅游業發展的支撐力不足。

5、旅游業的發展和改革有待深化。旅游業的發展和改革是“摸著石頭過河”,將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景洪市旅游業要取得“再創輝煌”的成就,必須充分發揮改革創新精神,轉變發展方式,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在此過程中,將會遇到許多新情況、新困難,這是伴隨景洪旅游業發展的自始至終的挑戰。

三、加快景洪市旅游業發展的對策

(一)創新旅游業的體制機制

“十二五”期間,景洪市應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堅持改革開放,抓住云南省作為旅游改革發展試驗區的機會,大膽試驗,大膽探索,大膽創新。一是創新旅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構建更加高效的旅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二是創新旅游投融資機制。建立健全旅游投融資平臺,創新旅游項目投融資途徑。切實破解景洪旅游開發建設資金短缺的難題。三是創新旅游統籌發展機制。通過創建景洪旅游與城鄉統籌發展示范區,以旅游產業為突破口推進城市發展與新農村建設。四是創新旅游促進對外開放的機制。以西雙版納沿邊特色旅游開放區建設為平臺,著力構建景洪區域合作機制。深化沿邊通關改革創新,探索便利化的游客出入境機制。加快推進景洪旅游業與國際標準和規范對接,全面提高景洪旅游業的對外開放水平。五是創新旅游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機制。探索景洪旅游建設促進生態保護的新機制,加快生態旅游區的建設,在生態相對脆弱和敏感的地區大膽探索旅游產業替代發展的新模式。

(二)貫徹落實《綱要實施意見》的精神

在《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云南省旅游產業發展與改革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中,提到六大旅游區建設,有滇西南大湄公河國際旅游區建設,景洪市正處其中;提到五條旅游線路,有滇西南熱帶雨林及多國精品旅游線路,景洪市正處其中;“五個一批”建設中,提到要把景洪市建設成為區域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目的地之一;把勐罕鎮橄欖壩建設成為旅游小鎮之一;把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為10個國家公園之一;把景洪江心大沙壩項目建設為50個休閑度假基地項目之一;提到五大特色沿邊開放旅游區建設,有西雙版納沿邊開放旅游區,而景洪市是西雙版納旅游的中心,面向中南半島的重要國際跨境旅游口岸。因此,景洪市旅游產業的布局和重點,應以此為出發點,實施大項目帶動大發展戰略,實施好在建項目;規劃好景洪最佳綠色民族觀光旅游城市、基諾山土著文化深度體驗旅游項目、勐龍邊境知青文化體驗旅游項目等;策劃好儲備旅游項目。

(三)進一步明確政府定位

旅游產業的發展涉及眾多部門和行業,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依托性較強,因此,在“十二五”時期,景洪市旅游產業的發展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市場自發調節作用的同時,必須繼續強化政府的協調、引導、調控作用,進一步明確政府定位,實施政府推進戰略。一是集中各相關部門的力量,推進瀾滄江畔休閑度假旅游、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橄欖壩民族風情體驗旅游、大渡崗茶園旅游小鎮四個在建重大旅游項目的建設;做好新興旅游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二是開拓旅游市場,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宣傳促銷力度。三是加大旅游行業的監管力度,以旅行社和旅游購物場所為重點,探索旅游、工商、稅務、公安、消協等相關部門聯動整治的方式和長效工作機制,提升景洪市的旅游形象。四是加強區域旅游合作,實施旅游整合營銷,樹立旅游品牌。

(四)繼續加快“五大工程”建設

“十一五”期間,景洪市旅游產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2009年省、州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后,確立了“五大工程”建設目標,即旅游線路與景區(點)特色化精品工程、民族文化與建設工程、旅游品牌創立與促銷工程、旅游產品基地與商品開發工程、旅游管理與服務水平提升工程,目的在特色高端旅游產品開發方面、文化與旅游,生態與旅游結合方面、打造“西雙版納”品牌和市場開拓方面、開發特色和優勢產品方面、優化旅游環境方面有新的突破?!笆濉逼陂g,應繼續加快“五大工程”建設,推進休閑度假旅游項目建設,促進旅游產業結構的調整;提升旅游產業的素質和競爭力,促進旅游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五)加快景洪中心城市建設

旅游二次創業和轉型升級的核心在城市,在文化,在市場。城市是名片,是市場經濟賴以生存的托盤,是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主體,也是刺激旅游消費的核心磁場。如上所述,景洪作為西雙版納旅游的中心城市,在云南省旅游發展、對外開放、對內合作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其集散地城市功能未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制約著旅游產業化、國際化的推進,因此,應加快其城市建設步伐。要突出“雨林景洪·柔情傣鄉”的特色,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地做好城市規劃建設,大力實施“引水入城、打通兩條路、護好兩個湖、架好兩座橋、做好兩道門、提升五個園、改造三片城、打造兩個區、畫好一個圈”,積極推進“五創”工作,加快實施“3510”工程,通過交通及城市基礎設施,城市旅游管理、規劃、發展及營銷,環保、旅游生態和文化資源保護和規劃,旅游資源和景區(點)的豐富程度、質量及獨特性,旅游設施和服務的覆蓋面、質量和獨特性等內容,把景洪市建設成金三角國際旅游樞紐、中國最佳旅游城市(最佳觀光旅游城市、最佳綠色旅游城市、最佳民俗風情旅游城市、最佳度假旅游城市)。

(六)促進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

從本研究一開始,就提到國際國內旅游業發展趨勢,旅游業正從單一的觀光型向觀光、休閑、度假復合型發展;注重招商引資,注重環境保護,重大項目成為區域旅游支撐點,特色化的旅游產品成為消費熱點,最短時間獲得最大體驗是產品設計的出發點。為了順應這一趨勢,景洪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應積極引導,以旅游企業為主體,切實推進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力爭在旅游產品升級、旅游企業轉型、旅游業態創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因此,在“十二五”期間,一是整治和破除景洪市旅游企業低、小、散、弱的經營管理制度,建立規?;糜萎a業和集團化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打造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西雙版納旅游企業品牌、企業形象。二是景洪市應加強跨境旅游專項試點建設,以口岸一日游與海外游客連年增多為基礎,提升口岸,開發跨境旅游線路產品,探索旅游通道經濟和外向型旅游經濟的開發模式,把景洪打造成面向中南半島的重要國際跨境旅游區。三是加強區域合作。在合作層次上,在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中與相關國家地區的旅游合作;在滇西南旅游區中與普洱、臨滄的旅游合作;在滇中旅游區中與昆明、玉溪的旅游合作;在滇西北旅游區中與大理、麗江、香格里拉的旅游合作,構建互惠共贏的境內外區域旅游發展格局。四是建立旅游業城鄉統籌發展示范區。以大渡崗鄉、基諾鄉、勐罕鎮、嘎灑鎮、勐龍鎮為支點,開辟特色鄉村風情旅游走廊,塑造鄉村旅游新形象,促進基諾山文化深度體驗、橄欖壩僾尼民俗體驗、大勐龍邊境風情體驗片區的產品培育,推出面向國內高端自助游群體和海外游客的文化深度體驗與探訪類旅游產品。五是推進傳統旅游區(點)的改造提升,力爭在完善硬件設施的基礎上推出一批文化品位高、參與體驗性強的旅游活動項目。六是推動瀾滄江城區沿岸康體運動娛樂、橄欖壩文化休閑度假片區、西雙版納旅游度假區二期(曼弄楓片區)的大力開發,培育大金三角旅游圈中規模最大、類型最全的康體運動與休閑度假旅游集群。

(七)加強旅游營銷與品牌創新

一是樹立旅游目的地營銷理念,深化整合營銷、創意營銷、城市營銷意識,設立旅游營銷專項資金,加大旅游營銷、品牌創新、市場開拓與客源共享工作力度。二是在強化“雨林景洪·柔情傣鄉”這一國內旅游形象口號的基礎上,面向國內外有獎征集景洪市國際旅游形象口號與旅游標識,并考慮各主要細分市場的形象塑造與品牌創新。三是加強與麗江、迪慶、騰沖等熱點旅游城市的合作,通過改善空中交通連接度,實施市場共享與客源互送。配合國內航線的開通,嘗試在全國主要客源地區中心城市設立旅游營銷機構,實施直銷。四是抓住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深度推進的機遇,加強與次區域國家和地區的旅游合作,加快景洪旅游客源向國內、國際兩輪驅動轉變。

責任編輯:劉建文

F127

A

1671-2994(2010)04-0120-04

2010-06-13

李慶雷(1978- ),男,山東泰安人,云南師范大學旅游與地理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經濟和地理。

李 時(1973- ),男,云南景東人,景洪市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研究方向:經濟管理。

和愛軍(1970- ),女,云南麗江人,中共云南省委黨校省情與政策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經濟和民族經濟。

猜你喜歡
景洪景洪市旅游業
云南出臺20條措施,加快旅游業恢復
景洪市土地覆被變化時空特征研究
重慶武?。贺毨丝谝劳新糜螛I脫貧
學校您好
丹洛鏡頭下的鳥兒
對煙臺市旅游業發展的探析與思考
中國旅游業2017的風往哪吹?
潑水咯
一帶一路交通 瀾滄江—湄公河航道云南景洪段恢復通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